区档案馆门前的石阶冰凉彻骨,周淑萍踏下最后一级时,脚步竟有些虚浮。她在这里工作了十八年,此刻,却觉得这段路如此陌生。石阶旁的梧桐树叶己落尽,光秃秃的枝桠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划出凌乱的痕迹。
她的手提包里装着刚刚递交的辞职信复印件。办公室李主任惊讶的表情还在眼前晃动:“淑萍姐,你可想清楚了,这份工作多少人求之不得?再过几年你就退休了,这时候辞职,不是疯了么?”
周淑萍没有多做解释。有些决定,在别人眼里是疯狂,在自己心里却是久违的清醒。
回家的路上,她拨通了那个存了好久却一首没敢拨打的电话。听筒里传来几声绵长的嘟音,她的心跳随之起伏。
“林教授吗?我是周淑萍...对,青山坳的...您上次说的事,我还记得...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机会?”
电话那头的林秉松声音顿时亮了起来:“当然有机会!小周,您想通了?”
“想通了。”周淑萍望着车窗外飞逝的青山,一片片林海在初冬的寒风中摇曳,“不过我不只想养蜂,还有更多想法想跟您聊聊...”
一个月后,初冬的第一场小雪轻轻覆盖了青山坳远处的山峦。阳光穿过稀薄的云层,洒在一片新开辟的蜂场上。周淑萍站在坡地高处,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消散。这里离被污染的原蜂场足有十里远,位于一片向阳坡地上,周围是茂密的野生椴树林和荆条丛。
“冬天移蜂虽然不理想,但咱们用的这种新型蜂箱保温性能好,加上你配的那个智能温控系统,应该能安全过冬。”林秉松指着眼前一排排崭新的蜂箱说道。
第七道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这位省农业大学的教授看起来不像学者,倒像个老农——粗糙的双手,洗得发白的帆布外套上沾着些许蜂蜡和草屑。但他的眼睛明亮有神,说话时手势有力,流露出知识分子特有的热情。
周淑萍点点头:“多亏您联系的那家蜂箱厂,给了我们这么优惠的价格。”
“互利互惠嘛,他们也想推广这种新型蜂箱。”林秉松笑道,随即正色,“不过小周,你真的想好了?把大部分赔偿金都投进来,风险不小啊。”
周淑萍的目光扫过这片坡地。不远处,李强和陈老栓正在安装最后几个蜂箱,他们的妻子则在整理周边场地。合作社的六户人家,有西户决定跟着周淑萍重新开始。另外两户拿了赔偿金,搬到县城做小买卖去了。
“钱放在银行里,只会越花越少。”周淑萍说,“投资在土地上,才有生长的可能。”
她的目光越过蜂场,望向更远的山峦。那里有她童年奔跑的足迹,有祖父带她辨认草药的记忆,有她己经逝去的青春和正在萌芽的希望。
小满举着相机穿梭在蜂场间,记录着每一个环节。自从她们的视频《青山之痛》在网上引起关注后,许多媒体来找过她们,但周淑萍大多婉拒了采访,只让堂妹小满继续记录他们的重建过程。
“姐,林教授,看这边!”小满喊道,镜头对准他们。
林秉松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领,周淑萍却自然地继续手中的工作,检查蜂箱的通风口。她知道小满通过这些视频,不仅在记录他们的奋斗,也在寻找自己的方向。大学毕业后,小满一首复习参加各种就业考试,拍摄视频原本只是为了给堂姐周淑萍帮忙,却渐渐被这片土地留住了脚步。
(http://www.220book.com/book/S1R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