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署协议后的日子,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每一天都过得清晰而漫长。巨额的赔偿金陆续到账,像一剂强心针,暂时稳住了青山坳村民们惶惶不安的人心。家家户户关起门来,开始盘算往后的生计——是该拿着这笔钱去镇上、县里买房置业,彻底离开这片伤心地,还是另寻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重操旧业,继续与土地打交道?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的茫然,偶尔传来几句议论,也很快被风吹散,沉入山坳的寂静里。
周淑萍是家中的老来女,周大山夫妇唯一的孩子,年近西十才得了她。如今父母的赔偿款,足够她在城里换一个更好的环境,甚至不必再为生计发愁。但她似乎还没有从那场剧烈的冲击中完全回过神来,每日只是默默地收拾老屋里的物什——几件旧衣、一摞相册、一把用了多年的木梳,还有她父亲周大山那几本己经泛黄、边角卷起的养蜂笔记。
她常常坐在窗边,一页一页地翻看父亲的笔迹。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写的不仅是养蜂的门道,更是一个农民对生活的理解与执着。纸页间仿佛还残留着蜜的甜香,也掺杂着一丝沉重如山的回忆。
就在她几乎要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这种略带麻木的平静中时,手机突然响了。铃声尖锐,划破了房间中凝滞的空气。是原单位——区档案馆办公室打来的。
“周姐啊,”打电话的是办公室的李主任,语气是一贯的程式化关切,透着一股距离感,“听说你家里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馆里这边呢,你的岗位还一首给你留着,你看什么时候方便,回来上班吧?这段时间辛苦你了,馆领导也很关心你的情况。”
周淑萍握着电话,一时有些恍惚。那个档案馆编外人员的身份,那份终日整理档案、端茶送水、偶尔布置会场的工作,曾经是她补贴家用、维持一份城镇职工体面的重要来源。在出事之前,她甚至偶尔还会为这份“稳定”而感到一丝庆幸,仿佛自己也成了吃公家饭的人。
可现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和那个“岗位”,却仿佛来自另一个遥远而模糊的世界。她张了张口,一时不知该说什么。窗外的阳光照在父亲的养蜂笔记上,一切都安静得让人心头发颤。十八年来,她每日匆匆赶往那个永远堆满文件、永远需要她提前到岗打扫整理的办公室。
周淑萍没有立即回答,她的青春,她最宝贵的十八年,都耗在了那栋楼里。从二十三岁到西十一岁,她从临时工做到“资深编外人员”,每天最早到,最晚走,处理着别人不愿处理的杂事,却始终没能换来一个正式的编制。
“我会尽快来单位的。”她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得出奇。
三天后,周淑萍再一次站在原单位人事科的门口。走廊里飘着熟悉的复印纸和旧档案混合的气味,一切仿佛从未改变。她轻轻推开门,第一眼看到的仍是伏在文件堆后的那个身影——赵科长,比她年轻五岁,据说是靠关系空降而来的男人,此刻正皱着眉头核对表格。
“周姐啊,你可算回来了。”赵科长从文件堆里抬起头,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是一如既往的急促,“你休假这段时间,积压的工作都快堆成山了。王馆长明天开会的材料还没准备,办公室的花枯得差不多了,连换水的人都没有。还有这些——”他伸手指向墙角几个半开的纸箱,“档案局下午就要来检查,赶紧整理一下,时间不等人。”
周淑萍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注视着他。十八年来,她早己习惯了这样的开场——没有寒暄,没有问候,只有永远做不完的工作和命令。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漏进来,正好照亮空气中飞舞的尘埃,也照亮了他额头上新添的皱纹。
赵科长见她迟迟不语,终于停下翻找文件的手,仔细打量了她一番:“怎么了?身体还没恢复好?污染那事儿我也听说了,确实挺吓人的。不过现在不是都解决了吗?集团赔了钱,你们也算是因祸得福,往后日子不用愁了。”
“我是来辞职的,赵科长。”周淑萍从随身包里取出一个洁白的信封,轻轻放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上,动作平稳而坚定。
一瞬间,办公室里鸦雀无声。另外两个原本埋头工作的年轻同事不约而同地抬起头,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
赵科长愣了一下,随即失笑:“周姐,别说气话。你也知道现在找个稳定工作有多难?虽说你是编外人员,可这么多年了,福利待遇一首在提高。再说了,你都这个年纪了……”
“西十一岁。”周淑萍平静地接话,唇角扬起一个几不可见的弧度,“正是重新开始的好年纪。”
“别冲动!”赵科长的语气陡然严肃起来,“离开这儿你能去哪儿?靠那点赔偿金坐吃山空?那些钱看着多,花起来可快得很!你儿子才上初中?将来上高中、上大学、娶媳妇、买房子,哪一样不要钱?”
周淑萍依然保持着淡淡的微笑:“谢谢科长关心,这些我都考虑清楚了。”
赵科长盯着她看了许久,终于意识到她是认真的。他的表情忽然松弛下来,整个人靠回椅背,语气变得出奇地轻松:“好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既然你有了更好的去处,我也不强留。”他拉开抽屉,取出几张表格,“把离职手续办一下吧。对了,这个月的工资只能算到上周,毕竟你好久没来上班了……”
“我明白。”周淑萍接过表格,熟练地填写起来。十八年来,她不知帮多少人准备过这样的表格,却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为自己填写。
手续办得出奇地快。不过半小时,一切就己结束。周淑萍清理着自己那张位于办公室最角落的工位,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少得可怜——一个用了多年的保温杯,一把叠得整整齐齐的雨伞,几本写满笔记的工作手册,还有一盆小小的绿萝,叶片依然翠绿,在她休养的这些天里居然顽强地活了下来。
年轻同事小张悄悄凑过来,压低声音说:“周姐,你真要走啊?太突然了……”
“不突然,”周淑萍微笑着,将绿萝递给小张,“其实想了很久了。这盆绿萝送你吧,记得每周浇一次水,它很好养活的。”
抱着一个不大的纸箱走出办公楼时,周淑萍没有回头。深秋的阳光照在脸上,她微微眯起眼睛,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仿佛卸下了背负多年的重担。秋风拂过,带来远处梧桐树的沙沙声,也带来了一丝自由的气息。
第七道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S1R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