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转向陆鸿林,眼中的寒冰瞬间融化,取而代之的是毫不掩饰的骄傲与爱意。
"陆鸿林是我亲自选的丈夫,他是当年青海省的状元,是协和的本硕连读,是上海的博士后,也是顾氏医疗里,凭借实力成为的最年轻的血液科主任!"
她的声音在宴会厅内回荡,"他主导的血液病靶向治疗方案,上个月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能在32岁前取得这样的成就?"
人群中传来低声的惊叹。陆鸿林感到妻子的手在微微发抖,不知是出于愤怒还是激动。他轻轻回握,示意她不必再说。但陈庆年倔强地摇头,继续道:
"当年是我追的他,在上海医学院的实验室里,我看了他三个月才敢上前搭话。"
她的声音柔和下来,带着回忆的温度,"结婚时,是他坚持要做婚前财产公证。这三年来,他每天工作到最晚,却从不在人前辩解一句。"
陈庆年的目光扫过那些面色尴尬的宾客,最后定格在最初说闲话的几人身上:"所以,请你们记住——陆鸿林不是什么凤凰男,是我陈庆年配不上这么好的男人!"
宴会厅内鸦雀无声。陆鸿林感到胸腔里有什么东西在发烫,三年来的隐忍、委屈和不甘,在这一刻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他低头看着妻子倔强的侧脸,突然觉得那些流言蜚语再也伤害不了他。
"庆年......"他轻声唤道。
就在这时,宴会厅另一头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有人晕倒了!"
"快叫救护车!"
医者的本能立刻占据了上风。陆鸿林松开妻子的手,大步朝骚动中心走去。人群自动为他让开一条路,只见一位白发老者倒在地上,面色青紫,呼吸微弱。
"让开,我是医生!"陆鸿林单膝跪地,迅速检查老者的生命体征。他解开老者的领带,将他的头偏向一侧,动作娴熟而精准。
"急性心肌梗塞。"他头也不抬地对赶来的酒店工作人员说,"准备AED,立刻联系最近的医院准备导管室。"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与刚才角落里那个沉默的男人判若两人。陈庆年站在一旁,看着丈夫专业而冷静地处理危机,眼中满是骄傲。
"陆主任,AED来了!"
陆鸿林接过自动体外除颤器,熟练地贴上电极片。"所有人后退。"他按下按钮,老者的身体随着电击微微弹起。
"心率恢复了。"片刻后,陆鸿林松了口气,"救护车到哪了?"
"还有三分钟。"有人回答。
陆鸿林点点头,继续监测老者的生命体征。他的白衬衫袖口沾上了些许灰尘,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神情依然专注而镇定。
救护人员赶到后,陆鸿林简洁明了地交接了病情。当救护车的鸣笛声远去,宴会厅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老陆,太厉害了!"几位认识的医生围上来拍他的肩膀。
"常规操作而己。"陆鸿林谦虚地笑笑,目光越过人群寻找妻子的身影。
陈庆年站在不远处,眼中含着泪光。当他们的视线相遇时,她做了个口型:"我爱你。"
陆鸿林穿过人群走向她,这一次,他没有避开任何人的目光。那些曾经轻蔑的眼神,此刻都变成了敬佩和好奇。
"我有没有说过,"陈庆年伸手替他整理歪掉的领带,"你救人的样子帅极了?"
陆鸿林握住她的手,轻声道:"谢谢你。"
"谢我什么?"
"谢谢你让我知道,我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什么。"他望进妻子的眼睛,"除了你。"
陈庆年踮起脚尖,在众目睽睽之下吻了吻他的脸颊:"陆主任,以后谁敢说你是靠脸上位,我就用你的三十篇SCI论文砸死他们。"
陆鸿林终于笑出了声,三年来第一次,他感到肩上的重担轻了许多。也许外界的流言不会就此消失,但有什么关系呢?他知道自己是谁,更重要的是,有一个人始终知道他的价值。
罗德博士早在这场闹剧开始时就低调的赶到了宴会厅,与梁子栋并肩站在二楼平台上,看向陈庆年的目光充满了欣赏。
他微笑着,脸上的褶皱温和:“梁,看来陈真的是一位爱家庭的勇敢女性啊。”
梁子栋此刻心间再在钝痛,闻言低头抿了口红酒轻声“嗯”了一下。
罗德博士转过头看着梁子栋笑了,用德语说道:“梁,不妨把对陈博士的爱意放一放吧。”
梁子栋苦笑起来,摇了摇头,坚定的望着罗德博士,同样用一口流利的德语回答道:“我会永远爱她,她将来会来到我的身边。”
突然,梁子栋像是想起了什么不开心的事,神情明显暗淡下去,他思量再三,望着罗德博士,语气虔诚的用德语问道:“罗德,你有熟悉的可以医治恶性白血病的朋友吗?”
三天后,上海医学院最大的学术会议厅灯火辉煌。可容纳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连走廊都站满了慕名而来的师生。
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德国著名学者罗德博士步入会场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罗德博士流利的中文和幽默的谈吐不时引发阵阵笑声。
在互动环节,医学院师生们的前沿提问更是让罗德博士连连称赞"中国学者的专业素养令人印象深刻"。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超预期的成功。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全程报道,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两亿,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才是真正的学术盛宴""期待更多国际顶尖学者来华交流"。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活动闭幕式上,上海医学院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正式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
根据协议,德方将投入1.5亿欧元建立联合实验室,并设立专项奖学金资助中国学生赴德深造。
这一重磅消息立即在学术界引发轰动,多位院士评价这将使上海医学院的科研实力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医学院院长莫昭颜院士坐在首排嘉宾席,眼角眉梢都洋溢着欣慰的笑意。
她不时侧身与身旁的陈庆年低声交流,这位年轻的活动主理人虽然才三十,但出色的组织能力己经让全院上下刮目相看。
另一边,海归身份的梁子栋正专注记录着演讲要点,时不时温和的和莫昭颜进行交流。
当罗德博士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莫昭颜望着台上台下热烈的学术互动,仿佛己经看到了上海医学院更加辉煌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S47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