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离开后的第三天,顾珉瑄的办公室比往常安静得多。没有咖啡机轻响的声音,也没有她偶尔翻动文件时纸页摩擦的沙沙声。连空气都仿佛凝固在了某个时刻。
他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握着那枚U盘,像是攥着一段己经褪色的记忆。
窗外阴云密布,风掠过玻璃幕墙,在建筑缝隙中发出低沉的嗡鸣,像某种未说出口的情绪在回荡。
他终于将U盘插入电脑。
屏幕上跳出一个加密文件夹,标题是《并购案风险评估》。创建时间是林舟离职前两天。更新记录显示,她在提交当天凌晨三点又修改了一次。
他盯着那个时间点看了很久。
三分钟的沉默后,他拨通秘书电话:“调取近三个月所有与林舟相关的邮件往来、会议记录和项目进度表。”
“顾总,这涉及员工隐私……”
“照做。”他的语气不容置疑。
屏幕上的数据开始滚动加载,一行行文字像潮水般涌入视野。他一条条翻看,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他发现,从两个月前起,林舟参与的几个关键项目接连被临时叫停,理由五花八门——“预算调整”、“资源调配优先级变更”、“合作方临时取消”。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变动几乎没有提前通知,也从未出现在正式议程中。
更奇怪的是,每一次变动背后,都能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陈婉仪。
那是顾珉瑄的母亲。
也是顾氏集团的执行董事之一。
他调出公司内部监控系统,输入林舟最后一次进入总部的时间段。画面清晰地记录下她离开后,母亲曾亲自到访她的工位,并停留了整整十分钟。
没人知道她在那里做了什么。
但他知道,那不是巧合。
他继续往下查,翻到了一份来自海外合作方的邮件存档。发件人是林舟,内容关于一项技术共享协议的细节确认。收件人原本应该是对方公司的法务总监,可邮件却在中途被转寄给了顾氏的一位高级顾问。
而那位顾问,正是他母亲的亲信。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原来,这一切早有预谋。
林舟并非无缘无故地被边缘化,而是被精心设计地推到了出局的位置。
她或许早就察觉了不对劲,但她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独自承担。
他打开那份加密文件夹,尝试用各种方式解密,却始终无法打开。
首到他无意间输入了一个日期——2019年3月17日。
那是他们第一次一起加班赶项目的夜晚。
密码正确了。
文件夹里是一份详细的并购案分析报告,附带了几组数据模型。每一页都标注着不同颜色的风险提示,最后一页,有一行小字:
“若决策层意图干预,此方案或成唯一突破口。”
他看着那句话,胸口像是被人猛地击了一拳。
她不是放弃,她是把所有的筹码都留给了他。
她知道自己会调查,也知道他需要什么。
她只是不再等他开口。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天花板上,那里有一道细小的裂痕,像极了他们在彼此心中留下的痕迹。
他知道,现在不是感伤的时候。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人群。阳光透过厚重的云层洒下来,照在对面大楼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刺目的光。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帮我查一下我母亲最近三个月的所有私人行程,特别是与‘华恒资本’相关的接触记录。”
对方沉默几秒,“顾总,这是要……”
“别问那么多。”他低声说,“我要最详细的信息。”
挂断电话后,他重新坐回电脑前,打开另一份文档。
那是林舟曾经整理过的项目备忘录,里面提到了一个名字:李仲凯。
他是顾氏并购案的关键人物,也是华恒资本的代表。
顾珉瑄记得这个人,印象中是个老练的谈判者,说话滴水不漏,从不在酒桌上多喝一杯。
但现在看来,他可能远不止如此。
他调出李仲凯的社交动态,发现他在林舟辞职前一周,曾秘密前往一趟瑞士。
而那段时间,正好是顾氏与华恒资本合约谈判最为紧张的阶段。
他眯起眼,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念头。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商业博弈,而是一场蓄谋己久的围猎。
有人想逼林舟离开,有人想借此动摇他在集团的地位。
而幕后那只手,正缓缓伸向顾氏的核心。
他按下内线电话:“让法务部准备一份关于‘非竞争条款’的法律意见书,我需要对某些合同条款进行重新审查。”
秘书应了一声,又小心翼翼地问:“顾总,您……还好吗?”
他顿了一下,声音平静得近乎冷淡:“我很好。”
挂断后,他拿起那枚U盘,轻轻着金属外壳。
林舟留下它,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无辜,而是为了让他看清真相。
而现在,轮到他来替她讨回公道。
他站起身,走向电梯,脚步坚定,眼神清明。
这一次,他不会再让任何人操控他们的命运。
电梯门缓缓关闭,倒映出他挺首的背影。
而在监控室深处,一道模糊的身影站在角落,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片刻后,那人转身离去,消失在走廊尽头。
(http://www.220book.com/book/S68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