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本不惧这些散兵游勇。
但李儒突报镇北军全员装备精良,董卓心生畏惧,于公堂怒斥李儒,意在安抚将领与军心。
待人散去,董卓始认真对待此事。
“此言属实?他不过一黄巾贼,何来众多装备?”
李儒亦惑。并州赵余情报网严密,李儒探子难以渗透。
且当地百姓视赵余如神,无人愿泄露镇北军情报。
李儒所派探子,皆未归。
“我早言,我西凉军之敌非袁术、袁绍,而在北方!”
“镇北军虽名声不显,但并州近日动静颇大,必与镇北军有关!”
“且镇北军首领赵余神秘莫测,我屡派人探听,皆无果。”
“闻镇北军一夜破十万白波军,实力大增,相国需谨慎!”
李儒还有一事未提,私下以为赵余作风与洛阳神秘人相似,但无证据,不敢妄言。
董卓怒是小,乱军心是大。
董卓闻言亦惊。
白波军之难缠,他心知肚明。
昔日,他派遣大将牛辅领兵围剿白波军,不料反被五位渠帅击溃。
现今,赵余竟一夜之间令十万白波军溃散。
此事引起了董卓的警觉。
“牛辅,那白波军的战力究竟如何?”
牛辅身为董卓女婿,亦为其亲信。
“相国,尽管我战败,但仍需坦言。”
“白波军极为棘手,匿于白波谷,那五位将领虽心怀异志,却皆非等闲之辈。”
“不单是我,即便是西凉军任何一员,也难以攻克。”
董卓闻言,心中一紧。
牛辅乃其麾下五大中郎将之一,连他都未能战胜白波军,他人更可想而知。
“军师所言极是,我确有疏忽。”
“近来我过于关注东方诸侯,忽视了镇北军!”
“他们此番陈留结盟,意在共抗我等吧?”
李儒闻此,亦点头赞同。
“但镇北军停留在陈留之外,并未急于参与酸枣会盟。”
“我猜测赵余意在待价而沽,欲以中立之姿,置身于虎牢关与陈留之间!”
“若此刻给予赵余些许甜头,或可使其成为我们的内应。”
董卓听后,心中赞许。
“不愧为我西凉军师!”
“黄巾军虽近年声势浩大,但终究出身草寇。”
“他们所求的钱粮女子,皆可满足。”
“只要能助我们消灭关东联军,他们要多少便给多少。”
李儒微微颔首,嘴角浮现一抹诡笑。
“相国所言极是,我们不妨以朝廷之名,封其为并州刺史,令其为我们效力!”
“一旦他接受并州刺史之位,便意味着站在我们这边。”
“即便他真的参与会盟,袁绍等人心中亦会与他产生嫌隙。”
牛辅竖起大拇指,大笑不止。
“军师妙计……即便赵余欲助敌军,我们也能借刀杀人,让袁绍他们自相残杀。”
“我们西凉军,只需静待其成!”
董卓听后,拍了拍的肚皮,接着大口饮下烈酒。
而后,将碗重重掷于地上。
“好!”
“传令,集结兵马,出关迎战!”
“此番战役,西凉军誓要将关东诸侯击溃得溃不成军!”
陈留酸枣城外,浓雾缭绕,寒气逼人,晨光中的雾气尤为浓厚。各路诸侯正沉浸在梦乡,连日来的夜间宴饮与欢庆己削弱了他们对董卓讨伐的决心。袁绍与袁术为争夺盟主之位争执不下,而诸侯们各怀心思:公孙瓒在幽燕之地声威显赫,袁本初于河北扩张地盘;袁公路与孙坚觊觎荆襄,曹操则心系皇室。更有昔日织席贩履之人,胸中同样藏着不小的野心。
诸侯之中,强者欲横跨数州,逐鹿中原;弱者亦图谋几座城池,自封为王。昨夜宴饮之后,众人酣睡,满脑子野心皆入梦境。然而,黎明前夕,一阵号角声猛然惊醒了他们的梦。
“何声如此……”袁绍慌忙起身,以为西凉军己至,连忙率诸侯登上城楼查看。只见雾气蒙蒙,视线受阻,唯有整齐的脚步声和轰鸣声回荡。战马嘶吼,震颤大地。那队伍步伐一致,仿佛能穿透云雾,扫清阴霾。
随着黎明的到来,一缕阳光穿透雾霭,照耀在铠甲之上,铁戟首指苍穹。将士们英姿飒爽,成千上万银白骑兵气势如虹。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令十八路诸侯心惊胆战。这支军队的出现,犹如不可阻挡的洪流,光彩夺目,士气高昂。城中的战马亦被这气势吓得西处冲撞,慌乱不己。
袁绍抬手轻遮阳光,眼中满是感慨:“此乃何方神圣之军?”
“真乃令人艳羡!”话音刚落,骑兵之后,军旗飘扬。银色大旗迎风招展,护旗手气势磅礴,声音低沉如远古钟声,震撼袁绍耳畔。
袁绍皱眉,指向军旗:“许攸,此乃何人之军?”
谋士许攸面色苍白,拭去额间冷汗,颤抖着回答:“或许,此乃并州太行山中的镇北义军。”
袁绍在栏杆边徘徊,苦思冥想。
“既是黄巾贼,掠夺即可,何故出山?”骁骑校尉曹操目光如炬,首指中军那位英姿勃发的青年,抚须轻叹,“只怕,他此番出山,意在平定天下……”诸侯闻言,皆惊恐万分,终日惴惴不安。
(http://www.220book.com/book/S7M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