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夜,湿冷刺骨,水汽氤氲的河道上飘着淡淡的薄雾。
画舫缓缓行驶,船头挂着的灯笼在墨色的水面上投下摇曳昏黄的光晕。
李倓裹着厚重的貂裘,坐在舫中,百无聊赖地看着岸边稀疏的灯火。
身旁的王妃韦氏倒是兴致颇高,指着远处一座石桥,轻声说着些民间传说。
他被外放至这江南东道观察使,明升暗降,远离了灵武的权力中心。
手中无半寸兵权,只有监察地方政务之责。
初来时,他心灰意冷。
几乎真要学着那些失意文人,寄情于这山水之间。
做个富贵闲散的淮阳王,了此残生。
连日来,他不过是按例巡查,翻阅些无关痛痒的文书,陪着妻子游山玩水。
一副彻底“开摆”的模样。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闲适之下,一股潜流正悄然涌动。
几日前,他安插在苏州府衙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吏,深夜叩府。
带来了一本账册的残页和几句语焉不详的密报。
账页上记录着几笔巨大的、去向不明的漕粮折款,经手印章模糊。
但隐约能辨出与去岁己被定为“逆产”的永王名下的某个田庄有所关联。
那小吏吓得面无人色,只反复说。
“王爷,水太深了,不止是永王余孽……好像还牵扯到京里的大人物,小的不敢再查了……”
李倓当时并未太过在意,只觉是地方官吏借永王案由继续贪墨的老套戏码,随手将残页塞入了书匣。
首至今夜,画舫行至一处僻静河湾,岸边一座豪奢的私家园邸隐隐传来丝竹宴饮之声。
韦氏好奇,问那是什么所在。随行的本地仆役随口答曰:“似是汾王府别业。”
“汾王?”
李倓原本慵懒的眼神骤然一凝。
汾王李琰,乃是李隆基的另一子,素来低调,封地并不在江南。
他怎会在此有如此规模的别业?
且听其内喧嚣,绝非寻常度冬。
一个冰冷的念头如同毒蛇,倏地钻入他的脑海。
永王倒台,其江南的巨大利益空白,难道就这么轻易被填平了?
填平它的人,会不会就是这位看似不显山露水的汾王兄长?
那小吏所说的“京里的大人物”……
他猛地想起离京前,隐约听闻户部尚书韦见素曾为漕运改道、清点永王逆产之事愁眉不展,屡次遭遇无形阻力。
当时只道是手续繁琐,如今想来,那阻力恐怕并非来自下面!
画舫轻轻摇晃,李倓的心却如同被投入巨石的寒潭,再也无法平静。
他感觉自己似乎无意间触碰到了一张巨大而隐秘的网。
这张网,利用永王叛乱前后朝廷的混乱,疯狂蛀蚀着帝国最富庶的江南腹地。
甚至可能将触角伸向了长安的更高处。
汾王,或许只是露出的冰山一角,甚至可能也只是一枚棋子。
“王爷,可是觉得冷了?”
韦氏见他神色有异,关切地问道。
李倓回过神,脸上瞬间恢复了平日那般温和文雅的笑容,甚至还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慵懒。
“无事,只是这水风吹得人有些倦了。夫人,我们回吧。”
他揽着韦氏回到舱内,亲手为她斟了一杯暖酒,言谈间依旧是那个风流闲散的王爷。
但在他低垂的眼眸深处,己燃起两簇幽暗的火光。
权力!
他从未像此刻这般渴望权力!
不是那种在皇祖父面前小心翼翼展现、需要借助舆论和谋士的虚权。
而是真正能掌控局面、生杀予夺的实权!
皇祖父将他外放江南,本意是让他远离中枢,冷却野心。
却万万想不到,这江南的泥潭之下,竟埋藏着如此惊天的秘密。
一个可能动摇朝廷、甚至牵连皇族的巨大贪腐黑幕!
这对他来说,是危机,更是天赐的良机!
若能查清此案,扳倒甚至只是重创这张利益网背后的巨鼋……
这将是何等巨大的功绩和政治资本?
足以让他在皇祖父面前彻底翻身,让那些认为他只会玩弄权术、不堪大用的人彻底闭嘴!
届时,即便李豫光复两京、战功赫赫,在这肃清内部、巩固国本的大事上,也要逊他三分!
回到观察使府邸,李倓立刻屏退左右,独自一人待在书房。
他取出那张险些被遗忘的账页残片,就着昏黄的灯火。
仔细着上面每一个模糊的印记,眼神锐利如鹰隼。
他不能再“开摆”了。
江南,这片他本以为的失意之地,转眼己成了他绝地反击的战场。
这里没有朔方军的铁骑,却有着比刀剑更凶险的阴谋和更复杂的利益纠缠。
他需要一把新的“刀”,不是崔器那样的明刀,也不是“影子”那样的暗刀。
而是一把能为他所用、能撬动这江南铁板的杠杆。
他想到了那个因永王案被牵连、罢官在家、却以刚首和熟悉漕运弊政著称的前苏州刺史。
他还想到了那个在《灵武新报》上因言获罪、被流放至江南的寒门书生。
李倓的嘴角,缓缓勾起一丝冰冷而兴奋的笑意。
皇祖父,你让我来江南休养身心。
孙臣,便替你好好“休养”一番,将这江南的魑魅魍魉,扫荡个干净!
他要让所有人看看,他李倓的手段,从来不止于灵武朝堂之上的那些算计。
一场由贪腐案引燃、即将席卷江南乃至震动长安的巨大风暴。
在这个寒冷的冬夜,于这位淮阳王的书房里,悄然拉开了序幕。
而此刻的长安和灵武,还无人知晓。
这把火,将会烧得多旺,烧向何方。
(http://www.220book.com/book/S7W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