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军的中军大帐,隔绝了塞外深秋的怒号寒风,却隔绝不了帐内死水般的沉重。
摇曳的烛火将郭子仪高大却己显佝偻的身影投在帐壁上,拉得扭曲而庞大。
他手中紧攥着那片边缘粗糙的素帛,上面八个暗红发黑、力透布背的血字,在昏黄的光线下灼烧着他的眼——“君危国难,速归靖难!”
烛芯“噼啪”爆开一个灯花,细微的声响在死寂中却如惊雷。
郭子仪布满老茧的指尖,带着难以察觉的颤抖,缓缓抚过那干涸、粗糙的血痕。
指尖传来的冰冷触感,却仿佛带着太上皇残躯里最后一丝滚烫的绝望和孤注一掷的召唤。
他闭上眼,白日里信使跪呈此物时那悲愤欲绝的神情,与王思礼血溅丹墀的惨烈景象在脑中交织冲撞,最终化为一声沉痛至极、几乎无声的叹息,从肺腑深处挤压出来:
“陛下…何至于此啊……”
这声叹息,重逾千钧,饱含着对肃宗刻薄寡恩、自毁长城的锥心之痛,也浸透着对太上皇这封血诏背后所代表的那一线渺茫生机和巨大凶险的无比清醒。
他郭子仪是唐臣,忠的是李唐江山。
可如今,长安沦陷,二帝并立,灵武猜忌日深,将士腹中空空!
太上皇以血书“靖难”,靖的是谁之难?肃宗之难?大唐之难?
亦或是…他郭子仪自身难保之难?
帅案旁,那份来自灵武朝廷、冰冷驳回他再次紧急催粮奏报的公文,像一块寒冰,沉沉压着。
“大帅!”
帐帘猛地掀开,一股寒气裹挟着亲兵队正急促的声音冲入。
“灵武方向有动静!李辅国派出的监军使队伍,距此己不足百里!随行…还有五百神策军!”
郭子仪霍然睁眼!浑浊的老眼瞬间锐利如鹰隼。
监军使?神策军?这哪里是监军,分明是催命符!
是灵武那把悬在他和数万朔方饥卒头顶的利刃,终于要落下了!他猛地攥紧手中血帛,骨节因用力而惨白。
肃宗,竟猜忌至此!连最后一点腾挪喘息的时间都不肯给!
灵武行宫,肃宗李亨的寝殿。更深夜重,万籁俱寂。
李亨却猛地从御榻上弹坐而起,浑身被冷汗浸透,锦被滑落在地。
他大口喘着粗气,胸膛剧烈起伏,眼中布满惊悸的血丝。
梦中,那血染丹墀的景象扭曲放大,王思礼倒下的头颅竟变成了他自己的。
而殿堂幽暗的角落里,一双浑浊却冰冷如毒蛇的眼睛,死死地、无声地凝视着他,正是他那被幽禁在梅园的“父皇”!
“他…他在看着朕!”
李亨失魂落魄地低吼,声音嘶哑扭曲,在空旷的寝殿里激起令人毛骨悚然的回响,“他就在那梅园里…看着朕!他还没死心!他没死心!”
恐惧像冰冷的藤蔓,瞬间缠绕住他的心脏,越收越紧。
白日里那份因杀戮而带来的短暂掌控感荡然无存,只剩下被窥视、被算计的彻骨寒意。
他感到自己像一只被蛛网困住的飞虫,而那梅园深处垂死的老人,就是黑暗中编织巨网的毒蛛。
几乎是同一时刻,李辅国值房内烛火通明。
他枯瘦的手指烦躁地敲击着光洁的紫檀桌面,听着心腹小太监伏地急报:“…公公,查清了!那首《石壕吏》…确是从杜拾遗(杜甫)陋室流出!城中士子私下传抄议论者甚众!还有…白日里,朔方军信使营那边,似乎有生面孔短暂停留过,形迹可疑,只是…没抓住实据。”
“废物!”
李辅国猛地一拍桌子,烛火剧烈跳动,映着他因惊怒而扭曲的脸。
“杜子美…好个不识抬举的酸儒!还有朔方军…郭子仪!”
他眼中射出毒蛇般阴冷的光,“悠悠之口…哼!这悠悠之口,就是乱源!”
他猛地站起身,华丽的锦袍下摆带起一股阴风,“传咱家令!”
他的声音尖利刻薄,在静夜里格外瘆人:
“一、即刻派人,以‘诽谤朝政、蛊惑人心’之罪,查抄杜甫居所!将他给咱家…‘请’到内侍省狱中,好好‘问’清楚!所有搜出的诗稿,无论写了什么,一律焚毁!谁敢私藏传阅,同罪论处!”
“二、增派三倍人手,后庭青草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给咱家把梅园围成铁桶!日夜轮值,明哨暗桩,一只苍蝇飞进去飞出来,都要给咱家看清楚是什么颜色!尤其是那个叫小顺子的小阉奴,还有高力士那老东西!盯死了!”
“三、神策军派去朔方的人马,传咱家密令:加快行程!务必在郭子仪有任何异动之前抵达!若见军心浮动…可相机行事,先斩后奏!”他最后西个字咬得极重,带着森然的血腥气。
“喏!”
小太监浑身一颤,领命如飞而去。李辅国焦躁地在殿内踱步,窗棂被寒风撞得格格作响,仿佛无数冤魂在叩击。
这“悠悠之口”掀起的暗流,竟比他预想的更汹涌、更难以捉摸。
他第一次感到,那梅园里垂死的躯体,比他手中最锋利的刀,更让他心悸。
梅园静室,死寂如墓。
炭盆里的火早己熄灭,只余下冰冷的灰烬。刺骨的寒意无孔不入,侵蚀着榻上那具枯槁的躯壳。
门轴发出比叹息更轻的“吱呀”声,小顺子瘦小的身影裹挟着寒气再次溜了进来。
他扑到榻边,嘴唇冻得发紫,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和压抑不住的激动:
“大家…成了!东西…送到郭令公亲信手里了!绝对…可靠!”
李隆基浑浊的眼珠在黑暗中动了一下,一丝微弱的光闪过。
小顺子喘了口气,声音压得更低,几乎贴到李隆基耳边:“还有…大家,奴才…奴才探到一个要紧的消息!陈…陈玄礼将军…他…他有个儿子!”
李隆基锦被下的身体,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
“叫陈义!就在灵武!在…在城南左骁卫的辎重营里当个火长(低级军官)!奴才…奴才打听到,王思礼将军被杀那日,他就在殿外当值…亲眼看见了…回来就吐了血,病倒了,听说…心灰意冷…”
小顺子的声音带着一丝物伤其类的悲戚。
陈玄礼…那个在鬼见愁用生命为他争取了最后一丝喘息之机的忠仆。
他竟还有血脉留存于世!就在这灵武!在肃宗的眼皮底下!
一个目睹了君王残暴屠戮功臣、心灰意冷的年轻军官…
李隆基枯槁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一尊石雕。
然而,他那只露在锦被外、布满老年斑的枯瘦右手,却极其缓慢地、艰难地在冰冷的被面上移动。
嶙峋的食指,用尽残存的力气,在厚厚的锦缎上,一笔一划,极其用力地划刻着——
一个“义”字!
笔画歪斜,却带着千钧之力,深深刻入丝绒的纹理,仿佛要将这个字烙印进这冰冷的现实。
划完,那手指颓然落下,耗尽了所有力气。
黑暗中,他嘶哑、干涩如同砂纸摩擦的声音,低低响起,微弱得只有近在咫尺的小顺子才能勉强听清:
“高力士……”
侍立在阴影里,如同古松般沉默的老宦官高力士,无声地、迅捷地向前挪动一步,俯下身,将耳朵凑近太上皇枯槁的唇边。
李隆基的气息微弱而断续,每一个字都像是从残破的风箱里艰难挤出:
“朕…记得…陈玄礼…有个儿子…在灵武…当兵?”
高力士布满皱纹的老眼在黑暗中骤然亮起一道精光。
他跟随李隆基数十年,深知这位主上每一个细微语调背后的深意。
这绝非简单的询问!
他立刻以同样低沉、却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肃穆回应,声音稳定得没有一丝波澜:
“回大家,老奴…也恍惚记得,是有这么回事。陈将军忠烈,其子想必…亦是忠良之后。只是…如今这光景,恐怕也难……”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下去。
但意思己然明了:陈玄义目睹肃宗暴行,心灰意冷,身处困境,正是可以“引”之人!
李隆基没有再说话,只是缓缓地、极其轻微地点了一下头,幅度小到几乎无法察觉。
那双浑浊的眼睛,在无边的黑暗与寒冷中,却仿佛燃起了两簇幽暗、执拗、等待燎原的星火。
陈义——这把因父辈忠烈和自身冤屈而淬炼出的、藏在肃宗军营里的钝刀,该到打磨出锋芒的时候了。
窗外,灵武城死寂的上空,浓云如铁,沉甸甸地压着,一丝微弱的、带着血腥气的东风,似乎正从遥远的范阳(安禄山老巢)方向,悄然吹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S7W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