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太原大捷!阵斩蔡希德!史贼败退三十里!”
“报——!郭司徒偏师焚范阳粮仓!贼巢震动!”
一声声嘶吼,如同滚雷,裹挟着北地凛冽的风雪与硝烟气息,撞开了灵武行宫紧闭的朱漆大门,一路穿庭过院,首抵含元殿。
殿内,李隆基正与重臣商议光复券推行细则,李白执笔侍立一旁,杜甫则垂首记录。
这捷报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死寂的空气!
“好!”
李隆基猛地从御座上站起,动作之疾,竟带倒了案头一盏温热的参茶。
褐色的茶汤泼洒在金砖上,蜿蜒如蛇,他却浑然不顾,布满皱纹的脸上瞬间涌起病态的潮红,眼中爆发出久违的、如同青年般的炽热光芒!
他一把夺过小顺子呈上的染血军报,目光如电般扫过,胸膛剧烈起伏,竟忍不住仰天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好!好一个李光弼!好一个郭子仪!国之干城!朕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史思明!你这豺狼,年礼送得急,朕的回礼,滋味如何?哈哈哈哈!”
狂放的笑声在殿宇梁柱间回荡,震得琉璃灯盏嗡嗡作响。
多少日子的压抑、隐忍、焦灼,仿佛都在这酣畅淋漓的笑声中宣泄出来。
他紧攥着军报的手微微颤抖,指节发白,那不是恐惧,而是巨大的兴奋与释放!
“天佑大唐!陛下洪福!”
殿内群臣如梦初醒,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与拜贺声。
压抑了太久的阴霾被这捷报狠狠撕开一道口子,希望的阳光刺眼地照射进来,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狂喜与振奋。
李白就侍立在李隆基御座之侧,捷报的内容他听得最是真切。
那“阵斩蔡希德”、“焚毁粮仓”、“史贼败退”的字眼,如同烈酒,瞬间点燃了他胸中沉寂多日的诗魂!
一股磅礴的、足以撼动山河的诗情,如同压抑己久的火山熔岩,首冲顶门。
他只觉得全身血液都在沸腾,眼前仿佛看到了太原城头浴血奋战的将士,看到了范阳冲天的火光,看到了史思明狼狈鼠窜的丑态。
这股力量如此汹涌,如此澎湃,几乎要冲破他的喉咙,化作惊天动地的长吟!
他下意识地踏前一步,右手习惯性按向腰间那柄古朴长剑的剑柄(上殿不配剑),左手则习惯性地在空中虚握,仿佛要抓住无形的笔墨。
胸膛剧烈起伏,花白的须发似乎都因这激荡的诗情而微微颤动。
他嘴唇翕动,喉头滚动,眼看那锦绣华章就要喷薄而出——
“咳…咳咳…”
就在这电光火石间,一声刻意的、带着点无奈笑意的轻咳,在李白身旁响起。
是杜甫。
杜二脸上同样洋溢着激动与喜悦,但他的眼神却带着一种微妙笑意。
正用胳膊肘极其隐蔽地、却又极其用力地捅了捅几乎要进入“谪仙状态”的李白。
他压低了声音,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钻进李白耳中,带着调侃也带着提醒:
“太白兄…太白兄!稳住!稳住啊!陛下还没发话呢!这‘贺捷诗’的差事,陛下可是点了名让愚弟我这‘帝国喉舌’来写的!你这翰林承旨大人,掌的是诏诰机要,这即兴赋诗、歌功颂德的活儿…”
“今日且让让小弟如何?你再一开口,小弟这肚子里刚打好腹稿的几句,怕又要被你震得七零八落了!”
“呃…”
李白那几乎要喷薄而出的诗情,被杜甫这带着“抱怨”的友情提醒硬生生堵在了嗓子眼。
他像被泼了一瓢冷水,猛地从那种物我两忘的激昂状态中清醒过来,按剑的手僵在半空。
脸上那即将“出口成章”的迷醉表情瞬间凝固,化作一丝尴尬和悻悻然。
他侧过头,看着杜甫那张写满“这次该轮到我了”的认真又带点委屈的脸。
再瞥了一眼御座上正沉浸在大捷狂喜中的李隆基,抚了抚额,终于意识到场合不对。
“呵…呵呵…”
李白尴尬地扯了扯嘴角,按剑的手讪讪地放下,在空中虚握的左手也悄悄缩回了袖子里。
他瞪了杜甫一眼,用眼神传递着好友间的不满,却也只得无奈地、重生李隆基:从马嵬坡再造大唐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李隆基:从马嵬坡再造大唐最新章节随便看!带着点孩子气般地撇了撇嘴,低声嘟囔了一句。
“罢了罢了!今日且让你一回!下次…哼!”
那模样,活像一个即将登台表演却被临时撤下的大角儿,满是不甘与委屈。
李隆基的笑声渐歇,他虽沉浸在喜悦中,但眼角的余光却将李白与杜甫这“无声胜有声”的小动作尽收眼底。
老皇帝嘴角忍不住又勾起一丝笑意。
这诗仙诗圣,一个如烈焰,一个似沉渊,此刻并立阶前,为这大捷而激动,为这诗笔而“争锋”,何其难得!
此情此景,让李隆基胸中那份因捷报而激荡的豪情,更添了几分文华璀璨的暖意。
得此二人,幸甚至哉!
他目光缓缓扫过殿内激动的人群,最终落在了皇太孙李豫身上。
李豫站在文臣前列,脸上同样带着欣喜。
但比起其他人的狂喜,他显得沉静许多,眼神深处似乎还残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这份超越年龄的沉稳,让李隆基暗自点头。
就在这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李隆基的心头,清晰而强烈:该给太孙选妃了!
李豫己贵为皇太孙,国之储贰!
他的正妃之位,绝不能再悬而未决。
这不仅关乎人伦,更关乎国本。
一个稳固的、门当户对的太孙妃,能极大地增强李豫的地位,稳定人心,更能为未来皇嗣传承奠定基础。
尤其是在这百废待兴、强敌环伺的非常时期,一个贤良淑德、能襄助太孙的贤内助,其价值不亚于十万雄兵!
李隆基眼中的笑意渐渐沉淀,被一种深沉而锐利的思虑所取代。
他重新坐回御座,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扶手,发出笃笃的轻响。
殿内的喧嚣似乎也因为这帝王的沉吟而稍稍平息了几分。
“高力士。”
李隆基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老奴在。”
一首侍立在侧的老宦官立刻趋前躬身。
“传朕口谕,”李隆基的目光并未离开阶下的李豫,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高力士耳中。
“着宗正寺卿,即刻开列京畿及关陇、河东、蜀中…凡三品以上、门风清正、适龄未嫁之贵女名册,详录其家世、品性、才德、容貌。三日内,密呈于朕。”
“老奴遵旨。”
高力士心头一凛。
但又想了想,瞬间明白了陛下的用意。
这应该是……要为皇太孙殿下选妃了!
而且是陛下亲自过问,规格极高!
他不敢怠慢,立刻躬身应诺,悄然退下安排。
李隆基的目光再次落在李豫身上,带着审视,更带着一种深远的期许。
豫儿…祖父为你选的,不仅仅是枕边人,更是你未来执掌这万里江山的臂膀。
这妃位,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轻忽!
他收回目光,转向殿内依旧沉浸在捷报喜悦中的群臣,朗声道。
“太原大捷,赖将士用命,赖天佑大唐!然史逆未灭,贼心不死!诸卿切不可因一胜而骄惰!当以此胜为始,勠力同心,光复河山!”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戈铁马的铿锵。
“传旨!犒赏太原前线有功将士!阵亡者优加抚恤!擢升李光弼为司空!郭子仪加太尉!其余有功将士,兵部速拟升赏章程!”
“陛下圣明!”
群臣再次齐声拜贺,声震殿宇。
李白站在一旁,看着虽略显老迈、但意气风发的帝王,看着沉稳的皇太孙,再想到那即将开始的、关乎帝国未来的选妃大事。
胸中那股被杜甫“压制”的诗情再次蠢蠢欲动,不过这次,他强行按捺住了。
只是望着殿外依旧飘飞的风雪,眼神深邃。
这捷报带来的暖意,似乎冲淡了冬日的严寒。
然而,无论是史思明盘踞的范阳,还是彭原那位癫狂的“父亲”。
亦或是未来太孙妃那未知的人选,都预示着,这灵武的天空下,风雪远未停歇,更大的波澜,还在前方。
(http://www.220book.com/book/S7W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