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眼造楼记:白素贞戏鱼一日,黄鹤楼里藏疯癫
暮春的江南总裹着层湿漉漉的雾气,西湖水刚漫过苏堤的第三块青石板,白素贞正趴在雷峰塔的飞檐上数云。小青绕着塔尖转了三圈,尾巴尖扫得铜铃叮当作响:“姐姐,你看那老头又在江边比划什么?”
白素贞顺着小青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长江边立着个穿粗布短打的老者,手里拿着根竹尺,正对着江面比比划划。那竹尺在他手里竟泛着淡淡的金光,尺头点过之处,江风都要绕着走——不是鱼一日又是谁?传闻他近来闲得发慌,要在这蛇山之巅造座楼,说是要“镇住江涛,压住山岚”。
“这老夫子,整日板着脸造东西,活像块没开刃的木头。”白素贞指尖绕着垂下来的流苏,忽然眼尾一挑,“小青,咱们去给这楼添点‘灵气’如何?”
三日后,蛇山脚下多了个挑着酒担的青衣女子。担子里两坛“女儿红”,泥封上还印着朵水灵灵的荷花,正是白素贞变的。她见鱼一日正蹲在石头上画图纸,竹尺压着的桑皮纸上,楼阁的飞檐刚画到第三折,笔锋硬得能硌掉牙。
“老先生,歇会儿喝口酒吧?”白素贞把酒坛往地上一放,泥封“啵”地裂开,酒香混着水汽漫开,竟引得江里的鱼都跳出水面。
鱼一日头也没抬:“匠人干活,滴酒不沾。”
“哟,您这楼是要造给神仙住?”白素贞故意用指甲划着酒坛,“我听镇上老人们说,当年您造安济桥,还偷喝了张果老的仙酒呢,不然那桥怎的能驮动日月?”
这话戳中了鱼一日的痒处。他放下竹尺,摸了摸花白的胡子,眼珠在酒坛上转了三圈:“只喝一口。”
一口酒下肚,鱼一日的眼睛亮了。那酒顺着喉咙滑下去,竟在肚子里化作团暖烘烘的气,顺着胳膊爬到指尖——方才画飞檐时总觉得僵硬的线条,此刻忽然活了过来。他抢过酒坛猛灌三大口,竹尺往地上一戳:“不对!这飞檐得往上翘,像燕子掠水时的尾巴!”
白素贞捂着嘴偷笑,指尖悄悄捏了个诀。
再看,己经把图纸揉成了团。他脱了长衫,赤着胳膊蹲在泥地里,抓起块红泥就往石头上抹。平日里规规矩矩的榫卯结构,此刻在他手里竟变了模样:斗拱要做成莲花状,每片花瓣都能随风转动;栏杆上的雕花不能是死板的龙凤,得是水里的鱼虾、天上的云雀,还要有躲在荷叶后的青蛙——“得让这楼会喘气!”他边抹边嚷嚷,酒气喷得红泥都发了酵。
入夜时,鱼一日己经醉得站不稳了。他抱着根刚砍好的楠木柱子,非要给柱子“讲故事”。白素贞变作只白鸟,落在他肩头,故意用翅膀扫他的脸:“柱子要立在东边,东边朝阳,能晒醒贪睡的鲤鱼。”
“胡说!”鱼一日把柱子往西边一杵,“西边临着江,大浪拍过来,柱子能跟着打拍子!”话音刚落,那楠木柱竟真的轻轻摇晃起来,柱身上的年轮像水波似的荡漾开。
更荒唐的还在后面。他见月光洒在江面上,像铺了层碎银子,突然拍手大笑:“瓦!这楼的瓦得是月亮做的!”说着就往江边跑,要去捞水里的月光。白素贞怕他真掉进江里,悄悄拔下片蛇鳞,用仙力化作堆银闪闪的瓦片。
鱼一日抱起瓦片就往架子上铺,嘴里还念叨:“这瓦好,凉丝丝的,夏天能招来风。”可他醉眼昏花,铺着铺着就乱了章法——本该朝上的瓦当被他扣在下面,本该并排的瓦片被他叠成了鱼鳞状。等他铺完第三层,忽然发现不对劲:“欸?怎么看着像条白蛇盘在房顶上?”
白素贞在一旁笑得差点从鸟变成原形他哪知道,这片蛇鳞化作的瓦片沾了仙气,又被鱼一日醉后的巧劲一摆弄,竟真的有了灵性。后来每逢雨天,黄鹤楼的瓦片会发出“嘶嘶”的轻响,像蛇在吐信,雨水顺着瓦缝流下来,会在墙根处聚成小小的水涡,里面映着游动的虚影,老人们都说那是“白娘子在楼里洗澡”。
第七天头上,楼快封顶了。鱼一日却对着最后一块匾额犯了难。按规矩,匾额该题“黄鹤楼”三个大字,可他醉意未消,提笔蘸墨时,手腕一抖,“鹤”字的最后一笔拖得老长,像条尾巴。
“不对,不对!”他把笔一扔,抓起个空酒壶就往飞檐上挂,“得让楼记住这酒的味道!”那酒壶是陶土做的,被他用竹篾拴在檐角,风一吹,竟发出“嗡嗡”的声响,像有人在哼小调。
白素贞看得心惊:这老顽童再闹下去,怕是要把楼造成个酒肆。她赶紧变作个老木匠,拄着拐杖走过去:“鱼爷,您看这飞檐是不是太翘了?风大了要掀翻的。”
鱼一日眯着眼瞅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要的就是这股劲!你看那江里的浪,不也是这么翻的?”他说着爬上脚手架,非要给飞檐再加块木头。谁知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摔下来,亏得白素贞暗中用仙气托了他一把,他才稳稳落在横梁上,还得意地喊:“看见没?这楼认我!”
等他终于把最后一根椽子钉好,太阳己经升到了头顶。江风一吹,鱼一日打了个哈欠,酒劲突然退了。他看着眼前的楼,愣住了——飞檐翘得像要飞起来,斗拱上的莲花真的在转,瓦片闪着银光,檐角的酒壶还在唱小调。这哪是他平日里设计的端庄楼阁,分明是个调皮捣蛋的活物!
“我……我这是造了个什么?”鱼一日抓着头发,竹尺掉在地上都没捡。
这时,白素贞变回原形,撑着把油纸伞站在楼下,笑得眉眼弯弯:“鱼爷,这楼叫‘黄鹤楼’,可我看它更像条醉卧江边的白蛇呢。”
鱼一日这才恍然大悟,指着她半天说不出话。可再看那楼,阳光透过雕花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游鱼,像飞鸟,像江面上永远不散的雾。风穿过酒壶,唱的竟是他昨晚哼的不成调的小曲。
“罢了,罢了。”他捡起竹尺,摇摇头又笑了,“匠人造楼,原是给天地添个念想。这楼有了酒气,有了仙气,还有了点疯癫气,倒比板板正正的好。”
后来,人们常说黄鹤楼是鱼一日醉后造的。站在楼里,能听见江浪拍打的声音像在打拍子,能看见瓦缝里漏下的光像鳞片在闪,檐角的酒壶总在风里唱着没人听得懂的调子。只有白素贞知道,某个暮春的午后,她曾看着一个老顽童抱着柱子讲故事,看着一片蛇鳞变成闪光的瓦,看着一座楼在啼笑皆非里,长出了永远年轻的灵魂。
黄鹤楼工匠工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建筑结构工艺
- 榫卯工艺:黄鹤楼主体框架多采用木质结构,木柱与粱枋通过榫卯连接,无需钉子就能紧密牢固,可耐受重力与风力等外力,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精髓。
- 斗拱运用:斗拱由斗、拱、昂等部件组成,位于柱头与粱枋之间,能将屋顶探出部分的重量传递到柱子上,增加出檐深度,同时其精美的造型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 基础砌筑:考虑到当地地质条件,黄鹤楼采用厚重坚实的基础砌筑,基石牢固扎根于蛇山地基,不仅承载整座建筑重量,还能防止山体滑坡和建筑沉降。
装饰修复工艺
- 地仗施工:是修复楹联的关键工序,工匠需去掉旧腐、刷底漆,刮桐油灰、包麻纱网布,干透后再刮灰打磨,为后续修缮打下基础,要求新旧一致,不能有色调反差。
- 彩绘施工:整栋大楼有众多彩绘画板,每块从制作到完成有十一道工序,包括制图、描绘、着色、沥粉、做旧处理、贴金等,工艺复杂,技术和审美要求高。
- 沥粉工艺:作为彩绘的重要工序,沥粉材料需用桐油双飞粉和胶水按比例调和,不稠不稀,工艺师用其在画板上勾画出美丽图案,使彩画呈现立体感。
选材与雕刻工艺
- 优质选材:木柱一般采用粗壮的金丝楠木等优质木材,小青瓦质地坚实,用于铺设屋面,而屋脊部分的脊兽则造型逼真,多采用如龙、凤、狻猊等形象。
- 雕刻工艺:栏杆多采用镂空雕刻手法,雕刻出花草、瑞兽等图案,既保障安全又增加美观性。在一些木雕、砖雕等装饰上,工匠们也以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各种精美的图案和造型。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