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 公输堂趣事

小说: 百工之祖   作者:大道三千智取奇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百工之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大道三千智取奇异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公输堂建造记:当鱼一日带着村民搞工程,笑料比雕花还多》

要说公输堂这活儿,一开始压根没在鱼一日的工作计划里。那年头他正忙着给隔壁村改进锯子,琢磨着怎么让木头断得更利索,结果被陕西户县祁村的几个老汉堵在了柴火垛旁。为首的王老汉拄着拐杖,往地上一顿:“鱼一日大师,咱村想盖个念想,供着祖师爷,您看……”

鱼一日正啃着锅盔,饼渣掉了一胡子:“盖啥?祠堂?”

“不是不是,”旁边的李二柱赶紧摆手,“就……就那种特精巧的,木头片子搭起来跟花似的,以后村里木匠能来学学手艺。”

鱼一日眯眼瞅了瞅这伙人:王老汉眼神好使但腿脚不利索,李二柱力气大却总把钉子钉歪,还有个刘三胖,据说能一口气背两捆木料,就是爱蹲墙角打瞌睡。他噗嗤笑了:“就你们?我怕盖到明年,柱子还没立起来。”

王老汉急了,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块油汪汪的腊肉:“大师您尝尝,咱村最好的猪后腿!”

得,吃人嘴软。鱼一日拍了拍手上的饼渣:“行吧,不过丑话说前头,干活偷懒的,我让他天天磨刨子。”

开工第一天就出了岔子。鱼一日画图纸时,特意把榫卯结构画得跟解闷儿似的——毕竟是要当“木工教科书”的建筑,得精巧。结果李二柱凑过来看了一眼,挠着头说:“大师,您这画的是蜘蛛网?”

鱼一日手里的炭笔差点戳纸上:“这叫‘十字抱柱’,木头和木头得像俩好兄弟似的抱紧了!”

“哦——”李二柱似懂非懂,转头就把一根柱子锯短了三寸。等鱼一日发现时,那柱子杵在地上跟个矮胖子似的,旁边的刘三胖还蹲那儿乐:“柱子减肥了,挺好。”

鱼一日气得薅了把自己的胡子:“李二柱!你锯木头前就不会用尺子量量?你那眼睛是用来瞅村口大姑娘的吗?”

李二柱耷拉着脑袋:“量了啊,我用脚量的,我这脚码准着呢。”

最后还是王老汉出了个主意:“要不,让三胖当活尺子?他身高正好五尺,让他往那儿一站,不就知道长短了?”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工地上常能看见刘三胖被人薅着胳膊来回挪:“三胖,再往左挪挪,这梁得比你高三拳!”“三胖,躺下试试,这底板够不够长!”刘三胖一开始还乐意,觉得自己成了“人形标尺”,首到有天被人指挥着往墙角一靠,结果打盹睡着了,醒来发现身上落了三层木屑,差点被当成新做的木胎泥塑。

公输堂最讲究“小木作”,就是那些门窗雕花、斗拱拼接的细活儿。这可难坏了一群平时只会盖土坯房的壮汉。有回鱼一日让大家学做“莲花托”,就是斗拱上那个像朵花似的部件,要求每片“花瓣”都得薄厚均匀。

李二柱拿着凿子,吭哧吭哧凿了半天,举起来一看,那玩意儿歪歪扭扭,活像被啃过的窝窝头。他还挺得意:“大师您看,我这叫‘残荷听雨’,有意境不?”

鱼一日捏着那“残荷”,手都在抖:“意境?我看是你昨晚没睡好,手哆嗦!给我重做,不然今天午饭没你的油泼面!”

旁边的王老汉倒是心灵手巧,就是眼神有点“选择性聚焦”。他负责雕刻门楣上的云纹,雕着雕着跑偏了,把云彩雕成了一串糖葫芦。鱼一日发现时,老爷子还挺委屈:“我瞅着那曲线挺像的,再说了,雕成糖葫芦,孩子们路过还能多看两眼。”

最绝的是刘三胖。有天让他给木梁刷桐油,这活儿本不用动脑子,结果他刷着刷着犯困,手一歪,把桐油刷到了自己新做的布鞋上。等醒过来,鞋跟木头粘在了一起,他一抬脚,好家伙,带着半根木梁在工地上跳了三步,差点把刚立起来的柱子撞歪。最后还是鱼一日拿解胶的药水给他泡了半个时辰,才把鞋从木头上摘下来。

不过笑料归笑料,这群村民干活的劲头倒是没的说。王老汉每天天不亮就拄着拐杖去后山捡松明,说晚上加班能照亮;李二柱虽然老出错,但别人休息时他总在琢磨,后来居然无师自通,把窗棂雕成了村里的老槐树模样,连枝桠上的鸟窝都雕得清清楚楚;刘三胖力气大,扛木料时总把最重的往自己肩上压,就是每次放下时都得墩三下,震得工地上的刨花能飞起来二尺高。

有回下大雨,刚拼好的斗拱怕受潮,一群人愣是顶着蓑衣,手拉手围成圈把那堆木头护在中间。鱼一日站在屋檐下看着,突然觉得这场景比任何精巧的建筑都让人心里暖和。他转身回棚子,把自己藏着的那瓶好酒拿出来,给每个人倒了半碗:“喝了,暖暖身子,明天咱把那斗拱装得比天上的星星还结实!”

酒过三巡,李二柱脸红得像庙里的关公,大着舌头说:“大师,我发现……这细活儿比耕地累多了,耕地牛还能替把手,这木头片子……得跟它说好话。”

刘三胖抢过酒碗:“我觉得……还是盖房好,盖好了能遮风挡雨,不像我家那驴,天天踢我。”

王老汉抿了口酒,慢悠悠地说:“我年轻时盖房,讲究‘结实’,能住三代人就行。现在跟着鱼一日大师才知道,木头也能开花,也能讲故事。”

鱼一日听着,嘿嘿笑了,酒液顺着胡子往下滴:“啥故事?不就是一群笨蛋跟着我瞎折腾的故事嘛。”

折腾归折腾,公输堂还真就一点点立起来了。斗拱层层叠叠,像堆起来的积木却稳如磐石;门窗上的雕花转着圈儿看,能看出花鸟鱼虫好几种模样;最绝的是那藻井,抬头一看,一圈圈的木头纹路往上收,跟要把人往云彩里吸似的。

完工那天,全村人都来看热闹。有个小孩指着门楣上那串“糖葫芦云纹”问:“爷爷,那是能吃的吗?”王老汉笑得胡子首颤:“傻娃,那是咱村的心意,比糖葫芦甜多了。”

鱼一日站在台阶上,看着自己这群“笨徒弟”:李二柱正跟人炫耀他雕的窗棂,说那槐树叶子雕得能透光;刘三胖蹲在墙角,这次没睡觉,正用手指头数斗拱的层数;王老汉拄着拐杖,挨个给来看热闹的人讲这房子咋盖起来的,讲到刘三胖带木梁跳舞那段,笑得拐杖都戳到了别人的脚。

有人问鱼一日:“大师,您盖过那么多厉害的房子,这公输堂算不算最精巧的?”

鱼一日摸了摸鼻子,看了眼那群还在嘻嘻哈哈的村民,突然觉得,这房子最精巧的地方,可能不是那些斗拱和雕花。他大声说:“不算!但这是我盖过最热闹的!”

话音刚落,李二柱不知从哪儿摸出个鞭炮,“啪”一声点燃,吓得刘三胖一蹦三尺高,差点撞翻旁边的供桌。鞭炮碎屑落在公输堂的木头上,像撒了把金豆子。

后来啊,公输堂就成了祁村的宝贝。有人说这房子晚上能听见木头“咯吱咯吱”响,像在笑;有人说看见过鱼一日的影子在梁上晃,正瞅着李二柱雕错的那块木头摇头。

而那群盖房子的村民,后来都成了村里的“半个木匠”。李二柱收了俩徒弟,教徒弟时总说:“别怕错,当年我把柱子锯短了三寸,鱼一日大师也没打我屁股。”刘三胖则发明了“负重练力气法”,据说就是当年扛木料扛出来的心得。

至于鱼一日,走的时候没带走啥,就把那把被李二柱磨秃了的凿子留在了公输堂。后来有人说,那凿子半夜会自己跳下来,在木头上划两下,像是在给当年的笑料,再添笔新花样。

以下是公输堂的古代制作方法及相关尺寸:

制作方法

- 设计与规划:以《营造法式》“天宫楼阁”图样为基础,按约1/30的比例将庞大建筑群浓缩设计,确定整体布局与构件样式。

- 选材:多采用杨木、松木等杂木,质地较轻且易于雕刻。

- 构件制作:运用榫卯技艺制作上万件构件,斗拱、梁、柱、栏杆等均通过榫头和榫眼精准连接。采用圆雕、平雕、浮雕、透雕等多种木雕手法,在隔扇、门罩、枋眉、挂落等部位雕刻莲花、云纹、石榴、卷草等图案。

- 组装搭建:先搭建框架结构,再安装天宫楼阁、藻井等部件,以箱体结构为搭接穿插方式,将构件组合成整体。

- 彩绘装饰:采用“卧金点翠”“紫龙罩”“拨金”等工艺,以石蓝、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和赤金等调配色彩,在构件表面绘制仙草花卉、龙凤博古、人物等精美图案。

相关尺寸

- 整体建筑:正殿面阔约10.5米,进深约9.5米,高约6.1米。

- 隔扇门:现存八块隔扇门,统一高2.5米、宽2.2米。

- 天宫楼阁:每层楼阁面阔三间,柱高最大为50厘米,最小为11厘米。

- 楼阁构件:如宫窗厚约半厘米,斗拱由上万个构件组成,结构方式为格板套合的箱体结构。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百工之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