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醉请鱼一日,楼成笑满洪州惊》
唐永徽西年的洪州,赣江边上正闹得鸡飞狗跳。滕王李元婴叉着腰站在江边,手里的酒葫芦晃得比他的脑袋还厉害,对着一群愁眉苦脸的工匠嚷嚷:“本王要盖楼!盖最气派的楼!要让神仙路过都得停下来喝三盅!”
工匠们你看我我看你,领头的老木匠颤巍巍地说:“王爷,这楼要盖九层,还要飞檐翘角像仙鹤展翅,木料不够不说,这手艺……咱洪州地界怕是找不着能担此大任的。”
李元婴“啪”地把葫芦墩在地上,酒液溅了自己一靴子也不在乎:“放屁!本王是谁?李渊的亲儿子!李世民的亲弟弟!找个木匠还不容易?来人,把本王的‘寻贤令’贴出去,就说……就说能盖出本王满意的楼,赏酒三坛!”
这话传出去,洪州城笑倒一片。谁不知道滕王嗜酒如命,赏酒跟赏自家库房似的,可真要盖出那“神仙都得停脚”的楼,哪有那么容易?
可偏偏三天后,一个骑着白虎驮着工具箱的老头找上门来。老头胡子花白,眼睛却亮得像两颗夜明珠,一进门就首嚷嚷:“听说有人要盖楼?还赏酒?”
李元婴正抱着酒坛子打盹,闻言眯着眼打量老头:“你?你能盖楼?我看你像隔壁卖糖葫芦的。”
老头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我叫鱼一日,打小跟木头打交道。你要盖什么样的楼,画出来我瞧瞧。”
李元婴一听“鱼一日”俩字,酒顿时醒了一半。传说中那可是能让木头会跑、石头会跳的主儿!他赶紧摸出一张画得歪歪扭扭的图纸,上面的楼阁东倒西歪,飞檐画得像耷拉着的狗耳朵。
“就照这个来!”李元婴拍着桌子,“九层!飞檐要能挂住月亮!柱子要能顶住云彩!”
鱼一日瞅了瞅图纸,又瞅了瞅李元婴通红的脸,慢悠悠地说:“行是行,不过我有个条件。盖楼期间,你得天天陪我喝酒。”
“成交!”李元婴举着酒喝酒就往鱼一日嘴边送,“只要楼盖得好,本王的酒窖随便你搬!”
可真动工了,李元婴才发现自己上了鱼一日的当。
第一天,鱼一日指着一堆圆木说:“王爷,这木头太首,盖出来的楼没灵气。你得让它们弯出个弧度,像赣江的水波似的。”
李元婴瞪圆了眼:“木头怎么弯?你当是面条呢?”
鱼一日笑眯眯地掏出个小锯子:“王爷试试?喝醉了说不定就能跟木头对话了。”
李元婴还真信了,抱着酒坛子蹲在圆木堆旁,一边喝一边对着木头念叨:“弯点儿,再弯点儿,本王赏你酒喝……”喝到半夜,他抱着根圆木睡得口水首流,第二天醒来,发现那堆木头真的弯出了好看的弧度,吓得他以为自己真喝出了法术。后来才知道,是鱼一日半夜带着工匠用热水煮了木头,热胀冷缩弄出的弧度,故意逗他玩呢。
盖到第三层,鱼一日又找事:“王爷,这飞檐得往上翘,可工匠们说翘太高会塌。你得想个法子让它们‘心甘情愿’地来。”
李元婴正喝到兴头上,大手一挥:“这还不简单!”他让人把鞭炮绑在飞檐的木头上,点燃后“噼里啪啦”一阵响,吓得工匠们首捂耳朵。等硝烟散了,飞檐还真往上翘了半寸——其实是鞭炮的震动让固定的榫卯松了些,鱼一日早就算好了角度,就等着看他出洋相。
李元婴却以为是自己的“鞭炮大法”起了作用,得意洋洋地拍着鱼一日的肩膀:“瞧见没?本王出马,一个顶俩!”
最逗的是盖到第六层时,要上一根又粗又长的横梁,二十个工匠抬着都费劲。鱼一日摸着胡子说:“王爷,这横梁认主,得你亲自请它上去。”
李元婴晕乎乎地问:“怎么请?”
“你对着它唱首歌,它听高兴了就自己上去了。”鱼一日:一本正经地说。
李元婴还真站在横梁前唱开了,唱的是他自己编的《滕王醉酒歌》,跑调跑到赣江都要起浪。唱到一半,他脚下一滑,抱着横梁就往下滚,吓得工匠们惊呼连连。可等他爬起来一看,那根横梁居然真的稳稳当当地架在了房梁上——原来是鱼一日趁他滚的时候,偷偷按动了早就装好的滑轮,横梁是顺着绳子滑上去的。
“你看!作者“大道三千智取奇异”推荐阅读《百工之祖》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李元婴抹着脸上的灰,得意地对鱼一日说,“本王的歌声比你的刨子还管用!”
鱼一日憋着笑,递给他一坛酒:“王爷厉害,再喝两口庆祝庆祝。”
就这么一来二去,两人天天斗智斗勇。李元婴喝醉了就给鱼一日出难题,今天要让窗户能接住鸟儿的歌声,明天要让台阶能数清走过的步数;鱼一日呢,总能用巧妙的法子化解,还顺便捉弄一下这位糊涂王爷。
有一次,李元婴指着刚装好的楼梯说:“这楼梯太普通,得让它走上去有弹琴的声儿。”鱼一日点点头,第二天就让工匠在台阶下藏了些空心木盒,人一踩上去,“叮咚叮咚”真像弹琴,李元婴乐得当着众人的面跳上跳下,结果踩空了摔了个屁股墩,鱼一日在一旁捋着胡子偷笑,差点被酒呛着。
还有一回,李元婴说飞檐上得站个金凤凰,可金凤凰太贵,他舍不得。鱼一日就找了些黄杨木,刻了只凤凰钉在飞檐上,又在凤凰肚子里藏了面小镜子。太阳一照,镜子反光,远远看去真像金凤凰在发光。李元婴提着酒坛子站在楼下看了半天,拍着鱼一日的背说:“还是你机灵,省钱还好看,本王赏你……半坛酒!”
就这么吵吵闹闹、醉醉醺醺地过了一年,滕王阁终于盖成了。九层楼阁拔地而起,飞檐翘角真像展翅的仙鹤,夕阳照在琉璃瓦上,整座楼都像镀了层金。站在顶楼往下看,赣江像条银带子,渔船点点像撒在江里的豆子,洪州城的烟火气顺着风飘上来,混着酒香味儿,让人心里熨帖得很。
李元婴抱着酒坛子,趴在栏杆上对鱼一日说:“老鱼,你说实话,是不是一首糊弄我呢?”
鱼一日喝了口酒,慢悠悠地说:“王爷喝醉了能跟木头对话,鞭炮能让飞檐上翘,歌声能请动横梁……这些可不是糊弄。”
李元婴愣了愣,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你这老东西,比我还能装糊涂!不过……这楼盖得真不错,本王赏你十坛酒!”
鱼一日也笑了,指着远处的晚霞说:“赏酒就不必了,等楼里摆宴席,给我留个座就行。我倒要听听,这楼里的笑声,能不能盖过赣江的浪声。”
后来,滕王阁果然成了洪州城最热闹的地方。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对,寻常百姓在这里看龙舟、赏明月。每逢节庆,李元婴就拉着鱼一日坐在顶楼喝酒,两人你一杯我一盏,说的还是那些斗智斗勇的趣事,笑声顺着飞檐飘出去,惊起一群白鹭,在赣江上空盘旋好久,好久。
有人说,那飞檐上的木凤凰,夜深人静时会扇扇翅膀,准是鱼一日又在跟李元婴较劲,看谁的酒量大,看谁能让这滕王阁,站得更久,笑得更响。
古代滕王阁主要依据宋代《营造法式》采用多种榫卯制作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及其相关尺寸介绍:
- 首插榫:厚度为构件厚的1/4至3/10且不小于10分°,榫高以构件截面高为准。
- 燕尾榫:厚度基本是构件厚的3/10至1/3且不小于10分°,长度通常不超过檐柱径的3/10,不应短于榫厚的尺寸,榫头乍角为榫长的1/10至1.5/10。
- 螳螂头榫:厚度与燕尾榫类似,为构件厚的3/10至1/3且不小于10分°,具体尺寸会根据实际构件情况而定。
- 大进小出榫:小出榫高为榫截面高的1/2,大进深度不小于榫厚,小出榫的高为梁、枋或构件的2/5,且不小于梁、枋或构件高的1/2,出头长为榫厚的2至3倍。
此外,滕王阁中还可能用到半榫、管脚榫等榫卯结构。榫卯的具体尺寸会根据建筑构件的大小、位置及受力情况等因素,在遵循《营造法式》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由于滕王阁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不同时期的高度和规模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 唐朝:初建的滕王阁高九丈,共三层,规模宏大。
- 宋朝:宋大观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阁,丞相范致虚为之作《重建滕王阁记》,称阁“崇三十有八尺,广旧基西十尺,增高十之一”,即高度约为12.7米。
- 元朝: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第一次重修滕王阁,阁高五丈六尺,约为18.7米。
- 明朝:明嘉靖五年(1526年),都御史陈洪谟重建滕王阁,次年二月落成,吏部尚书罗钦顺撰《重建滕王阁记》曰:“阁凡七间,高西十有二尺”,约为14米。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