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神操作:二郎神与鱼一日的都江堰“乌龙”传奇》
话说上古年间,蜀地可不是如今这般天府之国。岷江这匹野马,脾气比东海龙宫的夜叉还暴躁,汛期一到便撒欢儿似的冲上岸,卷得良田成沼泽,百姓们一年到头不是在抗洪,就是在去抗洪的路上。时任蜀郡太守李冰,看着眼前这烂摊子,愁得头发比庙里的拂尘还白,整日对着岷江唉声叹气:“这水要是能听话点,我情愿把太守印当酒壶使!”
这话不知怎么就飘到了灌江口,钻进了二郎神庙的耳朵里。彼时二郎神正翘着二郎腿,让哮天犬给他剥瓜子,闻言“噗嗤”一声笑了:“李冰这老小子,倒是实在。不过岷江这事儿,确实该管管——不然每年发大水,冲得我庙里香火都少了三成。”
旁边正帮着给三尖两刃刀抛光的梅山老六搭话:“真君,要不咱下凡去瞅瞅?听说凡间出了个叫鱼一日的巧匠,手艺神乎其神,连西王母的蟠桃园自动灌溉系统都是他做的
二郎神眼睛一亮,一拍大腿:“有了!叫上那老小子,咱边喝边聊,保准给李冰整出个惊喜。”
当晚月黑风高,二郎神拎着两坛瑶池玉液,踩着祥云就往鲁国地界奔。鱼一日这会儿正蹲在自家院子里,对着一堆木头琢磨怎么造个会自己走路的攻城车,冷不丁看见一个三只眼的大汉踹开篱笆门,吓得手里的墨斗都甩到了狗身上。
“你……你是哪路神仙?”
二郎神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把酒坛子往石桌上一墩:“别紧张,我是灌江口二郎神。听说你手艺顶呱呱,特来请你喝两杯,顺便帮个小忙。”
鱼一日见他没带刀兵,还拎着好酒,顿时松了口气——毕竟神仙上门请客,这辈子遇不上几回。两人就着月光,你一盅我一盅喝了起来。瑶池玉液这东西,看着清冽,后劲比九头牛还猛,没几回合,鱼一日的脸就红得像庙里的关公,二郎神那第三只眼都快眯成了一条缝。
“说吧……嗝……真君找我啥事?”鱼一日舌头打了结,手里的酒杯差点扣到自己鼻子上。
二郎神大手一挥,酒气喷得鱼一日首晃悠:“就……就是蜀地那岷江,忒不地道,老欺负人。你帮着整个玩意儿,让它乖乖听话,别再瞎闹腾!”
鱼一日拍着胸脯,唾沫星子横飞:“小意思!想当年……嗝……我给玉皇大帝造南天门,那门轴都是万年玄铁做的,推起来比姑娘的手还轻!这点活儿,包在我身上!”
“够意思!”二郎神一高兴,又灌了自己三大杯,“我给你搭把手!我这三尖两刃刀,劈山跟切豆腐似的!”
两人借着酒劲,腾云驾雾就往蜀地赶。彼时李冰正带着百姓在江边勘察,冷不丁看见两个醉醺醺的神仙从天而降,一个举着大锯子,一个抡着三尖两刃刀,吓得差点钻进旁边的芦苇丛。
“别躲!”二郎神大着舌头喊,“我们……我们是来帮你治水的!”
鱼一日己经醉得分不清东南西北,指着岷江就嚷嚷:“这水不听话是吧?好办!给它整个‘紧箍咒’!”说着就掏出墨斗,眯着眼在江面上弹来弹去,画出一堆歪歪扭扭的线。
二郎神看得手痒,举起三尖两刃刀就往岸边的山上劈:“我给它劈出条道儿,看它还敢乱窜!”一刀下去,山没劈开多少,倒震得江里的鱼都蹦到了岸上。
李冰又惊又喜,赶紧上前:“二位仙长,治水得顺势而为,不能硬来啊!”
可这会儿两位“大神”早就听不进劝了。鱼一日抱着块大石头,非要给江里扔个“定海神针”,结果石头没扔准,砸在浅滩上,溅了自己一身泥,活像个刚从泥潭里爬出来的泥鳅。二郎神见了哈哈大笑,笑得太猛,一屁股坐在地上,三尖两刃刀“哐当”一声掉进江里,差点砸沉了旁边的渔船。
折腾到后半夜,酒劲渐渐过去,两人总算清醒了些。看着眼前的“成果”,都愣住了:江面上漂着一堆乱七八糟的木头,岸边堆着不少劈得歪歪扭扭的石块,还有几处被劈得坑坑洼洼的山壁。
“这……这是啥呀?”鱼一日挠着头,脸都红了。
二郎神摸着第三只眼,尴尬地咳嗽:“好像……是有点不像话。”
倒是李冰,围着这些“乌龙成果”转了几圈,突然一拍大腿:“妙啊!仙长们这是无心插柳啊!”
原来鱼一日醉醺醺画出的墨线,歪打正着标出了江水的自然流向;二郎神劈山的地方,恰好是山体最薄弱的环节;就连那块被鱼一起扔进江里的大石头,正好挡住了一处容易溃堤的弯道。
“有了!”李冰茅塞顿开,对着两位还在犯迷糊的神仙拱手,“多谢仙长指点!这‘鱼嘴’分水,‘飞沙堰’排沙,‘宝瓶口’引水,正是依着二位仙长的‘神来之笔’啊!”
鱼一日揉着眼睛,看着自己画的歪线变成了精准的分水堤,嘿嘿首笑:“我就说……我手艺没毛病吧……”
二郎神摸着后脑勺,看着被自己劈出的缺口变成了顺畅的泄洪道,也跟着傻笑:“看来……我这刀工还是可以的嘛……”
等太阳出来,两位神仙酒彻底醒了,脸红得跟庙里的红漆柱子似的,赶紧溜回了天上,连句告辞都忘了说。只留下李冰带着百姓,顺着那些“乌龙成果”细细打磨,花了数年功夫,终于建成了都江堰。
从此,岷江乖乖听话,蜀地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百姓们都说,都江堰是李冰太守的功劳,却不知这背后,还有两位醉醺醺的神仙,用一场啼笑皆非的“乌龙操作”,埋下了最关键的伏笔。
后来,二郎神每次路过蜀地,都会偷偷往下看,看见都江堰水流潺潺,百姓安乐,就会摸着第三只眼,嘿嘿一笑:“当年那坛酒,没白喝!”而鱼一日则在自己的工具箱里,永远留着一截从蜀地带回来的木头,提醒自己:有时候喝醉了搞出来的活儿,说不定比清醒时还靠谱呢!
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古代制作时运用了许多智慧方法,也有一些关键诀窍和尺寸。具体如下:
- 宝瓶口:在没有炸药和先进工具的战国时代,李冰让民工把木柴堆积在玉垒山岩石上点燃,趁热浇淋冷水,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使岩石炸裂,最终开凿出宽约20米、高约40米、长约80米的引水口,因形状像瓶口得名“宝瓶口”。
- 鱼嘴:李冰观察到岷江出山口江面中心有类似鱼形的沙洲,便顺其自然,在沙洲基础上建造分水堰。他就地取材,用蜀郡盛产的慈竹编成竹笼,填满鹅卵石。施工时,工人在船上栓绳索牵引往返摆渡,将沙石堆砌在江心洲,再用竹笼反复堆砌成堋,形成鱼嘴。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利用弯道环流原理,实现“西六分水”“二八分沙”,即枯水期内江六成水、外江西成水,洪水期则相反,且80%的沙石流入外江。
- 飞沙堰:这是内江外侧的一道低矮堰坝,高度需低于内江河道,以确保排沙泄洪效率,遵循“低作堰”的诀窍。它长约200米,加上离堆的顶托作用,使从鱼嘴进入内江的水流在附近形成漩涡,水中沙石被漩涡甩出飞沙堰,剩余沙石在对面回水区沉淀,便于每年河工掏出清理。在水量较大时,飞沙堰与离堆间的溢洪道还能自动泄洪,让多余内江的水排入外江。
此外,都江堰治水还有“深淘滩”的诀窍,即岁修时淘滩(清淤)河道要挖到李冰埋下的石马,以保证内江灌区的进水量。还有“遇湾截角,逢正抽心”,指河流弯道处截去锐角减轻堤岸冲击力,顺首河段把河床挖成“凹”字型使江水安流顺轨。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百工之祖》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