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76 章 调皮的老头

小说: 百工之祖   作者:大道三千智取奇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百工之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章节无错乱精修!
 

要说神仙里头最不务正业的,得算鱼一日;匠人堆里最像活神仙的,也得算他。这老爷子活了不知多少岁,腰间总别着把锈迹斑斑的曲尺,走起路来叮当响,见了谁都眯着眼笑,活脱脱个扎着围裙的老顽童。那年春天,他听说崂山风景不错,琢磨着给太上老君搭个像样的道观,便揣着一肚子鬼主意,领着一群徒弟浩浩荡荡上了山。

开工第一天,鱼一日就给徒弟们来了个下马威。他指着一堆歪歪扭扭的竹子说:"今儿个咱不盖房,先练练手——编个会跑的竹鸡。"徒弟们正犯嘀咕,就见老爷子抓起竹篾咔咔乱编,眨眼功夫真变出只芦花鸡,往地上一放,扑腾着翅膀追得工头家的狗满山跑,逗得众人首拍大腿。

等到正式动工,工地上更是笑料不断。有回师徒们正给大殿上梁,鱼一日忽然喊停,掏出个小木人往梁上一搁。那木人竟顺着房梁走起了模特步,走两步还扭扭屁股,惹得徒弟们笑得手滑,差点把手里的斧头扔下山崖。"笑啥笑?"鱼一日板起脸,"看清楚了!它踩的地方才是受力点,学着点!"说罢偷偷往木人背后塞了片竹篾,木人顿时一个趔趄摔下来,正好砸在偷懒打盹的小徒弟脑袋上。

最绝的是他发明的"自动锯子"。那锯子不用人推,只要对着木头喊"左三圈右三圈",锯齿就自己转起来,就是有个毛病——听不得荤段子。有回两个徒弟讲笑话,锯子"咔哒"停了,还"噗嗤"喷出股锯末子,正糊在说笑话的那小子脸上,活像个刚出锅的芝麻饼。

这天晌午,工地上突然来了个穿绫罗绸缎的胖子,摇着把金扇子,眯着眼打量刚盖到一半的三清殿。此人正是曹国舅,那会儿还没成仙,满脑子都是怎么把宝贝换成银子。他瞅见殿角堆着些雕花梁柱,眼睛顿时亮得像两盏灯笼。

"老头儿,"曹国舅用扇子戳戳鱼一日的后背,"这木头不错啊,卖我几根?"

鱼一日正蹲在地上画图纸,闻言慢悠悠回头,看见曹国舅腰间挂着块玉佩,上面镶的宝石闪得人睁不开眼。"卖倒是能卖,"他摸了摸胡子,"不过我这木头有讲究——一尺木头换一两银子,一寸木头换你扇面上那只金蝴蝶,怎么样?"

曹国舅一听乐了,心说这老糊涂账都算不清。他赶紧把扇面上的金蝴蝶扣下来,换了根三寸长的木头,美滋滋揣进怀里。刚要走,就听鱼一日在背后喊:"哎,忘了说,我这木头见了水会长大!"

曹国舅哪信这个,回家就把木头往水缸里一扔。第二天早起一看,好家伙!那三寸木头竟长成了根两丈长的大梁,把水缸撑得裂了缝,水淌了满院子。他又惊又喜,赶紧跑回工地,把玉佩摘下来换了半尺木头。结果这木头更邪乎,不仅越长越大,还自动雕出了龙凤呈祥的花纹,把他家客厅都给顶破了

曹国舅算是被这会长大的木头缠上了。他想把木头劈了,斧头下去竟弹回来砸了自己的脚;想送给别人,木头却像长了腿似的,半夜又跑回他家。最要命的是,那木头越长越精美,雕出来的花纹里还隐隐透出金光,引得街坊西邻天天来围观,都说他家里藏了宝贝。

这天他又找到鱼一日,哭丧着脸说:"老爷子,您行行好,把这木头收回去吧!我家快被它拆了!"

鱼一日正指挥徒弟们给屋脊装琉璃瓦,闻言笑得首不起腰:"要收回去也行,得拿你那宝贝玉佩来换。"曹国舅一看腰间,玉佩早换成木头了,急得首跺脚。鱼一日突然压低声音:"要不这样,你帮我个忙——把那串风铃挂到三清殿的房檐上,挂得越正越好。"

那串风铃是鱼一日的得意之作,三十六个铃铛全用竹丝编成,风一吹能奏出《逍遥游》的调子。曹国舅踮着脚往房檐上挂,刚挂好,就听风铃"叮铃铃"一响,他忽然觉得身子一轻,竟飘了起来。低头一看,自己脚不沾地,腰间的木头正化作一道金光往天上飞,再抬头,鱼一日正站在云端冲他挤眼睛。

"老东西,你耍我!"曹国舅又气又笑,却发现自己越飞越高,金扇子变成了拂尘,绫罗绸缎换成了道袍。原来那会长大的木头是鱼一日用千年竹心做的,专吸人间俗气,挂风铃时又恰逢紫气东来,硬生生把个贪财的国舅爷洗成了仙人。

太清宫落成那天,三清殿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门窗上的雕花里藏着会转的小风车,连台阶都是用会唱歌的石头铺的——踩上去能哼出《道德经》的调子。各路神仙来道贺,见了曹国舅都吓一跳:"哎?这不是天天蹲菜市场砍价的老曹吗?"

曹国舅红着脸刚要解释,就听鱼一日喊:"开饭咯!"众人涌到偏殿,只见桌上摆着竹编的碗碟,里头盛着仙桃仙酒,最绝的是那竹筷,夹菜时会自己伸缩,夹起的菜还冒着热气。原来鱼一日早用仙法在竹子里藏了小暖炉,美其名曰"环保厨具"。

酒过三巡,鱼一日忽然掏出个小木盒,打开一看,里面竟是只竹编的小毛驴,背上还驮着个元宝。"老曹,这是给你的纪念品,"他笑得眼睛眯成条缝,"以后想贪财了,就看看它——你看它驮着元宝多累,不如跟我学编竹篮子,卖多少钱都踏实。"

曹国舅看着那竹毛驴,忽然哈哈大笑起来。他这一笑,心里最后一点贪念也没了,驾着祥云说:"谢啦老顽童!改天我来给你当徒弟,编个会飞的竹筐!"

如今你去崂山太清宫,还能看见房檐上的风铃在唱歌,台阶踩上去会哼调子。有胆大的游客说,月圆之夜能看见个穿道袍的胖子,跟着个扎围裙的老头在院子里编竹篾,编着编着就笑作一团,竹丝飞得到处都是,落下来竟变成了星星。

至于那只会长大的木头,据说被鲁班雕成了殿里的梁柱,你若仔细看,还能发现木纹里藏着个元宝,被一圈竹丝缠得紧紧的——大概是老顽童怕它再跑出去惹麻烦吧。

崂山太清宫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又背靠崂山的奇山秀水,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

1. 道教“祖庭”级地位

- 它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道观,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至今己有2000多年历史,被誉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第一丛林”是北京白云观)。

- 历史上多位道教名人曾在此修行,比如全真七子中的丘处机、刘处玄等都曾在此弘法,让太清宫成为全真道随山派的祖庭。

2. 山海之间的独特意境

- 太清宫坐落在崂山主峰老君峰下,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海相依”的格局堪称一绝。站在观内,既能看到崂山的苍松翠柏、奇石险峰,又能眺望黄海的碧波万顷,这种“山海道观”的景观在全国都极为罕见。

- 尤其清晨或傍晚,海面雾气缭绕,山巅云雾翻腾,道观仿佛置身仙境,正应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理念。

3. 充满故事的古迹与传说

- 观内留存了大量历代碑刻、古树和文物,比如汉代的“三官殿前古柏”,树龄超2100年,传说是张三丰亲手所植;还有元代的“成吉思汗敕谕碑”,见证了道教与古代皇室的渊源。

- 民间传说更是丰富,除了前文提到的鲁班建观故事,还有“蒲松龄与崂山道士”的传说(《聊斋志异》中“崂山道士”的故事就取材于此),观内的“神水泉”“棋盘石”等都附着着神话色彩。

4. 道教文化的活化石

- 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太清宫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道教仪式和修行方式,比如早晚课、斋醮法会等,游客有时能听到道士们诵经的声音,感受浓厚的道教氛围。

- 观内的建筑布局也暗藏玄机,比如三清殿、三官殿、三阳殿等,既遵循道教“阴阳五行”的理念,又融合了崂山当地的建筑风格,是研究道教建筑的重要实例。

如今,崂山太清宫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神话传说的旅游胜地,难怪连古人都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而太清宫正是崂山灵气汇聚的核心之处。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百工之祖》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百工之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