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的风跟带了刀子似的,刮得灶王爷的胡须首打卷。他蹲在云端,望着人间家家户户飘起的炊烟,眉头拧成了个疙瘩——再过七天就是除夕,可今年人间的年味儿淡得像掺了水的酒,尤其是那舞狮,往年里锣鼓喧天、狮头金光闪闪的热闹劲儿,今年竟稀稀拉拉,连孩子们都提不起兴致。
“唉,”灶王爷摸了摸腰间挂着的聚宝盆,这盆里本该盛满人间的香火与欢腾,如今却空荡荡的,“都怪那几个小妖精,偷了工匠们的巧思,让打狮头的木匠没了灵感,缝狮被的绣娘忘了针法,连敲锣打鼓的都找不准节拍了。”
他急得首跺脚,云团被踩得东倒西歪。忽然想起老祖宗传下的话:人间技艺遇困,可寻木工祖师鱼一日相助。可那鱼一日老爷子性子古怪,出了名的“老顽童”,去年还把东海龙王的珊瑚宫殿改成了转经筒,气得龙王三天没敢上朝。这趟去搬救兵,怕是没那么容易。
灶王爷咬咬牙,揣上两串刚从人间偷摘的糖葫芦,腾云驾雾往鲁家湾飞去。刚到村口,就见一棵老槐树上挂着个奇物——木头做的秋千荡得正欢,上面坐着个穿粗布短褂的老头,头发用墨斗线捆成个髻,正拿着刨子给一只木鸟修翅膀,嘴里还哼着跑调的《小放牛》。
“鱼一日祖师?”灶王爷试探着喊了一声。
老头头也不抬,手一抖,木鸟“扑棱”一声飞了起来,绕着灶王爷转了三圈,拉了泡木屑屎在他的官帽上。“谁呀?扰我给‘追风’做保养!”
灶王爷抹了把帽子,苦着脸说明来意。鱼一日听完,眼睛一亮,手里的刨子“哐当”扔在地上:“小妖精敢捣乱?走,瞧瞧去!”话音刚落,他吹了声口哨,老槐树“吱呀”一声,树根里钻出辆木头驴车,车轮是用鲁班锁拼成的,车辕上还刻着“非著名木匠工作室”七个歪歪扭扭的字。
两人刚坐上车,木头驴突然尥蹶子——原来鱼一日忘了给它上润滑油,车轴“嘎吱嘎吱”响得像鬼叫,没走三里地就散了架。鱼一日摸了摸后脑勺,从怀里掏出块墨斗,往地上一弹,墨线突然变成了条木龙,龙背上还驮着个工具箱,箱盖一翻,弹出块牌子:“龙的传人牌代步车,终身保修(但不保修到明天)”。
赶到木匠张的铺子时,只见屋里一片狼藉:半截狮头躺在地上,眼睛是用纽扣缝的,鬃毛歪歪扭扭像被猫抓过。张木匠蹲在墙角,正对着一块桃木发愁,见灶王爷带了个疯疯癫癫的老头来,叹气道:“灶王爷,您看这狮头,怎么雕都不对劲儿,眼珠子要么太凶,要么像哭丧,孩子们见了首躲。”
鱼一日一把抢过桃木,眯着眼打量片刻,突然掏出个鲁班尺,在木头上敲了三下。怪事发生了:桃木上竟浮现出淡淡的纹路,像天然长成的狮鬃。“傻小子,”他用凿子敲了敲张木匠的脑袋,“狮子是瑞兽,得有三分憨气七分威,你雕得跟庙里的判官似的,谁爱看?”
说着,他手腕翻飞,凿子在木头上跳起舞来。可刚雕到狮鼻,突然“咔嚓”一声,凿子断了——原来他顺手拿了把给女儿做木梳的小刻刀。张木匠惊呼:“这可是百年桃木!”鱼一日却不慌不忙,从工具箱里掏出个小陶罐,倒出些金色粉末抹在断口,嘴里念念有词。片刻后,断凿子竟长在了一起,还多了层花纹,雕出来的狮鼻顿时灵气逼人。
正得意时,屋外突然刮起一阵妖风,窗纸被戳出个窟窿,一只毛茸茸的爪子伸了进来,想偷桌上的狮头草图。“来得好!”鱼一日眼疾手快,抄起墨斗线扔过去,线像活蛇似的缠住爪子。屋外传来尖细的叫声:“放开我!我只是想看看怎么才能更丑!”
灶王爷掏出聚宝盆,大喝一声:“收!”妖风被吸进盆里,盆底立刻浮现出三只小妖精的模样,原来是三个偷了“巧思”的扫把精。鱼一日看了首乐:“就你们这点道行?看我给你们改改邪归正!”他抓起扫把精,往灶膛里扔了把松针,竟把它们炼成了三缕金粉,正好涂在狮头的眼睛上,那双眼顿时变得炯炯有神,还会随着光线眨动。
雕好狮头,该做狮被了。绣娘李婶的绣棚上,只绣了半截狮身,红一块绿一块,像打翻了颜料盘。“我记不清传统纹样了,”李婶急得掉眼泪,“往年的狮子被,针脚里都藏着吉祥话,现在脑子里空空的。”
鱼一日摸出个小竹筒,倒出一堆五彩丝线,突然往空中一抛。丝线在空中自动缠绕,竟织出幅“狮子滚绣球”的图样,绣球上还绣着“福”字,每个笔画都像只小狮子。“这是我当年给王母娘娘绣屏风剩下的‘忆丝’,能勾出心里最真的念想。”他说着,突然打了个喷嚏,丝线“啪”地掉在地上,变成一群会跑的小线狮子,追得李婶家的猫满院子乱窜,逗得众人首笑。
最惊险的是做狮鼓。鼓手王大叔的鼓皮总绷不紧,一敲就像破锣。鱼一日说:“得用百年老牛皮,还得配梧桐树做鼓腔。”可找来找去,村里只有张员外家有棵老梧桐树,却死活不让砍,说那是他家的风水树。
鱼一日眼珠一转,拉着灶王爷去了张员外家。只见他围着梧桐树转了三圈,突然掏出锯子,在树干上锯了个正方形的口子,然后从工具箱里掏出块木板,“咔嗒”一声嵌进去,竟严丝合缝。“你看,”他拍了拍树干,“这样既取了木料,树还能活,明年结的梧桐籽,能当快板用!”张员外看得目瞪口呆,不仅答应了,还非要拜鱼一日为师学这“无痕取木”的绝技。
一切准备就绪,除夕这天,新做的狮子登场了:桃木狮头金光闪闪,金粉眼睛在阳光下活灵活现;五彩狮被随着动作展开,每片鳞甲都绣着不同的吉祥图案;狮鼓一响,震得村口的老槐树都落了三片叶子。更奇的是,狮子舞动时,嘴里会喷出带香味的烟雾——那是鱼一日偷偷在狮头里装了香料包,一摇就散香。
三个扫把精被封在绣球里,随着狮子翻滚,急得首喊:“放我出去!我再也不捣乱了,我想当吉祥物!”引得孩子们追着绣球跑,笑声震得云层都在晃。灶王爷看着聚宝盆里重新盛满香火,抹了把汗,对鱼一日说:“祖师,您这手艺,真是绝了!”
鱼一日正蹲在地上,给木头鸟“追风”装新的尾翼,头也不抬地说:“手艺算啥?关键是得让干活的人心里有光。你看张木匠雕狮头时的笑,李婶穿针时的专注,那才是最好的‘巧思’。”
说话间,木头鸟突然载着个红包飞过来,落在鱼一日手里。打开一看,是孩子们画的感谢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谢谢疯爷爷,狮子好可爱!”鱼一日咧开嘴笑了,皱纹里都盛着光,他把红包塞进工具箱,对灶王爷说:“走,下家看看去,听说有个扎灯笼的,被小妖精缠得连灯芯都点不着了……”
木龙代步车再次腾空,留下一串叮叮当当的工具碰撞声,和鲁班那跑调的《小放牛》,在新年的烟火里,越飘越远。而人间的狮子,还在锣鼓声中欢快地跳跃,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摆头,都藏着工匠们的心意,和老顽童鱼一日,那没正经的智慧。
民间舞狮工匠和舞狮者在传统文化传承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各自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值得说道的地方:
民间舞狮工匠:匠心与技艺的守护者
- 精湛的手工技艺:舞狮的“狮头”是核心道具,工匠需精通木工、彩绘、刺绣等多门手艺。从选竹篾、扎骨架,到糊纸/布、绘图案(如刘备狮的端庄、关羽狮的威严),每一步都需精准把控,既保证狮头轻便耐用,又赋予其生动的神态。
- 文化符号的承载者:狮头的造型、颜色、纹饰都蕴含传统文化寓意(如红色象征喜庆、绿色代表勇猛),工匠通过手艺将民俗信仰、历史故事融入道具,让狮头成为“会说话的文化载体”。
- 坚守与创新的平衡:许多工匠坚守传统技法,同时也会根据时代审美微调设计(如加入现代颜料让色彩更鲜艳),让这项手艺在传承中保持活力,避免被工业化生产替代。
舞狮者:力量与灵韵的演绎者
- 深厚的功底与默契:舞狮不仅是体力活,更需扎实的武术基础(如马步、跳跃)和团队配合。双人舞狮时,“狮头”负责神态(甩头、眨眼),“狮尾”控制身体摆动,二者需如同一人,才能演绎出狮子的喜、怒、惊、乐等情绪。
- 民俗仪式的核心角色:在节庆、开业、婚礼等场合,舞狮是驱邪纳福的象征。舞狮者通过“采青”(摘取悬挂的生菜,寓意生财)等仪式,将吉祥寓意传递给观众,成为连接民俗与民众的纽带。
- 文化精神的传递者:舞狮中蕴含着勇敢、团结的精神(如“醒狮”象征觉醒与奋进),舞狮者在表演时的精气神,不仅展现技艺,更传递着对生活的热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尤其在年轻一代中,这份热情助力非遗的活态传承。
无论是工匠的“造狮”还是舞狮者的“演狮”,他们都是民间艺术的实践者,让舞狮这一传统民俗在烟火气中代代相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