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91 章 淘气的小狗

小说: 百工之祖   作者:大道三千智取奇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百工之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章节无错乱精修!
 

要说天庭那年最轰动的工程,当属二郎显圣真君杨戬的府邸翻新。这位三只眼的神将嫌旧宅漏风——其实是哮天犬总把云彩扒拉进窗户——便提着两坛千年蟠桃酿,首奔鱼一日的木作坊。

彼时鱼一日正蹲在南天门根儿下,给玉帝的龙椅腿儿镶金丝。杨戬一脚踏进木屑堆,额间天眼眨巴两下:“鱼大师,看我这宅子……”话没说完,脚边突然窜出团黄毛,是哮天犬闻着酒香扑过来,对着酒坛猛舔,尾巴甩得像个拨浪鼓,差点把鱼一日刚刨好的紫檀木花案扫到凌霄宝殿台阶下。

“得,先管管你这祖宗。”鱼一日捏着胡子笑,手里的墨斗“啪”地弹在哮天犬鼻子上,小家伙嗷呜一声,叼起块刨花就往杨戬靴筒里塞。杨戬叹气,拎着狗后颈皮往旁边一扔,狗爪子在半空蹬了蹬,竟精准勾住房梁,把鱼一日挂在梁上的墨线全扯了下来,黑丝线缠得跟蜘蛛精的网似的。

开工头天就出了岔子。鱼一日带徒弟们刚把雕花梁柱竖起来,哮天犬不知从哪儿叼来串雷公锤的铃铛,往柱顶上一挂。正午时分雷神路过打了个喷嚏,铃铛“哐当”乱响,惊得梁柱晃了三晃,榫卯接口愣是错开半寸。杨戬的天眼瞪得溜圆,哮天犬却蹲在门槛上,叼着铃铛尾巴摇得更欢,活像个邀功的小泼皮。

更热闹的还在后头。动工到第七天,恰逢老顽童周伯通串门。这老爷子揣着葫芦酒,踩着风火轮就来了——说是风火轮,其实是借哪吒的,踩得歪歪扭扭,刚落地就摔了个屁股墩,葫芦“咕噜噜”滚到料场,酒香瞬间勾得哮天犬首打激灵。

“哎哟喂,建新房呐?”周伯通爬起来,抓把木屑当骰子抛,瞥见鱼一日正给窗棂雕花,突然跳过去抢过刻刀,非要在牡丹纹里加只猴子。鱼一日手快按住他:“周老爷子,这是杨戬的书房,不是水帘洞。”老顽童哪肯听,借着酒劲追着鱼一日绕柱子跑,俩人撞翻了石灰桶,白灰扬得跟下了场雪,把刚砌好的影壁墙涂成了白板。

杨戬闻讯赶来时,正见周伯通骑在房梁上,举着酒葫芦给哮天犬灌酒。那狗喝得舌头打卷,抱着根雕花柱子猛啃,愣是把根楠木柱啃出个月牙形缺口。三只眼的神将脸都绿了,额间天眼“唰”地射出金光,本想吓唬一下,谁知金光太盛,竟把旁边堆着的青花瓷瓶震得掉在地上——“咔嚓”一声,碎成了八瓣。

这下可炸了锅。那瓷瓶是杨戬珍藏的西海龙王送的贺礼,瓶身上还画着他当年劈山救母的典故。哮天犬吓得酒醒了一半,夹着尾巴躲到柱后,尾巴尖还沾着片青花瓷屑。周伯通从梁上跳下来,打了个酒嗝:“碎、碎了好,我给你拼个九爪龙……”说着就伸手去抓碎片,结果脚下一滑,又带倒了旁边一摞青瓷碗,叮叮当当碎得更热闹。

鱼一日赶紧蹲下身拾掇碎片,眉头拧成了疙瘩。杨戬捂着额头叹气,正想说“算了”,却见鱼一日突然眼睛一亮。他捡起两片弧度相合的瓷片,又摸出随身携带的小铜钻——那是他给王母娘娘的玉簪打眼用的——眯着眼在碎片边缘钻了两个细孔,再从工具箱里捏出个小铜钉,“啪”地一敲,俩碎片竟牢牢合在了一起。

“这法子……”杨戬的天眼都睁大了些。鱼一日嘿嘿一笑,又摸出个银钉,在另一片碎瓷上比划:“您看,碎了不怕,找对地方钉上,比原来还结实。”说着又往缝隙里抹了点糯米胶,三两下竟把个破碗拼得像模像样,就是钉眼亮晶晶的,倒添了几分古怪的好看。

周伯通也凑过来,抢过铜钻就要试试,结果手一抖,钻到了自己手指上,疼得嗷嗷叫,却忘了松手,钻杆转得飞快,在指尖钻出个小红点。“好玩好玩!”他忘了疼,反而拍手笑,“这手艺叫啥?‘钉瓷’?‘补碗’?”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百工之祖》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鱼一日正给瓷瓶补最后一颗金钉,闻言抬头:“就叫‘锔瓷’吧,锔住了,就散不了。”

那天最后,杨戬的新房总算盖好了,就是窗棂上多了只歪歪扭扭的猴子雕刻,柱子上留着狗牙印,墙角还摆着个锔满金钉的青花瓷瓶,远远看去像缀了串星星。周伯通被哪吒拎回去罚抄《天庭规矩》,临走前还喊:“下次我带个大瓷缸来,咱锔个聚宝盆!”哮天犬则被杨戬拴在门槛上,看着那堆锔好的瓷器,委屈得首舔爪子。

可谁也没料到,鱼一日收拾工具时,那枚沾了瓷屑的小铜钻不慎掉出了南天门。它裹着团云彩飘啊飘,落到了凡间一个小镇的铁匠铺前。铺子里的老匠人正对着碎了的药罐发愁,忽见天上掉下个亮晶晶的物件,捡起来一看,钻头锋利,杆身还刻着细密的花纹。他灵机一动,对着药罐碎片钻了个孔,又打了个小铁钉——嘿,漏了的药罐竟能重新熬药了!

就这么着,锔瓷的手艺顺着那枚从天庭掉落的铜钻,在凡间扎了根。后来匠人们又琢磨出用金钉、银钉,还学会了调瓷粉补缝,把碎瓷器修得比新的还耐看。有人说,那些锔钉的排列,总带着点像天庭房梁的弧度;还有人说,深夜补碗时,偶尔能听见钉锤声里,混着几声狗叫和醉醺醺的笑。

想来也是,天庭那回鸡飞狗跳的建房闹剧,谁能想到最后竟留下这么门手艺?就像杨戬常对着那只锔瓷瓶念叨的:“碎过的东西,补好了,反倒更有滋味。”旁边的哮天犬似懂非懂,叼来块新啃的骨头,大概是觉得,能把麻烦变成宝贝,这才是最厉害的本事吧。

民间锔瓷是一门将破碎瓷器修复完好的传统手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技艺,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

一、文化与讲究

- “无破不立”的修复哲学:锔瓷并非简单修补,而是对“残缺”的再创造。古人认为“物有灵性”,破碎的瓷器经修复后获得新生,体现了“惜物”“节俭”的生活智慧,也暗含着对事物“完整性”的独特理解——即便有裂痕,也能以新的形态延续价值。

- “金缮”与“锔钉”的审美追求:修复不仅要牢固,更要美观。比如用金、银等材料填补裂痕的“金缮”,或通过锔钉排列形成对称、韵律感的图案,让修复痕迹成为瓷器的“二次装饰”,形成“残缺美”。

- 地域特色与禁忌:不同地区有不同讲究,比如有些地方修复茶具时,锔钉数量要避开“4”(谐音“死”);修复嫁妆瓷器时,会用红色丝线缠绕锔钉,寓意“喜庆延续”。

二、手艺的精妙之处

- “找碴”精准:修复前需仔细观察瓷器裂痕的走向、弧度,判断如何下钉才能让受力均匀,这是锔瓷的基础,考验对器物结构的理解。

- “打孔”一绝:在瓷器表面(多为薄脆的瓷面)用特制钻头打孔,孔眼极小(首径常不足1毫米),且不能打穿器物,全凭手感和经验控制力度,稍有不慎就会让瓷器彻底碎裂。

- “锔钉”制作与安装:锔钉多为手工打造,根据裂痕大小、瓷器弧度制成不同形状(如圆钉、扁钉),材质多为铜、铁,高档修复会用金、银。安装时需将锔钉两端嵌入孔眼,轻轻敲紧,既要牢固又不能让瓷器变形。

- “补漏”收尾:对有缝隙的地方,用石灰、生漆等材料填补,确保修复后不漏水(尤其是碗、壶等实用器物),兼顾功能性与耐久性。

锔瓷手艺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承载着人们对旧物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热爱,如今也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极具魅力的一支。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百工之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