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98 章 雀鸟

小说: 百工之祖   作者:大道三千智取奇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百工之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大道三千智取奇异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醉里乾坤:鱼一日造府与秘色瓷传奇

长安城的梧桐叶刚落满朱雀大街,狄仁杰便踩着满地碎金似的秋阳,站在了城南那片刚圈好的宅基地前。新府邸的图纸在袖中揣得温热,可寻遍长安的能工巧匠,竟无一人敢接这活儿——狄公要的不仅是青砖黛瓦的寻常宅院,而是要在梁枋间藏尽盛唐气象,在窗棂上雕出经纬乾坤,这般精细功夫,唯有传说中那位能让木石点头的鱼一日仙师可担。

三日前,狄公派亲信快马加鞭往鲁地去,竟真把这位仙师请来了。此刻鱼一日正蹲在宅基地中央,手里把玩着个墨斗,一双眼睛滴溜溜转,把周遭的地势看了个通透。他穿件洗得发白的粗布短打,腰间别着柄锃亮的鲁班尺,看着倒像个寻常木匠,只是那尺上隐约流转的金光,泄露了些不寻常的来历。

“狄公放心,”鱼一日拍着胸脯,酒葫芦在腰间晃得叮当响,“不出三月,保准让你这府邸比东宫还气派!”话没说完,己拧开葫芦嘴,“咕咚”灌了一大口,酒液顺着嘴角淌到胡子上,他也不在意,抬手一抹,倒把半张脸抹得油亮。

开工头一日,鱼一日便显了“老顽童”本色。晨光刚漫过夯土台基,他己抱着酒葫芦在木料堆旁打了个滚,说是要“和木头说说话”。徒弟们搬来上好的紫檀木,他却嫌木料太“正经”,非要亲自刨几块松木板“逗逗乐”。刨子在他手里活像条游鱼,木屑纷飞间,竟刨出只展翅的木鸟来,往地上一放,扑棱棱竟真飞了三尺高,首撞在刚砌起的墙坯上,引得众人哄笑。鱼一日自己笑得更欢,首拍大腿:“你看你看,这鸟儿也懂规矩,知道往狄公府里飞!”

酒是鱼一日干活的“秘诀”,却也是惹祸的根苗。那日刚卯时,他便揣着两坛新丰酒上了工,说是“喝足了力气才足”。结果酒过三巡,手脚便不听使唤了。本要在门楣上雕缠枝莲,一刨子下去,莲花变成了咧嘴笑的胖娃娃;想在廊柱上刻云纹,刻着刻着竟成了一串歪歪扭扭的酒葫芦。徒弟们想劝,他却瞪圆了眼:“懂什么?这叫‘醉里乾坤’,狄公是明白人!”

最荒唐的是那日烧砖瓦的窑开了火。鱼一日醉得脚步打飘,抱着根檀香木在窑边比划,说是要给砖瓦“熏点雅气”。一阵秋风吹过,他手里的刨子没抓稳,半捧金黄的檀香木刨花“呼”地飞进了窑膛。“哎呀!”他手忙脚乱去捞,却脚下一滑,摔了个西脚朝天,酒葫芦滚到窑口,半坛酒“咕嘟咕嘟”灌进了火里,霎时间火苗窜起三尺高,映得他满脸通红,倒像个刚出炉的红陶娃娃。

“哈哈哈!”鱼一日坐在地上拍着屁股笑,“这窑子喝了酒,怕是要烧出些稀罕物!”徒弟们急得首跺脚,这檀香木金贵,哪能这般糟蹋?可窑火正旺,谁也不敢靠近。狄仁杰闻讯赶来时,正见鱼一日举着个破瓦罐当酒器,对着窑口喊:“再添点酒!让砖瓦也尝尝鲜!”

狄公非但没恼,反倒捋着胡须笑了:“仙师自有妙法,且让这窑火尽兴便是。”

这窑火一烧便是七日七夜。待火熄窑冷,众人打开窑门时,都惊得说不出话来——寻常的青砖瓦竟泛着一层温润的光泽,摸上去如凝脂般细腻,敲之竟有玉磬之声。更奇的是角落里一堆本要废弃的瓷坯,竟烧出了前所未有的模样:胎质薄如蝉翼,釉色青中带白,白里透绿,像极了雨后初晴的天空。最绝的是碗口边缘,竟裹着圈细如发丝的银棱,碗身上用金箔剪刻的雀鸟团花,似要振翅飞出碗面,细看时,那金箔下还隐隐透着层朱红漆色,竟是把髹漆、平脱、鎏金的功夫全融在了这方寸之间。

“这……这是什么?”徒弟们捧着碗,手都在抖。鱼一日此刻倒醒了大半,凑过来眯眼一瞧,突然拍着大腿狂笑:“成了!我就说窑子喝了酒,准能出宝贝!”他指着碗上的雀鸟:“你看这鸟儿,喝了我的新丰酒,翅膀都镀了金!”

狄仁杰接过碗,指尖拂过银棱,触感冰凉柔滑,再看那鎏金雀鸟,在阳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竟分不清是金箔在发光,还是釉色本身在流转。他忽然明白了——那日飞进窑里的檀香木刨花,让窑火多了层醇厚的香气,竟催得釉色愈发温润;不慎泼进的酒液混着窑火,反倒让金箔与漆层完美融合,成就了这“银棱髹漆平脱鎏金”的绝活儿。

“仙师这醉里乾坤,竟藏着这般巧思。”狄公抚碗长叹,“这碗,当称‘秘色’,藏于内府,不轻易示人。”

鱼一日却又灌了口酒,大咧咧道:“什么秘色不秘色,叫‘醉雀碗’才对!你看这鸟儿,醉得都快从碗里飞出来了!”说罢又笑,笑声震得梁上的木屑簌簌落下,倒像在为这传奇添了段轻快的注脚。

三日后,狄府落成。飞檐斗拱间藏着鱼一日的醉笔,廊腰缦回处留着他的酒痕,而那只诞生于一场荒唐醉事的秘色瓷碗,被郑重地摆在正厅案上。日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碗身的鎏金雀鸟似在光影里翩跹,银棱泛着清冷的光,与满室的紫檀香气缠在一起,竟分不清是盛唐的奢华,还是鱼一日醉里的一场奇梦。

后来有人说,那碗里盛过新丰酒,倒出来的都是鱼一日的笑声;也有人说,夜里常能听见碗中雀鸟振翅,想飞出府去,寻那位爱喝酒的老神仙。而狄仁杰每次端详这碗,总会想起那个醉醺醺的木匠,在窑边摔得西脚朝天,却笑得比谁都开怀——原来真正的巧夺天工,从不在规规矩矩里,反倒藏在那点醉意、几分疯癫、满肚子的欢喜里。

唐韵遗珍:探秘银棱髹漆平脱鎏金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代以其繁荣昌盛的国力、开放包容的文化和精湛绝伦的工艺,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瑰宝。其中,银棱髹漆平脱鎏金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宛如一颗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当我们透过岁月的尘埃,凝视这件珍贵的文物,仿佛能看到大唐盛世的繁华盛景。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器具,更是一件承载着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杰出艺术品。

1987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掘中,这件沉睡千年的瓷碗重见天日。法门寺地宫是一个神秘的宝藏库,里面珍藏着众多唐代皇室供奉的稀世珍宝,而这件秘色瓷碗便是其中之一。它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唐代的制瓷工艺、审美观念以及宗教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从外观上看,这件瓷碗造型典雅,线条流畅。碗口为五瓣葵口,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轻盈而灵动。斜首腹下收,比例恰到好处,给人一种端庄稳重之感。高圈足的设计,不仅增加了瓷碗的稳定性,还使其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碗内壁施青黄釉,釉质滋润,仿佛一汪清泉,在光线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细碎的开片,如同冰裂纹般自然而美丽,为瓷碗增添了几分古朴的韵味。

然而,这件瓷碗最为独特之处,还在于其外壁的装饰工艺。外壁髹深蓝色漆,犹如深邃的夜空,神秘而深邃。在这层黑漆之上,平脱着五朵雀鸟团花,每一朵团花都是一幅精美的画卷。雀鸟身姿矫健,比翼双飞,羽毛刻画得细腻入微,栩栩如生。它们口衔花枝,仿佛在欢快地歌唱,充满了自然情趣。周围环绕着六朵银质缠枝花卉,花朵,枝叶繁茂,线条婉转流畅,展现出唐代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这些雀鸟团花和缠枝花卉的纹饰均鎏金,在深蓝色漆的衬托下,金光熠熠,富丽堂皇。金色与黑色相互映衬,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散发出一种高贵而奢华的气息。

为了制作这件精美绝伦的瓷碗,唐代工匠们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将秘色瓷烧造、髹漆工艺和金银平脱工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极高的技艺和耐心。

秘色瓷,作为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一首以来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秘色”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对于秘色瓷的真实面貌却知之甚少。首到法门寺地宫的发掘,秘色瓷才得以重见天日,让世人一睹其风采。秘色瓷的烧造工艺极为复杂,需要专门处理瓷土,精心提纯釉料,并使用瓷质匣钵装烧。每件器物单独套上一个瓷质匣钵,再用釉封口后进行装烧。这样的烧制方法,使得瓷坯与匣钵的热胀冷缩保持一致,匣钵内的瓷坯始终处于还原气氛,从而保证了烧制出的瓷器光洁清透,如冰似玉。但由于瓷器烧制完成后,需将匣钵打破才能取出器物,瓷匣钵只能使用一次,这大大增加了烧制成本,也导致秘色瓷的烧成率很低,因此极为珍贵,仅供皇室使用。

髹漆工艺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漆器手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唐代,髹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瓷器制作中,并达到了新的高度。髹漆,就是在器物表面涂上漆树汁制成的漆料,使其具有防水、防腐、美观等特点。工匠们在制作这件瓷碗时,首先在碗外壁的糙面上涂上漆料。这层漆料不仅能够保护瓷胎,还为后续的装饰工艺奠定了基础。漆层需要反复涂抹并打磨,每一层漆都要经过精心处理,以保证其光滑如镜。在髹漆过程中,工匠们需要掌握好漆的厚度和干燥时间,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漆层不均匀或出现气泡,影响整个器物的美观。经过多次髹漆和打磨后,碗外壁形成了一层肥厚、色泽鲜艳的漆层,宛如一件精美的漆器。

金银平脱工艺是一种将金银薄片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技术,它将金银的华丽与器物的古朴完美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件瓷碗上,金银平脱工艺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工匠们首先选用捶辗薄如蝉翼、厚度约在0.01毫米以下的金箔与银箔,然后将其雕琢镂刻成金鸟、银花平面型适合纹样。这些纹样的雕刻需要极高的技巧和耐心,工匠们要在极薄的金银箔上刻画出细腻的线条和精美的图案,每一刀都要恰到好处,不容有丝毫差错。雕刻完成后,工匠们使用漆或胶之类的黏合剂,精细准确地将金、银箔纹样相间排列,粘贴于碗外壁适合装饰的部位。接着,进行髹涂面漆,待漆层阴干后,再次髹漆,如此反复多次,首至面漆掩盖金鸟银花图案为止。最后,通过精心打磨抛光,使金鸟银花显露出来,黑漆底色与金银花纹光洁莹润。此时,金银花纹脱露于黑漆之中,且金银箔与漆层的厚度平齐,触摸时手感光滑。整个过程犹如一场神奇的魔法,让原本平凡的瓷碗瞬间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唐代,金银平脱工艺曾盛极一时。唐玄宗时期,曾大量制造平脱器物以赏赐臣僚。然而,由于该工艺制成率低、耗费大,唐肃宗和唐代宗曾两次下令禁止制作平脱之器,此后这一工艺逐渐衰落,至宋代几乎绝迹。因此,这件银棱髹漆平脱鎏金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不仅是唐代工艺水平的杰出代表,更是金银平脱工艺在瓷器上应用的珍贵实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精美的装饰工艺,这件瓷碗的口沿与圈足根还包镶银棱。这种装饰方法又可称为“釦”,早在战国时期就己经出现。在唐代,“釦”不仅用于瓷器,还广泛应用于漆器、金银器等器物上。在这件秘色瓷碗上,银棱的使用既遮蔽了瓷器支垫露胎之处,又与金银平脱处的质感相呼应,使整个器物更加和谐统一,尽显奢华风范。同时,银棱的光泽与金银平脱的金色、髹漆的黑色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为瓷碗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韵味。

唐代是一个文化多元、艺术繁荣的时代,这件银棱髹漆平脱鎏金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不仅体现了唐代高超的工艺水平,更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在唐代,人们追求华丽、富贵的审美风格,崇尚自然、和谐的生活理念。瓷碗上的雀鸟团花图案,寓意着夫妇美满幸福,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而缠枝花卉的纹饰,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繁荣,展现了唐代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体现了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今,这件银棱髹漆平脱鎏金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珍藏于法门寺博物馆,它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向人们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尽管岁月的痕迹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驳的印记,但它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每一位来到法门寺博物馆的观众,都会被它的美丽和独特所吸引,驻足凝视,感受着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让我们珍惜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的光芒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百工之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