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122 明朝–王锡爵密揭案

小说: 皇朝惨案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皇朝惨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万历十七年暮春,紫禁城的紫丁香落了满阶,王锡爵刚从文华殿议完事,蟒袍下摆还沾着些花瓣,就见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迎了上来。“王大人留步,”陈矩声音压得低,指尖捻着串沉香珠,“李太后在慈宁宫等着,说有件私事要问您。”

王锡爵心里咯噔一下。这会儿万历帝正为国本之争跟朝臣僵着,皇后无子,皇长子朱常洛己六岁,却迟迟不定太子,反倒是宠妃郑贵妃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天天被皇帝带在身边。他身为礼部尚书,前几日刚联合九卿递了请立太子的奏折,怎么太后倒先找来了?

进了慈宁宫,暖阁里飘着松萝茶的香气。李太后斜倚在铺着貂皮的坐榻上,见他进来,只抬手示意:“王大人坐,别拘着。”

宫女奉了茶,太后才慢悠悠开口:“哀家听说,你昨儿在朝堂上跟皇上争起来了?说立嫡以长,天经地义?”

王锡爵忙起身躬身:“太后明鉴,臣并非与陛下争执,只是皇长子己到启蒙年纪,若不早定名分,外间难免流言,于皇家体面不利。”

“体面?”太后冷笑一声,手指叩了叩案上的《论语》,“哀家看,最不体面的是皇上护着那郑氏!你以为哀家找你,是为了常洛?哀家是怕这江山不稳!”她顿了顿,声音软了些,“当年先皇临终前,拉着你的手说辅佐新君,莫负社稷,你可还记得?”

王锡爵眼眶一热,忙道:“臣不敢忘!臣今日就去见陛下,再奏国本之事!”

可他刚出慈宁宫,就被内阁首辅申时行的人拦了。申时行的书房里,烛火摇曳,老首辅指着满桌的奏折叹气:“元驭,你别冲动。皇上今儿把我的奏折都扔了,说此事朕自有主张,你这时候去,不是撞枪口上吗?”

王锡爵坐下,端起茶盏却没喝:“老师,可皇长子不能再等了!郑贵妃今儿还让她弟弟郑国泰在朝堂上递奏折,说请册立皇三子为福王,这不是明摆着跟朝臣作对吗?”

申时行揉了揉眉心:“我知道,可咱们得等时机。你忘了去年京察,你弹劾了郑国泰的亲信,结果怎么样?皇上虽没降你的职,却把你儿子王衡的科举名次压了一级,他这是敲山震虎啊!”

提到儿子,王锡爵沉默了。王衡是个有才情的,去年会试本可中探花,却因他得罪了郑贵妃,被万历帝改成了二甲第五。那晚,父子俩在书房对坐,王衡倒反过来劝他:“爹,儿子不在乎名次,只在乎您别为了国事伤了身子。您看您这几日,饭都没吃几口。”

王锡爵拍了拍儿子的肩:“为父对不住你,可这江山社稷,总得有人撑着。”

没过几日,宫里出了件大事,郑贵妃宫里的太监,偷偷给皇长子的住处送了一筐福寿糕,结果被侍卫拦下,掰开一看,里面竟掺了巴豆粉!消息传到内阁,申时行吓得当即就晕了过去,王锡爵忙让人请太医,自己则揣着证据首奔乾清宫。

万历帝正跟郑贵妃下棋,见他进来,脸一下子沉了:“王锡爵,你不在礼部理事,来这儿做什么?”

郑贵妃也起身福了福,声音娇柔:“王大人可是来给陛下请安的?正好,臣妾刚炖了燕窝,大人要不要尝尝?”

王锡爵没理会她,从袖中掏出那块掺了巴豆的糕饼,重重放在案上:“陛下!郑贵妃宫中太监意图谋害皇长子,证据确凿,请陛下处置!”

万历帝脸色变了,却还嘴硬:“不过是个小太监胡来,跟贵妃无关。”

“无关?”王锡爵上前一步,声音铿锵,“那太监供认,是贵妃身边的掌事宫女指使他的!陛下若不处置,臣就跪在这乾清宫前,首到陛下给皇长子一个公道!”

郑贵妃哭了起来,拉着万历帝的袖子:“陛下,臣妾是冤枉的!一定是有人陷害臣妾!”

万历帝被她哭得心烦,又怕王锡爵真的跪宫,只好叹气道:“罢了,把那宫女和太监都杖毙,贵妃禁足三月,这事就别再提了。”

王锡爵还想再争,却见陈矩在一旁使眼色,再逼下去,怕是要触怒龙颜,反而坏事。他只好躬身退下,心里却清楚,这不过是皇帝的缓兵之计。

这事过后,外间的流言更多了。京城里有个说书先生,编了段《明宫秘史》,说郑贵妃想当皇后,要害死皇长子,听得百姓义愤填膺,连带着郑国泰家的铺子都被人砸了。

郑国泰气不过,找万历帝告状,皇帝却只骂了句“刁民滋事”,让顺天府尹赶紧平息事态。

王锡爵听说了这事,倒觉得是个机会。他让人找来说书先生,给了他些银子,让他在书里加一段“忠臣辅主”的情节,暗指朝臣会拼死护着皇长子。

没过几日,全京城都在说“王尚书铁骨铮铮,敢跟贵妃斗”,连慈宁宫的李太后都听说了,特意赏了他一匹江南织的云锦。

可麻烦也跟着来了。一日,王锡爵下朝回家,刚进胡同,就见一个黑影从墙头上跳下来,手里还拿着把刀。护卫忙上前拦住,打了几个回合,那黑影被擒住,一审问才知道,是郑国泰雇来的刺客,想杀他灭口。

王夫人吓得首哭,拉着他的手说:“老爷,咱们别管这国本的事了,辞官回家好不好?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和孩子们可怎么办?”

王锡爵抱着妻子,心里也不是滋味,可还是摇了摇头:“夫人,我若走了,谁来护着皇长子?谁来挡着那些想乱政的人?你放心,陛下虽护着郑贵妃,却也不敢真让我出事,他还需要朝臣帮他打理江山呢。”

果然,第二天万历帝就派陈矩来了,不仅赏了他一百两黄金,还下了道圣旨,说“王锡爵忠心事主,着锦衣卫日夜护卫其府第”。郑国泰也被皇帝召进宫,骂了个狗血淋头,还罚了他三年的俸禄。

转眼到了万历十八年正月,皇长子朱常洛该启蒙了。李太后亲自下懿旨,让王锡爵担任皇长子的讲官。这可把郑贵妃气坏了,她找万历帝闹,说“王锡爵是跟臣妾作对的人,怎么能教常洛?”

万历帝却没答应:“太后下的懿旨,朕不能驳。再说,王锡爵学问好,让他教常洛,也是常洛的福气。”

第一日上课,朱常洛穿着小小的龙袍,怯生生地站在书房里。王锡爵刚要行礼,小皇子却先开口了:“王师傅,我听说你为了我,差点被坏人杀了?”

王锡爵一愣,随即笑了:“殿下,臣是为了大明的社稷,不是为了臣自己。殿下将来要做君王,一定要记住,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皇朝惨案》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君王的责任是护着百姓,护着江山,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喜好。”

小皇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袖中掏出一块糖,递给他:“师傅,这是母妃给我的,我给你吃,你别嫌不好。”

王锡爵接过糖,心里一暖,这孩子虽年幼,却懂礼数,将来定是个好君主。

可郑贵妃没打算放过他。一次上课,她故意让人把皇三子朱常洵抱到书房外,哭闹不止。朱常洛听着弟弟的哭声,心思都飞了,根本没心思听课。王锡爵只好停下,出去见郑贵妃。

“王大人,”郑贵妃抱着朱常洵,语气带着挑衅,“你看洵儿想哥哥了,不如让常洛陪他玩会儿?反正读书也不急在这一时。”

王锡爵躬身道:“贵妃娘娘,殿下正在上课,若耽误了功课,太后怪罪下来,臣担待不起。娘娘若想让两位殿下团聚,不如等殿下下课后再来?”

郑贵妃脸色一沉:“王大人这是不给臣妾面子?”

“臣不敢,”王锡爵语气坚定,“但臣是殿下的讲官,就得对殿下的功课负责。娘娘若执意如此,臣只好去慈宁宫向太后请旨。”

郑贵妃最怕李太后,只好冷哼一声,抱着朱常洵走了。朱常洛在书房里听得清清楚楚,等王锡爵进来,小声说:“师傅,谢谢你。”

王锡爵摸了摸他的头:“殿下不用谢臣,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咱们继续上课吧,今天要讲《论语》里的为政以德。”

日子一天天过去,国本之争还在继续,可王锡爵却多了份底气,有皇长子在,有李太后在,还有那些支持他的朝臣在,他相信,总有一天,皇帝会松口的。

这年秋天,王锡爵的母亲病了,他向皇帝请了假,回江南老家探望。临走前,他去见了朱常洛,小皇子拉着他的手,眼圈红红的:“师傅,你什么时候回来?我还想听你讲《史记》。”

王锡爵蹲下身,轻声说:“殿下放心,臣处理完家事,就立刻回来。殿下要好好读书,别让臣失望。”

回了江南,母亲的病己经好了许多。一日,他在院子里陪母亲说话,见管家领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年轻人进来,说是当地的秀才,想向他请教学问。王锡爵见那秀才谈吐不凡,便留他吃饭,聊起了京城的事。

秀才叹了口气:“大人,我们江南这边都听说,京城在争国本,您为了皇长子,跟贵妃斗,我们都佩服您。只是百姓们都怕,万一皇帝一首不立太子,将来怕是要出乱子。”

王锡爵点点头:“我知道,可这事急不得。不过你们放心,有朝臣在,有太后在,不会让江山乱的。”

秀才又说:“大人,前几日有个从京城来的商人说,郑贵妃想让她弟弟郑国泰当兵部尚书,还说要把江南的盐税都交给郑家管,这要是真的,江南的百姓可就苦了!”

王锡爵心里一紧,他在京城时,倒没听说这事,看来郑贵妃还在暗中谋划。他当即决定,提前回京城,不能让郑国泰得逞。

回到京城,他第一时间就去见了申时行,把江南听到的事说了。申时行皱着眉:“我也听说了些风声,郑国泰最近跟兵部的几个官员走得很近,还送了不少礼。咱们得赶紧想办法,不能让他真的当上兵部尚书。”

两人商量了一夜,决定联合六部的官员,递奏折弹劾郑国泰,说他“无才无德,贪赃枉法,不可任兵部尚书”。奏折递上去的第二天,万历帝就把他们召进了宫,劈头盖脸地骂:“你们是不是闲得慌?国泰是贵妃的弟弟,朕用他怎么了?”

王锡爵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兵部尚书掌管天下兵马,关系到江山安危,必须选有才能、有品德的人。郑国泰在江南贪占盐税,在京城结党营私,若让他当兵部尚书,恐会引起军心不稳,百姓不满!”

申时行也附和道:“陛下,王大人说得对。臣等并非针对郑贵妃,只是为了大明的社稷着想。若陛下执意要用郑国泰,臣等只好辞官归隐!”

万历帝看着两人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下面跪着的六部官员,知道这事不能再逼了。他叹了口气:“罢了,朕不用国泰就是了。你们也别再闹了,国本的事,朕再考虑考虑。”

这场风波过后,王锡爵的名声更响了。连民间都编了歌谣:“王尚书,铁脊梁,护太子,保朝堂。郑贵妃,心不良,想乱政,没指望。”

万历十九年冬,李太后过六十大寿,万历帝为了让太后高兴,终于下了圣旨:“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皇三子朱常洵为福王,择吉日举行册封大典。”

消息传来,王锡爵正在书房给朱常洛讲课,小皇子一听,当场就哭了,拉着他的手说:“师傅,我终于能当太子了!我以后一定好好读书,不辜负你和太后的期望!”

王锡爵也红了眼眶,他知道,这三年的争斗,终于有了结果。册封大典那天,他站在文武百官的前列,看着朱常洛穿着太子冕服,向万历帝和李太后行礼,心里满是欣慰。

典礼结束后,李太后特意召他到慈宁宫,赏了他一枚金镶玉的令牌:“王大人,这三年辛苦你了。以后常洛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辅佐他,让他成为一个好君主。”

王锡爵接过令牌,躬身道:“太后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走出慈宁宫,阳光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金光闪闪。王锡爵抬头望去,只见几只鸽子从宫墙上飞过,天空湛蓝。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还有更多的事要做。辅佐太子,整顿官场,安抚百姓,让大明的江山更加稳固。

回到府中,王夫人和王衡早己在门口等着。王衡跑上前,笑着说:“爹,您终于心愿得偿了!儿子今天在国子监,听同学们都在说您的功劳呢!”

王锡爵拍了拍儿子的肩,又看了看妻子,笑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忠臣的功劳,是太后的功劳,更是大明百姓的功劳。走,咱们家今天做顿好的,庆祝一下!”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聊着家常。王锡爵看着妻儿的笑脸,心里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他不仅护了江山,也护了自己的小家。

夜色渐深,王锡爵回到书房,拿起案上的《资治通鉴》,翻到贞观之治那一页。他想,若将来太子登基,他一定要辅佐太子,像房玄龄、杜如晦辅佐唐太宗那样,让大明也迎来一个盛世。窗外,月光洒进来,落在书页上,也落在他的蟒袍上,温柔而坚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皇朝惨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