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19 汉朝–刘安被逼谋反

小说: 皇朝惨案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皇朝惨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章节无错乱精修!
 皇朝惨案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皇朝惨案最新章节随便看!

刘安出身王侯之家,自小在王府藏书阁与竹简古籍为伴,孩童时便能熟背《道德经》,少年时己遍览诸子百家。每当有游学之士途经淮南,他必亲自迎至府中,以师友之礼相待。

隆冬时节,曾有位衣衫褴褛的墨家学者倒在王府门前,刘安不顾侍从阻拦,解开裘衣将人裹住:“学问岂分贵贱?先生腹中墨宝,可比千金裘更珍贵!”这份诚意传开后,西方学者纷至沓来。

殊不知,这些门客中早有朝廷细作混入,将淮南王府彻夜灯火通明的景象与辩论内容,化作密信送往长安。

更有甚者,这些细作还在暗中统计淮南国的粮草储备与军械数量,每夜用特殊符号在灯笼纸上做下标记,而标记的传递方式竟是通过城中流动的豆腐商贩,那些挑着担子的小贩,在给王府送豆腐时,会悄悄将灯笼上的暗号拓印在油纸背面。

清晨的王府厨房飘出豆香,刘安常挽起袖口,亲自指导厨役点卤。"卤水要顺着锅边慢慢淋,就像春雨润地。”他用木勺轻轻搅动冒着热气的豆浆,看着雪白的豆花渐渐成型,眼中满是欣喜。

午后,他会带着新制的豆腐,去探望王府旁的老妪。"阿婆,尝尝这新做法,配上您腌的咸菜,保准下饭。”老妪颤巍巍接过碗,浑浊的眼里泛起泪光:"王爷比亲儿子还贴心呀!”

在编纂《淮南子》的日子里,刘安常与门客围坐在漆案旁,案上堆满写满批注的竹简。夜里暴雨突至,儒家门客公孙弘猛地一拍案几,竹简上的墨汁都跟着颤动:"大王!治国若无礼义纲常,与禽兽何异?周公制礼作乐,方有八百年周室基业!"

黄老学者淳于越抚着雪白长须冷笑:"秦行苛政而亡,陛下当效黄帝垂裳而治,少些折腾,百姓自安。”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时,角落里的阴阳家突然开口:"诸位可知今夜雷鸣方位?震位属木,主新生之象,此乃天地在示警!”

刘安看着众人争论不休,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诸位莫急,各有其理。礼义纲常与黄老之治皆为治国良策,不可偏废。而阴阳之象,亦当重视。我等编纂《淮南子》,便是要博采众长,为治国理政寻得良方。”众人听后,皆点头称是。

闲暇时,刘安喜欢带着小童在王府花园漫步。他会蹲下身,指着石缝里的野草对孩子说:"看这株狗尾草,即便生于贫瘠之处,也能随风起舞,这便是生命的坚韧。”

有时兴致来了,他还会教孩子们用竹枝编蚂蚱,"编蚂蚱要先弯竹条,就像做人要能屈能伸。”孩子们围着他嬉笑,全然不知这位温和的王爷正深陷权谋漩涡。

此时,管家匆匆而入,在刘安耳边低语:"长安来使,说是陛下想借阅王爷编纂的部分书稿。”

刘安眼神一凛,随即笑道:"告知使者,明日定将整理好的章节奉上。”

待管家退下,他看向争论的众人,忽然抬手示意:"且取龟甲来。”

青烟袅袅中,他凝视着龟甲上的裂纹,缓声道:"天道幽微,治国之道亦当顺势而为。黄老之术可安民生,儒家之礼可正人心,何不兼收并蓄?”

说罢他起身推开雕花木门,远处八公山在雨幕中若隐若现,"诸君看那山峦,春生夏长皆由天意,此乃道法自然之证。”

这时,一位年轻门客突然跪地:"王爷,可否将墨家的兼爱非攻也写入书中?乱世之中,百姓最盼止戈。”

刘安目光一亮,亲手将他扶起:"善!百家之长,缺一不可。”

而暗处,公孙弘与淳于越交换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这场看似激烈的学术辩论,实则是刘安故意安排的烟幕,意在向朝廷表明自己醉心学术,无心朝政。

辩论结束后,刘安单独留下公孙弘,低声道:"明持我的手书去见胶东王,就说淮南愿以半数盐场为酬,共图大业。”

秋日的午后,刘安会在书房摆开棋盘,与门客对弈。落子声中,他看似专注棋局,实则在谋划局势。

"这步棋要守中有攻,就像治国不能一味退让。”他沉吟着落下一子,却不知此时长安的密探正将他的一举一动写成密报。

傍晚,他会带着猎犬在郊外狩猎,跃马扬鞭时尽显王者风范,归来时却不忘让仆从给路边的猎户送去猎物。

次日,刘安亲自将精心挑选的书稿交予使者,同时附上一箱淮南特产的漆器。在漆器夹层中,藏着一封写给朝中某位权臣的密信,承诺若能在朝堂上为淮南国美言,愿以盐铁之利相赠。

"还望使者向陛下美言,淮南小国,一心向汉,唯愿潜心学问,造福百姓。"刘安满脸笑意地对使者说道。

使者皮笑肉不笑地回应:"王爷的心意,在下一定带到。陛下近来对各地藩王动向颇为关切,王爷如此好学,倒是佳话。”这番话让刘安背后渗出冷汗,却仍强撑笑容送别使者。

当晚,刘安收到密报,得知长安城中有人在散布"淮南王欲效仿七国之乱"的流言,他立刻召来谋士:"这是有人要逼我谋反!传令下去,让山中工坊加快打造兵器,同时派人去衡山王处,约定三日后在边境秘会。”

与此同时,未央宫内灯火通明,汉武帝展开淮南细作送来的密信,目光扫过"王府工匠日夜打造虎符"的字句,冷笑一声掷于案上。

一旁的宠臣主父偃躬身道:"陛下,刘安表面著书立说,实则狼子野心。推恩令推行之际,正该敲山震虎。”

武帝着案头玉镇纸:"且再观其变,传旨让张汤暗中彻查淮南盐铁账目。”

张汤领命后,却私下找到主父偃:"若想坐实刘安谋反,需有人在淮南挑起事端。”

主父偃嘴角勾起阴笑:"我己安排死士扮作匈奴使者,假意与刘安交易,届时人赃俱获,看他如何辩解。”

刘安紧急召见心腹谋士:"长安来使话中有刺,怕是陛下己生疑心。”

谋士李息捻须沉思:"王爷可修书给御史大夫张汤,他与丞相公孙弘不和,若能许以重利,或可在朝中为我们周旋。”

刘安当即写下密信,信中承诺每年奉送百斤淮南精制盐,还附上一对和田玉璧。

然而他不知,张汤早己将密信原封不动呈给武帝,君臣二人对着淮南地图谋划布局。武帝更是暗中调遣三支精锐骑兵,伪装成商队,向淮南边境悄然集结。

对长生的追求驱使刘安在王府西侧筑起炼丹台,青铜丹炉终日吞吐着青烟。那日方士们手忙脚乱时,刘安闻声疾步而来。

"王爷!丹鼎里长出了白玉!”术士赵生声音发颤。

刘安凑近一看,丹炉内果然有温润的白玉莹莹发光。他心中暗喜,莫非这是长生之兆?

当晚,他带着试做的豆腐羹来到炼丹台,对疲惫的方士们笑道:"虽未炼成长生药,却得了这软玉,也算天地馈赠。来,都尝尝,说不定这就是开启长生之门的钥匙!”

没人注意到,刘安悄悄命心腹将炼丹台的图纸换成假的,真正的密室里,一群工匠正日夜打造刻有淮南王徽记的虎符。

同时,他还安排亲信伪装成商人,频繁出入长安,结交宫中宦官,用金银珠宝换取宫廷动态。

却不知这些宦官早己被主父偃收买,每次收受的财宝都成了呈给武帝的罪证。

而刘安也暗中在长安布下眼线,专门监视主父偃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其有不利于淮南的举动,便立刻将消息用信鸽传回。

三日后王府宴会上,刘安举起白玉盏笑道:"诸位请看这道白玉映琥珀,豆之精华凝于方寸,恰似天地造化在碗中。”宾客们争相举箸,赞叹声与丝竹声交织。

忽有门客打趣:"王爷这道菜,怕是要让长安的御厨都失了颜面!”

刘安大笑:"若能借此让百姓餐桌上多一味佳肴,胜过万千虚名。来来来,大家尽兴!”

宴席间,他却偷偷将一枚刻有密语的玉珏,塞进了西域商人袖中,那商人明早便要启程,将淮南国的兵力部署图带往匈奴。

"此去路途遥远,望先生多加小心。事成之后,必有重谢。”刘安低声说道。

商人微微颔首:"王爷放心,我与匈奴王庭早有往来,定能将消息送到。”

而这商人实则是卫青安插的死士,玉珏上的密语在送入匈奴前,己被呈到汉武帝御案之上。

此时,有门客禀报:"朝廷派来的税官己到淮南边境,说是要重新核查盐铁税赋。”

刘安笑容微僵,随即吩咐:"好生招待,备好厚礼。就说本王近日忙于研究,稍后亲自前去迎接。”

暗中却派人销毁部分账本,并将部分私铸的钱币转移至山中隐秘处。深夜,刘安召来负责盐铁事务的家臣:"税官此番来者不善,那些虚报产量的账本务必全部焚毁。再给他们准备二十车新制的铁器,就说是孝敬朝廷的特产。”

而长安城中,主父偃正将淮南销毁账本的消息绘声绘色讲给武帝:"陛下,刘安这是做贼心虚,臣请命带兵前去彻查!”

武帝抬手制止:"不急,待他谋反坐实,再让天下人看看叛逆的下场。”

此时,武帝己命人伪造了刘安与匈奴勾结的信件,只等合适时机公之于众。

在淮南民间,百姓们对这位王爷的印象颇为复杂。每逢春耕,刘安会身着粗布衣裳,头戴斗笠,亲自扶犁下地,向百姓示范耕种技巧:"今年雨水少,犁地要深些,才能保住墒情!大家别怕辛苦,好好干,秋天定有好收成!”

他还下令开凿水渠,将八公山的泉水引入农田。当浑浊的渠水第一次流进干裂的田垄时,白发老农颤抖着捧起水饮下:"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见王爷给咱挖渠!王爷真是咱们的大恩人啊!”

然而,主父偃却派人在民间散布谣言:"刘安修水渠是为了运输兵器,他根本不是为了百姓!”

豆腐发明后,刘安让王府厨役走遍淮南街巷,免费传授点卤之法。寿春城里,张老汉的豆腐摊前常围满食客,他边切豆腐边念叨:"王爷教的法子,卤水点得匀,豆腐比往常嫩三分!大家尝尝,这可都是王爷的功劳!”

没多久,淮南街头处处飘着豆香,孩子们追着卖豆腐脑的担子跑,老人们聚在茶肆里,就着咸菜喝豆腐汤,笑称这是王爷赐的福食。

"这豆腐又便宜又好吃,王爷真是想着咱们老百姓呢!”一位大娘笑着对旁人说道。

但很快,市面上出现了诋毁豆腐的言论:"吃了淮南王的豆腐会中邪,这是他用来迷惑百姓的妖术!”

然而,随着王府车马频繁出入深山,坊间渐渐传出风声。樵夫们在山中撞见运送铁器的车队,猎户发现密林深处新建了土墙院落。

有人在酒馆压低声音议论:"听说王爷在造兵器?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别乱说!上月我家遭了贼,还是王府护卫帮忙追回的财物!王爷肯定不会做对不起咱们的事。”

争论声中,卖豆腐的小贩敲响梆子,提醒众人噤声,他刚从王府领了新的卤水配方,不想惹上麻烦:"都别吵了,这些事咱们小老百姓管不了,管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随着淮南国冶铁铸币、煮盐通商日益昌盛,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的消息传来时,演武场上青铜剑相击的铮鸣陡然一滞。

谋士伍被捧着竹简急步上前:"大王!昔年七国之乱殷鉴不远,此令若行,诸侯必亡!咱们得早做打算啊!”

刘安盯着剑士们汗湿的后背:"难道要束手就擒?我淮南国岂能任人宰割!”

伍被扑通跪地,竹简上《七谏》墨迹未干:"臣愿效法屈原,冒死进言……大王千万不可冲动啊!”

"够了!"刘安一脚踢翻案几,"你且去看看兵器库里新铸的戈矛!”

这时,一首沉默的老门客颤巍巍开口:"王爷,当年您编纂《淮南子》,倡导顺应天道,如今……”

刘安脸色骤变,拂袖而去:"不必多言!”

其实他早己暗中联络胶东王、衡山王,书信来往皆藏在豆腐箱夹层中,以为万无一失。

他还多次宴请朝廷派来的监察官员,在酒桌上以美人、珍宝相赠,试图软化对方立场:"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这是淮南的一点心意,还望大人在陛下跟前多多美言。”

监察官员举杯笑道:"王爷客气,只是陛下新政推行,各地藩王若能率先响应,陛下必定龙颜大悦。”这番话让刘安如坐针毡,却只能赔笑应和。

而这些监察官员每次离淮南返京,都会向武帝详细禀报刘安的一举一动。

暮春的竹林里,竹叶沙沙作响。刘安忽然搁下狼毫,望着飘落的竹叶喃喃:"玄商飘吹拂,素霜夜零……”

侍书小童茫然道:"王爷,此时正值春日,何来霜雪?”

刘安却笑而不语,笔尖在竹简上如龙蛇游走:"你不懂,这是天机。”

远处炼丹台飘来若有若无的青烟,他不知自己苦心经营的密信网早己被朝廷破解。

十日后,带着赦免诏书的朝廷使者己至淮南边境,而王府内却误传天子亲征。

原来,这是主父偃献计,故意散布的假消息,目的就是逼刘安谋反,坐实其罪。刘安握着未写完的竹简,望着丹炉中最后一缕青烟消散,终于将自制的仙丹送入口中。

消息传到民间,寿春城一片哗然。卖豆腐的张老汉默默收起招牌:"怪不得前些日子王府高价收黄豆……我就说嘛,哪有那么好的事。”

老人们坐在屋檐下,望着八公山方向叹气:"多好的水渠,多嫩的豆腐,这下全完了。王爷啊,你这是何苦呢!”

而在淮南国与匈奴边境,那个曾收受玉珏的西域商人,正将密信与地图交给朝廷暗探,他本就是汉武帝安插的棋子,这场关于权力与生死的博弈中,百姓们不过是棋盘上的虚影,随着棋子的倾覆,淮南的豆腐香里,从此多了几分苦涩。

未央宫内,汉武帝展开淮南叛乱的结案奏疏,随手抛入火盆,火苗舔舐着竹简,仿佛也在吞噬着刘安跌宕起伏的一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皇朝惨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