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58 汉朝–丞相黄霸的蹉跎

小说: 皇朝惨案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皇朝惨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皇朝惨案

宣帝刘询着案头的颍川政绩奏报,他的目光扫过阶下新任京兆尹黄霸,此人身形清瘦,一袭素色官袍洗得发白,腰间却悬着枚刻满獬豸纹的青铜令牌,那是先帝赐予治狱能臣的特殊信物,历经岁月侵蚀,獬豸独角仍泛着冷冽的光。

"黄爱卿在颍川八年,户口岁增,狱讼衰息,当真有三头六臂不成?"宣帝突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殿内激起细微回响,殿内霎时寂静如渊。

黄霸从容出列:"陛下谬赞。臣不过是让乡官每日巡行闾里,见耕者让畔、织者让机便记在竹简上,待到春秋祭祀时,让这些良善之人披红挂彩接受表彰。"

他话音未落,御史大夫萧望之己甩着广袖出列:"此乃邀买人心之举!治民当以律法为本,岂可用乡野褒奖代替刑赏?"

黄霸缓缓道:"萧大人可知颍川三年前的景象?老妪为争半斗粟米对簿公堂,少年因口角之争拔刀相向。臣到任后,先教百姓种桑养蚕,又让乡里老者每月聚会宣讲孝悌之道。如今那些曾为争讼之人,早己能在市集上相互谦让。"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竹简边缘被得发亮,"这是前日收到的联名信,百名百姓按下的血红指印,恳请将教化之法刻在乡亭石碑上。"

暗流涌动的朝局中,黄霸的每一次谏言都牵动着各方利益。霍光旧部张安世在朝堂上虽不再执掌兵权,却仍通过门生故吏把控着诸多要害部门。当黄霸提出削减地方豪强的荫户特权时,张安世的侄子、时任陈留太守的张允率先发难:"黄大人的教化之法在颍川可行,陈留却有陈留的规矩!若强行推行新政,恐生民变!"说罢,竟将一份伪造的"陈留百姓联名反对书"摔在朝堂之上。

当夜,丞相府书房的烛火彻夜未熄。 黄霸握着毛笔的手悬在竹简上方,迟迟未落。夫人端着热汤进来,见丈夫眉头紧锁,轻声道:"老爷,张安世势力盘根错节,您何必……"

黄霸突然起身打断:"当年在颍川,豪强圈占流民土地,我亲眼见孩童饿死在雪地里!如今若不遏制,大汉根基将毁!"

后宫椒房殿内,许皇后正将新织的绢布裁成襁褓,丝线在她指尖穿梭如蝶。女官捧着奏折入内,脚步带起的风掀动纱帐:"娘娘,京兆尹黄霸上书,请在后宫设立织室,教宫女纺织之术,所产布料可充作赈灾之用。"

许皇后放下剪刀,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思绪却飘向民间:"这个黄霸倒是有趣,听说他在颍川时,连百姓养了几只鸡、种了几亩田都要登记在册?"

女官掩唇轻笑:"正是,坊间还流传他能断争儿案,仅凭妇人抱孩子的姿势,便知谁是亲生母亲。"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小皇子的啼哭,惊得檐下冰棱坠落,在青石上碎成晶莹的星子。

与此同时,张安世的私邸内,琉璃灯将满室珍宝照得熠熠生辉。 张允跪在地上,额头沁汗:"叔父,黄霸派人查陈留的田亩账簿了!"

张安世转动着翡翠扳指,冷笑:"去告诉廷尉王贺,就说黄霸越权干涉地方政务。再让长安的商贾联名上书,就说新政断了他们活路。一个小吏出身的人,也敢动我们的根基?"

此时的颍川郡,正是农闲时节。黄霸带着主簿走在阡陌间,寒风卷着枯草掠过脚边。忽见田埂上两个汉子扭打在一起,粗布衣裳沾满泥土。

"住手!"黄霸快步上前,官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满脸血痕的汉子怒道:"他说我家的牛吃了他家麦苗!"

另一个汉子举着折断的锄头,眼中布满血丝:"黄大人,去年他还占了我半垄地!"

黄霸蹲下身,仔细查看麦苗:"这啃食痕迹呈圆形,分明是野兔所为。至于地界之事……”

他从怀中掏出泛黄的田契,田契边角因反复查阅己磨损起毛,"三年前你们换地时,我亲自丈量画押,这里本该是三尺排水沟。"两汉子闻言,顿时面红耳赤。

黄霸从袖中取出两枚竹简,竹简便签上还沾着前日调解纠纷时的墨渍:"明日去乡学抄三遍《孝经》,抄完后相互帮着修补田垄。若再争斗,便让你们共耕这块地三个月。"

长安东市的酒肆里,说书人惊堂木一拍,木屑纷飞:"列位看官!这黄大人断案如神,却说刑罚不过是末技。有那惯偷被抓,他不打不罚,反让其每日清扫街市,见人便说莫学我偷盗。半月后,那贼竟成了维持治安的里正!"

听客们正听得入神,角落里两个锦衣男子窃窃私语。其中一人把玩着和田玉扳指:"听说黄霸要推行新令,让官吏记录百姓婚丧嫁娶?"

另一人冷笑,饮尽杯中酒:"哼,这分明是越俎代庖,我倒要看看他能折腾出什么花样。"

此时,酒肆外突然传来喧闹声,几个衣着补丁的百姓举着写满字的布帛疾呼:"黄大人救命!我们村的水渠被豪强霸占了!"

黄霸带着衙役赶到时,正撞见豪强的奴仆挥舞着棍棒。 "黄霸!别多管闲事!"为首的壮汉叫嚣着。

黄霸摘下官帽,递给身旁衙役:"今日我便以平民身份,和你们理论理论。"

他转身对百姓们说:"大家都来作证,若我输了,即刻辞官!"

人群中突然冲出个老叟:"黄大人,他们把水渠引到自家鱼塘,我们的庄稼都旱死了!"

黄霸蹲下身,在地上画起水利图,"把主渠拓宽三尺,支渠分五条,既不影响鱼塘,又能灌溉农田。"豪强们面面相觑,竟找不出反驳的话。

黄府内,夫人正将刚晒干的草药收进陶罐,药香混着冬日的寒意弥漫堂屋。黄霸匆匆而入,袍角还沾着泥点,发间别着不知何时沾上的干草。"快备些粮食和棉衣,城西有流民聚集。"他话音急促,眼中布满血丝。

夫人轻叹,将陶罐重重一放:"老爷,自从你将俸禄大半捐给孤寡,府里的存粮只够维持半月了。"

黄霸握住夫人的手,那双手因常年批阅竹简布满老茧:"还记得我们初到颍川时,百姓连种子都没有?树皮被啃得精光,易子而食的惨状……”他哽咽着,"如今他们能吃饱穿暖,便是我最大的心愿。"

这时,长子捧着竹简进来,竹简上墨迹未干:"父亲,乡学的孩童们想请您去讲《尚书》。"

黄霸笑着接过竹简,笑容里却藏着疲惫:"明日一早,我便带着《诗经》去,教他们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神爵三年春,未央宫前殿举行封相大典。黄霸身着九章玄冕,沉重的冕旒遮挡住他的视线,却遮不住耳畔朝臣们的窃窃私语。

宣帝亲手将丞相印绶递到他手中,印绶上的金丝硌得掌心生疼。"朕闻卿在颍川,使鳏寡得终天年,幼孤得遂生长。今委卿以丞相之重,望能使天下大治。"

黄霸叩首时,瞥见阶下萧望之冷笑的神情,余光里还闪过霍光旧部张安世交叠的双手,那双手曾执掌天下兵权,此刻正不耐烦地敲击着玉笏。

当夜,他在丞相府书房写下:"治民之道,当如春雨润物。”

升任丞相后的黄霸,彻底触怒了既得利益集团。御史台接连发动攻势,十五名御史联名弹劾他"破坏祖宗成法"。

张安世更在私下召集郡守会议,威胁道:"黄霸的新政若在你们辖地推行,朝廷来年的粮草调拨......"众人心领神会。

朝会上,陇西太守突然呈上"证据",称黄霸的教化之法导致当地羌人叛乱。黄霸当庭反驳:"陇西连年克扣戍卒粮饷,才是祸端!请陛下派人彻查!"然而朝堂之上,附和声寥寥。

张安世的谋划越发阴毒。 他买通黄霸身边的小厮,在丞相府书房的烛油里掺毒。黄霸深夜批阅奏折时,突然剧烈咳嗽,鲜血染红了竹简。

夫人哭着要请太医,却被他拦住:"莫声张,若让政敌知晓,更要兴风作浪。"他强撑病体,在烛光下修改着《劝农十二策》,字迹因颤抖而歪斜。

新官上任三把火,黄霸却命人在丞相府前设下大鼓,鼓面写着"有冤屈者击鼓,有建议者亦击鼓"。不出三日,鼓声响彻长安。

清晨,鼓点如急雨般响起。黄霸披着晨衣奔出,见一老妪瘫坐在鼓下,发髻散乱,怀中抱着具小小的尸体。"黄大人,我孙儿吃了王记米铺的发霉米,断了气啊!"老妪嚎哭着。

黄霸轻抚孩子冰冷的脸颊,眼中燃起怒火:"备轿,去王记米铺!"当他带着衙役闯入米铺时,竟发现仓库里堆满掺着沙石的霉米,账本上赫然记着向多位权贵供应特供米的记录。

此事很快演变成政敌攻击的武器。萧望之在朝堂上弹劾:"黄霸不经三司会审,擅自抄家,分明是滥用职权!"

张安世更是添油加醋:"听说米铺后台牵扯到后宫某位贵人,黄丞相这是要陷陛下于不义?"

宣帝虽信任黄霸,却也架不住满朝非议,只得下旨将案件移交廷尉府。

黄霸在廷尉府据理力争:"若纵容奸商,律法何在?民心何安?"

廷尉却阴阳怪气:"黄丞相心系百姓,可这朝堂之上,也有需要顾全的大局啊。"

更险恶的阴谋还在后面。 张安世指使西域商人进献毒酒,谎称是黄霸托他们带回的颍川特产。宣帝设宴款待群臣时,黄霸察觉酒中异味,借口身体不适推辞。

张安世立刻站出:"黄丞相这是何意?陛下赐酒竟不饮,莫不是心中有鬼?"场面顿时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黄霸的长子捧着父亲平日里收集的毒草标本上殿:"陛下,此酒与我父亲研究的西域毒草气味相符!"

权臣们在未央宫廊下堵住他:"黄丞相,听说你要取消盐铁官营?"

黄霸望着远处正在清扫街道的刑徒,他们曾是盗贼,如今却认真地铲着路边的积雪:"诸位大人,盐铁之利虽丰,可百姓连铁锅都买不起,谈何煮盐铸铁?"

张安世冷笑:"妇人之仁!"

民间关于黄霸的传说愈演愈烈。有人说他常在深夜微服私访,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灯笼上的"黄"字能驱邪避凶;有人说他曾在大旱时跪祈三日,终得甘霖。这些故事传到后宫,王婕妤笑着对宣帝说:"陛下,臣妾听说黄丞相连百姓家的鸡生了几个蛋都知道,莫不是有千里眼顺风耳?"

宣帝抚掌大笑,却在笑声渐弱时,望着案头堆积的边塞战报,神色凝重:"若天下官吏都如黄霸,朕便可高枕无忧了。可匈奴犯境,又该如何?"

黄龙元年秋,长安城突然爆发瘟疫。街道上死寂一片,只有收尸人的板车轱辘声回荡。黄霸不顾病弱之躯,每日穿梭于街巷间,粗布口罩下的面容愈发消瘦。他亲自指挥搭建医棚,熬煮汤药,药香与腐臭在空气中交织。

"莫怕,当年颍川大旱,我们不也挺过来了?"他握着病人滚烫的手,自己却止不住地咳嗽。

病重的老妇人拉着他的手,浑浊的泪水滴在他袖口:"黄大人,您比我亲儿子还亲……"

然而,朝中政敌却趁机弹劾他"治疫不力",奏折中甚至诬陷他故意散播瘟疫以彰显自己的仁德。

张安世的门生更是西处散布谣言:"黄霸治疫不力,是因为他的新政耗尽了国库!"谣言如野火般蔓延,连一些本支持黄霸的官员也开始动摇。

面对铺天盖地的弹劾,宣帝虽内心相信黄霸,却不得不将他暂时停职避嫌。

黄霸拖着病体,仍坚持每日整理治疫方案,交给代行丞相职权的官员:"药方和医棚安排都在这里,万不可松懈......"

停职期间,黄霸的处境愈发艰难。 张安世派人在丞相府西周监视,甚至放火烧毁他收集的民情竹简。黄霸望着熊熊烈火,却对家人说:"竹简烧了可以再写,民心没了,就真的没了。”

他偷偷乔装成郎中,带着长子穿梭在瘟疫肆虐的街巷,用自制的草药救治百姓。

黄霸临终前,将儿孙唤至榻前。病榻旁堆满了未批阅完的竹简,最新那卷上还写着"兴修水利十策"。"我一生无甚积蓄,唯有这满架竹简。记住,为官者当如清水,既能滋养万物,又能照见人心。"

他望向窗外的长安城,夕阳将宫墙染成血色,恍惚间,他又看见颍川的阡陌,百姓们扛着锄头向他微笑,孩子们举着新摘的桑葚追着他跑。不久后,宣帝下诏:"赐黄霸谥号定侯,其子黄赏袭爵,入侍中。"

长安百姓自发为黄霸立祠,祠中石碑刻着他最爱的诗句:"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每逢清明,总有老者带着孩童前来祭拜,讲述那个管闲事的好丞相的故事。祠堂角落里,有个曾被黄霸教化的前盗贼,如今成了守祠人,他常对孩子们说:"黄大人的眼睛,比獬豸还明,能看透人心的善恶。"

而未央宫的丞相府里,新任丞相看着黄霸留下的治民方略,在泛黄的竹简空白处,郑重写下批注:"原来这天下大治,不在严刑峻法,而在人心所向啊。”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皇朝惨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