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59 汉朝–伏皇后被杀案

小说: 皇朝惨案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皇朝惨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初平元年深秋,长安城头的战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未央宫内,十六岁的伏寿身着赤红色皇后袆衣,在女官搀扶下缓缓走向椒房殿。

“娘娘,陛下在嘉德殿等您行册封大典。"贴身侍女玉蝉低声提醒。

伏寿轻抚鬓边的九凤衔珠钗,这是母亲阳安长公主亲手所赠,冰凉的珠玉触手生寒。她忽然想起前日在后花园,母亲握着她的手说:"入了这宫门,便再无寻常女儿家的日子。你要记住,护好陛下是本分,护好自己才是根基。”

伏寿当时含泪点头:"母亲放心,女儿晓得。"

嘉德殿内,汉献帝刘协正焦躁地来回踱步。听闻脚步声,他猛地转身,目光落在伏寿苍白的脸上:"寿儿,董卓那逆贼迁都长安,满朝文武皆成傀儡,连朕的诏书都出不了宫门......"

伏寿快步上前按住他颤抖的手:"陛下勿忧,妾身既入汉室门,自当与陛下共患难。”

刘协突然将她紧紧拥入怀中,声音哽咽:"有你在,朕便还有些底气。昨日董卓又要废黜先帝陵寝的守户,若非你提醒朕以孝道为由驳斥,恐怕早让他得逞了!”

兴平二年的深夜,李傕、郭汜的叛军突然来袭,御驾在乱军中颠簸。伏寿死死抱住车辕,发间的珠翠散落一地。

"皇后!快随我突围!"贴身侍卫举盾护在她身前。

伏寿却转身抓住献帝的衣袖:"陛下先走!玉玺在我身上,他们不会伤我!"混乱中,她的裙摆被箭矢划破,鲜血顺着小腿流下,却仍死死护着怀中象征皇后身份的玉玺。

黑暗中,她听见刘协撕心裂肺的呼喊:"寿儿!朕绝不弃你!"

当她终于在残垣断壁中找到刘协时,见他浑身是血,却仍死死抱着先帝留下的传国玉玺,不禁泪如雨下:"陛下何苦如此?"

刘协惨笑道:"这是大汉最后的体面了。”

建安元年,许昌的宫殿在暮色中泛着冷光。曹操率群臣迎驾时,伏寿隔着车帘望见那人不卑不亢的姿态,心头猛地一紧。当晚,她在椒房殿对献帝说:"陛下,曹操目光如鹰,恐非甘居人下之辈。今日他迎驾时,眼角的倨傲藏都藏不住。"

献帝握着她的手重重一叹:"朕如今寄人篱下,能奈他何?昨日他送来的新米,朕尝着都带着股施舍的味道。"

窗外,更夫敲过三响,远处丞相府的灯火却依旧通明。玉蝉端着参汤进来,小声说:"娘娘,今日见曹氏家眷在宫门口与曹司空密语许久,奴婢听见监视、后宫几个字。"

伏寿握紧了手中的茶盏,茶水在杯中泛起涟漪:"知道了,你去把东厢房的暗格收拾出来,往后有些东西要收着。”

此后的日子里,伏寿目睹曹操权势日盛。朝堂上,曹操的亲信满宠、荀彧掌控着大小事务;后宫中,曹氏家族的女眷频繁出入,名为请安,实则监视。

一日,伏寿在御花园偶遇董贵人,见她小腹微隆,不禁露出微笑:"妹妹有了龙嗣,陛下想必开心。前日陛下还说,若得皇子,便要大赦天下呢。"

董贵人却愁眉不展:"姐姐有所不知,曹司空近来愈发跋扈,前日竟当着众臣面撕毁陛下的诏书,还说此等空谈,留之何用。"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脚步声,两人慌忙噤声。来者正是曹操的侄女曹华,她皮笑肉不笑地说:"两位娘娘好兴致,不知在聊些什么有趣的事?方才听见诏书二字,莫非是在议论朝政?"

伏寿淡淡回应:"不过是说些育儿的琐事,曹妹妹多虑了。"

建安五年春,衣带诏事件东窗事发。那日清晨,伏寿正在梳妆,玉蝉慌慌张张跑进来:"娘娘!董贵人被带走了!听说是董将军谋逆的事败露了!”

伏寿手中的木梳啪嗒落地。赶到承明殿时,正见曹操怒目圆睁,献帝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司空,董贵人怀有身孕,求你饶她一命!便是废为庶人也好啊!"

曹操冷笑:"陛下可知谋逆是何罪?董承妄图弑君,其女岂能留!若今日放过她,明日便有无数人效仿,届时陛下的龙椅还坐得稳吗?"

伏寿冲上前拉住曹操衣袖:"曹司空,念在董贵人有孕在身,看在尚未出世的皇孙份上......"

曹操猛然甩开她的手,袖口扫落案上竹简,惊得殿内众人纷纷后退。曹操环顾西周,冷冷道:"还有谁想为逆贼求情?"

殿内鸦雀无声,唯有献帝压抑的啜泣声:"朕......朕愿以十年阳寿换她母子性命......"

当夜,椒房殿内哭声震天。伏寿握着董贵人留下的绣帕,泣不成声。

"玉蝉,取笔墨来。"她咬牙写下密信,"父亲素来忠勇,或许能联络旧部,为陛下分忧。”

玉蝉扑通跪地:"娘娘!此举太过危险!董将军便是前车之鉴啊!”

伏寿将信塞进密匣:"难道要看着陛下沦为傀儡?昨日曹操己将羽林卫换成他的私兵,再不动手,便是坐以待毙!”

窗外,乌鸦发出凄厉的叫声,惊起一片寒鸦。她不知道,此时曹操的密探正躲在暗处,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低声对同伴说:"丞相果然料事如神,这伏后果然要动手。"

然而伏完终究没敢轻举妄动。每次接到女儿的信,他都对着祖庙牌位长跪不起。夫人见状劝道:"老爷,曹操势大,我们区区不齐侯府,如何能与他抗衡?前日颍川太守不过说了句丞相权势过重,便被冠以诽谤之罪满门抄斩啊!”

伏完捶胸顿足:"我岂不知!可看着陛下蒙难,我伏氏世代忠良,于心何忍!昨日陛下派内侍送来密诏,字里行间全是血泪......"

书房暗格里,十几封未回复的信件己积满灰尘。他也曾暗中联络旧部,可每次议事到关键处,众人都因惧怕曹操的势力而沉默。

有位老将军叹道:"伏公,非我等不忠,实在是曹操爪牙太多,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

建安十九年的秋雨格外阴冷。那日,伏寿正在教皇子读书,指着竹简说:"这民为邦本西个字,你们要记一辈子。"

突然听见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玉蝉面色惨白冲进来:"娘娘!曹司空带兵包围了椒房殿!说是要......要搜捕叛逆!"

伏寿心头一凉,下意识将两个孩子护在身后。她摸到怀中藏着的短刃,那是三年前偷偷打造,只为今日。

她对玉蝉说:"你快从密道走,去告诉父亲,不必管我,护好陛下要紧......"

尚书令华歆踹开殿门时,伏寿藏进墙壁夹层。她屏住呼吸,听着杂乱的脚步声在殿内响起。

"皇后娘娘,何必躲躲藏藏?"华歆的声音带着令人作呕的谄媚,"丞相说了,只要您交出与伏完的往来信件,便可保您母子平安。”

伏寿死死咬住嘴唇,血腥味在口中蔓延。当士兵的火把照进夹层时,她突然抽出短刃刺向最近的士兵,却被人从背后死死按住。

华歆捡起地上的短刃,把玩着说:"皇后这是要学荆轲刺秦?可惜,您没那个命。丞相早就说了,您这般烈性,迟早会走这一步。”

被拖出时,伏寿发髻散乱,衣不蔽体。经过外殿,她望见献帝坐在龙椅上,眼神空洞如死灰。"陛下!救救我!"她拼尽全力呼喊。

献帝浑身颤抖,却不敢首视她的眼睛:"我......我自身难保......昨日曹操己将朕的贴身内侍杖毙,只因他为你递了块糕点......”

伏寿突然笑出声来,笑声凄厉:"刘协!你我同生共死十载,原来不过如此!当年在长安城外,你说此生定不负我,都是骗人的吗?”

曹操站在一旁,冷笑道:"带走!别脏了这大殿。陛下,您也该认清现实了,这天下,早己不是刘家的天下。"

掖庭暴室里,潮湿的霉味令人作呕。伏寿蜷缩在角落,听着门外传来儿子的哭喊声。"母亲!他们要杀我!我怕!"凄厉的叫声刺得她心口生疼。

她捶打着墙壁,声音嘶哑:"曹操!你不得好死!你屠戮忠良,欺凌天子,定会遭天谴!"

黑暗中,她想起初嫁时刘协许下的"白首不相离",泪水混着血水滑落。

几日后,当玉蝉冒死来看她时,只见到奄奄一息的伏寿,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告诉陛下,来世......别再做帝王,做个寻常百姓,守着妻儿平安度日......”

玉蝉泣不成声:"娘娘......奴婢记住了......”

消息传到民间,许昌百姓无不落泪。街头的说书人拍着惊堂木:"各位看官!那伏皇后,真是烈性女子!想当年跟着陛下颠沛流离,连块像样的干粮都分着吃,如今却落得这般下场......"

茶客们纷纷叹息,有人悄悄抹泪:"听说两位小皇子也......造孽啊!"

而在洛阳,有书生写下《椒房叹》:"凤冠委地血沾裳,忍看龙种赴刑场。可怜汉祚如残烛,空留青史话凄凉。"

一些胆大的百姓,偷偷在夜里为伏皇后烧纸祈福,嘴里念叨着:"娘娘在天有灵,定要让那曹贼不得善终。"

伏氏满门被诛那日,长安城下起鹅毛大雪。伏完在刑场上仰天长啸:"吾不负汉室!曹操篡汉,必遭天诛!"

百姓们自发为他送行,哭声震天。有老者哭喊:"伏公!您是忠臣啊!"刽子手手起刀落时,天空突然划过一道惊雷。

而许昌宫中,献帝对着伏皇后的画像枯坐整夜,泪水将画像晕染得模糊不清。他颤抖着写下"寿"字,墨滴在绢布上,宛如未干的血迹。

他命人将伏皇后生前最爱戴的九凤衔珠钗陪葬,喃喃自语:"寿儿,朕对不起你......这江山,朕守不住了......”

曹操站在丞相府的高楼之上,望着漫天飞雪,对身旁的荀彧说:"伏寿妄图谋害本相,死有余辜。倒是那伏完,也算条汉子。"

荀彧低头不语,心中却暗自叹息:汉室衰微,皇后为救陛下而死,何尝不是个可怜人?

远处,椒房殿的灯火在风雪中明明灭灭,恍若将熄的汉室国运。他想起伏皇后初次见曹操时,那毫不畏惧的眼神,与此刻献帝的懦弱形成鲜明对比,不禁轻声道:"若皇后生于盛世,定是一代贤后啊。"

数年后,曹丕逼献帝禅位,建立魏国。当他走进空荡荡的椒房殿时,望着满地灰尘,突然想起那个曾拼死护着汉室的女子。"若伏皇后还在,不知会如何?"他喃喃自语。

一旁的臣子赶紧谄媚:"陛下圣明,那伏寿不过是个不识时务的妇人,怎配与陛下谈论?"

曹丕摸着冰冷的龙椅,忽然觉得后背发凉,这至高之位,竟浸染着如此多的鲜血。他命人将椒房殿封闭,不许任何人提起伏皇后的往事,可越是如此,关于她的传说在民间传得越广。

有老宫人流传:"皇后被带走那日,椒房殿的梧桐叶落了满地,像是在为她送行。"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每到月圆之夜,椒房殿中便会传来隐隐的哭泣声,似在诉说着当年的冤屈。

而许昌城外,百姓们悄悄为伏皇后立了座小庙,逢年过节便来祭拜,念叨着:"伏娘娘,您是烈女,老天爷定会保佑您......"庙前的老槐树年年开花,粉白的花瓣落在供桌上,宛如未干的泪痕。

有路过的旅人说,曾在深夜看到一位身着红衣的女子,在庙前徘徊,那身影,与传说中的伏皇后一模一样,还听见她轻声叹息:"大汉......终究是亡了......”

我有钱我有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皇朝惨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