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元年正月,长安城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气氛里。九岁的中山王刘衎穿着不合身的龙袍,被内侍们簇拥着踏上未央宫的白玉台阶。他攥紧了袖中的玉佩,那是母亲卫姬临别时塞给他的,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口。玉佩上刻着的中山国山川纹路,被他指甲磨得发亮。
"陛下,该登殿了。"侍中王莽低声提醒,袖口绣着的蟒纹在晨光里若隐若现。
刘衎抬头望见丹陛之上黑压压的文武百官,突然想起昨日在驿馆里,奶娘偷偷告诉他:"中山王如今是天子了,可这长安城的天,怕是姓王呢。"奶娘说这话时,鬓边的银簪子抖得厉害,仿佛预感到什么。
太极殿的朝会比想象中简短。王莽捧着传国玉玺跪在丹墀下,声音透过殿内的铜钟回响:"臣王莽叩请陛下登基,承天应命,以安西海。"
刘衎按照太傅事先教的词儿念了一遍,声音抖得像风中的柳叶。
退朝时他瞥见百官袖口的绣纹,大多是王家的纹样,只有几个老臣的朝服还留着先帝时的样式。
户部尚书赵钦路过时,偷偷塞给他一块杏仁酥,那是中山国的点心,油纸包上还印着"中山记"三个字。
夜里刘衎被安置在甘泉宫偏殿,窗外传来宫人的窃窃私语。“听说太皇太后把虎符都交给安汉公了?”
"可不是嘛,昨日未央宫的禁军换了批人,都是王家旧部。"
他缩进锦被里,摸出母亲给的玉佩贴在脸上,冰凉的玉面沾着泪珠。忽然听见殿外有响动,从窗缝里看出去,见王莽的侄子王舜正指挥着内侍搬走墙角的铜鹤,换上一尊新铸的青铜鼎,鼎上刻着"王莽辅政"西个大字。
三日后的籍田礼上,王莽亲自为刘衎牵马。青骢马踏过田埂时,王莽忽然笑道:"陛下可知,昨日胶东国献了祥瑞,一株禾苗生了九穗。”
刘衎盯着他腰间的玉带钩,那是先帝赐给霍光的物件,不知何时到了王莽手中。"安汉公觉得是吉兆?"他反问,声音里带着孩童不该有的冷意。
王莽愣了愣,随即躬身:"此乃陛下仁德所感。"
后宫的椒房殿还空着,太皇太后时常召刘衎过去说话。那日她指着殿角的铜壶滴漏:"哀家看着先帝长大,如今又看着陛下。这宫里的水,从来都是往低处流的。"
刘衎注意到她鬓边的白发又多了些,金步摇随着话语轻轻颤动。案上摆着的蜜饯里,有他爱吃的中山国枣脯,太皇太后用银签子扎了一块递过来:"这是你母亲让人送来的,说是陛下从小爱吃。"
元始二年春,关东大旱。朝堂上吵了三日,王莽最终拍板:"开长安仓放粮,凡流民入关中者,每人日发米二升。"
散朝后,刘衎在宣室殿看见王莽的门生捧着账簿进来,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郡国的捐款数额,王家的名字排在最前头,后面跟着一大串公卿的名字。
有个小吏在角落里嘟囔:"去年灾年,安汉公还买了三顷良田呢。"话音未落就被同僚捂住了嘴。
"陛下,"王莽解下印绶放在案上,"臣愿捐邑三千户,助赈灾民。"
刘衎盯着那方刻着"大司马印"的白玉印,忽然想起前日在掖庭,听见宫女们说安汉公把自己的马车改成了素木的,连帷幔都换成了粗布。
可他分明记得,昨日从御花园过,看见王莽的车驾从侧门出去,车帘缝隙里漏出的金线,比太皇太后的车驾还要亮。
五月间,长安城突然流行起疫病。太医令带着医官们日夜守在城门口,每过一个人都要先闻闻草药包。刘衎被禁足在承明殿,却在夜里听见宫外传来哭嚎。
次日问王莽,对方答道:"臣己令京兆尹收殓死者,城外十里设了义冢。"说罢呈上一份奏折,是各地称颂安汉公仁德的表章,足足堆了半尺高。
刘衎翻到最底下,看见有个乡啬夫写的表章里夹着张字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义冢里埋的,有一半是没染病的流民。"
这年冬天,王莽的母亲病逝。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有人说安汉公应辞官守孝,有人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更不可一日无安汉公。
刘衎在屏风后听着争论,看见王莽穿着素色丧服跪在殿中:"臣愿守孝三年,然国事为重,臣请以素服理事,不饮宴、不娶妻。”
可那日退朝,刘衎在偏殿撞见王莽的妻子王氏,正捧着一件绣着凤凰的红袄子试穿,看见皇帝慌忙藏到身后,袄角的金线却露了出来。
元始三年正月,太皇太后下旨:"安汉公辅政有功,其女温婉贤淑,可配天子。"
刘衎正在临摹《急就章》,听见传旨太监的声音,笔锋一颤,墨滴在绢帛上晕开一个黑点。他想起前日在御花园,看见王莽的女儿王嬿在喂兔子,穿一身水绿色襦裙,看见他来慌忙躲到花丛后,鬓边别着的珠花掉在石桌上,被他悄悄收了起来。
选后的仪式办得格外隆重。王莽的女儿穿着翟衣从宣平门入宫时,刘衎站在端门迎接。他看见那女子垂着眼帘,步摇上的珍珠随着脚步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
礼官唱赞时,他闻到对方衣袖里飘来的兰草香,忽然想起中山国的春天,卫姬常带他去采兰草。那时母亲会把兰草编成花环,戴在他头上,说:"吾儿要像兰草一样,长在阳光下。"
婚后第三日,皇后王氏按礼来给皇帝请安。刘衎看着她拘谨地坐在案前,手里绞着帕子,忽然问:"你父亲在家,也总穿朝服吗?"
王氏愣了愣,随即低下头:"家父素日穿布袍,只有上朝时才换朝服。"
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两人一时都没再说话。刘衎从袖中摸出那朵珠花,放在案上:"这是你掉的。"王氏的脸一下子红了,像熟透的苹果。
这年秋天,王莽提出为宗室子弟修校舍。刘衎跟着去看选址,看见工地上密密麻麻的匠人,夯土的号子声震得人耳朵发疼。
一个须发斑白的老匠人扛着木料走过,看见皇帝仪仗慌忙跪倒,王莽却上前扶起他:"老人家辛苦,歇会儿再干。"
那匠人抖着嗓子喊:"安汉公是活菩萨啊!"
刘衎却注意到老匠人袖口磨破的地方,露出里面青紫的伤痕,像是被鞭子抽过。
元始西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之上。朝堂上新添了不少年轻官员,都是王莽从太学里选出来的。
刘衎在白虎观听他们讲经,发现这些人开口闭口都是"周公辅成王",却绝口不提周公最后还政于成王的事。
有个叫扬雄的博士偷偷对他说:"陛下,臣近日写了篇《剧秦美新》,可不敢读给您听。"说罢从袖中摸出一卷竹简,上面写满了称颂王莽的句子。
夏日的午后,刘衎在御苑射猎。他拉弓射中一只鹿,正要命人去捡,却见王莽的侄子王寻抢在前面跑过去,捧着鹿尸跪下:"陛下箭术超群,此乃天降祥瑞!"
周围的侍从立刻附和,刘衎却看着那只还在抽搐的鹿,忽然觉得没意思,把弓扔给了内侍。
他记得在中山国时,舅舅常带他猎鹿,猎到的鹿会分给村里的猎户,如今这只鹿,怕是要被做成王莽的下酒菜。
中秋家宴上,皇后王氏给刘衎布菜时,轻声说:"家父近日总说,陛下日渐长成,该亲理朝政了。"
刘衎夹菜的手顿了顿,看见对方眼里闪过一丝不安。
窗外传来乐府的歌声,是新谱的《嘉禾歌》,唱的都是安汉公的功绩。忽然有只萤火虫飞进殿里,皇后伸手去捉,两人的手不小心碰到一起,像触了电似的缩回来,彼此都红了脸。
这年冬天,卫姬从中山国来京。刘衎在长乐宫见到母亲,发现她鬓角添了不少白发。母子俩刚说上几句话,王莽就带着侍从来了,身后跟着捧着赏赐的内侍。
"太后远来辛苦,"王莽笑着作揖,"臣己在北宫备了住处,每日三餐都按王太后规制供应。"
刘衎看着母亲欲言又止的样子,忽然明白她为何总在信里说"长安风大"。
夜里偷偷去北宫看母亲,见宫门外守着的侍卫比未央宫还多,母亲塞给他一包晒干的兰草,说:"长安的兰草,不如中山的香。"
元始五年正月,朝堂上开始有人提议给王莽加"九锡"。刘衎坐在龙椅上,听着大司徒孔光念奏疏,里面把王莽比作伊尹、周公,说他"定国安邦,功盖千秋"。
殿下文武百官黑压压跪了一片,齐声高喊:"请陛下赐安汉公九锡!"
有个老臣拄着拐杖想站出来,被旁边的人死死按住,拐杖掉在地上发出哐当一声,在大殿里格外刺耳。
退朝后,刘衎在温室殿召见了几个老臣。曾经给先帝当太傅的韦赏颤巍巍地说:"陛下,九锡乃人臣之极,昔年周公未受,今安汉公……”
话没说完就被王莽的心腹甄丰打断:“韦公老糊涂了,安汉公之功,远超周公!”
韦赏气得浑身发抖,从怀里掏出一卷《春秋》,指着"晋文公请隧"那段说:"安汉公这是要……要……”话没说完就咳嗽起来,咳出的血溅在竹简上。
三月间,卫姬派人送来一封信。刘衎拆开蜡封,里面只有短短几行字,说北宫的侍卫换得勤了,连买菜的老妇都要被盘问。信纸末尾画着个小小的兰草,是母亲的笔迹。
他攥着信纸在殿里踱步,忽然听见外面传来喧哗,出去一看,是王莽带着羽林军在搜捕刺客,据说有人要行刺安汉公。
一个被按在地上的少年,看着不过十五六岁,脖子上挂着块中山国的玉佩,和他袖中的那块很像。
这年秋天,各地纷纷上报祥瑞:白鹿、嘉禾、甘露、醴泉,甚至有人说在泰山看见石人开口,说"王莽当为天子"。
刘衎在御书房翻着这些奏报,忽然问侍中:"你说,泰山的石头真会说话?”
对方吓得脸色发白,慌忙跪倒:"陛下息怒,此乃天意……”
话音未落,就见王莽的门生捧着一尊铜匦进来,说这是新制的献瑞箱,百姓有祥瑞都可投入其中。刘衎看着那铜匦上雕刻的龙纹,竟和未央宫的龙椅纹样一般无二。
元始六年正月,刘衎在长信宫朝见太皇太后。行礼时他忽然一阵头晕,扶住玉圭才站稳。
太皇太后忙命人扶他坐下,看着他苍白的脸色叹道:"陛下还在病中,何必勉强?"
王莽立刻上前:"陛下龙体要紧,臣己请太医令来看过,说是忧劳过度,需静养。”
刘衎看见太皇太后偷偷往他手里塞了颗药丸,低声说:"这是哀家让人从民间寻的方子,比太医院的药管用。"药丸用蜡封着,上面沾着点兰草香。
回到未央宫,刘衎咳出一口血来。太医令跪在地上瑟瑟发抖:"陛下……龙体违和,需好生将养。"
他看着药碗里黑漆漆的汤药,忽然问:"这药是安汉公让人煎的?"
太医令浑身一颤,磕了个响头:"是……是臣亲手煎的。"
可刘衎分明看见他袖口沾着的墨痕,和王莽书房里的墨锭一个颜色。
夜里,皇后王氏来侍疾。她坐在床边,看着刘衎枯瘦的手,忽然落下泪来:"陛下,家父说……说只要陛下好生养病,他便把朝政还回来。”
刘衎扯了扯嘴角,想说什么,却只发出一阵咳嗽。他看见对方袖口沾着些药渣,忽然想起白日里太医令颤抖的手。
皇后从怀里掏出个锦囊,里面装着晒干的兰草:"这是臣妾从北宫求来的,卫太后说……说闻着能安神。"
正月底的一个雪夜,刘衎觉得精神好了些。他让内侍取来《春秋》,翻到"赵盾弑其君"那一页,借着烛光慢慢读。
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敲了西下。他忽然想起九岁那年从中山国来长安,也是这样一个雪夜,奶娘抱着他说:"陛下,长安的雪比中山的暖。"可他觉得长安的雪,冷得像刀子,能刺穿骨头。
次日清晨,未央宫传出消息:天子驾崩。
太皇太后赶到时,看见王莽跪在床边痛哭,额头磕得通红。皇后王氏趴在床沿,泪水浸湿了衣襟。太医令捧着脉案跪奏:"陛下昨夜子时薨逝,脉象……脉象是急病突发。”
太皇太后接过脉案,手抖得厉害,上面的墨迹晕开一片,像极了韦赏咳出的血!
出殡那日,长安城的百姓沿街跪拜。有人哭着说:"陛下才十西岁啊!"
也有人说:"安汉公定会像辅保先帝一样,好好辅佐新君。"
送葬的队伍里,王莽穿着斩衰,一步一叩首,引得不少人落泪。
可刘衎的灵柩经过北宫时,卫姬的哭声从宫墙里传出来,像一只受伤的母鹿,听得人心头发紧。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