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下午,迈阿密国际特区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泼洒在云顶公寓的玻璃幕墙上。这座被当地人称为“未来之城”的高档住宅区,此刻正迎来首批89位住户的签约仪式。穿白色制服的物业人员站在雕花铁门外,手里的平板电脑不断刷新着预约名单——全球有超过3000人申请入驻,而最终能拿到钥匙的,只有这幸运的89个。
“第88号,来自瑞士的银行家;第89号,好莱坞的导演夫妇。”金浩森站在大堂的电子屏前,对着麦克风念出最后两位住户的名字,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骄傲。这位京城来的物业总经理,特意给云顶公寓定下“限民额”的规矩,不是为了摆架子,是为了保证“人均资源占有率”——每户分摊的十亩无土栽培配额、光伏板的发电收益、量子服务器的带宽,都得够“奢侈”才行。
此时的深圳湾别墅书房,沈诗涵正看着签约仪式的实时首播。王丽娜端着刚泡好的功夫茶走进来,指着屏幕上的无人机群笑出声:“汪滔学弟的大疆无人机,把签约现场拍成了大片!你看那组航拍镜头,云顶公寓的光伏屋顶在阳光下像块巨大的蓝宝石,连迈阿密市长都发推特说‘这是美国最酷的社区’。”
屏幕里,大疆创始人汪滔穿着件印着无人机图案的卫衣,正操控着最新款机型在签约台上空盘旋。这位沈诗涵的麻省理工学弟,如今身兼致一科技DSA投资公司副总裁,手里的平板电脑同时显示着两组数据:无人机的飞行参数,和致一科技的股票走势图。“姐,这批无人机装了玄武芯片后,续航提升40%,避障反应比以前快三倍。”他对着镜头比划,“刚才测试了下,能精准把签约文件送到住户手里,误差不超过5厘米。”
沈诗涵拿起茶杯,目光落在屏幕角落的机器人身上。那是大疆新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正给住户递签约笔,动作灵活得像个真人。“比阿尔法聪明多了吧?”汪滔的声音带着少年般的得意,“它的AI芯片用的是8.22纳米工艺,能识别200种语言,还会根据住户的表情调整语气——刚才那个瑞士银行家皱眉,它立马换了种更严谨的说法,逗得人家首笑。”
书房的电话突然响起,是迈阿密项目的负责人打来的:“沈总,最后两位住户想加钱买隔壁的空房,说要改成‘无人机工作室’。汪总说可以,但得答应一个条件——他们的无人机必须用咱们的光伏板充电,多余的电并入迈阿密电网,收益捐给当地的女性创业基金。”
沈诗涵笑着答应,脑海里闪过三年前的画面。那时汪滔还在深圳的城中村搞研发,无人机经常掉在楼顶的天台上。她去考察时,这个戴黑框眼镜的年轻人蹲在地上捡零件,抬头说:“姐,我想让大疆的无人机,能送快递、能救灾、还能帮农民撒农药。”现在看来,他不仅做到了,还让无人机成了智能社区的“标配”。
王丽娜忽然指着新闻弹窗喊:“姐,大疆的智能机器人上热搜了!网友说‘这是未来保姆的样子’,还有人问能不能买台回家带孩子。”屏幕上,机器人正帮住户搬行李,还会主动说“祝您入住愉快”,胸前的屏幕循环播放着云顶公寓的生活场景:无土栽培区的蔬菜长势喜人,光伏板的发电量实时更新,连社区的垃圾分类都由机器人负责。
汪滔在镜头前演示机器人的新功能:“它能连接家里的智能系统,住户说‘想喝冰咖啡’,它会先查冰箱里有没有原料,没有的话,首接下单让社区超市送来,全程不用人动手。”他转身对着镜头,语气认真,“这才是智能生活——不是机器替人干活,是机器懂人想什么。”
沈诗涵望着屏幕里的热闹场景,忽然想起致一科技DSA投资公司的初衷:“让科技落地,让创新值钱。”从玄武芯片到智能机器人,从无人机到光伏社区,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其实都连着同一条线——让普通人的生活,因为技术而变得更轻松、更体面、更有尊严。
签约仪式的最后,89位住户集体按下了智能社区的启动按钮。云顶公寓的光伏板同时调整角度,对准太阳;无土栽培区的灌溉系统开始工作,水珠在菜叶上折射出彩虹;大疆的无人机群在空中拼出“欢迎回家”的字样,智能机器人整齐地鞠躬,像在演奏一首关于未来的序曲。
汪滔对着镜头举杯:“姐,等社区运转起来,我让机器人给您种迈阿密的芒果!玄武芯片算过,这里的光照和温度,种出来的芒果比海南的还甜。”
沈诗涵笑着点头,窗外的深圳湾正泛起晚霞。她知道,这89个幸运儿住进的不只是一栋房子,是一个关于“科技如何温柔待人”的承诺——就像大疆的无人机能送文件,也能送鲜花;智能机器人能搬行李,也能给独居老人读报纸;光伏板能发电赚钱,也能在停电时,给社区留一盏温暖的灯。
王丽娜轻轻合上电脑时,屏幕上还在播放住户们参观社区的画面。有人在无土栽培区摘下颗番茄首接吃,有人对着智能镜子试穿虚拟衣服,还有人操控着大疆无人机,给自己拍了张和云顶公寓的合影。这些画面,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被科技的丝线串起来,变成了一条名为“幸福”的项链。
(http://www.220book.com/book/SAY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