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宴会上的那一曲一词,其后续发酵的威力,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第二天,整个寿春城,都在谈论着同一个人,同一首词。
“你听说了吗?昨天袁公路的宴会上,那个庐江周瑜,当众作了一首《念奴娇》!”
“何止是听说!我三叔家的表哥就在宴上,他说当时所有人都听傻了!那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乖乖,光是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啊!”
“还有那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自信!”
“都说此子年仅十六,竟有如此胸襟和才华,简首是妖孽!妖孽啊!”
茶馆里,酒肆中,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对周瑜的议论和赞叹。
那首被周瑜“化用”而来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一种病毒式的传播速度,迅速流传开来。无数文人墨客争相传抄,吟诵不己,皆惊为天人。
而周瑜本人,在宴会结束的当晚,就悄然离开了寿春,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等袁术第二天反应过来,想要再找他时,早己是人去楼空。
袁术气得在府里摔碎了好几个心爱的瓷器,却又无可奈何。
周瑜用“守孝”这个大义名分,堵住了他的嘴。更重要的是,经过昨夜一事,周瑜的声望己经达到了一个顶点。他若此时强行对周瑜动手,必然会引来天下士人的口诛笔伐,落下一个“妒贤嫉能,残害名士”的恶名。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瑜,这个他本想收入囊中的“宝库”,从容地从自己眼前溜走,还顺便踩着自己的脸,名扬天下。
“周瑜!孙策!”
袁术府邸中,传出了他气急败坏的咆哮。
他与孙策、周瑜之间,算是彻底撕破了脸皮。
……
与袁术的暴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瑜的平静。
回到舒县的庄园,他仿佛只是出去赴了一场普通的宴席,立刻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后勤工作中。
但外界,因为他而掀起的波澜,却一浪高过一浪。
“神机校尉”、“江东春”、“念奴娇”,这三个标签,让周瑜的名字,在短短时间内,响彻了整个江淮地区。
他不再仅仅是孙策背后的那个“好友”,而是以一个独立的、光芒万丈的天才形象,登上了乱世的舞台。
无数人都在好奇,这个集财富、智谋、军略、文采、音律于一身的少年,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的才名,自然也传入了庐江郡内,另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耳中。
此人,便是乔公。
乔公,本名不详,乃是庐江本地的隐世名士。他与陆家这样的商业望族不同,乔公一族,以清名和学问传家,在士林中拥有极高的声望。
据说,乔公本人更是博古通今,尤善音律,家中藏有一张传世名琴“焦尾”。
这一日,周瑜正在书房研究地图,管家周安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激动。
“公子,乔公……乔公派人送来了请帖!”
周瑜抬起头,眉毛微微一挑。
乔公?
他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两个国色天香的绝代佳人身影。
大乔,小乔。
算算时间,她们现在应该还是豆蔻年华的少女。
他知道,历史的又一个关键节点,要到来了。
周安小心翼翼地呈上一张制作精美的请帖,同时,还有下人抬着一个用锦布包裹的长条形木盒。
周瑜打开请帖,上面是几行飘逸潇-"洒的小楷,邀请他三日后过府一叙,共论音律。
落款,正是乔公。
接着,周瑜示意下人打开木盒。
锦布揭开,一床古朴雅致的古琴,静静地躺在其中。
此琴通体黝黑,琴身隐有烧灼过的痕迹,却丝毫不损其风骨,反而增添了几分苍凉古拙的韵味。琴弦上,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
周瑜只是看了一眼,就认出了此琴的来历。
“这……这是蔡邕的‘焦尾’琴?”周瑜的声音,也带上了一丝惊讶。
传说东汉末年的大才子蔡邕,在逃难时,听闻一块桐木在火中燃烧时发出的声音异常清脆悦耳,便立刻从火中将其抢出,制成了这床千古名琴。因琴尾部仍有烧焦的痕迹,故名“焦尾”。
此琴,乃是天下所有文人雅士、音律大家梦寐以求的至宝。
乔公竟然将此琴作为礼物,连同请帖一起送来?
这份礼,也太重了。
“乔公这是何意?”周瑜看着请帖,若有所思。
“公子,这还用问吗?”周安兴奋地说道,“定是您在寿春宴上的琴艺和诗词,折服了乔公!他是爱才心切,想见见您这位名动江淮的大才子啊!”
周瑜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知道,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乔公这样的隐世高人,绝不会只因为几句诗词就如此大动干戈。
他送来“焦尾”琴,名为赠礼,实为试探。
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周瑜:我知道你懂音律,而且造诣不凡。但你究竟是沽名钓誉之辈,还是真有经天纬地之才,还要当面一叙,才能见分晓。
这是一场更高层次的“面试”。
如果能得到乔公的认可,那就意味着,周瑜和孙策的阵营,将得到整个庐江乃至江淮士人阶层的认可。
这份无形的政治资本,比千军万马,更加重要。
“替我回帖。”周瑜将请帖放到桌上,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的光芒,“告诉乔公,三日之后,周瑜,定当准时登门拜访。”
作者“倒悬的天空”推荐阅读《周瑜:我真不想当曹贼啊》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SB3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