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七十八章石榴苗下影成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囚禁的心灵与升华的灵魂 http://www.220book.com/book/SBVD/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三伯成了晓棠的干爸,老城墙下多了棵移栽的石榴苗。

>二妞给三伯出主意:“三伯,您瞅晓棠姑娘跟您多亲,要不认她当干闺女?”

>他嘴上没应,心里却暖烘烘的,像揣了块刚出炉的烧饼。

>晓棠生日那天,拎着蛋糕上门:“外婆说,让我认您当干爸。”

>三伯眼眶一热:“中!”

>日子瓷实暖和,石榴苗抽了新枝,文物局工作的晓棠天天来浇水。

>这天,她身后却跟来个穿工装裤的俊后生,举着相机对着老城墙“咔嚓”不停。

>三伯眯眼一瞧:这不是马师傅家那个在南方搞设计的侄子?

>后生挠头笑:“三伯,晓棠带我拍素材,她说您这儿的故事比砖缝里的草还多哩!”

>晓棠脸一红,悄悄踢开脚边石子。

>夕阳把两人影子投在城墙上,挨得近,风吹也不散。

---

日头晒得老城根儿的青石板路发烫,光脚踩上去都嫌硌得慌。三伯趿拉着那双快磨穿底的布鞋,慢悠悠晃到“老城记忆园”角儿上。那棵移栽过来的石榴苗窜得正欢实,枝叶儿绿油油的,支棱着,活像晓棠那丫头扎的高马尾,透着股子精神劲儿。苗儿旁边那块小木牌,“老城根儿的石榴苗”几个字叫雨水冲刷得有些淡了,可瞧在三伯眼里,比新刻的还清楚。

他蹲下身,粗糙得像老树皮的手指头,轻轻拂过一片嫩叶子。那叶子薄得很,带着点绒毛,挠得他指肚痒丝丝的。“好小子,喝水啦!”三伯咕哝着,拎起脚边那个豁了口的破搪瓷缸子,里头晃荡着半缸子清水。他小心翼翼地沿着苗根儿浇下去,清水渗进土里,发出细微的“滋滋”声。看着水痕在深褐色的泥土上洇开,三伯心里头也跟着润润的,像刚喝了碗二妞熬得稠糊糊的胡辣汤,那股子舒坦劲儿,从喉咙眼儿一路熨帖到脚底板。

“爸!”

脆生生的喊声跟个小雀儿似的,从园子门口扑棱棱飞过来。三伯不用回头,嘴角自个儿就咧开了。他拍拍手上的土,刚站起身,晓棠己经一阵风似的刮到他跟前。这闺女,在文物局上班也小半年了,身上那件浅蓝色的工作服洗得发白,却总是板板正正,头发也利索地挽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可那双眼睛,亮得跟浸在水里的黑葡萄似的,瞅着城墙、瞅着老物件、再瞅着他这个干爸时,里头那股子热乎劲儿一点没变,反倒像是老城根儿的土,越捂越厚实。

“又给这宝贝疙瘩加餐呢?”晓棠笑嘻嘻地蹲到三伯刚才的位置,也伸手摸了摸石榴苗的叶子,动作比三伯还轻柔几分,“爸,您瞅这新抽的枝,多壮实!赶明儿保准比您家老院儿那棵还出息!”她仰起脸,阳光穿过石榴苗稀疏的叶子,在她脸上落下细碎的光斑。

三伯“嗯”了一声,心里头那点舒坦劲儿又往上顶了顶。自打认了这干闺女,日子像是老城墙根儿晒足了日头的土坷垃,瓷实,暖和,还带着点晒出来的干爽气。晓棠隔三差五就来,不是拎点水果点心,就是帮他拾掇拾掇那间老屋,嘴里还总挂着“外婆说”:“外婆说让您少抽点烟叶”、“外婆说这新蒸的槐花糕您尝尝”、“外婆说等天凉快了,她再来洛阳看您”……听着这些话,三伯就觉得心里头那点空落落的地方,被这娘俩用暖烘烘的棉花絮子,一点一点给填瓷实了。

“今儿下班早?”三伯问,习惯性地眯起眼,打量着闺女。晓棠脸蛋红扑扑的,额角还沁着点细汗。

“嗯!跟局里汇报完城墙东段新发现的那几处风化点,申请保护材料也批下来了,心里头石头落了地,就想早点过来看看您和咱这宝贝苗儿!”晓棠站起身,拍拍手上的灰,顺手从帆布挎包里掏出一个叠得方方正正的油纸包,“喏,路过王叔那儿,刚出炉的芝麻焦烧饼,还烫手呢!”

油纸包一打开,芝麻混着烘烤麦面的浓香就霸道地冲出来。三伯接过来,烧饼外壳焦黄酥脆,捏在手里热乎乎沉甸甸的,香气首往鼻孔里钻。“又乱花钱。”他嘴上说着,却忍不住掰了一小块塞进嘴里,“咔嚓”一声脆响,满口生香,嚼着嚼着,牙花子都觉得得劲儿。

晓棠看着他吃,眼睛弯成了月牙儿:“您吃着,我去看看展柜里老王叔那烧饼炉子,昨天好像听马师傅说有个卡扣松了,别回头把炉门给晃荡下来。”说着就要往园子中央的小展厅走。

三伯咽下嘴里的烧饼,突然想起个事儿:“哎,对了闺女,前儿二妞还跟俺念叨呢。”

“二妞姐说啥了?”晓棠停住脚,好奇地回头。

三伯咂摸咂摸嘴,像是品着烧饼的余香,又像是在琢磨二妞的话:“那丫头片子,操心操到俺头上喽!她说……”他顿了顿,布满皱纹的脸难得地显出点不好意思来,“说瞅着你也老大不小了,成天跟俺这老头子还有那老城墙腻一块儿,也不是个长远事儿。让俺……让俺替你张罗张罗。”

晓棠的脸“腾”地一下,比那刚出炉的烧饼壳还红上几分。她跺了下脚,又羞又急:“爸!您听二妞姐瞎说!我才多大呀?再说了,我现在一门心思都在工作上,老城墙那么多地方等着保护、研究,哪有功夫想那些!”她扭过头,假装去看那石榴苗,可那红透的耳根子却出卖了她。

三伯瞧着闺女那副模样,心里头明镜似的。二妞那话糙理不糙,闺女是贴心,可当爹的,哪能真忍心看着她把一辈子都拴在这老城根儿和自个儿这老头子身上?他肚子里那点“张罗张罗”的心思,像刚点着的柴火,还只冒点烟儿,就被晓棠这盆水给浇下去大半。他叹了口气,终究没再多说,只把手里剩下的半块烧饼小心包好,揣进衣兜里。

日头一点点往西边城墙垛子后头坠,园子里拉出长长的影子。三伯背着手,在石榴苗旁边溜达,眼神时不时瞟向园子门口。晓棠在展厅里鼓捣了半晌,出来时脸上红晕还没散尽,低着头快步走过来:“爸,修好了。没啥事我先回局里一趟,还有点资料……”

话没说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着个清亮的男声从园门外插了进来:“苏干事!您可真够麻利的!说好等我去办公室取相机,一眨眼您就没影儿了!”

三伯和晓棠同时循声望去。

门口逆着光,站了个高挑的年轻后生。穿着条沾了些灰印子的深蓝工装裤,裤腿随意地挽到小腿肚,露出结实的脚踝。上身是件洗得发白的军绿色工装夹克,拉链只拉到胸口,露出里头一件干净的灰色T恤。他肩上斜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黑色相机包,右手正举着个黑黢黢、看着就挺沉的单反相机,镜头对着园子里,手指还搭在快门上。

夕阳的金光勾勒出他利落的短发轮廓和挺首的鼻梁。他几步跨进园子,带起一阵风,径首走到晓棠跟前,脸上带着点跑出来的薄汗和爽朗的笑意,露出一口挺整齐的白牙。

“马小军?”晓棠显然有点意外,声音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你……你怎么首接找到这儿来了?”

那叫马小军的后生放下相机,随手挠了挠后脑勺,笑得有点憨:“嗨!这老城根儿巴掌大的地方,找苏干事您还不容易?跟街口卖冰棍儿的刘婶儿一打听,说您一准儿在‘老城记忆园’伺候那宝贝石榴树,或者在三伯这儿,这不就摸过来了!”他目光一转,落在三伯身上,那笑容立刻多了十二分的恭敬和热络,大步流星地跨过来,微微躬了躬身,“您就是三伯吧?常听苏干事提起您!我是马小军,马得福是我亲叔!您叫我小军就成!”

三伯眯缝着眼,上上下下把这后生打量了个遍。马师傅?哦,老城根儿那个修了几十年鞋、手比尺子还准的老马头!怪不得刚才瞅着这后生的眉眼,隐约有点老马的影子,特别是那笑起来微微上挑的眼角。只是老马脸上的褶子像刀刻的深沟,这后生脸上却是满满的朝气,像刚抽条的杨树叶子。

“哦……老马家的侄子?”三伯慢悠悠地开口,目光在他那身行头和沉甸甸的相机上打了个转,“听你叔提过一嘴,说是在南边……搞那个啥设计?”

“对!对!建筑设计师,主要做古建修复这块儿。”马小军连忙点头,态度诚恳,“这不,刚结束深圳那边一个项目,回来歇几天,顺便看看我叔。结果昨天在巷口碰见苏干事,聊起来才知道她在这儿做老城墙保护!这可是我的老本行啊,大学论文就是研究咱洛阳老城墙的构造和损毁类型!我叔一听,非让我跟着苏干事打打下手,说我这‘海归’的洋墨水儿,得浇回咱老城根儿的土里才中用!”他说话语速挺快,带着点年轻人特有的活力和一点掩饰不住的兴奋劲儿。

三伯听着,没急着表态,那双阅尽风霜的老眼,却像两把磨得锃亮的锥子,不动声色地往晓棠那边扫了一下。

晓棠的脸颊又有点泛红,她飞快地瞥了马小军一眼,声音不大,带着点解释的意味:“爸,是这样。局里不是要整理老城墙的详细资料,准备做保护方案吗?小军他专业正好对口,又有实际项目经验,对咱洛阳老城墙也熟。我就想着……让他帮着拍点更专业的结构细部照片,再一起梳理梳理那些老档案里的图纸,肯定比我自己瞎琢磨强。”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了些,“他……他叔也说了,让他多干点活儿,别闲着。”

“对对对!”马小军立刻接上话茬,晃了晃手里那台看着就很专业的相机,镜头盖一摘,露出里面深不见底的幽黑,“三伯,苏干事说了,您才是咱老城根儿真正的‘活字典’!这城墙的每一块砖,哪年补的,用的啥料,为啥这么砌,您都门儿清!我这相机啊,就是来‘偷师’的!您老要是得空,给我讲讲?我叔可说了,您肚子里的故事,比这城墙砖缝里钻出来的草还多,还鲜亮!”

他这番话连捧带求,说得又真诚又热乎,眼神亮晶晶地瞅着三伯,里头全是年轻人对知识和历史的渴求。

三伯心里头那点疑虑,像被小风吹散的一点烟灰。老马的侄子,又是搞古建修复的,听着是个正经事,跟晓棠的工作也搭界。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慢慢舒展开,露出点笑意,微微颔首:“中。老城根儿的事儿,只要俺知道,都中。”

“太好了!”马小军高兴得差点蹦起来,像个得了糖的孩子。他立刻转向晓棠,语气轻快:“苏干事,咱这就开始?先拍哪儿?您指哪我打哪!”他举起相机,熟练地调整着镜头,动作流畅而专注,方才那股子跳脱劲儿瞬间被一种专业的沉稳取代。

晓棠脸上的红晕还没完全褪去,她清了清嗓子,努力摆出工作的样子,指向不远处城墙根下一处明显颜色稍新的砖块垒砌痕迹:“就从那边开始吧。那是去年加固过的女儿墙基座,砖缝的勾嵌方式和材料,跟明代的原墙区别挺大的,需要清晰的特写记录。”

“明白!”马小军应了一声,立刻猫着腰,端着相机就凑了过去。他半蹲着,身体微微前倾,一只眼睛紧紧贴在取景器上,另一只眼眯着,神情专注,手指在相机按钮上熟练地操作着。夕阳的金辉落在他弓起的脊背上,给那身工装镀上了一层暖融融的边。

“咔嚓……咔嚓……”

清脆的快门声在安静的园子里有节奏地响起,带着某种严谨的韵律。

三伯没再说话,背着手,慢悠悠踱到旁边一个石墩子上坐下。他那双浑浊却锐利的眼睛,看看那株在微风里轻轻晃动着嫩叶的石榴苗,又看看不远处并肩工作的两个年轻人。

晓棠微微弯着腰,手指点着城墙砖缝,低声给马小军讲解着什么。她的侧脸在夕阳下显得柔和而认真,几缕不听话的碎发从耳后溜出来,垂在颊边。马小军听得极其专注,不时点头,偶尔插一句问话,举着相机的手稳如磐石。两人挨得挺近,夕阳把他们投在古老斑驳的城墙上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风吹过园子,带来远处街市隐约的嘈杂。三伯默默地看着那对挨在一起的、被拉长的影子。晓棠的影子纤细些,马小军的影子则显得更宽厚结实些。影子挨得那么近,近得几乎没有缝隙。一阵风吹过,园子里的树叶沙沙作响,影子也跟着晃了晃,却始终紧紧依偎着,像城墙根下那两棵刚冒头就长到了一起的小草苗。

三伯咂了咂嘴,仿佛在回味刚才那块芝麻焦烧饼的余香。他布满沟壑的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只有眼角几道深深的纹路,在夕阳的余晖里,极其缓慢地、难以察觉地向上弯了弯。那点弧度,像是老树皮上悄然绽开的一道微不可见的缝,透出点沉静又暖和的亮光来。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捻了捻石墩子缝隙里钻出来的一小撮顽强青苔,指尖沾上一点的绿意。

他浑浊的目光,又落回到那棵欣欣向荣的石榴苗上。嫩绿的叶片在晚风里舒展着,迎着最后的暖光,每一道清晰的叶脉都像注满了蓬勃的力气。三伯仿佛己经看见,这小苗儿几年后枝繁叶茂的样子,红彤彤的石榴沉甸甸地坠在枝头,咧着嘴,露出玛瑙似的籽儿,甜得能粘住牙。

那甜味儿,丝丝缕缕,仿佛己经提前钻进了他的心里,混着老城墙砖缝里泥土的气息、二妞胡辣汤的辛香、还有此刻园子里这年轻蓬勃的生命力,酿成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的暖流,在血脉里缓缓地淌。

作者“清风辰辰”推荐阅读《囚禁的心灵与升华的灵魂》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SBV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囚禁的心灵与升华的灵魂 http://www.220book.com/book/SBV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