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爬到头顶时,庄子里己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李老实带着几个后生,在坡地挖沟,铁锨插进土里的声音此起彼伏。
每道沟都挖得深浅一致,他时不时首起腰,往苏云清这边望一眼,见她正和王庄头说着什么,便又埋头加快了动作。
苏云清蹲在,刚翻好的平地上,手里捏着块切好的土豆种,给围过来的几个妇人演示。
“你们看,这芽眼得朝上,就像这样,轻轻放进沟里,盖土的时候别太实,不然芽儿钻不出来。”
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媳妇红着脸问:“大小姐,这土豆长在土里,咋知道熟没熟啊?
总不能天天刨开看吧?”
“问得好。”
苏云清笑着点头,“等藤蔓长黄了,叶子往下耷拉,就说明底下的土豆熟了。
到时候顺着藤往根下挖,一准能刨出一串。”
她拿起旁边的地瓜藤段,“地瓜也一样,藤蔓尖儿蔫了,就是成熟的信号,这时候挖出来,糖分最足,吃着最甜。”
李庄头的婆娘,张婶蹲在她旁边,手里拿着个小本本,正一笔一划地记。
“土豆切块要带芽眼,沟深一尺;地瓜藤斜插,埋多半截……大小姐,这草木灰不够咋办?
俺们家就攒了一筐。”
“不够就去村里挨家挨户收,”苏云清道,“烧火的灶膛灰、玉米秆烧的灰都行,越多越好。
实在不够,就多上些农家肥,猪圈里的粪、鸡窝里的粪,都得腐熟了再用,不然会烧根。”
正说着,李老实举着铁锨跑过来,裤腿上沾着泥,脸上却笑开了花:“大小姐!
您看这沟成不?
俺们按您说的,深一尺,行距两尺,您瞅瞅!”
苏云清跟着他走到坡地边,只见刚挖好的沟像画出来的一样整齐,土块都敲得细碎。
她伸手量了量,点头道:“正好。
现在可以下种了,记着每块种薯间距一尺五,别太密,不然长不开。”
李老实应着,招呼后生们往沟里摆土豆种,他自己则拿着个木尺,每隔一尺五就做个记号,生怕摆得不均匀。
苏云鹤闲着没事,也拿起块土豆种往沟里放,却被李老实拦住。
“二公子,这芽眼得朝上,您那放反了,芽儿该往土里钻了!”
苏云鹤愣了一下,挠挠头笑了:“原来还有这讲究,看来种地比打仗还难。”
引得众人一阵笑,场上的气氛更活泛了。
苏云清趁机走到种辣椒的地块,这里是块向阳的小坡,土己经翻得很细。
她抓起一把混着辣椒籽的细沙,示范着撒下去:“这籽儿小,得拌着沙撒,才匀。
撒完盖一层薄土,就像给婴儿盖被子,不能太厚,不然闷得喘不过气。”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汉蹲下来,是村里的老中医,他捻起点辣椒籽闻了闻:“大小姐,这东西看着不起眼,真有您说的那么辣?
会不会有毒啊?”
“没毒,就是辣。”
苏云清想起空间里,结的红辣椒,“等长出来,您摘个青的尝尝,刚开始有点呛,吃惯了就觉得香。
冬天炖肉时放两个,驱寒暖身,比喝姜汤管用。”
老中医点点头,又问:“这育苗得多久才能移栽
?移栽的时候要不要带土?”
“二十来天就能出苗,”苏云清道,“移栽时一定要带土坨,别把根弄断了,不然活不了。
栽完了浇点定根水,缓上两天,就活过来了。”
太阳升到头顶时,王庄头杀了只自己养的鸡,非要留众人吃饭。
苏云清本想推辞,却被张婶拉着胳膊往屋里拽:“大小姐,您都给俺们指了这么大的活路,吃碗农家饭还能亏了您?”
饭是在打谷场边的树荫下吃的,一张大木桌,摆着炖鸡汤、炒青菜、贴饼子,还有一碟腌萝卜。
萧玦和苏振雄坐在上首,苏云昭、苏云鹤陪着,村民们则围着小桌坐,边吃边聊,说的都是土豆、地瓜的事。
李老实喝了口酒,脸红红的,大声道:“大小姐,俺们都合计好了,这五十亩地种好了,明年就把全村的地都改种这个!
到时候收了千斤,俺们就给您立个长生牌位!”
“可别,”苏云清连忙摆手,“我就是提供个种子,种得好不好,还得靠你们自己。
真要丰收了,是你们自己勤快换来的。”
苏振雄放下酒杯,看着场上忙活的村民,又看看女儿,眼里满是欣慰:“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事,比炸石头有用多了。
百姓有了粮,心里才踏实,国家才能稳。”
萧玦也点头,看向苏云清的目光里带着暖意:“等明年丰收了,我让人把这些土豆、地瓜送些进宫,让太后也尝尝鲜。”
苏云清知道,他是想替自己邀功,却笑着道:“先让百姓们吃饱了再说。
宫里啥山珍海味没有,不缺这点东西。”
午后的日头渐渐斜了,土豆和地瓜种得差不多了,辣椒籽也撒完了。
王庄头领着村民们给刚种下的地浇了水,看着的土地,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盼。
苏云清让人把剩下的种子交给王庄头保管,又叮嘱道:“这几日勤看着点,土干了就浇水,别让太阳晒裂了皮。
等出了苗,再来报信,我再教你们后续的管护法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SD9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