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瑾把手机贴在耳边,夜市的喧闹顺着电流刺得耳膜发疼。
老周的声音混着烤鱿鱼的滋啦声传来:"那碗看着粗笨,可我摸那胎骨——凉得跟浸过井水似的,不像是新烧的。"他拇指无意识着腕间玉镯,那是昨晚拍卖会后苏掌柜硬塞给他的,说是"镇场子的老物件"。
"小瑾。"身后突然响起苏掌柜的咳嗽声。
老人不知何时站在楼梯转角,眼镜片上蒙着层雾气,手里攥着个黑色皮质检测仪,"赵文浩那伙人今早去了老周的茶摊。"他指节叩了叩检测仪,"带着便携式荧光笔,专挑生手的漏砸。"
林怀瑾喉结动了动。
昨晚拍卖厅外,吴老板捏碎手机的声响还在耳边,此刻老周的电话像根细针,挑动着他心里那团刚烧起来的火——他需要证明,那只南宋官窑不是运气,是真本事。
"我带着您给的检测仪。"他接过仪器,金属外壳还带着苏掌柜掌心的温度,"要是局,就拆了它。"
夜市的霓虹灯在暮色里次第亮起,烤肠的焦香混着古玩摊的旧木味飘过来。
老周的摊位前围了圈人,最前排是赵文浩,白衬衫下摆故意塞得歪歪扭扭,正用镊子夹着只青灰色瓷碗晃:"老周头,您这碗釉面有贼光,底足修得毛躁——我赌五包烟,是上个月潘家园批量出的仿品。"
王小姐站在他身侧,珍珠耳坠随着笑声轻颤:"三百块都贵了,一百块顶天。"她涂着酒红色甲油的手指戳了戳碗沿,"就这品相,博物馆都不肯收。"
老周搓着围裙角,脸涨得像煮熟的虾:"我就是觉得...手感不一样..."他抬头看见林怀瑾,眼睛猛地亮起来,"小林来了!
小林你给瞅瞅!"
人群自动让出条缝。
林怀瑾的鞋尖刚碰到摊位木框,那只碗突然在他视野里"嗡"地放大——青灰色釉面下,隐约浮出细碎的冰裂纹,像冬夜窗上的霜花。
他伸手触碰碗壁的瞬间,指尖窜起熟悉的热度,眼前闪过团模糊的光影:
穿靛青官服的匠人蹲在窑前,腕间银镯碰着陶轮叮当作响。
他捏着块靛蓝钴料,在素胎上勾出缠枝莲纹,嘴里哼着小调:"永乐十七年,御窑烧百件,碎九十有九,得一可封侯。"最后笔锋一顿,在碗底压下方印,朱砂色的"永乐年制"西个字,正对着林怀瑾的指尖。
"嘶——"他倒抽口气,后背沁出薄汗。
脑海里的画面还在闪,匠人抬头时的眼神却让他心悸——那分明是在看他,看进他骨头里。
"林少这是被吓着了?"赵文浩弹了弹碗,脆响惊得旁边卖手串的摊主抬头,"您昨晚刚拍了官窑,今儿就来夜市捡破烂?"
林怀瑾垂眸盯着碗底,那里有圈若隐若现的火石红,像被揉皱的晚霞。
他指尖还在发烫,却把检测仪往摊位上一放,语调放得漫不经心:"这碗釉面是做旧的,底足的土锈也是拿草酸泡的。"他蹲下身,指甲轻轻刮过碗口,"您瞧这磨损——太均匀了,真老物件的包浆是顺着使用痕迹走的。"
王小姐捂着嘴笑出了声:"我就说嘛,作者“稀饭爱吃大米”推荐阅读《败家子从破产到收藏届大佬》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林少到底是嫩。"
老周的脸垮了下来,搓手的动作更急了:"那...那小林你说能值多少?"
"一百。"林怀瑾报出数的瞬间,赵文浩的笑声撞在路灯上,惊飞了几只觅食的麻雀。
王小姐的珍珠耳坠差点甩出去,郑老板扶了扶眼镜:"小友这价压得太很了,我看五十都够。"
老周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林怀瑾看见他眼底的失望,喉头发紧——这老头昨天还给他塞过烤红薯,现在却要被他"坑"。
但脑海里匠人压印的画面还在循环,他咬了咬牙,从钱包里抽出张红票子拍在摊位上:"一百,我收了。"
"疯了吧?"赵文浩踹了脚摊位,木框发出吱呀的抗议,"你昨晚刚花五十万买官窑,今儿就一百买垃圾?"他拽着王小姐的胳膊往外挤,"走了走了,看傻子耍猴呢。"
人群散得很快,只剩苏掌柜站在路灯下,眼镜片后的目光像把刀。
林怀瑾把碗装进帆布包时,老人凑过来低语:"我给林教授发了照片,他明早八点到店。"
第二天天刚亮,林氏古董行的鉴定室就挤满了人。
林教授的白大褂沾着晨露,手里的热释光检测仪还带着雾气。
他对着碗底照了三分钟,又用显微镜扫过釉面,突然首起腰:"苏麻离青!"他声音发颤,手指点着显微镜目镜,"你们看这铁锈斑,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钴料,只有永乐御窑用得起!"
老周的围裙角被攥成了团,他凑近显微镜看了眼,突然捂住嘴——镜片里的青花料正泛着幽蓝的光,像深海里的磷火。
"底款是手工刻的。"林教授翻出本《明代御窑图录》,翻到某页拍在桌上,"和故宫那只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碗的款识,连刻刀的崩口都对得上!"
鉴定室里炸开了锅。
郑老板的茶杯"当啷"掉在地上,王小姐的珍珠耳坠卡在头发里,她顾不上摘,抓着赵文浩的袖子:"他...他真捡着漏了?"
赵文浩的脸白得像张纸,后槽牙咬得咯咯响。
林怀瑾站在窗边,晨光透过碗壁照在他脸上,青蓝色的光晕里,他又看见了那个匠人——对方冲他笑了笑,转身消失在窑火里。
"这只碗..."林教授推了推眼镜,"保守估价两百万。"
老周突然哭出了声,他抹着眼泪抓住林怀瑾的手:"小林啊,我就说这碗不一样...我就说..."
林怀瑾反手握住老人粗糙的手掌,腕间玉镯碰着帆布包,发出清越的响。
窗外传来相机的快门声,他抬头望去,二楼的玻璃窗上倒映着几个举着摄像机的身影——不知谁走漏了风声。
"林先生!"楼下传来记者的喊叫声,"关于您昨晚的官窑和今早的青花碗,能谈谈您的捡漏秘诀吗?"
林怀瑾望着碗里浮动的晨光,忽然笑了。
他知道,从今天起,"林怀瑾"这三个字,要在古董圈掀起新的风浪了。
(人群外,有个举着相机的身影悄悄退到巷口,手机屏幕亮起——"夜市惊现永乐御窑,神秘青年再破捡漏神话"的标题己经打好了草稿,发送键在指尖微微发颤。
)
(http://www.220book.com/book/SEJ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