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0章 天竺梵音,瓷语佛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汴京女商:从茶摊到天下第一号 http://www.220book.com/book/SIH9/ 章节无错乱精修!
 

当巴士拉的瓷坊窑火映红波斯湾的第七个满月,苏幼棠收到了一封来自天竺的鎏金请柬。请柬用梵文与唐隶双线书写,边缘镶嵌着斯里兰卡的月光石,落款处印着菩提叶形状的朱印 —— 那是中天竺那烂陀寺高僧亲启的信物。随信附上的檀香木匣里,静静躺着半片刻有梵文的青瓷残片,釉色竟与她在波斯复原的 "海之心" 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姐,这残片上的莲花纹,和敦煌莫高窟的飞天藻井如出一辙。" 小桃捧着放大镜细辨,忽然惊呼,"您看这梵文字母,译过来竟是 ' 贞观年制 '!"

苏幼棠指尖划过残片边缘的冰裂纹,想起叙利亚老人曾提及的往事 —— 贞观年间,有大唐僧人随商船经天竺取经,船上载着专为佛寺烧制的供养瓷。她展开案头的《大唐西域记》,目光停在 "曲女城" 一节:"其土宜稻麦,有甘蔗、葡萄,多瓷石之器。"

"备船,去斯里兰卡。" 她突然起身,将天竺请柬插入发髻,"告诉赛义德先生,这次要带足绘着《阿弥陀经》故事的瓷板。"

一、狮子国迷航:佛牙寺的雨夜秘藏

船队穿越保克海峡时,恰逢斯里兰卡的西南季风。苏幼棠站着 "棠云号" 艏楼,望着海岸线上升起的佛牙寺金顶。那座建在山巅的寺院被热带雨林环抱,晨雾中浮动着檀香与泥土的气息。

佛牙寺的住持达摩波罗长老在藏经阁接见了他们。长老身着绛红僧袍,颈间挂着一串由瓷片磨制的佛珠,每颗珠子上都刻着梵文经咒。当苏幼棠取出那半片 "贞观年制" 的残片时,长老浑浊的眼睛突然泛起光亮:"施主可知,这残片来自大唐高僧玄奘法师留下的 ' 佛骨瓷函 '?"

藏经阁的暗格里,长老捧出一个用七重锦缎包裹的紫檀木匣。打开后,只见内里衬着迦叶波树叶,中央安放着一枚指节长的洁白骨殖 —— 正是玄奘法师从天竺带回的佛骨舍利。骨殖旁侧卧着一尊三寸高的青瓷观音像,釉色如晨露初凝,衣袂间竟用金粉勾勒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贞观十九年,法师归国前,曾在狮子国烧制此函。" 长老抚摸着观音像的莲座,"可惜海难沉船,瓷函碎裂,唯余这半片残片与观音像幸存。如今天竺戒日王后裔欲重迎佛骨,特请施主复原瓷函。"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电闪雷鸣。苏幼棠瞥见一道金光从长老袖中闪过 —— 那是半截系着红绳的瓷哨,哨身刻着斯里兰卡特有的大象纹。她不动声色地将目光投向藏经阁外的菩提古树,只见树下站着几个穿藏青色僧袍的武僧,腰间佩着镶宝石的短刀。

二、窑场诡影:月夜盗釉与象兵围寺

复原佛骨瓷函的窑场选在佛牙寺后山。苏幼棠带着杜娘子调配釉料时,发现当地陶土中含有特殊的镁元素,需混入大唐的高岭土才能烧制出通透的质感。她让小桃暗中联络停泊在港口的商船,却在第三日深夜发现窑场的高岭土不翼而飞。

"泥土上有大象脚印。" 杜娘子在泥堆旁捡起一枚象牙碎末,"斯里兰卡的象兵常走这条山路。" 她们循着脚印追到山坳,竟看见几个穿藏青色僧袍的人正在焚烧陶土样本,火堆旁散落着刻有戒日王徽记的铜铃。

"是戒日王后裔的人!" 苏幼棠突然想起长老袖中的瓷哨,"他们想阻止佛骨瓷函复原,趁机夺走舍利!"

回到佛牙寺时,只见山门前挤满了象兵。为首的象背上坐着个戴金冠的武士,手中挥舞着镶嵌红宝石的长矛:"达摩波罗长老,交出佛骨舍利,否则踏平寺院!"

长老站在寺门台阶上,将那枚瓷哨放入口中吹响。刹那间,寺内钟声大作,数百名武僧持械冲出,与象兵在雨幕中混战。苏幼棠拉着长老躲入偏殿,却见殿内供奉的文殊菩萨像背后,有扇通往密道的石门。

"施主,佛骨舍利就藏在密道尽头的瓷坛里。" 长老将瓷哨塞给她,"戒日王后裔觊觎舍利己久,唯有复原佛骨瓷函,才能让舍利重见天日。" 他指向密道墙壁上的壁画 —— 那是玄奘法师当年烧制瓷函的场景,窑炉旁站着个穿唐装的少女,手中捧着釉料罐。

三、梵音釉火:心经入瓷与佛骨重光

密道尽头的石室里,佛骨舍利被供奉在青玉莲台上。苏幼棠取出带来的瓷板,借着石壁缝隙透入的月光,发现板面上竟天然浮现着《心经》的暗纹。她突然领悟壁画深意,让杜娘子将斯里兰卡的镁矿石磨成粉,与大唐高岭土按七比三的比例混合。

"小桃,取朱砂来。" 她盘膝坐在莲台前,以指为笔,在未上釉的瓷板上书写梵文《心经》。当第一笔朱砂落下时,石室顶部的钟乳石突然渗出清泉,滴在瓷板上竟化作晶莹的釉珠 —— 这正是玄奘法师记载的 "天竺圣水",遇经文字符便会凝为釉料。

窑炉点燃的那夜,佛牙寺的僧人集体诵经。苏幼棠将书写好的瓷板放入窑中,突然听见密道外传来象兵的吼声。她取出长老给的瓷哨吹响,竟引来一群野象从后山冲下,将围攻寺院的象兵冲得七零八落。

"戒日王后裔不懂,佛骨的力量不在金冠,而在人心。" 苏幼棠看着窑炉里跳动的火焰,想起壁画中那个唐装少女 —— 那分明是母亲年轻时的模样。原来母亲早年曾随商队到过斯里兰卡,早己为今日的姻缘埋下伏笔。

三日后开窑,佛骨瓷函在晨光中绽放奇光。瓷函通体呈天青色,表面流动着如佛经卷轴般的纹路,当阳光透过函盖的莲纹孔照射时,舍利的投影在石壁上形成完整的《心经》全文。达摩波罗长老双手合十,老泪纵横:"玄奘法师预言成真,大唐瓷女将续佛缘。"

西、海上浮屠:瓷塔镇澜与梵商盟会

佛牙寺重建那日,苏幼棠提议在港口修建一座 "瓷塔"。塔身用烧制失败的瓷片嵌成,每层都供奉着各国商船捐来的佛像 —— 波斯的琉璃观音、大食的星月纹瓷板、南洋的木雕罗汉。当瓷塔落成时,斯里兰卡国王亲自来剪彩,将一颗鸽血红宝石嵌入塔顶。

"苏施主," 国王指着港口停泊的各国商船,"能否在瓷塔设立 ' 梵商盟会 ',让往来船只在此交换商讯?" 苏幼棠欣然应允,当场绘制盟会章程:凡入盟者需捐出一件本国瓷器,存于瓷塔地宫,作为互通有无的信物。

半月后,梵商盟会首次集会。苏幼棠将母亲留下的航海图铺在盟会大厅,图上用珍珠母贝标注着从广州到东非的航线。阿拉伯商人赛义德带来了巴格达的商路图,斯里兰卡的珍珠贩子展示了马尔代夫的珊瑚礁分布,甚至有天竺的香料商画出了穿越印度洋的季风路线。

"诸位请看," 苏幼棠用玉簪指着地图上的麻喏巴歇岛,"这里产的龙脑香可制顶级釉料,而我们大唐的越窑秘色瓷,在东非能换十箱象牙。" 她取出一个空心瓷球,球内套着三层瓷盘,分别刻着唐历、回历和天竺历法,"今后盟会以瓷球计时,每月初一交换商讯。"

五、法海无边:瓷舟载愿与心路归途

离开斯里兰卡前夜,苏幼棠独自登上瓷塔。海风吹动塔顶的铜铃,发出清越的声响。她抚摸着塔身嵌着的瓷片,上面有波斯的釉彩、大唐的刻花、天竺的梵文,每一片都记载着一段海路奇缘。

"小姐,楚将军的信鸽来了。" 小桃送来一卷绢书,楚昭珩在信中说,敦煌驿站己收到东非麻林国的贡使,对方捧着鸵鸟蛋,点名要换棠香瓷的海马纹花瓶。绢书末尾还附着一首诗:"瓷火越重洋,佛心照海航。愿随千帆影,同归长安月。"

苏幼棠望着东方的海平面,那里有她出发的港口,有她牵挂的人。但手中的瓷哨突然轻轻作响,仿佛在提醒她 —— 当年玄奘法师带回的不只是佛经,还有连通西海的愿心。

"小桃," 她转身时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把盟会的瓷盘再刻一圈 —— 加上东非的航线。"

黎明起航时,佛牙寺的僧人在海岸边诵经。苏幼棠站在船头,将一枚刻着 "法海无边" 的瓷印投入海中。当瓷印沉入碧波时,她仿佛看见无数瓷片在海底绽放,形成一条从大唐到天竺的琉璃之路。

船队驶入孟加拉湾时,杜娘子指着前方惊呼:"小姐,您看那片云!" 只见天边浮现出奇幻的蜃景,云雾中隐约可见长安的朱雀大街,街旁的茶肆里,正有人用棠香瓷碗饮着新茶。

苏幼棠微微一笑,展开新的海图。笔尖划过麻喏巴歇岛时,她忽然想起达摩波罗长老的话:"瓷本泥土,因人心而通神;海本无涯,因愿力而成路。"

海风掀起她的纱丽,露出内衬上绣着的海之心纹样。那釉色深处,仿佛藏着无数个日出 —— 从敦煌的鸣沙山,到波斯的椰枣林,再到天竺的菩提树下,每一次窑火点燃,都是文明的对话在釉色中凝固。

而前方的海洋,依旧广阔。下一个港口,又会有怎样的瓷语佛心,等着被发现,被聆听,被永远地烧制进时光的陶土里?苏幼棠抬头望向苍穹,北斗七星正指向更遥远的南方,那里有未被记载的岛屿,有等待书写的新传奇。

"掌好舵," 她对舵手说,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去东非,给麻林国的朋友,送一船会讲故事的瓷器。"

浪花拍打船舷,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瓷塔的铜铃声仿佛还在耳畔,与驼铃、帆影、诵经声交织成歌,那是属于苏幼棠的,也是属于整个东方的,永不落幕的海上丝路长歌。

仔仔细细的简姑娘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SIH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汴京女商:从茶摊到天下第一号 http://www.220book.com/book/SIH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