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棠云号" 的桅杆刺破波斯湾的晨雾时,苏幼棠正对着铜镜整理头巾。侍女递来的纱丽上绣着波斯特有的藤蔓纹,靛蓝色的丝线在晨光中泛着微光。船舷外传来锚链入水的声响,伴随着阿拉伯水手用蹩脚汉语喊出的 "巴士拉港到了"。
码头上早己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蓄着大胡子的波斯商人捧着银质托盘,盘里盛着椰枣和玫瑰水;穿白袍的驼队首领牵着披挂彩毯的单峰驼,蹄铁踏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响声。苏幼棠踩着舷梯下船时,突然听见人群中有人用唐语高喊:"是大唐的瓷商!听说能把泥土烧成宝石!"
一、市集迷局:琉璃灯影与密语暗符
巴士拉的露天市集像块被打翻的调色盘。苏幼棠拨开悬挂着铜器的摊位,脚下的鹅卵石路被千年商队磨得发亮。香料区的空气中浮动着肉桂与龙涎香的气息,几个穿黑袍的妇人正用银秤称量豆蔻,秤砣上刻着星月图案。
"小姐,您看那个。" 小桃指着街角一个卖琉璃灯的摊子。摊主是个独眼的叙利亚老人,摊位上摆着盏造型奇特的灯 —— 灯罩绘着波斯神话中的翼狮,底座却刻着唐草纹。苏幼棠拿起灯盏,发现底座夹层里藏着半片碎瓷,釉色竟与她带来的霁蓝釉极为相似。
"老人家,这灯从哪来的?" 她用波斯语问道。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用生硬的唐语回答:"三年前,有艘沉船漂到巴士拉,货箱里全是这种碎瓷。" 他凑近一步,压低声音,"现在,碎瓷的主人在找能复原釉色的人。"
话音未落,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几个戴头巾的武装人员推开人群,为首的壮汉腰佩镶金弯刀,径首走向苏幼棠:"你就是大唐来的苏掌柜?大食总督有请。"
总督府的拱顶大厅里,水晶吊灯折射出斑斓的光。坐在象牙宝座上的总督捻着胡须,目光落在苏幼棠带来的瓷样上 —— 那是个绘着缠枝莲纹的茶盏,釉色如深海凝萃。
"听说唐瓷能卖黄金价," 总督用银刀敲了敲茶盏,"但我更想知道,三年前那艘沉船上的瓷,你会不会烧?"
苏幼棠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沉船之事我未听闻,但棠香瓷的釉色,从无失手。" 她取出一块未上釉的坯胎,"总督若信得过,可让我用本地陶土试试?"
总督眯起眼睛,示意侍从取来陶土。当苏幼棠将坯胎浸入自调的釉浆时,站在角落的叙利亚老人突然轻咳一声。她抬眼望去,见老人指尖快速比划着 —— 那是波斯商人常用的暗语手势,意思是 "窑炉有诈"。
二、窑变危机:夜探工坊与釉方失窃
总督指定的窑厂位于城外沙漠。苏幼棠带着杜娘子夜探工坊时,月光正洒在土坯砌成的窑墙上。窑工宿舍的窗缝里透出火光,隐约传来争吵声。
"再烧不出那种蓝色,总督会砍了我们的头!" 一个阿拉伯工匠的声音响起,"三年前沉船里的瓷片,釉方肯定藏在那个叙利亚老头那里!"
杜娘子拔刀欲冲,却被苏幼棠按住。她们绕到窑厂后方,发现一间紧锁的密室。撬开锁进去,只见满地碎瓷片,墙上用炭笔绘着残缺的釉料配方,旁边的架子上摆着个破裂的琉璃瓶,里面残留着深蓝色粉末。
"这是钴料," 苏幼棠捻起粉末细看,"但缺了关键的助熔剂。" 她突然闻到一股熟悉的气味 —— 是泉州产的龙脑香。在密室角落的沙堆里,她挖出半片带字的瓷片,上面用唐隶写着 "广州海运司"。
"三年前的沉船,恐怕是我们大唐的商船。" 她将瓷片收好,"杜娘子,你注意到没?刚才争吵的工匠里,有个人戴着海蛇帮的狼牙项链。"
回到商馆时,赛义德正焦急地等着。"苏掌柜," 他递来一封用鸽子血写的密信,"这是从巴士拉监狱传出的,叙利亚老人被总督抓了,罪名是私藏禁药。"
信纸上除了求救的话语,还画着个奇特的符号 —— 一只翼狮踩着破碎的瓷瓶。苏幼棠盯着符号,突然想起在琉璃灯底座看到的图案。"塞义德先生," 她急促地说,"帮我找三个会扮波斯的姑娘,再备些夜光釉料!"
三、夜宴惊变:舞袖藏刃与釉火通明
总督府的夜宴上,水晶灯换成了苏幼棠提供的夜光瓷灯。但她带来的 "" 旋转着进入大厅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她们袖中甩出的荧光釉彩吸引 —— 那是用贝壳粉和磷矿石调制的,在暗处划出绿色的光痕。
苏幼棠趁机走到总督身边,将一杯加了龙脑香的葡萄酒推过去:"总督大人,尝尝我们大唐的 ' 夜光醉 '。" 总督饮下酒后,眼神渐渐迷离。她则假装不胜酒力,倒在旁边的地毯上,指尖却悄悄按动了藏在发簪里的机关。
与此同时,扮成的杜娘子己潜入密室。叙利亚老人被铁链锁在石柱上,见她到来,急忙指向墙角的石缝:"釉方在那!但总督设了毒烟机关!"
作者“仔仔细细的简姑娘”推荐阅读《汴京女商:从茶摊到天下第一号》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杜娘子抽出腰间的软剑,挑开石缝前的纱幔。刹那间,无数细针从幔帐中射出,她就地一滚,却见幔帐后的石壁上缓缓打开一扇暗门。门后是个圆形密室,中央的石桌上放着个金盒,盒盖上正是翼狮踩瓷瓶的图案。
"拿到了!" 她抓起金盒转身欲走,却听见身后传来冷笑。总督带着武装人员堵住门口,手中的弯刀折射着夜光瓷灯的幽光:"苏掌柜,果然好手段。但你以为,我真不知道这金盒里是什么?"
他挥刀砍向金盒,却被杜娘子侧身躲过。就在此时,苏幼棠突然撞开密室顶部的天窗,将整罐夜光釉料倒了下来。绿色的釉彩如瀑布般淋在总督身上,那些本想扑上的卫兵见他浑身发光,吓得连连后退 —— 波斯传说中,被绿光笼罩的人会被 djinn(精灵)抓走。
"快走!" 苏幼棠抛出绳索,杜娘子抓住绳索荡出天窗。当她们在屋顶会合时,听见总督在下面怒吼:"给我追!把金盒里的釉方抢回来!"
西、蜃楼真相:沉船秘史与釉火传承
逃到沙漠边缘时,天边泛起鱼肚白。苏幼棠打开金盒,里面并非釉方,而是一卷用防水油布包着的航海图。图上用朱砂标注着一条隐秘航线,终点是波斯湾深处的 "蜃楼岛"。
"三年前,那艘沉船是我大唐的 ' 安远号 '," 叙利亚老人不知何时跟了上来,从怀中掏出半块玉佩,"我是船上的波斯翻译官,这是船长给我的信物。"
玉佩的纹路与苏幼棠腰间的玉佩正好吻合。她猛地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若在波斯遇见持半玉者,便知 ' 海之心 ' 的真相。"
"海之心,是一种失传的釉色," 老人指着航海图,"当年船长为了躲避海盗,将釉方和瓷坯藏在蜃楼岛。后来船遇风暴沉没,只有我和少数水手幸存。总督以为釉方能让他垄断瓷器贸易,却不知真正的秘密在岛上。"
三日后,他们雇了艘阿拉伯单桅帆船,驶向蜃楼岛。岛屿笼罩在海雾中,岸边散落着破碎的唐瓷。苏幼棠踩着贝壳沙滩走进岩洞,突然看见洞壁上刻着字 —— 正是她母亲的笔迹!
"大唐贞元年间,商船安远号遇风,暂藏釉方于此。望后世传人,以瓷为信,连通西海。" 洞深处的石台上,整齐摆放着未烧制的瓷坯,上面绘着从未见过的海浪纹,坯胎旁的陶罐里,装着深蓝色的釉料。
"这就是 ' 海之心 '。" 苏幼棠抚摸着瓷坯,泪水滑落。这种釉色需要波斯的钴料、南洋的贝壳灰,再加上大唐的秘传技法,三者缺一不可。
当他们带着釉方和瓷坯返回巴士拉时,总督的船队早己在港口等候。苏幼棠站在船头,将一块烧好的 "海之心" 瓷片高高举起 —— 那釉色如同凝固的波斯湾,在阳光下泛着变幻的光泽。
"总督大人," 她的声音穿透海风,"你想要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你可知,瓷器的真正价值,不在垄断,而在分享?"
她将瓷片抛向空中,碎片落入海中。总督愣住了,看着苏幼棠身后的船队 —— 船上载着准备传授给波斯工匠的陶轮,还有写满釉料配方的羊皮卷。
"我要在巴士拉建瓷坊," 苏幼棠朗声道,"让波斯的工匠学会烧瓷,让大唐的釉色融入波斯的花纹。从今往后,凡挂 ' 海之心 ' 旗号的商船,可在大唐和波斯之间自由通行!"
五、丝路新篇:驼铃与帆影的和鸣
半年后,巴士拉的瓷坊落成。苏幼棠站在窑炉前,看着波斯工匠将绘着翼狮纹的坯胎放入窑中。窑火点燃时,阿拉伯商人赛义德带来了好消息:"满剌加的苏丹派使者来了,说要学烧带星月纹的瓷碗。"
小桃递来一封从长安快马加鞭送来的信,是朝廷任命苏幼棠为 "海上丝路市舶使" 的诏书。信纸边缘还附着楚昭珩的小字:"敦煌驿站己通波斯商路,等你回来喝庆功酒。"
夕阳西下时,瓷坊外响起驼铃声。一支从大食来的商队停在门口,领头的老人捧着一袋金沙:"听说这里能烧出会变颜色的瓷,我想用这袋金子,换个能装《古兰经》的瓷盒。"
苏幼棠微笑着接过金沙,递给他一个刚出窑的青花瓷盒,盒盖上用阿拉伯文写着 "和平"。老人抚摸着瓷盒,突然老泪纵横:"这釉色,跟我母亲陪葬的那个中国瓷碗一样……"
当晚,瓷坊的广场上燃起篝火。波斯工匠们敲着手鼓,大唐的水手唱起了《茉莉花》,阿拉伯商人弹着乌德琴应和。苏幼棠坐在人群中,看着窑炉里跳动的火焰,想起从敦煌到波斯的漫漫长路。
"小姐," 小桃指着星空,"你看,那颗新出现的星星,他们叫它 ' 瓷星 ' 呢。"
苏幼棠抬头望去,银河璀璨,一颗明亮的星正悬在波斯湾的上空。她想起母亲的玉佩,想起沉船里的瓷片,想起那些在异乡土地上生根的窑炉。这一路,她不仅带来了瓷器,更让不同文明的火光,在釉色中交融。
"小桃," 她轻声说,"爸 ' 海之心 ' 的釉方刻在瓷碑上,就立在瓷坊门口。让来往的商人都知道,大唐的瓷火,永远为天下人而燃。"
夜风拂过,瓷碑上的釉色在火光中明明灭灭。远处,驼铃与帆影交织成歌,那是跨越山海的回响,是文明对话的和弦。而苏幼棠知道,这只是开始 —— 更遥远的海岸,更神秘的国度,正等着棠香瓷的釉火,去点亮新的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SIH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