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筑梦之巢与少年心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南洋叶宅百年荣光与三代风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SK48/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97年6月12日的北京,初夏的阳光透过致一科技集团大厦的玻璃幕墙,在B座办公室的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我坐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指尖划过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屏幕上跳出《亚洲互联网十年展望》的文档——这是我近半年来利用碎片时间写的书,从OICQ的社交逻辑到京东的电商模式,从玄武系统的技术突破到女性创业者的生存法则,密密麻麻的文字像一群跃动的音符,正等待谱成完整的乐章。

“叶总,招聘海报己经贴出去了,各岗位的底薪表放在您桌上。”丽娜推门进来,她穿着一身浅灰色职业装,手里拿着一叠文件,“技术岗底薪8000起,运营岗6000起,连实习生都有3500,包吃包住,955工作制,今天一早就有两百多人来排队。”

我接过底薪表,目光落在“955工作制度”的加粗字体上。在这个“不加班就是不努力”的年代,敢承诺朝九晚五、周末双休,需要底气——致一科技的利润足够支撑人性化管理,更重要的是,我相信高效的工作比耗时间更有价值。就像曾祖父说的:“磨洋工的伙计,给再多工钱也出不了活。”

“让行政部把‘包吃包住’的细节写清楚。”我在文件上批注,“公寓是28期的人才房,两人一间,家具家电配齐;餐厅按五星级酒店标准,早中晚自助餐,菜式每天换,保证员工半个月吃不重样。”

丽娜笑着应了,又递过一份园区入驻企业的租金表:“张叔刚才来电话,说己经有十七家企业签了入驻协议,都是做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的,其中有三家是麻省理工的校友创办的。”

张叔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这片园区当了三十年厂长,对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让他负责园区管理,既能安抚本地员工,又能避开“外来资本抢地盘”的闲言碎语。他常说:“做生意跟盖房子一样,地基得用本地的土,才稳当。”

“租金再降五个点。”我看着表上的数字,“前两年免物业费,第三年开始按成本价收。要让入驻企业觉得,来致一科技园区,不是来花钱的,是来省钱的。”

丽娜的笔顿了顿:“再降五个点,我们就几乎不赚钱了。”

“我们要的不是租金,是生态。”我指着窗外的园区全景,塔吊正在吊装最后一块玻璃幕墙,“等这里聚齐了一百家企业,形成产业链,光是人才流动、技术合作带来的收益,就比租金多十倍。”

正说着,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张丽华抱着一叠报表走进来,湖蓝色的连衣裙衬得她皮肤愈发白皙,这是她接任致一科技金融公司总经理的第三个月,己经把公司的坏账率压到了1.2%,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了近五个百分点。

“叶总,这是上半年的投融资报告。”她把报表放在桌上,声音清脆,“我们跟京东的供应链金融合作很顺利,刘强东先生说,下个月想把他们的全部资金托管都转过来。”

我翻开报告,目光落在“梦想基金”那一栏——这是致一科技专门为草根创业者设立的专项基金,单笔最高500万,不需要抵押,只看项目潜力。目前己经投了七个项目,其中有两个己经拿到了A轮融资。

“梦想基金再加注一个亿。”我在报告上签字,“重点关注农村电商和教育科技领域,这两个赛道现在缺资金,但潜力大。”

张丽华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犹豫:“叶总,我想……下个月休个年假。”

“当然可以。”我合上报告,笑着问,“是回龙岩看父母?你上次说叔叔阿姨的红木家具厂,新招了十几个工人。”

提到家乡,张丽华的嘴角柔和下来:“嗯,我爸张志刚说,厂里的紫檀家具最近在东南亚卖得好,想跟叶氏的港口合作,走海运能省不少运费。”

“小事一桩。”我拿起电话,“让港口部的王经理对接,给张叔最优惠的运价。”

张丽华连忙道谢,又从包里掏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个眉眼清秀的少年,穿着校服,手里抱着一本《计算机原理》。“这是我弟弟张一鸣,南洋叶宅百年荣光与三代风华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南洋叶宅百年荣光与三代风华最新章节随便看!今年十七岁,总说想做互联网,天天在家捣鼓代码,连饭都忘了吃。”

照片里的张一鸣,眼神亮得像星星,让我想起当年在麻省理工图书馆熬夜的自己。“是块好料子。”我从书架上抽出几本书——《C语言编程指南》《人工智能入门》《硅谷传奇》,“这些书送给他,都是我当年看过的,很实用。”

“再让技术部挑台最新的工作站,配全套编程软件。”丽娜在一旁补充,“就说是公司给‘未来之星’的礼物。”

张丽华的眼睛红了:“叶总,您这么帮他……”

“当年我创业时,也有人这么帮过我。”我想起妈妈偷偷塞给我的那张支票,想起大爷爷送我的那枚军功章,“机会是会传染的,今天帮了他,说不定明天他就会帮别人。”

正说着,张叔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园区的入住登记表,脸上的褶子笑成了花:“叶总,您看!这层楼的办公室全租出去了,连走廊都有人想租来当展厅!”

登记表上的企业名称五花八门——有做人脸识别的,有搞在线教育的,甚至还有家研发农业无人机的,负责人是个刚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女生,计划书里写着“让农民用手机就能种地”。

“把顶楼的露台改造成共享会议室,配最好的投影和同声传译设备。”我指着规划图,“再建个五星级标准的自助餐厅,中餐、西餐、东南亚菜都得有,让创业者们吃得好,才有力气干活。”

张叔连忙记下:“餐厅的厨师我都找好了,以前在钓鱼台国宾馆掌勺,做的佛跳墙,能香到街对面!”

中午,我和张丽华、张叔一起去园区的样板间参观。955工作制的招聘海报前,己经排起了长队,年轻人手里举着简历,脸上满是期待。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着“我会Python”的牌子,被HR当场录用,乐得原地蹦了三蹦。

“你看这人气。”张叔感慨道,“比当年这地方还是老厂房时,热闹多了!”

我望着这群年轻人,忽然觉得,致一科技集团不仅仅是一家公司,更像一个巨大的蜂巢,而这些年轻人,就是带着梦想的蜜蜂,终会在这里酿出最甜的蜜。

张丽华看着弟弟的照片,轻声说:“等一鸣大学毕业,我一定让他来这里工作。”

“不只是工作。”我笑着纠正她,“是让他来这里创业。梦想基金的大门,永远为他敞开。”

下午回到办公室,我继续写那本《亚洲互联网十年展望》。在“人才战略”那一章,我写下:“最好的福利不是高薪,是尊重——尊重员工的时间,尊重他们的梦想,尊重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丽娜端来一杯冰镇酸梅汤,里面浮着两颗话梅,是我最爱喝的味道。“张一鸣刚才打电话来,说收到书和电脑了,非要跟您说谢谢,声音里全是激动。”

我接过酸梅汤,看着窗外的阳光洒满园区,忽然觉得,这栋B座大厦,己经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体,它成了一个有温度的容器,装着无数个张一鸣的梦想,装着张丽华的乡愁,装着张叔的骄傲,也装着我对这片土地的期待。

晚上回到别墅,奶奶正在看我写的书稿,忽然指着某一页笑:“你这丫头,把马华腾和刘强东的故事写进去,就不怕他们不好意思?”

“他们会骄傲的。”我坐在她身边,看着院子里的石榴树己经结了小小的果子,“骄傲不是坏事,只要不膨胀,就能变成动力。”

奶奶点点头,递给我一块绿豆糕:“你张叔刚才来电话,说园区的自助餐厨房,明天就能开火了,让你去尝尝鲜。”

我笑着应了。致一科技的故事,才刚刚展开第一页。这稳定的底薪,这955的制度,这优惠的租金,这温暖的梦想基金,终会像阳光雨露,让更多的种子在这里发芽、开花、结果。

至于那些怀疑“这样做不赚钱”的声音,就像夏天的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雨后,为这些新芽,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http://www.220book.com/book/SK4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南洋叶宅百年荣光与三代风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SK4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