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铁娘子与故土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南洋叶宅百年荣光与三代风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SK48/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97年8月12日的南京,秋老虎正烈,阳光把刚铺好的高速路面晒得发烫。我站在项目部门口的遮阳棚下,看着压路机在双向六车道上缓缓驶过,沥青的热气混着尘土扑面而来,竟有种踏实的暖意。限速牌上“120公里/小时”的红色数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像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诗涵!你可算来了!”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身影从工地里跑出来,安全帽下的脸颊晒得黝黑,眼角却带着笑——是李兰娟,我的发小,现在是中铁六局的总经理,这条南京至杭州的高速路,就由她带队承建。

她的工装袖口沾着水泥,握手时力气大得惊人,把我的手指捏得生疼。“昨天刚铺完南京段的最后一公里沥青,你摸摸,这平整度,能当镜子照。”

我蹲下身,指尖划过路面,果然光滑得能映出天上的云。“兰娟还是这么厉害,当年在麻省理工,你就总说‘工程质量是用手摸出来的’。”

这话让她笑出了声,眼角的细纹挤成了花。“你忘了?当年我们组队参加机器人比赛,你负责编程,我负责焊接,评委说我们的机器人‘像块焊死的铁板,结实’。”

项目部门口的黑板上,用粉笔写着施工进度:“南京至杭州高速,全长240公里,双向六车道,预计1999年通车”。下面画着个简易的倒计时日历,己经撕到了第487天。

“总部定在夫子庙,是为了太姑奶奶吧?”李兰娟递给我一瓶冰镇绿豆汤,瓶身上还沾着她的指纹,“上次你说,太姑奶奶的姐姐当年就住在乌衣巷,一辈子没离开过南京。”

我点点头,望着远处夫子庙的飞檐。太奶奶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太姑奶奶,当年因为缠足没能随家人去南洋,在乌衣巷的老宅里守了一辈子,临终前还念叨着“想看看杭州的西湖”。把致一科技地产公司的总部设在这里,既是为了方便管理高速项目,也是想圆老人家一个未能成行的梦。

“地产公司的营业执照己经办下来了。”我从包里掏出文件,上面的地址写着“夫子庙景区乌衣巷18号”——那是栋刚修复的清代宅院,曾是太姑奶奶的住处,“主要业务就是高速沿线的配套开发,服务区、商业综合体、人才公寓,都得跟上。”

李兰娟凑过来看文件,忽然指着“人才公寓”那一栏笑:“你这是要把高速路变成‘人才走廊’啊?南京的教授、杭州的程序员,以后住在哪边都方便。”

“就是这个意思。”我翻开设计图,服务区的效果图上,充电桩、母婴室、本土餐饮区一应俱全,“不能光修路,得让这条路活起来。司机能歇脚,商人能带货,年轻人能安家,这才是好工程。”

正说着,致一科技地产公司的员工们搬着文件过来了。为首的是刚从香港调过来的张经理,他穿着笔挺的西装,在满是工装的工地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手里却捧着厚厚的地质报告。

“叶总,这是高速沿线的地质勘查数据,苏州段有软土地基,我们计划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成本会增加3%,但能保证五十年不沉降。”

“就按你的方案来。”我在报告上签字,“致一科技地产不做豆腐渣工程,多花的钱,我来出。”

李兰娟在一旁看得首点头:“还是你敢砸钱。上次跟交通部的人开会,他们还说‘服务区能遮风挡雨就行’,你倒好,要建五星级厕所。”

“厕所是良心工程。”我想起在欧洲考察时看到的高速服务区,干净得像酒店大堂,“司机跑长途最累,上个舒服的厕所,吃口热乎饭,才能安全开车。”

中午在项目部门口的临时食堂吃饭,炖菜的香味飘得很远。李兰娟的工人师傅们排着队打饭,每个人的碗里都堆着满满的红烧肉。“兰娟总说,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顿顿都得有肉。”食堂师傅笑着说,给我也盛了一大碗。

我看着工人们黝黑的笑脸,忽然想起太姑奶奶留下的日记,里面写着:“民国二十六年,南京城里的工人师傅,每天能挣两个铜板,却总把一个分给乞丐。”

“这些师傅们,家里都有老人孩子吧?”我问李兰娟。

“大多是苏北来的农民工,最远的家在盐城,坐长途车得晃一天。”她叹了口气,“等高速修通了,他们回家就能快三小时。”

“致一科技地产在服务区建员工宿舍,给他们留床位。”我放下筷子,“再跟致新银行合作,给他们办低息贷款,想在南京或杭州安家的,优先买我们的人才公寓。”

李兰娟的眼睛亮了,用力拍了下桌子:“这才是真的为工人着想!我替他们谢谢你!”

下午去看乌衣巷的老宅,工匠们正在修复雕花窗棂。太姑奶奶住过的房间里,还留着一个老式的梳妆台,镜面己经模糊,却能映出窗外的石榴树——那是她当年亲手栽的,如今己经长得枝繁叶茂。

“打算把这里改成地产公司的展示馆。”我摸着梳妆台的木纹,“太姑奶奶的日记、高速路的设计图、沿线城市的老照片,都摆在这儿,让来的人知道,这条路不是凭空修出来的,是连着几代人的念想。”

李兰娟拿起一本泛黄的相册,里面有我们小时候的照片,两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在麻省理工的草坪上举着机器人模型傻笑。“那时候谁能想到,我们会一起修高速?”

“那时候你就说,要让中国的路比美国的还宽。”我笑着合上相册,“现在,我们正在做。”

傍晚离开工地时,夕阳把高速路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条金色的带子。李兰娟站在压路机旁,工装的蓝色在暮色里格外显眼。“等通车那天,我要开着压路机,第一个从南京跑到杭州。”

“我开法拉利跟你比。”我笑着挥手,“看谁先到西湖。”

车子驶离工地时,我回头望了一眼,项目部门口的红灯笼亮了,在夜色里像颗温暖的星。致一科技地产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240公里的高速路,这栋乌衣巷的老宅,这位穿着工装的铁娘子闺蜜,终将在这片土地上,写下属于我们的篇章。

至于那些质疑“花太多钱在配套上”的声音,就像工地上的尘土,终将被时间的风雨吹散。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条路,不仅能跑汽车,还能载着梦想,跑得更远,更稳。

回到夫子庙的总部时,张经理正在布置展厅。太姑奶奶的日记被放在玻璃展柜里,旁边是高速路的设计模型,新旧交织,竟有种奇妙的和谐。“叶总,南京市政府的人说明天要来考察,想把我们的服务区模式在全省推广。”

我翻开太姑奶奶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1949年,听说南京解放了,巷口的兵哥哥给我送了块米糕,真甜。”

忽然觉得,我们现在做的事,和太姑奶奶当年期盼的,其实是一样的——让日子越过越甜,让脚下的路,越走越宽。

明天,要去拜访乌衣巷的老街坊,听听他们对服务区的想法。毕竟,盖房子、修路,最终都是为了住在里面、走在路上的人。他们的笑脸,才是最好的验收报告。

南洋叶宅百年荣光与三代风华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南洋叶宅百年荣光与三代风华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SK4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南洋叶宅百年荣光与三代风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SK4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