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14 章 丝路薪火,守拙致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市井奇途:职场与古玩的热血交织 http://www.220book.com/book/SKR8/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市井奇途:职场与古玩的热血交织》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喀布尔的晨光带着硝烟的味道。林舟把 “守拙” 青玉章的拓片压在行李箱上,望着窗外被炮弹削去一角的宣礼塔,忽然想起周老先生临行前的话:“修复异国的文物,要带着敬畏心,就像在别人家做客,不能动主人的茶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越野车在布满弹坑的街道上颠簸。向导是位戴眼镜的阿富汗学者,名叫阿米尔,他指着车窗外的废墟:“这些佛教典籍是从巴米扬大佛遗址抢救出来的,塔利班炸毁佛像时,僧侣们把经卷藏在了佛窟夹层里。” 他怀里抱着个加固过的木箱,金属锁扣上还留着弹痕。

修复点设在座废弃的学校里,黑板上残留着 “和平” 的波斯文涂鸦。打开木箱的瞬间,林舟闻到股熟悉的霉味 —— 和敦煌遗书的霉斑气息相似,却又多了些硫磺的味道。“这是火药腐蚀造成的,” 晓棠用戴着乳胶手套的手指轻点经卷,“纸张是桑皮纸,比敦煌的更薄,纤维像蝉翼一样脆。”

阿米尔递过来份英文报告,照片里的经卷被烧成了焦黑色,有些地方还粘着凝固的岩浆:“去年地震时,佛窟旁边的火山喷发了,这些经卷被岩浆灼了边。” 林舟注意到报告里的修复方案,全是用化学试剂清除污渍,他摇了摇头:“桑皮纸怕化学腐蚀,得用物理方法。”

他让晓棠打开带来的工具箱,取出鸣沙山的澄板土和苏州的金糯米:“我们用古法的‘干揭法’,先把经卷放在低温环境里冻干,再用羊毛刷轻轻扫去浮灰。” 阿米尔皱着眉:“这太慢了,联合国给的期限只有三个月。” 林舟指着经卷上的梵文:“慢才能护得住这些字,就像你们熬的桑葚酱,得用小火慢慢熬才香。”

第一周的修复充满波折。阿富汗的桑皮纸和中国的纤维结构不同,用金糯米灰浆修补时总出现褶皱。晓棠蹲在修复台前,把爷爷笔记里的 “桑皮纸修补要加亚麻绒” 这句话圈出来:“要不试试掺点当地的羊毛绒?巴米扬的羊都是高山品种,绒毛更细。”

林舟去找当地牧民买羊毛时,遇见个梳着小辫的阿富汗女孩,她正用树皮纤维造纸,木槽里的纸浆泛着淡绿色。“这是用石榴树皮做的,” 女孩的波斯语带着童音,“我奶奶说,古代的僧侣都用这个抄经。” 林舟忽然想起《天工开物》里 “异域纸材,当就地取材” 的记载,眼睛一亮:“能不能给我们一些石榴树皮浆?”

把石榴树皮浆掺进金糯米灰浆里的那天,喀布尔下起了雨。林舟看着经卷上的褶皱慢慢舒展开,像干涸的河流重新涨水。阿米尔举着放大镜,惊叹道:“这比化学试剂管用!你们中国人修东西,像在给病人喂草药。” 晓棠笑着递给他块苏州的绿豆糕:“我奶奶说,药补不如食补,修复也一样,得用温和的法子。”

修复室的门被推开时,林舟正在给经卷做脱水处理。三个塔利班武装人员站在门口,黑洞洞的枪口对着他们。为首的络腮胡男人盯着修复台上的经卷,突然用生硬的普什图语吼道:“这些异教徒的东西,就该烧掉!”

阿米尔挡在经卷前:“这是人类共同的遗产!” 林舟却忽然想起周老先生教的 “以柔克刚”,他慢慢举起那枚 “守拙” 拓片:“您看这两个字,意思是守住本分,尊重不同的存在。就像这座山,既长着你们的橄榄树,也长着我们的石榴树。”

络腮胡男人的目光落在拓片上,忽然放下了枪。他从怀里掏出个磨损的吊坠,竟是片佛教经卷的残页:“我母亲是佛教徒,她临死前让我保护这些字。” 他指着经卷上的火焰纹,“这和我们清真寺的纹样很像,都是对光明的向往。”

那天下午,络腮胡男人带来个老工匠。老人背着个布包,里面装着些奇形怪状的工具:“这是我父亲修《古兰经》用的,说能让纸张变软。” 他掏出块黑色的石头,在经卷边缘轻轻摩擦,焦痕竟然慢慢变淡了。“这是黑曜石,” 林舟认出这是敦煌修复时用过的材料,“没想到在这里也有。”

苏芮的视频连线里,巴黎的阳光正好。她身后的展柜里摆着那只修复好的青花梅瓶,旁边多了块阿富汗经卷的复制品:“法国文化部想跟我们合开修复学校,把‘守拙’法教给更多人。” 林舟让她看刚修复好的经卷:“你看这石榴树皮浆的效果,比预想的还好,等回去我们写篇论文。”

晓棠在给经卷做最后的金缮。她用镊子夹着金箔,像给蝴蝶翅膀补鳞粉:“阿米尔说,这些经卷上的梵文和汉文佛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讲慈悲。” 林舟看着金线在桑皮纸上蜿蜒,忽然觉得这场景像幅跨越时空的画 —— 中国的金缮、阿富汗的桑皮纸、印度的梵文,在修复台上融成了一体。

验收那天,巴米扬山谷的阳光格外清澈。修复好的经卷被陈列在临时搭建的展柜里,阿米尔用普什图语和梵文双语解说:“这些经卷的修复,用了中国的糯米、阿富汗的羊毛、印度的墨汁,就像古代的丝绸之路,把不同的文明织在了一起。”

络腮胡男人带着女儿来参观,小女孩穿着崭新的连衣裙,指着经卷上的火焰纹:“爸爸,这像不像我们点燃的油灯?” 林舟蹲下来,把那片石榴树皮浆的样本递给她:“这是用你们的树做的,就像你们守护经卷一样,我们也在守护这些手艺。”

离开喀布尔前,老工匠送给林舟块黑曜石,上面刻着波斯文的 “和平”。林舟回赠他套微型刻刀,刀柄是用苏州的紫檀木做的:“这是我们修东西用的工具,就像你们的黑曜石,能让破碎的变得完整。”

飞机飞越兴都库什山脉时,晓棠在笔记本上画下经卷上的火焰纹。林舟翻着修复记录,忽然发现某页经卷的空白处,有行用朱砂写的小字,是汉文的 “丝路同辉”。“这一定是古代的中国僧人写的,” 晓棠的眼睛亮晶晶的,“他早就知道,这些经卷会被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守护。”

周老先生在后排整理工具,把那块阿富汗黑曜石和鸣沙山的澄板土放在一起:“你爷爷当年总说,手艺没有国界,就像太阳照在丝绸之路上,不管是长安还是撒马尔罕,都能照到。” 他掏出个新的旱烟袋,烟锅竟是用修复时剩下的紫檀木做的。

回到北京,实验室的墙上多了张世界地图。林舟用红笔在长安、敦煌、喀布尔、巴黎画了条线,像根看不见的丝线。小李正给实习生们讲阿富汗的修复案例,展柜里的经卷复制品旁,摆着石榴树皮浆和金糯米灰浆的样本:“林主任说,这就是‘守拙’的真谛 —— 既守住老祖宗的法子,又懂得变通。”

王鹏带来个更大的惊喜:故宫博物院要和他们合作,建立 “丝绸之路修复中心”,把各国的修复师请过来交流。“下个月开馆,” 他拍着林舟的肩膀,“周老先生被聘为名誉馆长,说要给年轻人讲修复背后的故事。”

深秋的妙手堂,周老先生正在教孩子们拓印 “守拙” 印。晓棠的奶奶把新绣的丝绸之路地图挂在墙上,上面绣着骆驼、商船和捧着经卷的僧侣。林舟看着孩子们手里的拓片,忽然觉得那些金线般的字迹,正在变成条新的丝绸之路 —— 不是用驼队和商船,而是用双手和匠心,把不同的文明连在一起。

暮色中的胡同响起归家的铃声。林舟牵着晓棠的手走过青砖地,手里攥着那枚阿富汗黑曜石。月光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正在慢慢展开的经卷。他们知道,修复的路没有尽头,就像丝绸之路永远在延伸,但只要手里握着那份 “守拙” 的初心,再远的远方,都能抵达。

而那枚刻着 “守拙” 的青玉章,此刻正躺在修复中心的展柜里,玻璃上倒映着不同肤色的脸庞 —— 那些年轻的、专注的、带着希望的目光,都是这条新丝绸之路上,最明亮的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SKR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市井奇途:职场与古玩的热血交织 http://www.220book.com/book/SKR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