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晨雾带着电流的嗡鸣,把电报局的铜线染成了青紫色。林舟站在 “文明拼图” 特展的能源展区前,青铜钥匙在掌心泛着微麻的光 —— 晓棠的青瓷戒指与他的钥匙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像电流击穿空气的噼啪声。展区中央的大理石能源台上,清代 “万国能源瓷” 正进行最后的拼接,西十八块瓷质能源图拼成环形,图上分别绘着不同文明的能源利用:中国的开平煤矿、英国的威尔士煤矿、波斯的石油开采、美国的尼亚加拉水电站,像部立体的《矿冶全书》。
“这组能源瓷是昨天在电报总局的《电气全书》抄本里发现的,” 故宫能源馆的石馆长捧着块瓷板,“你看这块尼亚加拉水电站图,水轮机的叶片纹里藏着‘大清宣统年制’的款识,图沿还有 19 世纪美国工程师用银箔补的裂痕,像张镶嵌着能量密码的蓝图。但瓷板在辛亥革命的战火中被掩埋,地窖的潮气让釉面附着泥浆,最严重的波斯石油开采图,油井的抽油机己经模糊,像被波斯湾的沙尘暴覆盖的钻塔。” 他指着电脑里的泥浆成分分析图,“最神奇的是瓷板背面的能量公式,西十八块板的卡路里数据拼起来是幅《寰宇能源变迁图》,上面用中文和英文标注着能源替代路线,与现代能源史研究的轨迹完全吻合。”
周老先生坐在电报局的发电机旁,手里的牛角刮刀在瓷板上轻刮,各国能源修复师围成半圆,看他演示 “去泥” 技法:“你们看这手法,得像疏通油管一样循序渐进,加了大同的‘煤矸石粉’调和洗剂后,泥浆的清除率能提高九成。” 美国修复师杰克捧着他的黄铜量规,忽然用中文问道:“周先生,为什么不同文明的能源利用总在瓷器上留存?” 老人笑了,指了指瓷板上的煤矿:“就像这能源瓷,既得经得起地底的重压,又得留得住能量的奔腾 —— 能采能存,才传得远。”
林舟和晓棠在能源修复室做泥浆处理。电子显微镜下,波斯石油开采图的泥浆呈现胶状分布,晓棠用纳米级膨润土颗粒混合原油提取物轻轻擦拭:“需要用胶体材料吸附泥浆颗粒,这是清代工匠没掌握的‘胶体吸附’技法。” 她转头对赶来的波斯修复师法尔西说:“你的‘波斯湾原油’能增强釉面的抗腐蚀性,正好处理油井的线条磨损。” 法尔西笑着打开锡罐:“让波斯湾的原油与景德镇的瓷土来场跨洲燃烧。”
开展前的深夜,修复师们在开平矿务局的蒸汽泵旁举行 “合能” 仪式。周老先生点燃原油,青烟在火光里盘旋如能量漩涡,西十八块瓷板被依次拼合,英国的威廉用玛瑙刀修整煤矿巷道,美国的汤姆用金箔填补裂痕,中国的林舟与晓棠用浸过石蜡的钢缆将瓷板串联成能源史长卷,煤烟混着石油的气息弥漫开来,像条流动的能源长河,把所有能源图连成个轰鸣的整体。“这是最澎湃的‘文明拼图’,” 老人轻触最中间的开平煤矿图,“每块板都刻着自己的能源印记,合起来就是人类共同的能量脉搏。”
凌晨时分,能源瓷的修复遇到了难题 —— 英国威尔士煤矿图的煤层厚度标注有处缺失,20 世纪的修复者用油漆补绘,导致与周围的青花发色形成断层。林舟盯着《英国矿业报告》里的图纸,忽然想起卡迪夫的修复经验:“能不能用景德镇的‘浙料’混合威尔士的无烟煤粉,调出过渡色填补?作者“每时每刻都很好”推荐阅读《市井奇途:职场与古玩的热血交织》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既保持清代青花的明快,又呼应煤炭的黝黑质感。” 英国的乔治立即调出矿物样本:“正好让威尔士的煤炭与中国的钴料来场能源对话。”
特展能源展区开放当天的阳光穿过电报局的玻璃窗,在能源瓷的银箔补痕上投下流动的光斑。林舟和晓棠共同启动输电装置,西十八块瓷板依次亮起,开平煤矿的虚拟蒸汽机车与尼亚加拉水电站的数字输电网在环形屏幕上交汇,瓷板背面的《寰宇能源变迁图》随着电流流动展开,英国的煤炭经海运输入中国,波斯的石油通过管道输送到欧洲,像幅动态的《能源输送图谱》。周老先生向观众介绍:“这组能源瓷的修复,用了中国的浙料、英国的无烟煤、波斯的原油,就像把清代的‘全球能源史’重新组装在了世人面前。” 他按下按钮,展台周围的全息投影亮起,不同文明的能源装置影像在空中组成旋转的光环,中国的蒸汽机车、英国的采煤机、美国的发电机在光影里交替运转。
能源史专家忽然轻呼,指着开平煤矿图的绞车功率与《开平矿务章程》的记载:“你们看这蒸汽绞车的马力标注,和 1881 年的技术参数分毫不差!” 能源工程师立即比对,屏幕上的三维动画显示两者的能量转换效率误差不超过 1%。“这不是巧合,” 林舟望着旋转的虚拟电网,“从清代的能源瓷到今天的核能利用,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在变,但驱动世界的初心从未改变。”
互动环节,各国观众用虚拟工具体验古代能源开采,系统会自动生成对应的现代能源演化树。一个伊朗男孩用虚拟抽油机开采石油,屏幕上立即跳出从煤油灯到页岩气开采的演化过程,获得了全场掌声。晓棠望着不断更新的能源链,轻声对林舟说:“你看这些跨越时空的能源接力,比我们修复的能源瓷更动人 —— 他们天生就懂能量的共通。” 林舟握紧她的手,指尖传来青瓷戒指的温润,能源台底座新刻的两人名字,在机油的光泽里像两根并联的电缆。
周老先生的旱烟杆在电报局的发电机上磕了磕,火星落在新炼的钨丝上。他从怀中掏出个铁盒,里面是三本能源图谱 —— 祖父手绘的《开矿要诀》、自己青年时的《能源概论》、林舟现在的《全球能源发展史》,三本书的纸页在风里翻动,记载着相同的动力梦想。“你爷爷总说,能量是最好的修复师,” 老人把铁盒递给林舟,“能把不同的能源变成共同的动力,才算真正的匠心。”
离开展区时,林舟回头望了眼环形的能源瓷。西十八块瓷板在暮色里像组发光的电池,钢缆串联的图沿散发着淡淡的石油香,像无数代能源工作者的呼吸。他知道,这场跨越文明的能源之旅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发起点 —— 未来还有无数沉睡的能源印记等着被唤醒,还有无数跨越种族的能量智慧等着被应用,但只要手里握着这份匠心,心里装着这份对动力的追求,就一定能让这条用文明与匠心铺就的能源之路,永远通向更辽阔的动力家园。
暮色中的故宫响起发电机的嗡鸣,角楼的轮廓在夜色里凝成剪影。林舟和晓棠并肩走着,修复工具箱里的铜钥匙与青瓷戒指轻轻碰撞,发出的声响与能源瓷的余韵交融,像首永恒的能量之歌。远处传来变电站的电流声,像无数代能源守护者的心跳,在紫禁城的星夜里,汇成永恒的文明史诗。
(http://www.220book.com/book/SKR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