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生鲜展会的大厅里,水晶灯的光芒落在南顺农场的展台上,绿色的展板显得有些素净。
隔壁意大利农场的展位前,穿着条纹衫的厨师正现场制作番茄水牛芝士沙拉,红酒倒入玻璃杯的脆响和笑声混在一起,队伍排到了走廊拐角。
张日天扒着展台边缘,看着自家摊位前寥寥无几的过客,急得汗都下来了:“候鸟哥,要不咱也切点开试吃?再搞个抽奖送番茄礼盒,肯定能聚人气。”
他指尖划过展台上的番茄,果皮上还带着新鲜的绒毛。
系统面板弹出提示:
【法国消费者注重食材的文化溯源与故事性,单纯的品质展示难以打动他们】
他让翻译拦住一位推着购物车的主妇,指着展板上的古籍插图说:“这些番茄的种植智慧,源自 17 世纪中国的《授时通考》。
书中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我们用数字技术还原了古法中的‘轮作休耕’,每颗番茄都带着西百年的农耕文化基因。”
主妇的眼睛亮了,摘下墨镜仔细打量番茄:“我在卢浮宫见过中国的农书复刻本,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活着的传承。”
她突然改用生硬的中文说,“我叫苏菲,是《法国美食家》杂志的主编。”
他心里一动,系统立刻生成 “中法农业文化交流方案”:
【建议邀请媒体参观农场,举办法式烹饪课,用中国番茄制作法式菜肴,突出 “文化融合” 概念】
“苏菲女士,我们农场正在筹备一场农业文化展,想邀请您去看看。”
他递过邀请函,上面印着番茄田与古籍的插画,“您可以用我们的番茄做道法式料理,让读者看到两种文化在餐盘上的相遇。”
苏菲的报道登在杂志封面,标题用烫金字体写着 “从《授时通考》到巴黎餐桌”。
文中配着候鸟在古籍前讲解的照片,还有用南顺番茄做的普罗旺斯炖菜,副标题格外醒目:“这不是普通的番茄,是带着中国智慧的文化符号”。
订单像雪片般飞来,其中一封来自米其林三星餐厅 “银塔” 的主厨:“希望用你们的番茄制作夏季菜单,每道菜都会标注食材来源 ——
中国南顺农场。”
但合作谈判时,新的分歧突然出现。
法国经销商指着包装设计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在法国销售,必须印上‘法国监制’的字样,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信任。”
他的手指在设计稿上敲了敲,“中国制造” 西个字被圈在角落。
胡周小哈密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这是中国农民在自家土地上种出来的番茄,从种子到包装,全链条都由中国团队完成。”
他的声音平静却坚定,“我们可以加印法语的种植故事,但‘中国制造’必须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谈判陷入僵局,经销商的助理频频看表,暗示他们在浪费时间。
不点突然从包里拿出一本相册,轻轻放在桌上:“这些是我们农场的日常照片。”
她指着一张照片,画面里大爷正给番茄绑枝,皱纹里夹着泥土,“这位是种了三十年地的大爷,他的手比任何监制都更懂番茄的生长。”
相册一页页翻过:张日天在智能大棚里调试传感器,周老在田埂上记录数据,青山村的孩子们捧着刚摘的番茄笑。
最后一页是张世界地图,南顺农场的位置被红笔圈出,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每颗番茄都带着中国土地的温度”。
经销商沉默地翻完相册,突然对着助理说:“把包装设计改过来,‘中国制造’用金色字体,放大三倍。”
【坚守品牌立场,“南顺农场” 国际知名度提升至 A 级】
【与 3 家法国米其林餐厅达成年度合作,供应专属番茄品种】
离开巴黎前,候鸟和不点特意去了埃菲尔铁塔下的露天市场。
阳光穿过铁塔的钢铁网格,在摊位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一个摊主正举着南顺番茄吆喝,包装上的 “中国制造” 字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没想到有一天,能在巴黎看到咱农场的番茄。”
不点咬了口冰淇淋,巧克力碎屑沾在嘴角。
候鸟帮她擦掉碎屑,目光落在远处的塞纳河上。
三年前那个雨夜,他站在旋转餐厅门口,看着别人穿着西装进出,连推开玻璃门的勇气都没有。
而现在,他让中国的番茄,骄傲地站在了世界的餐桌。
“还记得我说过,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吗?”
他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比如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不仅有品质,更有尊严。”
系统面板上,“国际影响力” 的数值正稳步攀升,像极了展台上那些番茄 ——
、鲜红,带着向阳而生的力量。
展会大厅的广播里,传来苏菲接受采访的声音:“真正的美食无国界,但好食材永远记得自己的故乡。”
(http://www.220book.com/book/SKY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