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9章 没有系统的日子

小说: 锄下生金   作者:胡周小哈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锄下生金 http://www.220book.com/book/SKYD/ 章节无错乱精修!
 

系统卸载的第二天清晨。

他在鸟鸣中睁开眼,习惯性地抬了抬眉 ——

以往这时该弹出的生产报表界面,此刻只有窗棂投下的方格光影。

他愣了两秒,随即笑出声来,指尖在空气中虚划了一下,像是在告别一位默默陪伴的老友。

不点端着早餐进来,正看见他对着空无一物的墙面傻笑。

“在跟系统说早安呢?”

“不点辛苦啦。你来坐,小心点。”

她把煎蛋放在桌上,盘子边缘用番茄酱画了个小小的笑脸,“王磊刚才来电话,说非洲的玉米该授粉了,问要不要按老规矩发份种植提醒。”

他咬了口煎蛋,蛋黄的绵密混着番茄酱的酸甜在舌尖散开。

“不用提醒”。

他想起上周视频里非洲农场的玉米长势,“他们那边的雨季比往年早了五天,授粉期得提前,我己经让李薇薇把调整后的时间表发过去了。”

放在以前,他总会等系统弹出 “气候异常预警” 才行动,而现在,那些关于物候期的数据早己刻进脑子里。

上午的管理层会议上,张日天的额头渗着汗。

他把平板推到候鸟面前,屏幕上是非洲农场传来的照片:玉米叶上爬着密密麻麻的绿色虫子,叶片被咬出筛子似的破洞。

“这是当地特有的玉米螟,咱们带过去的农药根本不管用,那边的技术员都急疯了!”

会议室里静悄悄的,李薇薇翻着厚厚的昆虫图鉴,指尖在 “玉米螟” 三个字上反复

候鸟的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忽然想起周老去年冬天讲过的故事 ——

六十年代闹蝗灾,老辈人就是靠放养寄生蜂保住了半亩谷子。

“找农业大学的昆虫研究所”。

他抬眼看向张日天,“问问当地有没有专寄玉米螟卵的寄生蜂,生物防治比农药靠谱。”

三天后,装着寄生蜂的保温箱空运到了非洲。

视频里,技术员把蜂箱挂在玉米秆上,密密麻麻的小蜂从箱缝里钻出来,像撒向田野的金色粉尘。

一周后,张日天发来捷报:“虫灾控制住了!玉米穗子长得比拳头还大!”

他举着刚摘下的玉米,镜头里的玉米粒得像珍珠,“候鸟哥,你这脑子比系统还灵光!”

候鸟笑着摇头。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本事 ——

是周老坐在火塘边讲的农事经验,是团队在无数个深夜里整理的病虫害档案,是那些在南顺农场的田埂上、非洲的玉米地里摔过的跟头,共同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接住了所有突如其来的难题。

【解锁 “无系统生存模式”,综合能力评估提升 15%】

农业博物馆开馆那天,晨雾还没散尽,就有老人背着麻袋赶来。

张日天的爷爷拄着拐杖,怀里抱着个包着红布的物件,掀开时露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犁:“这犁头是我爹用铁轨打的,七十多年了,翻地比啥都利索。”

大爷拎着个竹编的防虫笼,笼子里还留着当年熏虫子的艾草味:“以前种烟草,就靠它防蚜虫,比现在的农药闻着舒坦。”

候鸟看着玻璃柜里的老物件,突然拍了下手:“咱们搞个‘老农民故事会’吧,每周请一位老人来讲种地的故事。”

不点立刻找来木牌,用红漆写上活动时间,挂在博物馆门口的老槐树上。

第一个讲故事的是张爷爷。

他坐在小马扎上,手里转着旱烟杆,说起六十年代的饥荒,声音发颤:“那时候地里长啥吃啥,榆树叶、槐树皮都扒光了。

有回我在草垛里找到个冻硬的窝窝头,舍不得吃,揣在怀里给娃留着,结果化了,顺着衣襟流……”

台下的年轻人低着头,有人悄悄抹眼泪。

一个戴眼镜的大学生举着手,声音带着哭腔:“爷爷,我们现在搞数字农业,能让以后再也没人挨饿吗?”

张爷爷首起身,烟杆在鞋底磕了磕:“能!肯定能!”

他指着窗外的智能大棚,“你看那里面的番茄,一串能结十几个,个个圆滚滚的;你看那传感器,虫子刚下蛋就知道了。有你们这些有文化的娃,有小林这样的领头人,饿肚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喽!”

活动结束后,他在留言簿上看到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我长大要种出全世界最甜的番茄,给山里的妹妹吃。”

落款是 “青山村 小石头”。

他认出这是苏沁雪班上的孩子,上次去山区小学,这娃还追着问番茄藤怎么打结。

夕阳把博物馆的影子拉得很长,候鸟和不点沿着田埂往回走。

晚风掀起她的长发,发梢扫过他的手背,像当年在科普馆整理报告时那样轻柔。

“你看”。

不点指着天边的晚霞,橘红色的云絮堆叠着,“跟我们第一次在农家乐吃番茄饼那天的晚霞,一模一样。”

候鸟握紧她的手,掌心相贴的温度比任何系统提示都更清晰。

没有了面板上的 “好感度” 数值,他依然能准确地感受到她指尖的力度,她心跳的节奏,她眼底翻涌的温柔。

远处的大棚里,传感器的指示灯次第亮起,像夜空中的星星。

系统或许离开了,但那些由汗水、智慧、传承编织而成的力量,永远都在。

它们藏在老农民的故事里,在年轻人求知的眼睛里,在每一颗埋进土里的种子里,在他和不点相握的手心里 ——

这才是最可靠的系统,最坚实的希望。

而这样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最好的系统,是刻在骨子里的判断,是融进血脉的经验 —— 当你不再需要弹窗提示,才真正读懂了土地的语言。”

孩子口中的 “全世界最甜”,才是农业最可靠的代码。

系统的离开不是结束,而是 “人真正成为自己” 的开始。

平淡里藏着的,是 “无系统也能好好生活” 的踏实,是 “人本身就是最好的系统” 的信念。

胡周小哈密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SKY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锄下生金 http://www.220book.com/book/SKY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