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麻雀的反平:从罚工分名单到生态功臣簿

小说: 祛魅存真   作者:胡周小哈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祛魅存真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K/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祛魅存真》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麻雀:被当作害鸟,认为会偷食粮食,却不知其在生态中捕食害虫,且在部分文化里象征活泼、生命力旺盛。】

撒谷的老太太,和举弹弓的少年——

"小杂种!再敢啄我的谷,打断你们的腿!"

二柱子举着弹弓追得满地跑,晒谷场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像片黑云压过金黄的稻穗。

王老太却抓着把谷粒往地上撒,银镯子在阳光下晃得刺眼。

"奶奶你疯了?"

二柱子的弹弓差点打在她脚边,"报纸上都说了,麻雀是西害,一年能偷一百斤粮!"

老太往他后脑勺拍了一巴掌:"1958 年除西害,把麻雀打得快绝种,结果第二年蝗虫把全村的麦子啃成了光杆 —— 忘了?"

祛魅蹲在草垛后数麻雀,存真举着望远镜记笔记。

"你看它们的爪子,抓谷穗时会带起虫子,《昆虫记》里说一只麻雀每天能吃五十只蚜虫。"

突然有只麻雀跌落在谷堆上,翅膀流着血。

王老太赶紧用手帕包起来,二柱子撇撇嘴:"救这偷粮贼干啥?"

"你爷爷当年在战场上,就是跟着麻雀找到水源的。"

老太的声音突然低了,"那时部队被困在沙漠里,是一群麻雀往绿洲飞,才救了全连的命。"

存真翻开《禽鸟考》:"你看,先秦时麻雀叫 ' 嘉宾 ',《诗经》里 ' 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说的是它敢亲近人 —— 哪有天生的害鸟?"

南北麻雀一边挨骂一边立功——

当夜,两人在公社档案室翻到本 1962 年的《鸟兽台账》。

北方的账页上写着:"麻雀,偷食玉米合计 200 斤,罚工分 5 个"。

南方的账页却记着:"麻雀,捕食稻飞虱 3000 只,奖励稻谷 10 斤"。

"这就是 ' 顺记南思 ' 啊"。

存真指着墨迹,"北方平原粮食多,就嫌麻雀偷食;南方丘陵虫害重,才知它是功臣。"

祛魅突然想起去年在苏州见到的 "雀报春" 剪纸:"南方人把麻雀叫 ' 家雀 ',说它敢进屋里筑巢,是认主的灵物。"

他翻出手机照片,剪纸里的麻雀叼着麦穗,旁边题着 "岁岁有余"。

二柱子的爹突然闯进来,手里攥着张泛黄的奖状:"1979 年,你奶奶因为保护麻雀受的奖 —— 那时候刚平反,说麻雀是 ' 三有保护动物 '。"

奖状上的照片里,年轻的王老太站在晒谷场,身边的麻雀落满肩头。

二柱子的脸突然红了,悄悄把弹弓塞进了抽屉。

屋檐下的麻雀窝,藏着被简化的生存哲学——

存真在祠堂见到个奇怪的木牌:"允许麻雀在梁上做窝,每年春秋各添一次稻草"。

"你看南方人多会算账"。

祛魅摸着牌上的刻痕,"麻雀吃点粮,却能啄掉梁上的蛀虫 —— 这叫互利。"

在陕北的窑洞里,他们见到窗台上摆着个陶雀。

老汉说:"冬天下雪时,给麻雀留点粮,来年春天它们就会把种子带到田里,这是老祖宗传的 ' 雀还礼 '。"

二柱子跟着去了趟稻田,技术员指着禾苗说:"现在都用生态种植,特意在田埂种稗子喂麻雀,它们吃得饱了,就不偷稻穗了,还能帮着除虫。"

晒谷场上的麻雀突然排成队,往二柱子兜里叼野果。

他摸着兜里圆滚滚的果子,突然笑了:"原来它们也懂礼尚往来。"

存真望着满天飞鸟,想起账本上的那句话:"万物各有其用,顺其性则为益,逆其道则为害。"

如今二柱子的弹弓挂在墙上,旁边多了个鸟食罐。

屋檐下的新麻雀窝里,不知何时多了根红绳,是王老太系的。

她说:"这叫 ' 雀绕宅,福气来 ',老辈人都懂,只是后来忘了。"

从 “西害” 到 “嘉宾”:麻雀没改本性,是人类的尺子歪了。

老祖宗说的 “万物相生”:给麻雀留一把粮,它会还你一片无虫的稻穗。

顺记南思:“懂得渡人,才是生存的长久之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祛魅存真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