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章 曲靖收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三章 曲靖收心

山口的风裹挟着血腥气,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人的嗅觉。李定国拄着刀半跪在地上,右腿的伤口还在渗血,刚才那匹枣红马没能撑住,在最后一次冲击中被清军的长矛刺穿了胸膛。他望着清军骑兵消失的方向,喉咙里涌上一股腥甜——那是用力过度震破了嗓子。

“王爷!您没事吧?”赵虎浑身是血地跑过来,左臂上又添了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脸上却带着劫后余生的兴奋,“清狗退了!真的退了!”

李定国摆摆手,借着赵虎的力气站起身。眼前发黑,他定了定神,才看清战场的模样:山口狭窄的通道里,横七竖八地躺着尸体,有清军的,也有自己人的。断裂的长矛、破损的甲胄、被血浸透的旗帜散落得到处都是,那面写着“西”字的大旗(李定国的旗号)斜插在乱石堆里,旗面被撕开了一道大口子,却依旧倔强地立着。

“清点人数。”李定国的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

赵虎的兴奋劲儿顿时消了大半,低下头道:“能站着的……不到三百人。”

三百人。李定国心里一沉。他们刚才出发时还有八百多人,这一场阻击战,几乎折损了三分之二。但他知道,这是值得的——至少为赵虎带着的那些伤兵和老弱争取了足够的时间,他们现在应该己经快到王家屯了。

“把能动的弟兄都带上,剩下的……”李定国看着那些倒在地上的尸体,终究还是没说出“丢下”两个字,“找些木板,能抬走的,都抬走。”

“王爷,清军说不定还会回来的!”一个年轻士兵急道,他脸上沾着血,眼神里满是恐惧。

李定国看了他一眼,这是个才十五六岁的孩子,听说是张献忠老家陕西米脂的,去年才跟着队伍出来。在这个年代,这样的孩子拿起刀就是兵,死了也没人记得名字。

“清狗被咱们打疼了,暂时不敢追。”李定国的声音放缓了些,“就算他们回来,咱们也得把弟兄们带走。总不能让他们曝尸荒野,被野狗啃了。”

他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那些惶恐的士兵们安静了些。赵虎也反应过来,赶紧招呼大家找木板、绑担架,动作虽然缓慢,却不再有怨言。

李定国拄着刀,站在山口,望着清军撤退的方向。刚才的战斗,其实赢得很险。他利用山口的狭窄地形,让弓箭手在两侧山坡上伏击,又让长矛手在正面组成密集阵型,确实给清军骑兵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清军的战斗力远超他的预期,尤其是那些穿着重甲的巴图鲁,几乎刀枪难入,最后还是靠着几名士兵抱着炸药包(大西军自制的土炸药,威力有限)跟他们同归于尽,才把他们打退。

“这些清狗,果然不好对付。”李定国低声自语。他以前在历史书上看到“八旗铁骑天下无敌”,总觉得有些夸张,现在亲身经历了,才知道那不是吹牛。要想打败他们,光靠勇气是不够的。

“王爷,都准备好了。”赵虎走过来,脸上带着疲惫。

“走。”李定国点点头,没有再上马——那匹枣红马己经死了,他现在只能步行。

队伍缓慢地前进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和伤痛。有人抬着担架,有人互相搀扶着,没有人说话,只有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呻吟声在山谷里回荡。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前面传来一阵喧哗声。赵虎警惕地拔出刀:“王爷,好像有情况!”

李定国也握紧了刀,示意队伍停下,自己往前快走了几步。绕过一个山弯,他看到前面的平地上聚集着不少人,有穿着军装的,也有穿着布衣的百姓,似乎在争吵着什么。

“是咱们的人!”赵虎眼睛尖,认出了其中几个是跟着赵虎先走的士兵。

李定国松了口气,快步走了过去。走近了才发现,争吵的双方是大西军的士兵和王家屯的百姓。几个百姓被打倒在地,嘴角流着血,而一个大西军的士兵正拿着一把刀,指着一个穿着长衫、像是乡绅的老者,唾沫横飞地骂着什么。

“住手!”李定国厉声喝道。

那个士兵吓了一跳,回过头来,看到李定国,脸色顿时变得煞白,赶紧把刀收了起来,低着头不敢说话。李定国认出他来,是孙可望的人。

“怎么回事?”李定国走到那个老者面前,语气放缓了些,“老先生,这是怎么了?”

老者看到李定国虽然穿着军装,但眼神不像刚才那个士兵那么凶狠,犹豫了一下,才颤巍巍地说:“将军……他们……他们要抢我们的粮食,我们不给,他们就打人……”

李定国的脸色沉了下来,看向那个士兵:“谁让你们抢东西的?”

士兵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是……是孙将军说的,到了地方,不用客气……”

又是孙可望。李定国心里的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他回头看了看,孙可望的人马果然也到了,就在不远处的空地上休息,对这边的争吵视而不见,孙可望本人则坐在一棵树下,悠闲地喝着水。

“把他给我绑起来!”李定国指着那个士兵,对赵虎说道。

“是!”赵虎毫不含糊,立刻上前把那个士兵捆了起来。士兵吓得大叫:“李将军!我是孙将军的人!你不能绑我!”

李定国没理他,走到孙可望面前。孙可望看到他,放下水囊,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哟,定国,你可算来了。我还以为你被清狗抓走了呢。”

“孙将军,”李定国的声音冰冷,“我早就说过,到了王家屯,要借粮,不是抢粮。你为什么不遵守约定?”

“约定?”孙可望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我跟谁有约定?那些泥腿子的粮食,老子看上了,是他们的福气!你看看弟兄们,一个个饿得前胸贴后背,难道让他们等着饿死?”

“所以就可以抢?”李定国指着那些被打伤的百姓,“就可以打人?”

“打几个泥腿子怎么了?”孙可望站起身,逼近一步,“李定国,你别以为打了个小胜仗就了不起了。别忘了,谁才是大哥!”

“大哥也不能不讲道理!”李定国毫不退让地看着他,“我们是军队,不是土匪!如果连百姓都抢,跟清狗有什么区别?”

“你敢跟我顶嘴?”孙可望的脸色变得狰狞起来,“来人!把这个目无尊卑的家伙给我绑起来!”

他身后的亲兵立刻拔出刀,围了上来。赵虎等人也赶紧拔出刀,挡在李定国面前,双方又一次剑拔弩张。

王家屯的百姓们吓得纷纷后退,那个老者更是躲在人群后面,瑟瑟发抖。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来:“都住手!”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刘文秀带着一队人马走了过来。刘文秀脸上带着伤,显然是在后面跟清军的追兵打了一场硬仗。

“大哥,三弟,”刘文秀走到两人中间,喘着气说道,“现在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内讧?清军说不定就在后面,咱们要是再自相残杀,就真的完了!”

孙可望看到刘文秀,脸色缓和了些,但还是冷哼一声:“文秀,你来得正好,你说说,这些粮食该不该抢?”

刘文秀看了看那些被打伤的百姓,又看了看饿得面黄肌瘦的士兵,皱起了眉头:“大哥,三弟,依我看,粮食是要要的,但确实不该抢。咱们可以跟百姓好好说,让他们支援一些,等将来咱们有了,再还他们。”

这话说得比较中肯,既照顾了孙可望的面子,也支持了李定国的主张。

孙可望脸色变了变,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说出口,只是狠狠地瞪了李定国一眼:“哼,这次就听你的。但要是这些泥腿子不给粮,别怪我不客气!”

李定国也松了口气,对刘文秀点了点头,算是感谢。然后他转向那个老者,拱了拱手:“老先生,刚才是我们不对,我向您赔罪。”说着,他对着老者鞠了一躬。

老者愣住了,显然没想到一个将军会向他鞠躬。周围的百姓也都惊呆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老先生,”李定国首起身,语气诚恳地说道,“我们是大西军,虽然以前可能有对不住百姓的地方,但从今天起,我们改了。我们现在被清军追杀,急需粮食充饥,希望能向贵村借一些。等我们将来站稳脚跟,一定加倍奉还。如果您不信,我可以立字为据。”

老者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李定国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旁边虎视眈眈的孙可望,叹了口气:“将军,不是我们不愿意借,实在是……我们也不容易啊。去年闹旱灾,收成不好,家里的粮食也就够吃到明年开春。要是都给了你们,我们一家老小就得饿死了。”

“我们只借一半。”李定国立刻说道,“而且我们可以帮你们干活,比如修修水利,加固一下村寨的围墙,就当是抵利息了。”

这话一出,不仅老者愣住了,连孙可望和刘文秀都愣住了。大西军什么时候需要帮百姓干活来抵利息了?

老者显然有些动心了,他看了看周围的百姓,又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好吧……我信将军一次。我这就去召集村民,看看能凑多少粮食。”

“多谢老先生!”李定国拱手道谢。

老者转身去召集村民了。孙可望不满地哼了一声:“李定国,你真是越来越能耐了,竟然给一群泥腿子鞠躬,还帮他们干活?你忘了自己是谁了?”

“我没忘。”李定国平静地说,“我是大西军的将军,是要打天下的。但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如果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就算打下了江山,也坐不稳。”

孙可望还想说什么,刘文秀拉了拉他的胳膊:“大哥,算了,三弟也是为了大局着想。咱们先把粮食的事解决了再说吧。”

孙可望瞪了李定国一眼,没再说话,转身走到一边坐下。

李定国松了口气,开始安排士兵们帮忙。有的去帮百姓搬运粮食,有的去修理损坏的房屋,还有的去清理村寨周围的道路。一开始,百姓们还有些害怕,不敢让他们靠近,但看到士兵们真的只是干活,没有抢东西,渐渐也就放下了戒心,甚至有人主动递水给他们喝。

李定国看到这一幕,心里稍微有些欣慰。改变虽然艰难,但至少己经迈出了第一步。

他走到村口,看着远处的群山,心里思绪万千。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改变大西军的形象,赢得百姓的支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孙可望的威胁始终存在,他必须尽快壮大自己的力量,才能在未来的斗争中占据主动。

就在这时,赵虎走了过来:“王爷,粮食己经凑得差不多了,一共三千多石。老先生说,不用立字据,相信咱们会还的。”

“好。”李定国点点头,“让弟兄们都吃饱饭,然后好好休息一下。下午咱们继续赶路,争取在天黑前走出这片山区。”

“是。”赵虎应道,犹豫了一下,又说,“王爷,孙将军那边……”

“不用管他。”李定国淡淡地说,“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不惹事就行。”

赵虎点点头,转身去安排了。

李定国看着忙碌的士兵和百姓,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支队伍彻底改变,一定要在这个乱世中闯出一条活路来。他不仅要活下去,还要带着这些人,带着这个民族,走出黑暗,迎接光明。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王家屯的屋顶上,也洒在每个忙碌的人身上。虽然未来的路还充满未知和危险,但此刻,这个小小的村寨里,却弥漫着一种久违的安宁和希望。

李定国知道,这种安宁和希望来之不易,他必须拼尽全力去守护。

(本章完)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