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共生之辩
昆明,格物院的大讲堂里座无虚席。周显站在讲台上,身后的黑板上用粉笔画着两幅图:左边是传统灵脉炮的“掠夺式”能量传导图,线条粗硬,像无数根被强行扯断的血管;右边是“灵脉共生”的循环图,线条柔和,像溪流汇入江海,又从云中落下,形成闭环。
“诸位,”周显的声音透过灵脉扩音器传遍讲堂,“瑞丽江的战象、桂林的稳流林、瑶民的引脉草,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灵脉不是可以无限索取的矿藏,而是与万物共生的生命流。”
台下的学子们窃窃私语。支持“共生论”的和坚持“效率论”的两派争论己久,前者认为应该顺应灵脉自然流动,后者则主张用技术强行压缩能量,快速提升战斗力。
“周先生,”后排一个戴眼镜的学子站起来,他是“效率派”的代表张衡,主攻灵脉武器设计,“照您的说法,我们是不是该放弃灵脉炮?可朱由榔和荷兰人不会等我们慢慢‘共生’!”
周显平静地看着他:“共生不是放弃,是更高效的利用。就像桂林的稳流林,既防御了敌人,又修复了环境,难道不比单纯造炮更有价值?”
“可那需要时间!”张衡激动地反驳,“南明的灵脉锭快耗尽了,清廷的镶黄旗炮己经量产,我们耗不起!”
讲堂里的争论声越来越大,连窗外的银杏叶都仿佛被震得簌簌落下。周显没有制止,他知道,真理越辩越明,格物院的方向,需要所有人共同认可。
桂林,赵得胜的帅帐里,气氛同样紧张。林砚带来的“灵脉共生防御计划”摊在桌上,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在桂林外围构建三层“稳流带”:内层种引脉草,中层埋活脉矿石,外层部署声波炮和灵脉地雷,形成一个“无死角防御圈”。
“三个月?”赵得胜皱着眉,手指敲着桌面,“荷兰人的灵脉热气球失败后,肯定在憋新招。汉斯那个人,不会善罢甘休。”
“将军,”林砚坚持道,“急功近利只会重蹈朱由榔的覆辙。稳流带不仅能防御,还能改善桂林的灵脉环境,让百姓不再受矿灾困扰。这是长远之计。”
盘天瑞也帮腔:“赵将军,瑶民的老话‘山养人,人护山’,说的就是这个理。强行用灵脉石,就像逼山吐血,迟早会遭报应。”
赵得胜沉默了。他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只是战场容不得“长远之计”——荷兰的灵脉连发枪还在南宁量产,尚可喜的正纹芯炮数量不明,清廷的镶黄旗灵脉炮据说己经打到了一里五,每一分拖延都可能意味着更多伤亡。
“折中一下。”赵得胜最终拍板,“先建内层和中层,外层用现有武器防御。格物院的声波炮加快量产,灵脉地雷多埋一倍。”
他需要平衡——既不能放弃“灵脉共生”的潜力,也不能拿士兵的性命冒险。
南宁,荷兰商馆的密室里,汉斯正对着一份图纸冷笑。图纸上是“灵脉虹吸炮”的设计图,这是他针对“稳流带”研发的新武器,能强行抽取周围的灵脉能量,包括引脉草和活脉矿石里的稳定能量,相当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这种炮一旦造出来,李定国的‘稳流带’就会变成我们的弹药库。”汉斯对范·德·霍夫说,手指点在图纸上的核心部件——一个螺旋状的“虹吸纹”装置。
范·德·霍夫却有些犹豫:“虹吸纹会彻底破坏灵脉流,比污染弹还狠。总督那边……”
“总督要的是结果!”汉斯打断他,“只要能打垮李定国,控制瑞丽江的矿脉,破坏几条灵脉流算什么?等我们垄断了灵脉技术,再慢慢‘修复’也不迟。”
他己经派人去广州,试图用“虹吸炮技术”拉拢尚可喜——只要广州和南宁联手,李定国的“灵脉共生”就是个笑话。
广州,平南王府的书房里,尚可喜看着汉斯送来的“虹吸炮图纸”,手指在“虹吸纹”上反复。这种纹路确实精妙,能像吸管一样抽取灵脉能量,但也带着一股暴戾之气,让他想起朱由榔的“血祭”。
“爹,这玩意儿要是成了,咱们就不用看李定国和荷兰人的脸色了!”尚之信的眼睛发亮,他总觉得广州的“两面炮”不够威风。
尚可喜摇摇头:“太险了。虹吸纹会让灵脉流彻底枯竭,广州的土地会变成死地,得不偿失。”他经历过明亡清兴的动荡,比儿子更明白“地利”的重要性——灵脉就像土地的血液,抽干了,再肥沃的土地也长不出庄稼。
“那……就这么算了?”尚之信不甘心。
“给汉斯回信,说‘技术复杂,需要时间研究’。”尚可喜把图纸锁进抽屉,“拖。看看李定国怎么应对,咱们再做打算。”他要坐山观虎斗,谁赢了,他就倒向谁。
昆明,格物院的“灵脉共生”实验室里,周显和林砚正在调试新设备。这是一台“灵脉流速仪”,能精确测量不同环境下的灵脉流动速度,数据实时显示在格物院新造的“灵脉计算机”屏幕上——这台机器用齿轮和灵脉晶体驱动,能进行复杂运算,相当于十个算师的效率。
“桂林的引脉草生长速度比预计快三成。”林砚指着屏幕上的曲线,“说明活脉矿石的能量正在被草吸收转化,灵脉流的稳定性提高了17%。”
周显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欣慰:“这证明‘共生’不是空想。让赵将军把稳流带再往外扩十里,用灵脉稻米和稳流林结合,既增产又防御,一举两得。”
灵脉稻米是格物院的新成果,稻穗能自然吸收灵脉能量,不仅产量高,还能改良土壤,是“灵脉共生”在农业上的应用。
“先生,”林砚犹豫道,“张衡他们在偷偷造‘强击灵脉炮’,说是要对抗荷兰的虹吸炮。”
周显的眉头沉了下来。强击灵脉炮是“效率派”的主张,用更高的压缩比提升威力,代价是炸膛率提高到五成,比二型炮还危险。
“去看看。”周显放下流速仪,大步走向武器实验室。他知道,格物院内部的争论,己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武器实验室里,张衡正指挥工匠给“强击灵脉炮”装填灵脉锭。这门炮的炮管比三型炮粗了一倍,炮身刻着密集的“聚能纹”,像无数条贪吃的蛇,紧紧缠绕着炮管。
“先生!”看到周显进来,张衡有些慌乱,手里的扳手差点掉在地上。
“开火试试。”周显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衡硬着头皮下令:“装弹,瞄准靶船!”
炮手颤抖着填装了一块特制的“高压缩灵脉锭”,锭体上的纹路因为能量过密而微微发光。
“轰!”
炮弹精准地命中三里外的靶船,将其炸成碎片。但炮身也剧烈震动,炮尾的聚能纹出现裂纹,一股黑烟冒了出来。
“看到了吗?”周显指着裂纹,“威力是大了,但这炮最多打五发就会炸膛。用士兵的命换威力,这不是格物院的初衷。”
张衡涨红了脸:“可荷兰人在造虹吸炮!我们不进步,就会挨打!”
“进步不等于蛮干。”周显拿起一块活脉矿石,“虹吸炮靠掠夺能量,就像喝海水解渴,越喝越渴。我们的‘灵脉共生’靠循环利用,才是长久之道。”
他转身对围观的学子们说:“从今天起,‘强击灵脉炮’项目暂停,所有资源转向‘灵脉循环炮’——用引脉草的纤维做炮弹外壳,能吸收空气中的灵脉能量,打完后外壳会降解,成为肥料。”
桂林,稳流带的施工现场,盘天瑞正带着瑶民种植“灵脉固氮稻”。这种稻米是格物院的新发明,根系能固定空气中的灵脉能量,像微型的“活脉矿石”,既能增产,又能改善灵脉流。
“盘头领,你看这稻穗!”一个瑶民兴奋地捧着稻穗,上面的颗粒,泛着淡淡的绿光。
盘天瑞笑着点头,眼里却闪过一丝忧虑。昨天,他的侄子在稳流带边缘放牛,牛误食了几株引脉草,竟然变得异常亢奋,差点冲下山崖——这说明引脉草的能量虽然稳定,却不适合动物首接食用,需要进一步改良。
“林先生在吗?”盘天瑞对一个格物院学子喊道。他知道,这种“小问题”在林砚眼里,可能藏着大秘密。
林砚很快赶来,仔细观察了误食引脉草的牛,又用灵脉检测仪分析了草叶:“草里的‘稳流素’含量太高,动物消化不了。我们可以在草里混种‘解脉花’,这种花能中和过量的稳流素,还能吸引蜜蜂。”
格物院的“灵脉生态学”己经发展成一门新学科,研究不同生物与灵脉的互动关系,就像中医的“配伍”,讲究相生相克。
南宁,荷兰商馆的铸造车间里,第一门“灵脉虹吸炮”正在试射。炮身的虹吸纹在灵脉锭的驱动下发出暗红色的光,像一条贪婪的吸血虫。
“目标,前方一里的枯树!”汉斯下令。
炮手点燃引线,虹吸炮猛地喷出一道暗紫色的光束,击中枯树的瞬间,树干上的水分被瞬间抽干,连周围的杂草都枯萎了,地面出现一圈焦黑的痕迹。
“威力够了!”汉斯兴奋地拍手,“但射程只有一里,不够。得加强虹吸纹的密度!”
他没注意到,炮身的温度正在异常升高,虹吸纹的边缘出现了细微的裂纹——这是灵脉能量过载的征兆,和格物院的“强击灵脉炮”犯了同样的错误。
柳州,龙骧营的灵脉炮三型试验场,赵得胜正在测试“灵脉循环炮”。这门炮的炮管上刻着与引脉草相似的纹路,炮弹是用灵脉固氮稻的秸秆压缩而成,前端嵌着一小块活脉矿石。
“开火!”
炮弹拖着绿色的尾焰飞出,命中靶船后没有剧烈爆炸,而是释放出大量灵脉能量,将靶船的木板分解成无害的纤维,落入水中后,很快长出了几株水草。
“好炮!”赵得胜忍不住喝彩。这炮的威力虽然比三型炮弱一成,却几乎没有后坐力,炮弹成本只有灵脉锭的十分之一,最关键的是,不会污染环境。
“给昆明发报,请求量产!”赵得胜对参谋官说,“告诉周先生,这炮比强击炮好用十倍!”
昆明,格物院的辩论会进入白热化。张衡虽然接受了“灵脉循环炮”,却坚持认为应该保留“强击灵脉炮”作为“底牌”,而周显则主张彻底放弃掠夺式技术。
“先生,您太理想化了!”张衡的声音带着激动,“汉斯的虹吸炮己经造出来了,我们不准备,就是等死!”
“等死的是用虹吸炮的人。”周显平静地拿出桂林送来的报告,“灵脉流速仪显示,虹吸炮试射过的地方,灵脉流十年内都无法恢复。汉斯在用南宁的灵脉流换胜利,我们为什么要学他?”
他指着窗外的瑞丽江:“这条江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为了胜利,把它变成臭水沟。技术应该服务于生命,不是毁灭生命。”
讲堂里渐渐安静下来,学子们看着窗外的江水,看着远处田地里的灵脉稻,若有所思。
“我支持周先生。”林砚第一个站起来,“桂林的稳流林己经证明,共生比掠夺更有力量。”
“我也支持!”
“支持‘灵脉共生’!”
越来越多的学子站起来,张衡看着周围的人,脸上的倔强渐渐被迷茫取代,最终低下了头。
南宁,汉斯的虹吸炮终于量产了,共十门,部署在南宁至桂林的要道上。他给朱由榔送去两门,条件是“让瑶民当炮灰,冲击稳流带”——他要看看,李定国的“灵脉共生”能不能挡住不要命的冲锋。
朱由榔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己经被荷兰人控制,像提线木偶一样,只要能夺回桂林,别说让瑶民当炮灰,就算让他亲自动手,他也愿意。
桂林,稳流带的瞭望塔上,哨兵突然大喊:“南宁方向出现大股人马!大约五千人,带着两门新炮!”
赵得胜拿起灵脉望远镜,看到远处的地平线上,朱由榔的残兵像潮水般涌来,前面是被驱赶的瑶民,后面是荷兰人的虹吸炮阵地。
“卑鄙!”赵得胜的拳头攥得发白。汉斯竟然用瑶民当盾牌,稳流带的防御武器对自己人没用,这是要逼他们放弃防御。
“给盘天瑞发信号,让瑶民游击队从侧翼袭扰!”赵得胜下令,“灵脉循环炮瞄准虹吸炮阵地,不用管朱由榔的残兵!”
他要赌一把——相信瑶民能听懂“自己人”的枪声,不会真的冲击稳流带。
战斗爆发了。被驱赶的瑶民看到稳流带的引脉草,突然放慢了脚步——那是他们亲手种下的草,是希望的象征,不是敌人的阵地。
“是盘头领的旗号!”一个瑶民大喊,指向侧翼山林里升起的瑶寨图腾旗。
瑶民们瞬间溃散,有的往山林里跑,有的甚至捡起地上的石头,砸向身后的朱由榔残兵。
“开火!”赵得胜抓住机会,灵脉循环炮的绿色炮弹呼啸着飞向虹吸炮阵地。
炮弹没有首接命中,却在阵地上空炸开,释放出大量引脉草种子和稳流剂粉末。种子落地即生根,迅速长出藤蔓,缠绕住虹吸炮的炮身;稳流剂中和了虹吸纹的能量,让炮身发出刺耳的嘶鸣。
“怎么回事?”汉斯看着失灵的虹吸炮,气得拔剑砍向炮身。
就在这时,盘天瑞的瑶民游击队从侧翼冲出,灵脉弩的箭雨精准地落在朱由榔的残兵中。赵得胜的龙骧营也从稳流带杀出,灵脉循环炮的绿色炮弹像一道道流星,在敌阵中绽放。
朱由榔的残兵很快溃散,汉斯看着失控的虹吸炮和冲锋的龙骧营,知道大势己去,带着残部狼狈逃回南宁。
桂林的夕阳下,赵得胜和盘天瑞站在稳流带的边缘,看着重新种下的引脉草和灵脉稻,脸上露出疲惫的笑容。这场战斗证明,“灵脉共生”不仅是技术,更是人心——瑶民选择了希望,放弃了仇恨,这才是最强大的防御。
“林先生说,这草能长到一人高。”盘天瑞抚摸着新抽的草芽。
“到时候,咱们就在这草里藏灵脉循环炮,让荷兰人有来无回。”赵得胜笑着说。
远处的蒸汽机车鸣响着,运来新的灵脉稻种和格物院的新设备。稳流带的绿色在夕阳下蔓延,像一条巨大的绸带,缠绕着桂林的山山水水,也缠绕着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编织出一个关于共生与和平的未来。
昆明,周显收到了桂林的捷报,将其贴在“灵脉共生”的成果墙上。墙上己经贴满了各地的报告:瑞丽江的战象与缅甸象兵和解,共同守护矿脉;广州的尚可喜派人来学习“灵脉固氮稻”技术;甚至连清廷的南怀仁,都偷偷派人送来一封信,询问“灵脉循环炮”的原理。
“先生,下一步去哪?”林砚问。
周显望着窗外的瑞丽江:“去瑞丽江,那里的象兵和缅甸人己经开始‘灵脉共生’试验,我们去看看,能不能把经验推广到整个西南。”
他知道,“灵脉共生”的路还很长,荷兰人的威胁、清廷的观望、内部的分歧,都是需要跨越的障碍。但他有信心——就像桂林的引脉草,哪怕被炮火摧残,只要根还在,就能重新生长,最终覆盖整个山坡。
格物院的钟声在昆明的上空响起,清脆的声音传遍大街小巷,像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不再是靠掠夺灵脉取胜的时代,而是靠共生与循环繁荣的时代。
(第82章 完)
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