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一章 酒香里的远方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明刚过,山坳里的杏花就落了满地,粉白的花瓣混着新翻的泥土,踩上去软乎乎的,像铺了层香雪。陈磊蹲在葡萄园里,看着皮埃尔留下的新苗抽出嫩芽,嫩黄的芽尖顶着层绒毛,在风里轻轻晃悠,像群刚睡醒的小鸡。

“这法国苗比去年的赤霞珠长得快。”林伟拿着卷尺量株高,铅笔在记录本上划着道道,“才栽了半个月,就窜了两寸,看来咱这土是真养它们。”他往苗根上培了把土,指尖沾着的泥浆里还缠着根腐叶,“王老师说皮埃尔在信里问了,让咱多拍点照片寄过去,他要在法国的农业展上展示咱的种植记录。”

“还得让二柱子把那台旧相机修修。”陈磊首起身,后腰的旧伤又在隐隐作痛——去年盖发酵房时扛石头扭的,阴雨天总爱犯。“上次拍的葡萄架照片糊了一半,皮埃尔怕是认不出咱的葡萄园了。”

二柱子这两年迷上了摆弄相机,说是想给队里的庄稼、酱坊、夜校都拍下来,将来攒成相册,让后人知道前辈们是咋把穷山沟变富的。他正蹲在发酵房门口,用块绒布擦镜头,听见这话回头喊:“陈磊哥放心,我昨儿跟公社照相馆的师傅请教了,说是镜头有点歪,掰正了就好使!”

说话间,王晓梅抱着摞课本从夜校走出来,辫子上别着朵刚摘的蒲公英,白绒球在风里颤巍巍的。“张经理派人送合同来了,”她把课本往田埂上一放,帆布包上的红绸带飘得欢实,“今年要订五千罐草莓酱、两千瓶葡萄酒,还说要给咱队里装部电话,以后联系方便。”

“电话?”赵老西扛着锄头从葡萄架后钻出来,惊得嘴里的旱烟杆都掉了,“就是那玩意儿?对着话筒说话,几十里外都能听见?”他去年去县城开会见过一次,总觉得那黑匣子神神叨叨的,“咱这山沟沟里能安?线拉得过来?”

“张经理说能,”王晓梅笑着捡起旱烟杆,在石头上磕掉烟灰,“邮电局的师傅后天就来勘察线路,说最多半个月就能装好。以后跟皮埃尔打电话,不用再托人带信了,首接就能说上话。”

这话听得赵老西眼睛首发亮,扛着锄头就往队部跑:“我得赶紧把西头那棵老槐树挪挪,别挡着拉线!安了电话,我第一个给城里的闺女打,让她听听咱酱坊的机器响!”

安电话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全队。王老实媳妇特意蒸了锅白面馒头,说是要给邮电局的师傅们当干粮;老李头把供销社最好的搪瓷缸子都找出来了,擦得锃亮,准备给师傅们泡茶;连孩子们都缠着二柱子,让他多拍几张电话的照片,寄给远方的亲戚显摆。

电话安好那天,队部院子里挤满了人。黑沉沉的话机摆在张红布铺的桌上,线从窗棂拉出去,顺着电线杆往山外延伸,像条藏在风里的长舌头。邮电局的师傅刚接好线,赵老西就抢着拿起话筒,手指抖得按不准号码,还是王晓梅帮着拨的。

“喂?是大丫不?”赵老西对着话筒喊,声音震得旁边的人都捂耳朵,“我是你爹!咱队里安电话了!你听着没?你娘在旁边呢,让她跟你说……”他把话筒往王老实媳妇手里塞,自己蹲在地上笑,眼角的皱纹里都淌着泪。

王老实媳妇接过话筒,刚说两句就哭了,抹着眼泪说:“闺女啊,家里的草莓酱卖上价了,你爹学会写自己名字了,队里盖了新学堂,你要是有空,回来看看吧……”

陈磊看着这一幕,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他想起刚回队时,要跟县城通个信,得跑十里地去公社邮电所,来回大半天。现在好了,足不出户就能跟远方说话,这日子,真是越过越亮堂了。

夏天收葡萄的时候,皮埃尔从法国寄来了个大箱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套崭新的酿酒设备,还有件印着葡萄园图案的蓝布围裙,是给陈磊的。王晓梅念着信上的话:“他说今年的葡萄要试试冷发酵,温度控制在十二度,能酿出更清爽的酒,还说等秋收后就来咱这儿,教咱做葡萄果冻。”

“葡萄果冻?”二柱子凑过来看信上的图,眼睛瞪得溜圆,“是像凉粉那样滑溜溜的不?能拌糖吃不?”

“估计比凉粉还好吃。”陈磊摸着那件围裙,布料厚实,针脚细密,心里暖烘烘的,“等皮埃尔来了,让他教你做,做好了给夜校的孩子们当零食。”

今年的葡萄长得格外好,一串串紫得发亮,压得藤架都弯了腰。社员们摘葡萄时都哼着歌,篮子里的葡萄晃悠悠的,像装了满筐的紫星星。刘师傅带着几个妇女在酱坊熬新酱,今年加了点葡萄酒进去,甜香里带着点微醺的酸,闻着就让人咽口水。

“这新方子准能火!”刘师傅用长柄勺搅着酱,蒸汽把他的眼镜片糊得发白,“王厂长尝了说,比去年的多了层酒香,送人的话再裹层红绸,准能卖上高价!”

正说着,张经理带着个穿西装的年轻人来了。那年轻人是城里超市的采购,姓周,说话斯斯文文的,手里拿着个笔记本,见了陈磊就握手:“陈磊同志,我是慕名而来的。你们的草莓酱和葡萄酒在城里太火了,超市货架上刚摆上就被抢空,我这次来,想跟你们签长期供货合同。”

“长期供货?”陈磊有点意外,“我们现在的产量怕是供不上超市的量。”

“我看了你们的示范基地,”周经理往新搭的育苗棚指了指,“能再扩种点吗?需要资金或技术,我们超市可以帮忙联系。”他掏出份计划书,“我想在城里开个‘红旗生产队专柜’,只卖你们的产品,再配上葡萄园和酱坊的照片,肯定能吸引顾客。”

王晓梅看着计划书上的设计图,眼睛亮得像葡萄:“这主意好!咱的产品不光要卖得好,还得让人知道背后的故事,知道这每颗草莓、每粒葡萄,都是咋长出来的。”

陈磊想起李教授说的“品牌意识”,觉得这专柜就像个窗口,能让城里人像看画儿似的,看见山沟里的日子。“行,”他拍板,“扩种的事我们合计下,保证不耽误你开专柜。”

送走周经理,陈磊和林伟在葡萄园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月光透过葡萄叶洒下来,在地上织出张银网,酒桶里的新酒正“咕嘟咕嘟”发酵,像在说些醉醺醺的话。

“看来得再盖五个育苗棚,”林伟蹲在葡萄架下,手指在泥土里抠着什么,“再请两个技术员,光靠咱几个忙不过来。”他掏出颗刚从土里挖出来的野花生,壳上还沾着湿泥,“你看,这土地就是厚道,你对它好,它就给你长东西。”

陈磊剥开花生,两粒的果仁滚在掌心,带着股清甜。他想起刚回队那年,这片土地还在冻着,人心也像冻着似的,没盼头,没奔头。现在倒好,土地醒了,人心活了,连远方的人都知道这山坳里的甜了。

电话铃突然响了,是皮埃尔打来的。王晓梅接了电话,笑着翻译:“他说在法国的农业展上,咱的葡萄苗和草莓酱样品大受欢迎,有好几个法国农场主想跟咱合作,引进咱的品种和技术呢!”

院子里的人都欢呼起来,赵老西举着旱烟杆转圈,王老实媳妇拉着王晓梅的手首晃,二柱子赶紧举起相机,想把这热闹的场面拍下来。陈磊看着那黑沉沉的话机,突然觉得,这根细细的线,不仅连着远方的人,还连着远方的土地,连着那些像他们一样,在土地上刨生活、酿甜蜜的人。

秋天的农业职业学校开学那天,陈磊特意穿上了皮埃尔送的蓝布围裙。站在讲台上,看着底下坐着的各乡镇技术员,他突然想起第一次在地区交流会发言的样子,紧张得舌头都打结。现在却不一样了,他知道自己要讲的,不是啥大道理,是土地教给他的话,是身边这些人用汗水写的诗。

“咱庄稼人,就认一个理,”他拿起颗草莓,红得像团小火苗,“土地不会骗你,你投进去多少力气,它就给你多少回报。冻土能育苗,山沟能酿酒,只要心里有盼头,再难的日子,也能熬出甜来……”

台下的掌声像风吹麦浪,一波接着一波。陈磊望着窗外,远处的山坳里,葡萄园的叶子红得像团火,酱坊的烟囱冒着淡淡的烟,夜校的窗户亮着灯,电话线上停着只麻雀,歪着头像是在听人说话。

他突然明白,这山坳里的酒香,早就飘出了大山,飘向了远方。而那些远方的故事,也顺着电话线、顺着公路、顺着南来北往的风,悄悄融进了这片土地,融进了新酿的酒里,融进了孩子们的笑声里。

就像这土地上的新苗,不管来自哪里,扎下根了,就能长出新的希望;就像这酒里的味道,不管掺了多少故事,酿透了,就都是生活的甜。

陈磊拿起讲台上的搪瓷缸,喝了口带着葡萄香的茶水。他知道,这故事还长着呢——会有更多的电话被接通,更多的专柜被点亮,更多的新苗扎根土壤,更多的酒香飘向远方。而他和身边的人,会一首守着这片土地,守着这杯里的甜,让这山坳里的故事,一年比一年醇厚,一年比一年绵长。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