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在厦门电视台首播那天,坛场的老藤架下挤满了人。赵老西搬来村里的旧电视机,晓梅在屏幕旁摆了两盏红灯笼,刘长河特意从老缸里舀了碗“同根醋”,说等播到台湾亲戚出镜时,就给大家蘸饺子吃。
可画面刚播到老师傅孙女画紫苏叶,电视机突然“滋啦”一声黑屏了。赵老西拍着机壳骂:“这破玩意儿,早不歇菜晚不歇菜!”陈磊摸出手机想连热点看首播,却发现信号一格都没有——村里的基站前两天遭了雷击,维修队说最快明天才能来。
正着急时,院门外传来汽车喇叭声。周明远顶着满头汗跑进来:“我从大桥项目部带了卫星接收器!”他身后跟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这是台办的李主任,特意来坛场看首播。”
李主任刚坐下,就指着桌上的醋碗笑:“早听说‘同根醋’的名气,今天来得巧。”刘长河赶紧倒了碗递过去,碗沿刚碰到对方手指,院门外又乱起来——几个扛摄像机的记者挤进来,后面跟着个穿旗袍的老太太,手里攥着张泛黄的纸。
“我找和合坛的人!”老太太声音发颤,展开手里的纸,竟是1947年的坛场工牌,“我叫林秀娥,当年在坛场管过醋曲,这是我当年的工牌!”赵老西凑过去一看,工牌照片上的年轻姑娘,眉眼竟和台湾亲戚寄来的字条里,他母亲的模样有几分像。
“您认识刘长河的父亲吗?”晓梅递过刘父的信。老太太刚看两行就抹起眼泪:“老刘师傅啊!1948年他送孪生缸给刘家时,还是我帮着擦的缸沿!”她指着工牌背面的刻痕,“这是当年刻的坛场记号,跟那两口缸的底纹一模一样。”
正说着,周明远的卫星接收器突然有了信号。屏幕里刚好播到台湾亲戚的醋坊,老太太突然拍着桌子站起来:“这是我妹妹的铺子!她1949年跟船队走的,说要去台湾等我!”镜头里亲戚正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老太太突然哭出声,“那是我妹妹!她怀里抱的醋曲罐,还是我给她缝的布套!”
刘长河赶紧让周明远联系台湾亲戚。视频接通时,老太太对着屏幕喊:“小妹!我是秀娥啊!”台湾亲戚愣了半晌,突然转身从柜子里翻出个布套——针脚和老太太工牌上的绣纹,竟是同一个花样。“我妈说这布套是姐姐缝的,让我等她来取!”亲戚举着布套哭,“她走前说,要是见到坛场的人,就问林秀娥还在不在晒醋曲的老地方。”
雨又下了起来,这次是暖雨。陈磊发现坛场的紫苏和台湾亲戚发的照片里的紫苏,叶片在雨里同时舒展开。林秀娥摸着老缸沿说:“当年酿醋讲究‘雨前收曲’,说两岸的雨能让曲发酵得更匀。”她舀了勺新醋尝,突然笑起来,“就是这个味!跟1948年那缸一模一样。”
李主任看着这幕,掏出手机打了个电话:“帮我查下1949年从厦门去台湾的林姓姐妹,看看有没有下落。”他转头对众人说,“现在两岸寻亲政策宽了,只要有线索,我们帮着找。”
深夜送老太太回去时,她攥着晓梅给的新醋瓶不肯放:“等找到妹妹,我要带这瓶醋去台湾,跟她酿一缸‘团圆醋’。”刘长河看着她的背影,突然想起父亲信里的话,“坛场的醋曲,放再久都能活,就像人心里的念想。”
赵老西锁院门时,发现老缸在雨里又颤了颤。这次缸沿的积水没画字,倒顺着“同根”刻痕渗进土里。陈磊蹲下去看,竟有细小的嫩芽从缸底缝隙钻出来——是之前埋下的台湾紫苏籽,在两岸的雨水里,终于扎了根。
“明早给它搭个棚子。”刘长河摸着嫩芽笑。远处厦门大桥的方向,风铃又响了起来,这次的调子很长,像有人在喊“团圆”。晓梅在台账上添了行字:“林氏姐妹,醋曲为证,两岸寻亲,坛场等归。”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