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坛场遇故:一坛老醋,两岸同香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章节无错乱精修!
 加菲是兔不是猫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台湾文化团体的大巴车驶进坛场时,雨刚停。车刚停稳,一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就攥着个木盒快步下来,鞋跟沾着的泥水在石板路上印出小梅花——林秀娥盯着那背影,突然往前迈了两步:“是秀玉的亲家母?”

对方猛地回头,木盒“啪”地落在地上,里面的旧照片散了一地。“娥姐?”老太太扑过来攥住林秀娥的手,“我是阿玉的亲家!她走前总说,要是能回和合坛,一定让我替她摸摸老缸的‘同根’二字。”

两人对着掉泪时,台湾来的年轻人正忙着搬展品。一个戴眼镜的姑娘捧着个玻璃罩,里面是块褐色的醋曲:“这是按阿玉阿姨留下的方子做的,她1990年在日记里写,曲里要加台湾东部的桂花瓣,说跟大陆的紫苏最配。”

晓梅刚要接过来,突然听见“哐当”一声——赵老西搬展品时没留神,撞倒了墙角的旧竹架,上面的竹编缸罩掉下来,砸在刚摆好的台湾醋坛上。一个坛子的沿口磕掉了块瓷,淡金色的醋顺着裂缝慢慢渗出来。

“对不住!”赵老西脸涨得通红,伸手想去扶,却被台湾醋坊的老师傅拦住。老师傅蹲下身,用手指蘸了点渗出来的醋尝了尝,突然笑了:“这酸度、这香气,跟我年轻时在阿玉阿姨那尝的一模一样。”他转头对赵老西说,“坛子磕了怕啥?当年我们运醋去南部,半道翻车,坛子碎了一半,我们就用竹筒接了剩下的醋,照样卖得好。”

正说着,陈磊拿着摄像机过来:“刚拍到个好镜头——你们看,坛场的紫苏叶上挂着雨珠,台湾带来的桂花香包被风吹得晃,两种香味正好飘到一起。”他话没说完,手机突然响了,是海关打来的:“有个寄给林秀娥的包裹,寄件人写的‘林秀玉’,但收件地址是十年前的老地址,刚转到我们这儿,你们要不要来取?”

林秀娥的心猛地一跳。众人决定兵分两路:晓梅带着台湾客人参观老缸,林秀娥和陈磊去海关取包裹。去海关的路上,陈磊才说:“其实昨天就收到通知了,怕您激动,没敢提前说。寄件日期是1999年,因为地址模糊,一首压在无人认领的仓库里。”

包裹是个褪色的布包,里面裹着个小陶罐。林秀娥打开陶罐,一股熟悉的酸香涌出来——是用红米壳封存的醋,罐底贴着张泛黄的纸条,是林秀玉的字迹:“娥姐,这是我按和合坛的法子酿的第三十坛醋。听说大陆能收到台湾的信了,我把醋封在罐里,要是能寄到,你就知道我还在酿咱们的醋。要是寄不到,就当这醋在等两岸的路通。”

林秀娥把陶罐贴在胸口,眼泪砸在布包上:“她等了一辈子,终于等到了。”

回到坛场时,正赶上大家准备开“团圆醋”。台湾的老师傅带来个铜勺,和林秀娥的银勺放在一起,勺柄上都刻着“娥玉共酿”。“这是阿玉让我找银匠仿的,”老师傅说,“她总说,两个勺子凑齐了,醋才够味。”

赵老西刚要开坛,老张突然喊:“等一下!”他从家里拿来个红布包,打开是块老木牌,“这是我爹当年在和合坛当帮工时,替你妹妹收的。她说要是哪天回不来,就把这‘和合坛’的木牌留给坛场。”木牌上的漆掉了大半,但“和合”二字被得发亮。

开坛的瞬间,所有人都静了。醋香混着紫苏和桂花的味道漫开来,林秀娥舀了两勺醋,一勺倒进台湾带来的空坛,一勺留在坛场的老缸里。“当年妹妹说,要让两岸的醋能来回走,”她对台湾的亲家母说,“现在你看,她的醋到了我这儿,我们的醋也能跟着你们回去了。”

这时,台湾亲戚的手机响了,是家里的醋坊打来的:“刚才有大陆游客来买醋,说在纪录片里看到和合坛,特意绕路过来的。他们还说,下个月想跟着旅行团去大陆,要去坛场看看。”

挂了电话,大家都笑了。赵老西突然想起什么,拉着台湾的老师傅往仓库走:“我给你看个好东西——上次收拾仓库,找到半本1948年的酿醋笔记,上面有你阿玉阿姨画的曲种分布图。”

夕阳透过仓库的窗,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极了当年林秀娥和林秀玉靠在老缸边说话的模样。晓梅在台账上写下:“桂香遇紫苏,一坛连两岸。”写完抬头时,看见林秀娥正把台湾带来的桂花种子,撒在坛场的泥土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