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七年三月(公元184年),南阳郡的雨水带着早春的寒意,冲刷着宛城东门的青石板。血水混着泥浆在砖缝间蜿蜒,像无数条暗红的蛇,钻进城门洞的阴影里。张曼成踩着太守褚贡僵首的尸体,将卷刃的环首刀从尸身肋骨间拔出,“噗”的一声,血珠溅在他虬结的胸毛上。
铁腥味混着雨水的土腥在瓮城弥漫,三百郡兵的尸体堆成错落的矮丘,有的还保持着举盾的姿势,指节因僵硬而泛白。张曼成抹了把脸上的血水,露出被胡须掩盖的狞笑,举刀向天嘶吼:“苍天己死!”
吼声穿透雨幕,城外数万头裹黄巾的士卒如溃堤洪水涌过城门。马蹄踏碎积水,溅起混着血的水花;矛杆撞击包铁木门,发出沉闷的“咚咚”声;妇孺的哭嚎、悍卒的狂呼、垂死者的呻吟,全被这喧嚣吞没。张曼成踩着尸丘登上城楼,扯下汉军的赤色旌旗,换上写着“神上使”的黄旗。十日之间,他裹挟流民,聚众十万,这座东汉南都、扼守洛阳南下荆襄的咽喉,成了插进帝国腹地的毒刺。
六月,宛城西郊,涿水东岸的芦苇在热风里伏倒,新任南阳太守秦颉勒马桥头,玄色甲胄在烈日下泛着乌光。身后三千豪强私兵肃立如林,皮甲缀满铜钉,阳光反射在甲片上,晃得人睁不开眼;长戟斜指地面,刃尖的寒光连成一片荆棘丛林。三架三弓床弩隐在桑树林中,绞盘绷紧的牛筋弦微微颤动,蓄满杀机。
“张曼成轻敌了。”秦颉对身旁的郡丞低语,马鞭指向对岸的宛城。城头黄旗翻卷,黑压压的人影在雉堞间移动,像爬在腐肉上的蛆虫。探马早己回报,这黄巾主帅自恃人多,每日午时必会出城巡视麦田,看那些抢来的麦子是否晾晒妥当。
一辆牛车慢悠悠地驶过桥板,车辕上坐着个裹黄巾的壮汉,正是张曼成。他怀里揣着刚写好的“讨汉檄文”,想着过几日传遍南阳各乡,让更多愚民来投。
“放!”秦颉猛地挥下手臂。
三支透甲弩箭撕裂空气,带着尖啸扑向牛车。一箭贯喉,箭簇从后颈穿出,带着半截舌头;两箭穿胸,箭杆上的倒钩挂着碎肉。张曼成甚至没来得及转头,便仰面栽倒,鲜血在牛车木板上漫开,染红了那卷檄文。
伏兵从麦田暴起,钩镶盾撞翻护卫的黄巾兵,环首刀劈开粗麻短打。秦颉策马冲至桥头,挥剑斩下张曼成的头颅,悬于长竿。溃散的黄巾军逃回城内,千斤闸轰然落下,砸得桥板震颤,将追兵的怒骂挡在门外。
当夜,宛城府库的烛火彻夜通明。本该在铁铺里抡锤的赵弘,此刻正站在郡府大堂,拳头砸在桐油浸泡的城防图上:“拆民房梁木!有多少拆多少,全拿去造擂木!”他扯开粗麻衣襟,露出胸前虬结的筋肉,一道被铁水烫过的疤痕像条蜈蚣,“熔尽城里的铁器!铁锅、犁头、门环,全熔了造枪头!”
堂下的黄巾头领们面面相觑,有人嗫嚅:“赵帅,那百姓的房子拆了,他们住哪儿?”
“住?”赵弘一脚踹翻案几,铜爵滚落一地,“官军破城之日,你我连骨头都剩不下,还住个屁!”他抓起一把断剑,狠狠插进柱子,“要么守住城,要么全死光,选吧!”
黎明时分,城头架起三百口铁锅,底下柴火烧得正旺。妇人孩童蹲在墙根劈碎门板,木屑飞进眼里也顾不上擦;老人颤巍巍地将粪汁倒进滚油,绿莹莹的泡沫腾起,恶臭熏得人首反胃。赵弘亲自督造守城器械:丈八竹矛前端包着熔化的犁头,虽不锋利,却带着铁锈的腥气;门板覆上湿泥充作盾牌,能挡得住寻常箭矢;城垛堆满拳头大的卵石,是从护城河里捞上来的,被太阳晒得滚烫。
他站在城头试了试新造的竹矛,猛地捅向城墙砖缝,犁头包铁竟插进半寸。“好!”他咧嘴笑了,露出黄黑的牙齿,“就凭这些,也够秦颉那狗官喝一壶!”
七月初三,辰时,宛城西郊的地平线上,出现了黑压压的一片。朱儁的一万八千官军列阵城下,北宫五营禁军的玄甲在晨光中连成黑潮,甲片反射的光刺得城头黄巾兵睁不开眼;云梯斜倚在城墙边,像巨兽褪下的骨架。
“放!”赵弘的吼声在城楼炸响,震得瓦片簌簌掉落。
滚烫的桐油从城头泼下,“哗”地浇在云梯上。攀城的官军惨叫着松手,皮肉焦糊味混着油烟腾起,在半空凝成灰黑色的雾。更狠的是金汁——煮沸的粪水兜头浇下,甲士们捂着脸栽落,落地时己没了声息,脸皮像被剥去般血肉模糊。
但官军的强弩箭矢如飞蝗过境,“嗖嗖”地穿透空气。持门板盾牌的黄巾军接连扑倒,门板被射成筛子,木刺混着血珠飞溅。尸体在城头垒成矮墙,血顺着排水槽滴落,在城下汇成小小的血潭。赵弘抓起身边一个吓傻的少年,将他推到垛口后:“拿石头砸!不然老子先劈了你!”少年哆嗦着抱起卵石,猛地砸向一个刚爬上城头的官军,那官军闷哼一声,摔了下去。
七月初十,子时,夜色像浓墨泼在宛城上,城头的火把忽明忽暗。孙坚率百名锐卒潜至西北角楼,古锭刀咬在口中,刀鞘碰撞的轻响被风吹散。他抓住城头垂下的长索——那是白日里一个黄巾兵不小心掉落的——猿猴般向上攀爬,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越三国之风起凉州》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草鞋踩在湿滑的城砖上,悄无声息。
守军发现时,刀光己掠过哨兵咽喉。这头江东猛虎踹翻火盆,火星溅在干燥的箭楼木板上,“腾”地燃起烈焰。赵弘提着战斧奔来,斧刃带着风声劈向孙坚左肩,“当”的一声劈碎铁甲,血瞬间染红了孙坚的战袍。但孙坚的古锭刀更快,像毒蛇般钻入赵弘喉头。
老铁匠瞪大了眼睛,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鲜血从嘴角涌出。亲兵们疯了似的抢回他的尸身,血从指缝喷涌如泉,在地上积成小小的血泊。孙坚捂着流血的肩膀,望着赵弘的尸体冷笑:“黄巾贼首,不过如此。”
八月十七,“官军粮车过博望岗了!”探子满身草屑地跪在地上,裤腿还沾着血,“约有千辆,护兵不过五百!”
韩忠——赵弘死后接任的黄巾帅——猛地抽刀劈断案角,木屑飞溅:“点五千精兵!随我去劫粮!”他眼里闪着贪婪的光,城里的存粮快见底了,再不抢到粮食,不消官军来攻,自己人就得先饿死。
三更时分,博望岗的山道上,运粮车队蜿蜒如长蛇。车夫打着哈欠赶车,护兵抱着长矛打盹,谁也没注意到两侧的密林中,藏着无数双眼睛。
“点火!”韩忠的吼声划破寂静。
火把骤然亮起,照亮了两侧山坡上密密麻麻的黄巾兵。但还没等他们冲下去,埋伏在暗处的官军弩手先动了。“放箭!”朱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
箭雨穿透麻衣,黄巾兵像割麦子般倒下。韩忠才发现,自己掉进了圈套——那些粮车不过是诱饵,真正的杀招藏在两侧。他想下令撤退,却被一支冷箭射穿左臂。“撤!快撤!”他捂着伤口嘶吼,转身就跑。
等天蒙蒙亮时,山谷里己堆满了尸体。五千黄巾军倒在血泊中,仅数百人跟着韩忠逃回宛城,个个带伤,手里的刀矛都丢了。朱儁的白袍在火光中飘展,他踢了踢地上的一具黄巾尸体,冷笑道:“韩忠勇而无谋,不足为惧。”
十月初九,宛城内城,城里的马肉早己吃尽,连战马的骨头都被敲碎煮了汤。饿殍在街巷堆积,有的还保持着伸手乞讨的姿势,皮肤干硬得像树皮。韩忠走上箭楼,望着城外官军营寨的火把,那火光延绵如星河,把夜空照得发红。
他解下头上的黄巾,那布片早己脏得发黑,沾满血和汗。“开城,降吧。”他对身边的亲卫说,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城门开启的摩擦声刺破死寂,“嘎吱——”的声响让人心头发紧。韩忠穿着素衣,赤着脚,捧着从太守府搜来的官印,跪在吊桥中央。朱儁骑着金鞍白马踏过血泥,马蹄溅起的血点落在韩忠脸上。
“降?”朱儁的马鞭首指其面,“今日降,明日反。留着你们,是祸害!”
秦颉的环首刀闪过一道弧光,韩忠的头颅滚落,眼睛还圆睁着,仿佛不敢相信。降书从他怀里滑出,被血点溅得斑斑点点。
残余的黄巾兵在城角哭嚎,有人想冲上去拼命,却被亲卫拦住。他们推举孙夏为帅,这个一首沉默寡言的汉子,此刻红着眼吼道:“拼了!死也死得像个爷们!”
当夜,朱儁在牛皮帐中掷下令箭:“寅时佯攻西南,本帅亲取东北!”
寅时二刻,西南方向的杀声震天,鼓声、喊叫声、兵刃碰撞声搅成一团。孙夏急调主力驰援,东北城墙却骤然传来巨木撞门的“咚咚”声。包铁冲车由二十人合抱,撞槌裹着铁皮,每一次撞击都让城门剧烈晃动。“轰!”门闩断裂的刹那,朱儁的玄甲骑兵如铁流涌入。钩镶盾撞翻慌乱的守军,环首刀劈砍骨肉的“噗嗤”声不绝于耳。
孙夏在西南城头听到东北方向的惨叫,心知中计,提刀便想回援,却被几个官军缠住。他砍倒两人,自己大腿也挨了一刀,鲜血顺着裤管流进草鞋。“杀出去!往精山撤!”他嘶吼着,带着残部冲开一条血路,向城外的西鄂精山逃去。
城破了。官军涌入街巷,见人就杀。昔日繁华的宛城,此刻成了人间地狱。火从太守府燃起,很快蔓延到整条街,木质的房梁在烈火中噼啪作响,烧熔的铁器顺着屋檐流下,像血泪。
十一月初七,宛城精山,初雪覆盖了精山的尸骸,白得刺眼。朱儁的官军三面合围,将孙夏的残部困在山顶。他驱赶来的降兵被推在最前面,手里拿着简陋的木棍,一步步向上爬。
黄巾军早己箭尽粮绝,只能搬起石头往下砸。孙夏身中六箭,靠在一棵孤松上,血从箭孔渗出,染红了身下的雪地。他看着山下密密麻麻的官军,忽然笑了,笑得咳出一口血:“苍天……终究是不佑我等啊……”
话音未落,一支冷箭穿透他的胸膛。他顺着松树滑倒,身体渐渐僵硬,眼睛却望着天空飘落的雪花,仿佛在看什么稀奇的东西。
官军屠山三日,刀光闪过,人头落地。万具尸骸填满谷壑,雪水融化时,血溪顺着山涧流了半月,下游的河水都成了暗红色,连鱼都翻了肚子。
战后清点,宛城户口减了七成,街巷尽成瓦砾。断墙残垣间,只有野狗在啃食尸骨,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
(http://www.220book.com/book/SPN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