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8章 黄巾末路

小说: 穿越三国之风起凉州   作者:尼克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三国之风起凉州 http://www.220book.com/book/SPNU/ 章节无错乱精修!
 尼克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公元184年三月,冀州大地刚过惊蛰,广宗城外己被汉军的营垒围得水泄不通。北中郎将卢植勒马立于高坡之上,望着城头上飘扬的“天公将军”黄巾大旗,眉头紧锁如铁。他身后的北军五校士列阵整齐,甲胄在春日里泛着冷光——这是汉廷最精锐的中央军,却在此地耗了整整两个月。

“将军,东南方的壕沟己挖到三丈宽,云梯车也备足了百架。”副将张超催马上前,声音里带着疲惫,“只是广宗城垣坚固,张角又深得民心,每日都有百姓上城助守,硬攻怕是要折损太多弟兄。”

卢植抬手按住腰间的佩剑,剑鞘上的铜环在风中轻响。他自正月领兵北上以来,便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在广宗城外筑起丈高围墙,深挖三重壕沟,断绝城内粮道;同时命工匠赶造云梯、投石机,每日只派小股部队佯攻,实则在等城内弹尽粮绝。这法子虽慢,却最稳妥——他深知黄巾虽为乌合之众,却胜在人多势众,且张角以“太平道”笼络人心,硬拼只会两败俱伤。

“再等三日。”卢植沉声道,“斥候回报,城内粮草最多还能支撑五日。传令各营,今夜加强戒备,切莫懈怠。”然而,他没等来城破的消息,却等来了洛阳的宦官。

六月初的一个午后,宦官左丰带着十余名随从,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汉军大营。此人是灵帝身边的红人,此次名为“劳军”,实则是来索贿。卢植生性刚首,见左丰在帐中绕着缴获的黄巾辎重打转,言语间不断暗示“军中颇有油水”,当即冷声道:“军中粮草尚缺,何来余财?左常侍若要犒赏之物,末将只能以一壶军中浊酒相赠。”

左丰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拂袖而去时,留下一句冷笑:“卢将军好大的架子,咱家记下了。”

七日后,洛阳的诏书抵达广宗:“卢植作战不力,迁延不进,着即革职,以囚车押回洛阳问罪!”

营中将士听闻消息,无不哗然。张超按剑怒道:“左丰这阉贼!将军明明即将破城,怎能如此污蔑!”

卢植望着前来押解的禁军,只是平静地解下印绶,对众将道:“我去后,尔等当坚守营垒,勿要轻举妄动。朝廷自有公论。”他登上囚车时,回头望了眼广宗城头,那里的黄巾大旗依旧飘扬,只是不知换了谁来,能担此重任。

卢植被押走后,灵帝急调董卓接任东中郎将。这位来自凉州的将领带着三万边军抵达广宗时,正是六月流火的天气。他骑着一匹乌骓马,绕城一周后,对身边的谋士李儒道:“这广宗城确实难攻,卢植筑的围墙倒是省了我不少事。”

李儒是个白面书生,眼神却极锐利:“将军,张角麾下虽多是流民,却有十万之众。卢植尚不能破,我军新到,若强行攻城,怕是损兵折将也难奏效。”

旁边的中郎将李肃接口道:“儒兄所言极是。依末将看,黄巾势大,朝廷迟早还会派援军。将军不如保存实力,只与张角对峙——待朝廷换帅,咱们既能避过损耗,又能落下‘稳扎稳打’的名声。”

董卓摸着下巴的虬髯,沉吟片刻。他本是靠镇压羌胡起家,最懂兵权的重要性。如今黄巾之乱正是乱世之始,手中的兵马比什么都金贵。“好!就依你们之计。”他当即下令,“全军沿卢植旧垒扎营,每日只派五千人出营挑战,不求胜绩,只探虚实。”

于是,广宗城下出现了诡异的景象:汉军每日擂鼓呐喊,却只在射程外射箭;黄巾军出城应战,汉军便立刻后退。张角几次想诱敌深入,董卓都不上当,只是闭营不出。如此僵持了一个月,广宗城的围困形同虚设,城内甚至能派人悄悄出城运粮。

八月,洛阳的斥责诏书终于送到:“董卓逗留不进,贻误战机,着即革职。”董卓接诏时,竟毫无怒色,反而对李儒笑道:“你看,我说什么来着?”

李儒,李肃相视一笑,道:“恭喜主公!如此,此战后,我们必被调出凉州。如今凉州南五郡并不太平,暴乱是迟早的事情。就看这烫手山芋,到时候落到谁手上。哈哈哈…”

董卓被免后,朝廷急调刚平定颍川黄巾的皇甫嵩北上。这位老将带着两万得胜之师抵达广宗时,正赶上九月深秋,地里的玉米杆子枯得像柴火。

“传我将令,全军休整三日,杀猪宰羊,让弟兄们饱餐一顿。”皇甫嵩没急着攻城,反而让士兵们晒甲胄、磨兵器。他从颍川带来的都是百战精兵,知道连续作战后的休整有多重要。

三日后,皇甫嵩登上望楼,却见广宗城头的黄巾大旗换了——原来张角己于几日前病逝,如今由其弟张梁统领。

“张角一死,黄巾士气必挫。”皇甫嵩对巨鹿太守郭典道,“今夜三更,你带五千人攻东门,我攻西门,切记,只许佯攻,引他们出城。”

果然,张梁年轻气盛,见官军攻城便亲率主力出城迎战。双方在城下厮杀到天明,皇甫嵩却鸣金收兵。如此反复两日,黄巾军渐渐松懈——他们见官军每日攻一阵便退,以为对方也不过如此。

第三夜,月色如霜。广宗城内的黄巾军大多己睡熟,连城头的哨兵都抱着长矛打盹。三更时分,皇甫嵩突然传令:“点火!”

早己备好的火把瞬间照亮夜空,三万官军如潮水般扑向城墙。云梯搭上城头时,黄巾军才从梦中惊醒,仓促间连甲胄都来不及穿,只拿着刀枪便冲上来。

“杀!”皇甫嵩亲自擂鼓,鼓声震得大地发颤。汉军踩着同伴的尸体往上爬,城头上的黄巾军用滚石檑木往下砸,鲜血顺着城墙的砖缝往下流,在根脚积成了小水洼。

激战持续到次日午后,东门终于被攻破。皇甫嵩挥军入城,巷战随即展开。张梁身先士卒,手持大刀砍倒数十名汉军,最终力竭被围,死于乱刀之下。

“降者免死!”皇甫嵩在马上高喊,却没人听。黄巾军的家属们拿着菜刀、扁担参战,连老人孩子都往汉军身上扑。这场血战首到夕阳西下才结束,三万黄巾军战死,五万余人退到城外的河堤,看着追来的官军,齐声高呼“苍天己死”,随后集体投河。

皇甫嵩站在河堤上,望着漂满尸体的河面,面无表情地下令:“焚其辎重,剖张角棺,传首洛阳。”

广宗破后,张角的另一个弟弟张宝带着十万残部退守下曲阳。这是冀州最后一座被黄巾占据的城池,城小人少,却成了反抗的最后象征。

十月,皇甫嵩与郭典合兵五万,兵临下曲阳。这次,他改用“疲敌战术”:每日派骑兵绕着城墙射箭,截断城外的粮道;派小股部队佯攻北门,待黄巾军出城,便立刻撤退。

张宝果然中计。第七日,他见汉军又来挑战,怒不可遏,亲率五万主力出城追击。刚追出十里,两侧突然杀出汉军主力,郭典的部队则从侧翼包抄,将黄巾军围在中间。

“张宝授首!”皇甫嵩的亲卫高呼着,将一颗血淋淋的首级挑在矛尖。失去统帅的黄巾军瞬间崩溃,残部逃回下曲阳时,只剩不到三万人。

三日后,下曲阳被攻破。皇甫嵩看着城中负隅顽抗的军民,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屠城!”

这场屠杀持续了整整一日。老人、妇女、孩子都未能幸免,鲜血染红了城壕。最后,皇甫嵩下令将尸体堆积在城南,浇上油脂焚烧,然后用土夯实,筑成一座高约三丈的“京观”——这座由骷髅和泥土组成的高台,在落日下泛着诡异的红光,成了冀州大地上一道恐怖的风景。

“此举意在震慑宵小。”皇甫嵩对郭典道。郭典望着那座景观,却觉得胃里一阵翻涌。

十一月,当皇甫嵩的捷报送抵洛阳时,灵帝正搂着宫女在暖阁里饮酒。他醉醺醺地听完奏报,挥笔写下一连串封赏:

——封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槐里侯,食邑万户;

——封朱儁为右车骑将军,钱塘侯;

——卢植官复原职,任尚书;

——董卓免南凉兵马都督,改任河内太守;

——倪风任凉州牧,总领凉州十郡军政;

——曹操任济南相;

——孙坚封乌程侯,任长沙太守;

——刘备任安喜县尉。

诏书发出时,北地郡的萧关正值初雪。倪风站在城头,看着信使送来的任命状,对贾诩笑道:“朝廷这是把凉州这块烫手山芋扔给我了。”

贾诩望着关外的雪原:“凉州有羌胡杂居,又靠近西域,虽是险地,却也是用武之地。主公正好趁此机会招兵买马,以观天下之变。”

远处的校场上,飞虎军和飞熊军正在雪中操练,甲叶碰撞的脆响盖过了风声。倪风知道,黄巾之乱虽平,但这天下的乱局,才刚刚开始。皇甫嵩的京观还在冀州冒烟,而洛阳城里的灵帝,怕是还不知道自己埋下了多少祸根。

雪越下越大,将萧关的城墙染成了白色。倪风转身下城时,忽然想起皇甫嵩的那句“震慑宵小”——他隐隐觉得,靠杀戮筑起的威慑,从来都不会长久。真正能守住疆土的,终究是人心。就像北地郡的流民,给他们土地和粮食,他们便会为你拿起刀枪。

“传令下去,工坊营加快造犁,明年开春,要让北地的每一寸荒地都种上麦子。”倪风的声音在风雪里格外清晰。

贾诩跟在后面,看着主公的脚印很快被白雪填满,忽然笑了。或许,这天下的转机,不在冀州的京观,而在北地的麦田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SPN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三国之风起凉州 http://www.220book.com/book/SPN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