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市档案馆闭馆区,林默的运动鞋底在大理石地面上压出极轻的吱呀声。
刘子阳举着手机电筒,光束在编号架间游移,照出他紧绷的下颌线:"监控死角的路线我确认过三遍,老张头巡逻到负二层还得半小时。"
林默的掌心沁着汗,怀表贴着皮肤发烫。
他今晚来的目的很明确——李思远最近频繁出现在"历史虚无主义"话题的风口浪尖,三天前有人匿名爆料说博物馆那批抗美援朝文物的修复资料被外泄。
而昨天下午,林默在整理李德昌怀表的修复日志时,发现最后一页的扫描件莫名缺失了关键的弹孔纹路图。
"找到了!"刘子阳突然压低声音。
他停在标着"1950-1953涉外档案"的铁柜前,戴着手套的手指划过最底层的牛皮纸袋,"外交记录组卷,李思远上个月申请调阅过三次。"
林默接过纸袋的手在抖。
牛皮纸边缘还留着浅黄的折痕,显然被反复翻阅过。
当他抽出最底下那份泛黄的文件时,一张A4纸飘落在地——"历史投影技术转让意向书(草案)"几个黑体字刺得他瞳孔收缩。
"境外X机构拟以三百万美元为对价,获取中国抗美援朝战场'特殊影像记录技术'的研究成果......"林默念到一半,指尖突然被什么烫了一下。
怀表的弹孔处渗出微光,像一根细针挑开他的意识。
寒风灌进领口的瞬间,林默踉跄着扶住档案架。
眼前的档案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的白。
雪粒打在脸上生疼,他看见一个穿着旧棉袄的战士跪在雪地里,怀里抱着具同样裹满雪的尸体。
那战士的脸和李德昌怀表内侧的照片重叠——是李德昌本人。
"柱子,柱子你醒醒......"李德昌的山东口音带着哭腔,冻得发紫的手去掰战友僵硬的眼皮,"我不该抢着去送弹药的,要是我晚走一步......"他突然重重捶打自己的胸口,雪团从身上簌簌落下,"是我害了你啊!
团长说要保护好你,可我没做到......"
"默哥!"刘子阳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林默猛地惊醒,发现自己半跪在地上,额头抵着档案柜,冷汗顺着后颈流进衣领。
那份意向书被他攥得发皱,刘子阳正蹲在他身边,手电筒的光映出他担忧的眉眼:"你怎么了?
脸色白得像纸。"
林默摸了摸怀表,弹孔处的温度还在。
他想起李德昌怀表里那张泛黄的合影——两个年轻战士勾着肩膀,照片背面写着"柱子哥和昌子,三所里"。
原来那个总在投影里笑着说"给俺娘捎封信"的李德昌,心里藏着这样的悔恨。
"没事。"他吸了吸鼻子,把意向书小心展平,"拍下来,发给苏晚。"
剪辑室的灯一首亮到凌晨五点。
苏晚的咖啡杯空了三个,李红梅揉着酸涩的眼睛调整时间轴:"这段日记扫描件的清晰度够吗?"屏幕上,我的投影仪连着1950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的投影仪连着1950最新章节随便看!泛黄的纸页间是李思远祖父李建国的字迹:"1953年1月15日,我在战场丢了战友的遗物,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耻辱。"
"够。"苏晚捏了捏眉心,鼠标点击导出键,"旁白改成'真正的背叛,不是遗忘,而是篡改'。"她转头看向林默发来的照片,意向书上的"境外机构"几个字被红笔圈着,"让观众自己看清楚,谁在给英雄泼脏水。"
视频发布时天刚蒙蒙亮。
林默守在修复室的电脑前,看着播放量从0跳到十万只用了半小时。
评论区的谩骂声逐渐被新留言覆盖:"原来李思远爷爷的日记里全是自责,他有什么资格质疑英雄?""那个技术转让意向书是真的吗?
细思极恐......"
下午三点,废弃仓库的铁皮门被风刮得哐当作响。
李思远穿着黑色大衣站在阴影里,嘴角扯出冷笑:"林老师好手段,联合记者查档案,找导演剪黑料。
你以为这样就能堵住悠悠众口?"
林默站在光里,背后是漏风的窗户透进的阳光。
他看着李思远眼里的偏执,想起昨天在档案馆看见的幻象——李德昌跪在雪地里的样子,和此刻的李思远,竟有几分相似。
"你以为你是谁?"李思远逼近两步,"你凭什么替他们说话?
那些冰雕连、松骨峰的故事,不过是宣传需要的符号!"
"我不是替他们说话。"林默轻声说,喉结动了动,"我只是想让他们说的话,不被埋没。"他想起第一次投影时,冰雕连战士睫毛上的雪;想起松骨峰阵地上,战士们用牙咬开手榴弹引信的血痕;想起李德昌在幻象里颤抖的肩膀,"他们说冷,说想家,说对不起战友。
这些话,不该被篡改成'没有温度的符号'。"
李思远的瞳孔微微收缩。
仓库外传来警笛声,由远及近。
林默望着他突然惨白的脸,知道该说的都说完了。
深夜的修复室,林默把两块怀表并排放在修复台上。
他深吸一口气,指尖轻轻触碰自己的怀表。
这次没有眩晕,只有无数声音像春溪破冰般涌进脑海——
"娘,我在朝鲜挺好的,别担心......"
"秀芬,等打完仗,我一定补你三拜......"
"柱子哥,我每天都给你上三根烟,你听见了吗?"
林默闭着眼睛,眼泪顺着下巴滴在怀表上。
原来"灵魂共振"不是单方向的接收,而是让那些被时光掩埋的声音,重新有了回响。
当他睁开眼时,怀表表面浮起一行新字,墨色像刚渗出来的:"历史不止于胜利者之口"。
修复室的窗外,月光漫过博物馆的围墙。
赵晓菲站在自家老房子的阁楼里,指尖拂过祖父旧木箱上的铜锁。
锁扣下露出半截黑色磁带,落满灰尘的标签上,"1952年11月"几个字被岁月浸得发浅。
她轻轻抽出磁带,金属外壳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在等待某个时刻的到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SR5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