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3章 信仰共振,永不熄灭

小说: 我的投影仪连着1950   作者:林江桥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投影仪连着1950 http://www.220book.com/book/SR56/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上海大剧院的穹顶水晶灯在开场前二十分钟暗了下去。

林默站在后台幕布后,能听见前排观众窸窸窣窣的响动,有老人用手帕擦眼镜的声音,有年轻女孩压低声音说"我妈特意穿了那件带红五星的外套",还有个小男孩脆生生问:"爸爸,等下能看见真正的大英雄吗?"

苏晚从另一侧走过来,发梢还沾着方才被观众握住手时蹭上的香水味。

她往林默手里塞了颗水果糖,是大白兔奶糖的包装,"我爸说,紧张的时候含颗糖,心就不会抖了。"林默低头看她,发现她耳尖泛红——这是苏晚每次重要场合前的标志,明明导演过二十几部纪录片,此刻指节还在微微发颤。

"叮——"

舞台灯光应声亮起。

李红梅抱着提词器从台侧探出半张脸,朝他们比了个"三二一"的手势。

林默听见自己心跳声盖过了主持人的开场白,首到银幕亮起的瞬间,松骨峰的硝烟突然漫进了瞳孔。

影片里的李大海是根据老兵口述复原的影像:十七岁的小战士抱着爆破筒往前冲,棉裤膝盖处磨破的洞翻卷着,军帽歪在脑后。

画外音是李建军老人的声音:"他跑的时候喊着'给我冲',可我们都知道,那是他第一次当班长......"

观众席传来抽噎声。

有人开始鼓掌,起初是零星的,像雨前的碎点,接着前排穿红五星外套的阿姨站起来了,那个问爸爸的小男孩被举在肩头,肉乎乎的小手拍得通红。

当银幕上李大海的身影被火光吞没时,整座剧场的人都站了起来,掌声如雷,震得穹顶的水晶灯都在摇晃。

林默的手指掐进掌心。

他想起投影仪里那个真实的李大海——当时他蹲在战壕里给家里写信,说"等打完仗,我要给娘买块花布",信纸被冻得发硬,笔尖戳破了三次。

此刻银幕上的光影与记忆重叠,他忽然明白苏晚为什么坚持用"最后一次冲锋"做标题:那些没说出口的"给娘买花布",那些没寄出去的家书,都在这声冲锋里永远鲜活了。

"我宣布,远洋集团将追加三千万投资。"杨建国的声音在掌声稍歇时响起。

林默转头,看见投资人正站在第二排,西装革履的身影在银幕蓝光里显得有些模糊,"我们要拍系列纪录片,从长津湖到上甘岭,从冰雕连到汉江阻击。

另外,我个人捐两百万设立'志愿军精神传承基金',专门资助老兵关怀和历史教育项目。"

苏晚的手悄悄勾住林默的小拇指。

他能感觉到她指尖在抖,不是紧张,是发烫的、克制的激动。

李红梅举着手机冲他们比"耶",镜头里能看见她眼下的泪痣被泪水泡得发亮——方才她悄悄告诉他,弹幕己经爆了,"最后一次冲锋"的话题正在以每秒三万条的速度刷新。

散场时己近十点。

林默抱着一摞观众塞来的手写信走出剧场,最上面是张泛黄的信纸,边角卷着,写着"致林老师:我爷爷是松骨峰的幸存者,他说你们拍的李大海,像极了当年替他挡子弹的战友......"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个不停。

第一条是刘子阳的消息:"热搜第一了,#最后一次冲锋看哭整个中国#,现在高校群都在转组织观影通知。"第二条是博物馆馆长发来的视频,画面里是清晨的烈士陵园,穿校服的孩子们排着队献花,最前面的小女孩把自己扎头发的红绸子系在了纪念碑上。

"林老师!"

他正低头翻手机,冷不丁被人喊住。

转角处站着个穿校服的姑娘,怀里抱着个牛皮纸信封,"我...我是替我奶奶来的。"她眼睛红红的,"奶奶说她当年在后方做军鞋,总盼着能收到前方的消息。

刚才在电影里看见李大海喊'祖国万岁',她在家哭着说,'原来他们真的记得我们在等'。"

林默接过信封,林江桥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指尖触到封皮上的水渍。

他忽然想起三天前收到的那封来自朝鲜的信,邮戳上盖着"平壤",信里写:"我的祖父是志愿军翻译,他临终前说,中国战士的血,把朝鲜的冬天都焐热了......"

青年论坛的礼堂坐得满满当当。

林默站在讲台上,怀表贴着心口,能清晰感觉到它随着心跳微微发烫。

他说起第一次看见冰雕连时的震撼——那些战士保持着握枪的姿势,睫毛上的霜花在投影仪里闪着光;说起松骨峰的焦土上,他捡起过半块碳化的高粱饼,上面还留着牙印;说起李建军老人摸着银幕上的"李大海"说"这小子,比当年还俊"时,眼角的泪滴在地板上摔成八瓣。

"我们不是要歌颂战争。"他望着台下发亮的眼睛,声音突然哽住,"我们是要记住,记住那些把'保家卫国'刻进骨头里的人,记住他们也有娘,有媳妇,有没长大的娃。

记住他们用冻僵的手写信时,笔尖蘸的不是墨水,是对和平的渴望。"

掌声如潮涌来。

有个扎马尾的年轻女孩挤到台前,踮脚把一朵白花别在他胸前。

花茎上还沾着晨露,凉丝丝的贴着皮肤,"哥哥,"她仰起脸,眼睛亮得像星子,"我以后要当历史老师,把这些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

深夜的博物馆特展区空无一人。

林默关了顶灯,只留展柜的冷白光。

他取出怀表,表盖内侧的"1950.11 长津湖"字样在光下泛着暖金。

当他轻轻转动表冠时,金属表面突然泛起涟漪——不是之前的七个坐标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时间轴,"长津湖""松骨峰""上甘岭""汉江阻击"像串起的星子,每颗都在微微跳动。

他屏住呼吸,指尖悬在"汉江阻击"上方。

怀表忽然发出嗡鸣,一道淡金色的光从表盖缝隙射出,投在展柜玻璃上。

影像里的雪比长津湖更密,有战士把冻硬的土豆在胸口焐软,分给身边的战友;有通信员趴在冰面上爬,怀里护着半本炸烂的电报;有个戴眼镜的干部举着喇叭喊:"同志们,再顶三天!

祖国的火车正在往这边开!"

林默凑近了看,发现那干部肩上的领章磨得发白,帽檐下露出半张脸——像极了爷爷老照片里的战友。

他伸手触碰投影,指尖穿过雪粒,触到一片冰凉的温暖。

天台的风卷着秋夜的凉意。

林默靠在护栏上,望着远处陆家嘴的霓虹。

怀表在掌心翻开,内侧不知何时多了行新刻的字:"1952.10.14 上甘岭",笔画还带着金属的毛边,像是刚刻上去不久。

"你们的名字,不该只留在墓碑上。"他对着风轻声说。

风里有桂花香,混着若有若无的硝烟味,像极了投影仪里那些清晨的战场。

"呜——"

一声悠长的号音突然从天际传来。

林默猛地抬头,看见一道淡青色的光影掠过云层,像是谁举着军号在云端吹响。

号声不算清晰,却带着股子锐不可当的劲头,像是要穿透六十年的光阴,撞进每个还在沉睡的梦里。

他摸了摸胸前的白花,花茎上的晨露不知何时己经干了,只留一点浅淡的痕迹。

怀表在掌心发烫,时间轴上的"上甘岭"正在发出更亮的光,像是在说:该出发了。

楼下传来保安锁门的声音。

林默把怀表收进外套内袋,转身往楼梯口走。

手机屏幕亮起,是苏晚的消息:"明天早上九点,有个神秘电话找你,说是'上甘岭战役亲历者家属'。"

他望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未接来电显示,忽然笑了。

夜风掀起他的衣角,怀表里的时间轴还在轻轻流动,每一个刻着战役名字的星子,都在等一个被看见的时刻。



    (http://www.220book.com/book/SR5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投影仪连着1950 http://www.220book.com/book/SR5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