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头的烟袋锅在门槛上磕第三遍时,鸡叫了。
不是赵婶家芦花鸡那清亮的"咯咯咯",是种闷声闷气的"咕咕",像被人掐着脖子。
他摸黑穿上棉袄,砖窑方向的天刚泛鱼肚白,药圃里的萤火虫还没歇透,
绿光在晨雾里飘得跟鬼火似的。
"谁在偷水?"井台边的轱辘还在转,木桶"咚"地砸进井里,
溅起的水花映着个佝偻的影子。老张头抄起墙根的铁锨吼
:"站住!"影子吓得一哆嗦,木桶"哐当"掉井里,露出张布满皱纹的脸——
是邻村的老李头,去年跟他家争地界差点动了手。
"俺...俺来挑水。"老李头的旱烟袋掉在地上,烟丝撒了一地,"俺们村的井枯了,
玉米地都裂成龟壳了。"他的裤脚还沾着泥,鞋底子磨出个洞,
露出的脚趾冻得通红。老张头突然想起太姥姥日记里的话:
"民国二十三年大旱,两村共用一井水,才熬过灾年。"
"跟俺来。"老张头突然转身往砖窑走。李老三的瘸腿在窑门口支着个破麻袋,
里面装着昨晚烧废的砖雕碎块。"把这填井里。
"老张头的烟袋锅指着井台边的裂缝,
"太姥姥说的'井龙翻身',得用砖窑的'火气'镇。"
老李头半信半疑地把碎砖填进裂缝,井水"咕嘟"冒起个泡,竟真清亮了不少。
"这是啥道理?"老李头的旱烟袋凑到老张头的烟袋锅上借火,
"你们的砖是药渣烧的?"
"还有萤火虫粪。"老张头突然笑了,晨雾里的绿光正好飘过来
,落在老李头的破草帽上,"俺们的砖能透气,填井里不堵水脉。
"老李头突然跪下磕头:"俺们村错了!"去年争地界时,
他们还往药圃扔过石头。
这事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两个村子。邻村的村长带着村民扛着锄头来了,
要帮药圃挖排水沟;赵婶的芦花鸡突然多下了个双黄蛋,她非说是"井水显灵"
;连镇里的水利站都来人了,技术员小李举着仪器测井水:
"这水含硒量是矿泉水的三倍!"
老张头蹲在井台边翻太姥姥日记时,发现张夹在里面的《两村井水协议》。
泛黄的纸上盖着民国二十三年的红章,规定"药圃井供两村饮用,
不得筑坝拦水"。老李头突然一拍大腿:"俺家祠堂供着同款协议!"
两个村子的老人聚在药圃开会那天,狗蛋和丫蛋用粉笔画出井水走向图。
石头画本里的《地下水脉图》被风吹得哗哗响,上面画着条暗渠,
从药圃井通到邻村的老井。"这是真的?"邻村的二柱子用锄头刨地,
果然挖出段陶管,里面还流着清水。
"太姥姥的暗渠!"老张头的烟袋锅掉在陶管上,火星子溅起的水珠里,
竟漂着片金线莲的叶子。暗渠壁上刻着"民国二十三年造",
陶管接口处缠着麻线,跟太姥姥药圃的浇水装置一模一样。
修暗渠成了两村的大事。老张头带着年轻人清淤,
老李头负责加固陶管,连赵婶都把腌菜的粗盐贡献出来:
"太姥姥用盐水泡麻线,防蛀!"暗渠里的泥鳅突然多起来,
在水里钻来钻去,小李技术员突然笑了:"这是天然的清淤工!"
暗渠通水那天,两村人在井台边摆了流水席。赵婶的农家乐出了"井水豆腐",
李老三的砖雕花盆里种着新摘的七彩辣椒,老张头突然举起酒杯:
"敬太姥姥!"酒洒在井台上,渗进砖缝里,竟冒出串气泡,像太姥姥在回应。
半夜鸡叫的事还没完。老李头的孙子突然跑来报信:"俺们村的老井里有东西!
"是个铁盒子,里面装着太姥姥和邻村老中医的合照,还有张《药材交换清单》,
上面写着"七层塔换金银花,以井水为证"。老张头突然哭了:
"这才是真正的传家宝啊!"
水利站的小李带来个好消息:药圃井水能开发成矿泉水。
两个村子成立了合作社,用李老三的砖雕做水瓶图案,
标签上印着太姥姥的暗渠图。狗蛋和丫蛋负责设计广告语,
石头画本的新章节叫《井水变金汤》,上面画着个举着矿泉水瓶的稻草人。
老张头蹲在井台边抽烟时,发现水面上飘着片萤火虫翅膀。
他想起太姥姥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药圃的水,要养两村人。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狗蛋和邻村的小胖正比赛往井里扔石子,
水花溅起的绿光,像撒了把碎星星。
老张家的那些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老张家的那些事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SRF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