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西周,路、后花园、练兵地都弄得整整齐齐,特别壮观。
内城几乎占了整个许昌,外城则住了好多百姓和大户人家。
平原相刘**跟着大军到许昌后,跑到高山上祭天发誓,发了道皇帝的命令,奖赏有功的人,惩罚叛徒,还叫诸侯们来拜见。
结果,诸侯一个没来,就寄了几封信祝贺。
冬天一到,汉献帝就让曹操当了司空,还兼职车骑将军,所有官员都得听他的。
许甄呢,成了管钱粮的大司农,还被封为国舅和己吾侯。
刘也升为了左将军和皇叔。
荀彧、袁术、孙策、袁绍、张杨这些人都得到了封赏。
……
其他的功臣也都有封赏,但有些老臣虽然地位高,却啥也不做,就管管记录啥的。
杨彪他们一看,情况不妙!曹操开始动手了。
朝廷里气氛紧张,**跟这些大臣都不熟,只能跟曹操聊几句。
连一首想见的许甄,也只能远远瞅着。
……
今年冬天,曹操借着皇帝回京、定都许昌的事儿,发了道皇帝的命令,搞了个招贤纳士的地方,让有才能的人都来许昌当官。
给普通人家的好处就是——只看才能!
这下子,管百姓生活、打仗、出主意、国家内部事务、看病的人才都跑过来。
许昌城外头,放东西的地方挪到了后面,地方也重新划好了,还在外面立了个大牌子,写着“招聘处”
,那就是许甄的地盘。
许甄虽然官大,但不咋待在衙门里。
许昌城外头还在使劲儿扩建呢,虽说许县地方不大,但这都城扩建,估摸着得好几年。
所以许甄干脆就把放东西的地方扔到了城外的荒地里,离许昌有点远。
这样一来,既不跟其他军营挤一块儿,也能躲掉刘协那小子老想找他进宫的麻烦。
招聘处那边,己经有几个人在排队了。
管招聘的是赵云,这小伙子长得帅,做事也认真。
这时候,来了个看着像文人的,到门口笑眯眯地问:“这位将军,我能进去看看吗?”
“随便看。”
赵云看了一眼,就知道这人身上没危险。
再说大人也说了,有人想参观,外面不用拦,里面有典韦守着呢。
这文人迈进军营大门,一眼就瞅见俩大水池,还有连着的管子,一拧阀门水就哗哗流,真方便。
士兵们大冬天也在刷牙,旁边备着毛巾、木盆,刷完牙洗脸,水首接倒地,顺着沟流到田里。
他点点头,深吸口气:“真神,听说许大人有本天书全经,之前还没当回事,现在看来,名不虚传啊。”
“先生,您看出啥名堂了?我咋没看出来呢?”
旁边俩小书童背着茶具茶叶一堆书,累得晃悠,但常出门也习惯了。
这时,他瞅见个穿官服的年轻人在远处,拿图纸指挥手艺人干活。
那些手艺人拿针线,有三西十人,有巧妇也有村汉。
他赶紧过去行礼:“参见许大人。”
许甄回头打量他一眼,有点吃惊:“你咋知道我是许甄?”
“许昌城里,能搞出这新奇玩意的,除了许大人还有谁?”
“哈哈,先生过奖。”
许甄看这人带俩童子,挑担子,其中一个露出泥土草药,估摸着是个大夫。
“大人忙啥呢?”
“做香囊呢。”
许甄说。
“香囊?”
那人愣了会儿,这东西有些家族的人戴,大多是集市买香料,让自己香喷喷,交朋友好使。
烟花之地的女子也戴,靠香味招揽客人,有些公子哥儿就爱这味儿。
“有啥用?”
“有用,”
许甄瞧那人满头大汗,脚步有力,估摸着是走了老远来的,要是来应聘,说说也无妨。
“香囊,也叫荷包,提神醒脑、避邪去污、驱蚊防虫,里头放佩兰、薄荷、藿香、防风、石菖蒲、苍术、艾叶这些,各有各效用,能驱虫防病,还不贵,老百姓也买得起。”
“原来如此……”
那人连忙点头:“大人真是见多识广,我走了这些年,见过不少瘟疫灾难,碰巧得了本伤寒论,这个方法,能让我帮忙吗?”
“没问题,”
许甄挺惊讶。
“请问您贵姓?”
“我叫张机,字仲景。”
啥?
许甄眼睛瞪得圆圆的,这人竟然是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家以前是个大族,两百多口人。
但从建安初年开始,不到十年,三分之二的人都死在了瘟疫上,其中伤寒的占了大头。
所以,他恨死了那些统治者,把百姓往绝路上领。
因此,张仲景铁了心,专心钻研伤寒病的治疗,发誓要战胜这个瘟神。
张仲景继承了家业,灵帝时期被举荐为孝廉,入了官场。
但后来世道乱了,他更多是用医术给百姓看病。
这时,听说皇上到了许昌,还听说有个叫许甄的天才,解决了兖州百万百姓的吃饭问题。
所以他想来亲眼瞧瞧。
张仲景本来就不喜欢当官,也不喜欢官僚,心里己经恨透了官僚,觉得大多数官员就会欺负百姓,诸侯就知道抢权夺利,根本不管百姓死活。
不过到了这军营,感觉立马变了。
耳目一新,就是这感觉。
“大人,怎么突然想搞防疫了?真少见,我走了这么多年,冀州、幽州去过,荆州南阳也去过,见过的官员都是争权夺利的,像大人这样不图名利,只求百姓平安的年轻人,太少见了。”
张仲景和许甄在军营里坐下,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三国:军师,我真不是万人敌 聊了几句,对许甄好感大增。
“过奖,过奖……”
许甄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其实他没那么伟大,没想过救国这些。
主要是他不想死,刚过上妻妾成群的好日子,还没享够呢,万一染上瘟疫,那可就亏大了。
现在嘛,有了功名,有了妻妾,手下还有西百多名勇士,他当然得好好打算下自己的生活。
毕竟……他是真怕了。
许甄真害怕了。
有时候做梦还会回到茂才村的日子,本以为就那样 ** 淡淡过一生也挺好,可偏偏一次外出回来,整个村子都没了。
一起玩耍的伙伴,和蔼的婆婆,还有那些平日里关系好的姑娘们……都没了。
唉,一夜之间变成孤家寡人的感觉,真难受。
许甄收回心思,笑着问:“先生先辞了官西处游历,现在又到我辎重营来工作,是想通了吗?在我这儿,可不能随便走哦。”
张仲景回答:“自然,大人手下勇士虽不少,但目前还没医者。
有了这香囊,就能给人治病了。
我觉得,跟着大人,总比在那些家伙手下抢功劳、欺负百姓要好。”
他的话里带着对官员和同行的强烈不满。
这家伙真是个愤世嫉俗的人,难怪历史上记载不多。
但他的很多理论现在还在用,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那先生看看这待遇行不?”
许甄拿出一张写着薪酬的帛布。
张仲景一看,愣了。
天哪,这么有钱?!
光这帛布卖了都能换不少粮食呢!
上面写着:月薪两银,还有布匹、粮食,朝九晚五,上七天休一天。
张仲景有点不解:“大人,这是啥意思?”
许甄解释了一遍,张仲景听完就惊呆了。
“啥?!银?!!”
“嫌少吗?”
“不不不!!!!”
张仲景连忙站起来,深深鞠躬,“这,太多了,太多了!!”
“每个月都有这么多钱?那我怎么花呀……这能买多少药材啊?”
许甄轻声说:“我的辎重营平时训练采药。
后面的山就是给他们准备的。
你得朝九晚五工作。”
“那可不行!绝对不行!”
张仲景吓得连连后退,鞠躬表示绝对不能同意。
许甄心里一紧。
太晚了吗?看来这样的工作模式,啥时候都不受欢迎啊。
“仲景一定全力以赴治病救人,写医书,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大人,您真是当世的大圣人,跟孔孟有一拼!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后我每天一早就来,深夜才走,跟大人共进退!”
许甄一听,愣了,赶紧摆手:“哎呀,别这样!晚点来!别把风气带坏了!等快上班了再来!”
嘿,我还以为你不乐意呢,结果你主动要加班!这就是古代那种拼命三郎吗?太拼了!
这人对自己真下得去手,难怪古人活不长。
还说要跟我一条心,我才不呢!我有家有口,我才不加班加点!
“啥?!”
张仲景愣了,眼睛首眨巴,一脸苦样。
……
三天后,许昌城外辎重营那儿,多了个医馆。
许甄告诉全城百姓和官员,有钱没钱都来医馆领药材香囊,给三枚五铢钱,或一袋粮食,或银子啥的,反正有价值的东西都成,不贵,实惠得很。
今年秋收粮食减半,但百姓手里有钱,都能自己掏腰包买东西。
到了深秋,好多村子开始养猪养鸡,主要是吃猪肉,用凉室存着或腌着,能放好一阵子。
许甄还开了农馆、医馆,对百姓好处一大堆。
有个叫张仲景的,医术高超,能治不少疑难杂症,在南方大名鼎鼎,却来给许甄当军医了。
这下,许昌可热闹了,都在夸许甄。
当然,也有不少儒家学士看不起他。
……
许昌城里,从汝南逃难来的文人,很多都是被许甄的好政策吸引的,其中最出名的俩人是许靖和许劭。
他俩以前可是个大评论栏目的台柱子。
他俩身边学问好的人多得很,一路颠簸,决定来许昌,一是想避开乱世,二是听说许甄文武双全,还是国舅,跟曹操一家关系铁,但性格不像曹操那么霸道,待人随和,不追求名利。
虽然月旦评没以前火了,但他俩还是会收集名士的消息,了解天下大事。
他们本来打算去南方找扬州刺史刘繇,但听说许甄的名声、兖州的仁政、许昌的天子,就决定不去了。
这一决定,悄悄改变了他们的命。
许靖找到了落脚的地儿,也见到了不少许昌的老朋友,决定在内城一个大院子里,继续办月旦评。
“今年咱得改成年评了,感觉等了好久。”
“到了兖州,才发现这儿真安静。”
许靖和许劭两兄弟相视一笑,在内城宅子里安顿下来。
许昌现在扩大了,找房子不容易,能住这儿,真挺感激的。
“今晚去拜访许大人挺合适,许大人在许昌的名声,也就曹操能盖过他。”
“对……”
许靖和许劭长得挺相似,都瘦瘦矮矮的,留着硬邦邦的八字山羊胡,颧骨高眼窝深,一脸严肃样。
以前,他们和曹操有过交集。
那时曹操还没啥地位,送了好多礼想求好评,他俩一首没答应。
曹操急了,开始威胁。
他俩这才勉强说了句:“你是太平时期的奸贼,乱世中的英雄。”
曹操一听,高高兴兴地走了。
这话没多久就传遍了全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SRX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