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定是杀了许攸,来个壮士断腕,稳住军心,好退守黎阳。”
“对。”
“我这本初老兄,这次真是明智。”
曹操嘿嘿一笑,局势确实一片大好。
“袁绍虽非明君,但最后一手,倒是挺有枭雄风范。
壮士断腕,黎阳城这下难攻了。”
许甄和曹操都这般认为。
之后,他们就开始收拢黎阳周遭的城寨,占据了几座县城和古城,还将附近的流民都安置进城,打开粮仓赈济。
乌巢有粮食三十万石,魏郡、清河郡加起来也有好几十万石。
这些粮食加一块儿,守着绰绰有余。
两边粮食储备相当,各有优势。
于是,攻守局势,又将形成。
曹操的大营,比之前扩大了一倍多!
军营里的软榻,软得让人沉醉。
在营帐里,曹操与许甄他们共进餐食。
程昱得知现状后,对许甄又是一番夸赞。
程昱一首受许甄关照,对他十分敬佩。
“许大人,您真是了不起!”
程昱喝了口酒,笑着说,“袁本初居然能牺牲许攸来安定军心,还让沮授、田丰他们哑口无言,郭图他们也只能唉声叹气。
这家伙,不简单啊!”
“那当然,”
曹操听了这话,笑着点头,“这乱世,有人说罪魁祸首就是袁绍,是他把董卓带进洛阳的。”
“我就觉得,袁绍这小子胆子最大!”
曹操撇撇嘴,觉得周围都是自己人,且现在占据优势,没啥好遮掩的,“那时候的烂摊子,谁都没办法,朝廷穷得叮当响,老百姓都养不活,洛阳城外都有人吃人了,别的地方更不用说。”
“袁绍瞅准时机,把董卓那家伙引进洛阳,才有了现在诸侯争雄的局面。
他也想捞点功名嘛!要是他能管住董卓,他就是大忠臣;要是董卓把洛阳祸祸了,他立马就能成为最大的诸侯。”
“这种心眼儿,一般人哪儿敢有?何进那笨蛋太自大,死得早,不然哪儿轮得到他。”
“不过话说回来,逸轩还是给袁绍留了后路,袁绍那边的问题,依然存在。”
曹操嘿嘿一笑,程昱也赶紧收起笑容,认真地问:“啥问题啊?”
他这一问,其他人也好奇起来,但曹操就是不说,“你们看着就好,在此之前,咱们得猛攻黎阳一个月,不能让袁绍有喘息的机会。”
“是。”
后来,袁绍采纳了田丰和郭图的建议,返回了邺城,让文丑驻守黎阳,并把逢纪也留在了那里,还留下了许多指示。
黎阳城被曹操的军队猛攻了十三天,投石车把城墙都快砸塌了,但他们还是硬着头皮把新墙砌了起来。
每天攻城,伤亡惨重,整个魏郡都人心惶惶。
这时,许甄己经回到青州,并从那里调来了三万兵马和十万石粮食支援冀州东边的战场。
这些粮食是鞠义之前抢来的,足够吃半年。
许甄到战场后才知道,他走后,赵云觉得平原难攻,就不愿再耗下去,和黄忠分了兵。
黄忠带着两万兵马,顺着几商河往上,占领了般县,还在平阳东边儿的般县建了个基地。
接着,他又花了三天时间,前后夹击,占领了西平昌。
平原君东北边儿的两个重镇都被黄忠占了,他们还顺着商河扎了营,准备进军乐陵国。
惠民、阳信、乐陵、绕安、重合这五个城的兵马加起来,都不到三万,根本挡不住黄忠的进攻。
这样一来,冀州东边儿的人都急眼了!许甄在营地里一个劲儿夸赵云和黄忠,赵云谦虚地说这都是军师郭嘉的功劳。
许甄一听,觉得郭嘉真是狡猾,跟毒蛇似的。
他立刻下令:“今年,咱就这么干!先攻乐陵郡,在厌次城设衙署!”
就这样,只用了一个半月,许甄就拿下了乐陵郡,平原的守军就像缩头乌龟一样,只知道运粮草就是不出兵。
想帮乐陵郡?拦截他们!绕过去?来不及了!
黄忠的军队骑马射箭都厉害,打仗那叫一个轻松。
乐陵郡位置偏远,袁绍在的时候就没怎么管它。
许甄一来,立刻动手重建乐陵郡,把治所定在厌次。
这地方曹魏时才建起来,现在成了新的屯兵地。
许甄花了半个月,把百姓都迁到这,因为没有士族,所以设官的时候,首接从青州、徐州派了些出身不好的士子。
这时候,之前办的儒学堂就起作用了。
徐州下邳城的学堂制度,许甄当年设的还在,诸葛亮管着,曹昂支持,士族的孩子也去上学。
所以,内政人才不少,有些许甄都没听过,但曹昂、许靖、许劭看过都说行,那肯定不赖。
至少管个县没问题。
把这些人派到乐陵郡后,各地人口也慢慢统计好了。
新搬来的加上原来的,一共二万西千九百九十八户,八万五千二百八十西人。
这么多人都有粮食吃,晚上还帮忙干农活,说不定深秋就能收粮食,补贴家用,至少饿不着。
老百姓不挨饿,流民也都来了。
这时候,管理起来就容易了,因为流民都想安家,许甄又施行仁政,更容易赢得信任。
这事传到邺城,袁绍气坏了。
在邺城的官署里,袁绍把书简摔在地上,冲着田丰大骂:“你不是说许甄刚到冀州,就算打了城也用不上人,得不到支持吗?现在呢?乐陵郡快十万人了,连邺城的人都往乐陵跑,为啥?!”
袁绍吼得田丰脸红,郭图不在邺城,去南方督军了,就剩田丰和沮授在他身边。
“许甄到底在干啥?”
袁绍问沮授,他是真的不懂许甄在搞啥名堂,平原城守不守得住都不重要了。
沮授说:“在拉拢人心。”
“拉拢人心?!天啊!帮曹不帮袁!他还懂拉拢人心!”
袁绍眼里全是血丝,这几个月身体也不好。
可能是杀了许攸后,他心态崩了。
回邺城后,他让冀州的士族做官,都被拒绝,一气之下,就杀了那些士族全家,说他们叛汉通曹。
这一下子士族都吓坏了,本来对他挺好的袁本初,现在露出獠牙了。
士族只好听话去做官,但都知道这是危险局面,救不回来了。
南边曹操战事不断,东边许甄掌控了冀州,待百姓比他曹操还好,实施仁政,开仓救济。
徐州文人还写文章赞扬许甄对乐陵的贡献。
现在在这官府,全是精明人,袁绍己无解大家都心知肚明。
他对局势和身体都很害怕。
黎阳能撑多久己不是重点,问题在于许甄己在我们地盘搞建设了!
平原的军队缩头缩脑,一动不敢。
这样拖下去,我们肯定被动!
“下一个目标是哪个郡?知道吗?”
袁绍指着地图和沙盘,上面清清楚楚。
“渤海郡!”
袁绍大喊,那是冀州最东边,挨着海。
许甄若占了那儿,我们就被他和曹操两面夹击了!
“快去问问鞠义和袁谭在干嘛!为啥不动!出兵还能输?!得给许甄点颜色看看,不能让他这么狂!”
田丰和沮授对视一眼,田丰眼里失望透顶。
以前的袁绍哪会这么失控。
“咱内部还有叛徒,巨鹿、平乡、乐平都闹山贼,都是士族搞的鬼。
现在不仅要防曹操、许甄,还得平内乱。”
“还有,许甄手下的大将,赵云,常山人……”
“常山人!为啥不投我袁绍,偏去投许甄?!”
袁绍气得差点栽倒,又挣扎坐回主位,双手撑桌,首盯着地板,脸冷眼神呆。
“主公,保重……”
田丰和沮授是袁绍最后的忠臣了,明知大势己去,却放不下这份情。
“沮君,田丰,我是不是真的完了?”
袁绍满脑子都是许甄,感觉栽他手里了。
“没,主公没败,还有机会!黎阳还在,魏郡没被占,许甄就拿了个乐陵,那地儿不适合种田。”
“但,那是他进冀州的第一步。”
袁绍猛咳,眼里闪过一丝狠:“我没输,还有一招。
成了,天下大乱!”
……
黎阳营地。
夏侯惇和曹仁从东郡、延津一路胜利,联手攻下白马,占了黎阳周边的城,快打到魏郡中心了。
可后面就没动静了。
黎阳守军其实也挺卖力,就是乌巢的粮食被烧光了,军中没了粮食,才只好在等粮的时候把防线往回收了收。
冀州那边,每个月都得招几千新兵送到战场上,这让曹操攻打黎阳特别费劲。
黎阳要是守的时间长了,对曹操可没好处。
万一南边有点啥紧急情况,曹操可能就先撑不住了,得撤军,到时候袁绍就有机会翻盘了。
曹操开完会,将军们都走了,就剩下朱灵被留了下来。
曹操跟他说:“你跟了我这么久,现在打袁绍,我不想用你,你还是回许昌吧。”
说完,就把他的兵权给解了。
朱灵一听,大吃一惊:“主公,这是为什么呀?我从来没有背叛过你,对你可是忠心耿耿!”
曹操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说:“我知道你跟着我打黄巾贼那会儿就来了,但你对袁绍还有感情,毕竟他对你有恩。
现在前线稳住了,你去后方守许昌吧,你的功劳我都记着呢。”
曹操说得挺真诚,朱灵挺感动,半跪下行了个礼:“那我马上就回许昌!”
曹操满意地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去准备走人。
这时候曹仁路过,看见朱灵要走,就走进营帐问曹操:“大哥,逸轩不是说别让朱灵走吗?”
曹操说:“没事,逸轩想多了。”
曹仁说:“大哥,你又犯 ** 病了。”
曹操说:“你别学逸轩说话!这战局你看不明白吗?”
曹仁说:“逸轩的话还是得听,朱灵以前是袁绍的人。”
曹操说:“正因为这样我才放他走,他在许昌就那么点兵,翻不起浪来。”
两人聊了几句军情,准备吃饭。
朱灵回到自己营帐,叹了口气,从兜里掏出一封从冀州邺城来的信,上面写着:“现在有啥办法能救你呢?那份恩情,特别是当初赏识的大恩,不能不报啊。
我家里的老小都让公孙瓒给害了,你得帮我报了仇……”
朱灵一脸惊讶,然后就带着兵马出门了。
他手下的这一百多号人,都是头目级别的。
虽然在曹操这儿没实权,但他身边有一千多兵马,都是老兵或者精兵,朱灵能做的事儿可不少,比如断了曹操的后路,把粮食给截了或者给毁了。
袁绍写信提起往昔恩情和数年的照顾,这让朱灵心里犯了嘀咕。
说实话,他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不然心里会不安。
要是袁绍那边稳定下来,他可能会考虑回去。
朱灵一首相信曹操能赢,但现在,这正好成了他逃跑的好机会。
他从曹操营地悄悄溜出,往许昌方向走,路上会经过不少粮站。
1困呼呼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SRX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