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最终还是没走近,只是把鸡蛋篮子放在操场边的槐树下,转身就走了,背影看起来有点孤单。
“那是你老乡?” 陈阳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嗯,同村的,叫建国。” 麦青的声音有点闷,心里像堵了块石头。
“他好像不太高兴。” 陈阳笑了笑,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没有吧,他可能就是累了。” 麦青低下头,不敢看陈阳的眼睛,“我先去拿鸡蛋了,再见。”
她快步走到槐树下,提起篮子,沉甸甸的,里面除了鸡蛋,还有一小袋炒花生,是她爱吃的那种带壳的。她知道建国肯定是一大早从麦家庄赶来的,走了几十里路,就为了给她送这些东西。
回到宿舍,麦青把鸡蛋一个个放进床头柜的罐子里,花生倒进一个铁盒里。张莉莉凑过来看:“又是你那个老乡送的?他对你可真上心,每次来都不空着手。”
“他就是……就是好心。” 麦青的脸有点红,把铁盒盖了起来。
“好心?” 张莉莉撇撇嘴,“我看是对你有意思吧。不过说真的,他跟陈阳可没法比,一个是种地的,一个是县长儿子,你可得想清楚。”
麦青没理她,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她知道张莉莉说的是实话,建国和陈阳,就像地里的泥土和天上的云彩,根本没法放在一起比较。可她忘不了刚才建国僵住的笑容,那比任何嘲笑都让她难受。
第二天一早,麦青去食堂打饭,看见建国蹲在宿舍门口的台阶上,手里拿着两个白面馒头,显然是等了很久。
“建国哥,你咋没回去?” 麦青的声音有点发颤。
“想跟你说几句话。” 建国站起来,把馒头递给她,“我娘蒸的,热乎着呢。”
麦青接过馒头,烫得手心发红,却舍不得放下。
两人走到操场边,晨雾还没散,空气里带着青草的湿气。
“昨天……那个男生是谁?” 建国终于开口,声音有点涩。
“是我同学,叫陈阳,成绩很好,经常帮我讲题。” 麦青解释道,生怕他误会。
“哦。” 建国点点头,踢了踢脚下的石子,“他……他是城里的吧?”
“嗯,他父亲是县里的干部。”
“那挺好。” 建国的声音更低了,“城里的娃有文化,能帮你学习。” 他顿了顿,像是下定了决心,“我以后……我以后就不常来打扰你了,你安心读书。”
“建国哥,你别这么说。” 麦青急了,“你来看我,我很高兴。”
“高兴就好。” 建国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只是那笑容里带着点苦,“我就是怕耽误你学习,怕别人说闲话。你是要考大学的人,跟我们不一样。”
“我跟你们没什么不一样。” 麦青的眼圈有点红,“我也是从麦家庄出来的,我……”
“不一样。” 建国打断她,眼神很认真,“你是飞出去的风筝,我们是拴着风筝的线,不能拽得太紧,不然会断的。”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递给麦青,“这是我攒的钱,你拿着当生活费,别再让婶子去砖窑厂干活了。”
布包里是一沓零钱,最大的面额是十块,还有不少毛票,显然是一点点攒起来的。麦青想起王麻子克扣母亲工钱的样子,想起建国在砖窑厂帮她们出头的样子,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我不要,建国哥,你的钱来得不容易。” 她把布包推回去。
“拿着!” 建国的语气有点硬,眼眶也红了,“我一个大男人,挣钱比你们容易。你要是不收,就是嫌我钱少,嫌我土。”
麦青没办法,只好接了过来,钱被他的体温焐得暖暖的,在手里重得像块石头。
“我走了,家里的麦子该浇了。” 建国转身就走,没再回头,脚步迈得很大,像是怕自己会后悔。
麦青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晨雾里,手里的布包烫得她心头发疼。她知道建国说“不常来”不是真心话,他只是怕给她添麻烦,怕配不上“快飞出去的风筝”。可她心里清楚,自己从来没觉得他土,没觉得他麻烦——在她最难的时候,是这个“土气”的男生,用他笨拙的方式,给了她最实在的支撑。
那天下午,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青麦 陈阳约麦青去县城的图书馆。图书馆是座两层小楼,里面的书架排得整整齐齐,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书脊上,泛着温暖的光。
“这里有很多奥数竞赛的书,对你应该有帮助。” 陈阳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递给她,“我爸跟馆长很熟,以后你可以随时来。”
麦青接过书,指尖划过光滑的封面,心里却想着麦家庄的土坯房——李大爷家的偏房里,也有一个旧书架,上面摆着他年轻时的课本,虽然纸页发黄,却被翻得卷了边。
“谢谢你,陈阳。” 麦青的声音有点轻。
“不用谢,” 陈阳笑了笑,“其实我挺羡慕你的。”
“羡慕我?” 麦青愣住了。
“嗯,” 陈阳点点头,望着窗外,“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有勇气去争取。我爸妈总安排我的人生,说让我考大学,去北京,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麦青没想到陈阳会这么说,她一首以为城里的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不像她,连读书都要拼尽全力去争。
“你可以试着自己做决定啊。” 麦青说。
“没那么容易。” 陈阳叹了口气,“就像我想去学画画,我爸说那是不务正业,非要我学理科。” 他转过头看着麦青,“有时候我觉得,你比我自由多了。”
麦青看着他,突然觉得,原来天上的云也有自己的烦恼,就像地里的麦子会担心旱涝,谁都不容易。
从图书馆出来,陈阳要请麦青去国营饭店吃饭,麦青婉拒了:“我宿舍还有馒头,就不去了。”
陈阳没勉强,只是把她送到宿舍门口:“周末有场电影,《少林寺》,听说很好看,一起去?”
麦青犹豫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我周末想把奥数题再看看,下次吧。”
陈阳眼里闪过一丝失落,却很快笑了笑:“行,那你忙,我先走了。”
看着陈阳离开的背影,麦青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陈阳的邀请带着城里孩子的轻松和坦荡,像夏天的风,清爽却抓不住;而建国的牵挂则像地里的根,沉默却扎实,紧紧地连着她的心。
回到宿舍,麦青把建国给的钱小心翼翼地用布包好,放进枕头下。她拿出那本奥数题,却怎么也看不进去,眼前总是晃建国转身时的背影,还有陈阳望着窗外时迷茫的眼神。
张莉莉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电影票:“陈阳刚才来找你,你不在,让我把这个给你。” 她把票递给麦青,挤眉弄眼地说,“《少林寺》哦,好多人想看都买不到票呢。”
麦青捏着那张印着李连杰头像的电影票,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她知道这张票有多珍贵,在县城,能去国营影院看电影是很稀罕的事,尤其是《少林寺》这样的大片,票早就被抢光了。
“他还说啥了?” 麦青小声问。
“没说啥,就说让你周末去看,他在影院门口等你。” 张莉莉凑过来,“我说你俩是不是有点意思啊?陈阳可是第一次给女生送电影票呢。”
麦青没说话,把电影票放进了抽屉深处,压在那本旧英语词典下面。她知道自己不会去的,不是不想,是不能。她和陈阳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城乡的距离,还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他的世界里有图书馆和电影票,而她的世界里,是麦家庄的麦子和建国沉甸甸的鸡蛋篮。
夜深了,宿舍里的人都睡熟了,麦青却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麦家庄田埂上的小路。
她想起母亲在砖窑厂受伤的腿,想起祖父倔强的脸,想起建国粗糙的手掌,还有陈阳眼里的光。她知道自己不能分心,更不能被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困住——她来县城是为了读书,是为了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纠结于谁的牵挂更动人。
麦青悄悄爬起来,从抽屉里拿出那本奥数题,借着窗外的月光翻看起来。书页上的字迹密密麻麻,像地里的麦苗,在她心里扎了根。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的诱惑和选择,但她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就像麦家庄的麦子,不管风吹雨打,始终会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因为它们知道,自己的价值,终究要埋在土里才能实现。
月光下,少女的侧脸带着与年龄不符的坚定,手里的笔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像是在书写一个关于土地和梦想的约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