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四章:汇款单上的温度

小说: 青麦   作者:紫色蝴蝶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青麦》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第一次收到家里的汇款单,是在深秋的午后。

那节《土壤学》讲的是秸秆还田技术,老师在黑板上画着分解示意图,麦青听得格外认真,笔记本上记满了“碳氮比”“微生物活性”这些新名词。下课铃响时,她被老师叫去办公室,拿着作业本逐题订正,首到夕阳把窗台上的仙人掌影子拉得老长,才踩着满地金红的法桐叶往宿舍走。

宿舍门把手上挂着个绿色的单子,风一吹晃晃悠悠的,像片没掉干净的叶子。麦青走近了才看清,是张汇款单,收款人那一栏写着“麦青”,汇款人是“麦守业”——父亲的名字。金额栏里的“50元”用红墨水写着,像枚沉甸甸的印章,旁边还有行歪歪扭扭的小字,是父亲特有的笔迹:“天冷了,买件棉衣。”

麦青捏着汇款单的手指突然发起抖来。50元,在省城够买半只羊,够买三斤毛线,可在麦家庄,这是父亲在砖窑厂拉十天板车才能挣来的血汗钱。她仿佛能看见父亲弓着腰,把绳子勒进肩膀,一步步把装满砖块的板车从窑底拉上来,汗水浸透的蓝布褂子贴在背上,像幅皱巴巴的地图。砖窑厂的烟囱在他身后冒着黑烟,把他的影子染成灰黑色,每一步都走得沉甸甸的。

“哟,家里寄钱了?”林薇拎着个印着“上海”字样的包从外面回来,香水味像团雾似的裹过来。她瞥了眼汇款单,嘴角撇出个嘲讽的弧度,“50块啊?够买件批发市场处理的棉袄了,还是断码的那种。”

麦青没理她,把汇款单小心翼翼地折成方块,塞进校服口袋里。秋风卷着落叶扑过来,吹得她单薄的衬衫紧紧贴在身上,后颈的碎发被吹得乱舞,像团草。她攥着口袋里的汇款单,快步往邮局走,帆布鞋踩在落叶上,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像父亲拉板车时的喘息。

邮局的玻璃柜台擦得锃亮,里面的工作人员戴着蓝袖套,正在数钱。麦青排在队尾,手指反复着汇款单上“50元”那三个字,指腹把红墨水都蹭淡了些。前面的阿姨取了钱,数出三张“大团结”塞进布包,拉链拉得“刺啦”响。轮到麦青时,她把汇款单推过去,声音有点发紧:“同志,我要退汇。”

工作人员抬了抬眼皮,推了推眼镜:“退汇?这可是从农村寄来的,不容易。”

“嗯,”麦青点点头,从口袋里摸出支铅笔,在附言栏里写道,“学校发了助学金,钱够用,你们留着给娘买药。”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又添了句,“别太累。”

走出邮局时,风更紧了。校门口的服装店亮着暖黄的灯,橱窗里挂着件红色的羽绒服,蓬松得像天上的云,领口和袖口镶着雪白的毛边,模特的手腕上还搭着条格子围巾。麦青站在橱窗前看了很久,玻璃映出她冻得发红的鼻尖,和那件洗得发白的校服。她伸出手指,在玻璃上慢慢画着羽绒服的样子,画到袖口时,突然想起母亲那件黑布棉袄——肘部打着补丁,棉花从破口处钻出来,像露出的棉桃。去年冬天,母亲就是穿着那件棉袄,在砖窑厂的雪地里搬砖,呵出的白气在睫毛上凝成霜。

心里突然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闷闷的。她转身离开,脚步比来时快了些,好像再晚走一步,就会忍不住闯进店里似的。

没过几天,传达室的大爷喊住她:“麦青,有你的包裹,豫东来的。”

包裹是用粗麻绳捆的,外面裹着层牛皮纸,被雨水打湿了边角,散着股熟悉的麦秸秆味。麦青抱着包裹往宿舍跑,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回到宿舍拆开一看,里面是件深蓝色的棉袄,斜纹布面,用滑石粉浆过,挺括得像块门板。她翻过来一看,针脚虽然歪歪扭扭,有的地方还打了个小结,但针脚密度比母亲缝的还大,里子填的棉花雪白雪白的,捏一把能攥出个窝,松开又慢慢鼓起来,是新弹的好棉。

棉袄里裹着张字条,是用铅笔写的,纸是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边缘还带着数学题的残痕:“俺娘说这布是供销社最好的斜纹布,抗风。俺找三奶奶教俺缝的,针脚不好看,你别嫌弃。在省城别冻着,听说城里风硬。”落款是个歪歪扭扭的“建”字。

麦青抱着棉袄,鼻尖突然就酸了。她知道建国的娘去年在井台摔断了腿,至今还拄着拐杖,家里的几亩地全靠建国一个人打理,为了给娘抓药,他秋收后还去砖窑厂打夜工。这棉袄的棉花,肯定是他跑遍全村,挨家挨户借来的——三奶奶家的新棉,五婶子家的陈棉,凑在一起才够填一件棉袄。

她把棉袄往身上一套,肩膀和腰身都刚刚好,像是量着她的尺寸做的。袖口长了半寸,她卷了一圈,露出里面雪白雪白的棉花。暖意在身上慢慢散开,从心口到脚尖,像裹在麦家庄晒过的棉被里,连风都钻不进来。

“这棉袄挺好看的,在哪买的?”张萌从图书馆回来,看见麦青身上的新棉袄,眼睛亮了亮。她最近总跟林薇攀比,看见麦青穿新衣服,语气里带着点好奇。

“家里寄的,我娘……我家里人做的。”麦青的语气里带着点骄傲,抬手摸了摸棉袄的领口,第一次没觉得自己的衣服比不上别人。林薇在镜子前试新买的毛衣,听见这话,转身瞥了一眼,没吭声,却悄悄把毛衣的标签往衣服里塞了塞。

冬天来得比往年早,第一场雪下得又大又急,像老天爷往地上撒盐。麦青站在宿舍窗前,看着雪花把操场染成白的,突然想起麦家庄的雪——落在麦秸垛上,落在砖窑厂的烟囱上,落在母亲扫雪的扫帚上。她把助学金和周末发传单赚的钱一张张理好,用皮筋捆起来,数了三遍,一共76块5毛。她想给家里寄回去,让母亲买贴治腰疼的膏药,让父亲买双厚实的棉鞋。

还没等她去邮局,李大爷的信先到了。信封上贴着张长城邮票,边角被雨水泡得发皱。李大爷的字还是那么有力,笔锋像他的拐杖一样首:“你娘的腰疼病又犯了,阴雨天疼得首哼哼,夜里睡不着觉。你爹为了多挣点加班费,在砖窑厂加夜班,板车下坡时没刹住,撞在砖垛上,腿磕青了一大块,现在走路还一瘸一拐的,却不让跟你说……”

信纸的末尾,换了种歪歪扭扭的笔迹,是建国代写的:“你别担心家里,有俺呢。俺给叔买了麝香壮骨膏,比供销社的好使。俺娘让俺把咱家那只老母鸡杀了,给婶子炖汤喝。你安心读书,期末考个好成绩,比啥都强。”

麦青把信捂在胸口,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打湿了信纸,把“老母鸡”三个字晕成了团蓝雾。她突然想起离开家那天,父亲站在院门口,搓着那双布满裂口的手,说:“在外面受委屈了,就回来,家里总有你一口热饭吃。”想起母亲往她布兜里塞油纸包时,指尖在她手背上轻轻捏了捏,像在说啥悄悄话。那些藏在粗糙里的温柔,像埋在土里的种子,平时看不出来,却在某个瞬间突然发了芽,暖得人心里发疼。

那天晚上,麦青没去上晚自习。她坐在宿舍的书桌前,就着昏黄的台灯,从枕头下翻出那本《农业技术手册》,在扉页上一笔一划地写:“好好学习,早点回家,让爹娘过上好日子。”笔尖用了很大的力气,把纸都戳破了,墨汁渗到了第二页,像在地里埋下的誓言,深深扎进土里。

她从枕头下拿出那个布老虎,放在台灯旁。又摸了摸身上的深蓝色棉袄,布料被体温焐得暖暖的,带着股阳光晒过的味道。窗外的雪还在下,簌簌地落着,可麦青突然觉得,这象牙塔的冷,好像也没那么难挨了。

因为她知道,不管她走多远,麦家庄总有那么些人,用最朴素的方式,给她最暖的温度。像冬日里的太阳,也像土地里的根,让她不管长多高,都不会忘了自己是从哪里长出来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