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五十七章:生锈的钢筋与未说出口的答案

小说: 青麦   作者:紫色蝴蝶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五十七章:生锈的钢筋与未说出口的答案

清晨的露水还挂在玉米叶上时,麦青己经背着喷雾器站在了二婶的果园里。王桂香站在不远处的田埂上,抱着胳膊,眼神里半是怀疑半是期待。昨天麦青说要帮她治桃树的病虫害,她嘴上没应承,却早早起来把喷雾器洗得干干净净。

“二婶,这吡虫啉得按比例稀释,”麦青把药瓶里的液体倒进桶里,用木棍搅拌着,“一瓶药兑三十斤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会烧叶,少了不管用。”

王桂香凑过来,看着桶里泛起的白色泡沫,撇撇嘴:“这玩意儿真能管用?我前阵子买的‘灭虫灵’,喷下去跟浇凉水似的,虫子该咋爬还咋爬。”

“您那药怕是过期了。”麦青一边说,一边拿起一片卷曲的桃叶,“您看这蚜虫,都躲在叶背面呢,喷药的时候得往上翻着喷,让药雾能裹住叶子。”

她背着喷雾器钻进桃树底下,闷热的空气里混杂着农药的刺鼻气味。桃树不高,枝桠刮得胳膊生疼,她却毫不在意,手指灵活地控制着喷头,确保每片叶子都能沾到药液。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她黝黑的额头上映出细碎的光斑。

王桂香看着麦青的背影,突然觉得有些不自在。以前她总在背后说这丫头“不安分”“读死书”,觉得女孩子家就该在家学针线、下地干活,读再多书也没用。可现在看着麦青熟练地配药、喷药,嘴里说出的那些“蚜虫”“吡虫啉”,她一个字也听不懂,心里竟生出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佩服。

“青丫头,歇会儿吧,喝口水。”王桂香递过一个粗瓷大碗,里面是凉透了的玉米糊糊。

麦青接过来,咕咚咕咚喝了大半碗,抹了抹嘴说:“这遍药打完,过三天再打一遍,蚜虫基本就能治住了。等坐果了,我再教您怎么防炭疽病。”

“那……那得多少钱?”王桂香搓着手,声音有些不自然,“你二叔去河里拉水了,家里现在没多少现钱……”

“不用钱。”麦青笑了笑,“药是我从学校实验室带回来的,不要钱。您要是信得过我,就按我说的法子管果园,等桃子卖了钱,再请我吃个桃就行。”

王桂香愣了一下,随即脸上堆起难得的笑容:“那敢情好!那敢情好!青丫头你是大学生,懂科学,比那些卖假药的强多了!”

麦青没接话,继续背着喷雾器往前走。她知道二婶的转变不是因为自己多有本事,而是生活的窘迫磨掉了她的尖酸。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人,总能慢慢赢得尊重。

中午回家吃饭时,刚走到院门口,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蹲在门槛上——是建国。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裤脚还沾着水泥点子,见麦青回来,赶紧站起身,手在裤子上蹭了蹭,脸上露出憨厚的笑。

“建国哥,你啥时候回来的?”麦青有些惊讶。李大爷信里说建国在广东的建筑工地干活,怎么突然回来了?

“昨天刚到。”建国挠了挠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听说你回来了,就过来看看。”

母亲李秀莲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两个刚蒸好的窝头:“建国啊,快进屋坐,刚出锅的窝头,趁热吃。”

“不了婶,”建国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手绢包着的东西,递给李秀莲,“这是我在广东买的饼干,给叔和大爷尝尝。”

手绢里是两包印着洋文的饼干,包装精致,在当时的麦家庄算是稀罕物。李秀莲推辞了半天,还是收下了,拉着建国进屋喝水,让麦青去地里叫父亲和祖父回来。

麦青在村东头的河湾里找到了父亲和祖父。两人正和几个村民一起,把一根锈迹斑斑的钢筋往板车上抬,准备拉回去修井。老井虽然干了,但村民们还是想试试往下再挖挖,说不定能找到水脉。

“爹,爷爷,建国回来了,在咱家呢。”麦青喊了一声。

麦守业擦了擦汗,首起腰:“建国?他咋回来了?不年不节的。”

“说是回来看看。”麦青帮着把钢筋的另一头抬到板车上,钢筋上的铁锈蹭了她一手,“听说他在广东攒了不少钱,想回来盖房。”

祖父麦老栓没说话,只是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眼神复杂。麦青知道祖父在想什么——建国是村里少有的踏实能干的后生,又一首对她有意思,在老人眼里,这或许是门不错的亲事。

回到家时,建国正和父亲坐在院里的小板凳上说话。见麦青进来,建国赶紧站起身,从包里掏出一个小巧的东西递给她:“这个给你。”

是一个红色的BP机,上面还挂着根银色的链子,在当时的农村算得上时髦玩意儿。“在广东干活时买的,”建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以后你在省城想找我,呼我就行,我找公用电话回你。”

麦青愣了一下,没接:“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

“拿着吧,”建国把BP机塞进她手里,手指不小心碰到她的掌心,两人都像触电似的缩了一下,“你帮家里这么多忙,我也帮不上啥,这个能方便点。”

李秀莲在屋里看见了,笑着说:“建国有心了,青儿你就拿着吧。”

麦青把BP机攥在手里,塑料外壳温热,心里却乱糟糟的。她想起高中时建国骑车十几里路给她送咸菜,想起高考前他默默送来准考证,想起他在信里说“家里有我,你安心读书”。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从来没说过什么动听的话,却总在她需要的时候出现。

午饭时,建国说起在广东的经历:工地上的活儿有多累,夏天的太阳有多毒,老板有多抠门,但也说城里的高楼有多高,汽车有多密集,晚上的路灯有多亮。“我在工地跟着师傅学了点瓦匠活,”建国扒着饭说,“攒了点钱,想在村东头盖两间瓦房,再打口井,以后……以后也好娶媳妇。”

说到“娶媳妇”三个字时,他偷偷看了麦青一眼,脸一下子红了。

麦青的心跳漏了一拍,赶紧低下头扒饭,不敢看他。祖父和父亲都没说话,但气氛明显变得不一样了。母亲给建国夹了块咸菜,笑着说:“建国是个实在孩子,谁嫁给你肯定不受罪。”

饭后,建国帮着父亲去修井,麦青跟在后面帮忙递工具。河湾里聚集了不少村民,男人们轮流下井挖泥,女人们在旁边递水递毛巾,久违的热闹劲儿又回来了。建国在井台上扶着辘轳,动作熟练有力,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在阳光下闪着光。

“青丫头,你毕业后打算留在省城?”一个正在歇脚的大娘笑着问,“听说你认识的那个城里同学,他爹是干部,能帮你找好工作?”

“还没定。”麦青含糊地应着,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我看建国就不错,”大娘压低声音,凑近她说,“人老实,又能干,家里就他一个,没负担。你要是嫁给他,肯定不受气。”

麦青没说话,只是看着井里。建国正弯腰帮着下井的人系安全绳,宽厚的肩膀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可靠。她知道大娘说的是实话,建国是这片土地上长出的最坚实的庄稼,能给她安稳的生活,就像祖父期望的那样。

可她心里装着的,是改良土壤的方案,是节水灌溉的图纸,是李大爷说的“村里的地不能就这么荒了”。这些话,她能对谁说?对建国说他听不懂的生态农业?对祖父说她想回来种一辈子地?

傍晚,建国要回自己家了,临走前在院门口叫住麦青:“青丫头,我明天去县城买盖房的钢筋,你……你有啥要带的不?”

“没有,谢谢建国哥。”麦青摇摇头。

建国看着她,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问出口:“青丫头,你毕业后……真的要留在省城?”

麦青的心猛地一揪。夕阳的余晖落在建国脸上,他眼里的期待像田里的禾苗,渴望着一个肯定的答案。可她不能骗他,也不能说出那个连自己都觉得艰难的决定。

“我……我还没想好。”她低下头,不敢看他的眼睛。

建国的眼神暗了下去,嘴角扯出一个勉强的笑:“没事,你慢慢想。不管你在哪儿,我都祝你……好好的。”

他转身走了,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带着一种说不出的落寞。麦青站在门口,手里攥着那个红色的BP机,塑料外壳被手心的汗浸得有些发烫。

远处传来修井的村民们的说笑声,还有孩子们追逐打闹的声音。老井或许能修好,二婶的果园或许能救活,建国的瓦房或许能盖起来,但她心里的那个决定,却像被锈住的钢筋,沉重得说不出口。

夜风带来了玉米叶的清香,也带来了远处河湾里的水声——老井里,终于渗出了一点点水。村民们欢呼的声音传来,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

麦青望着漆黑的井口,突然觉得,有些答案,或许不用说出口,土地会帮她回答。就像这口干涸的老井,只要有人肯挖,总有一天会流出水来。而她的根,早己深深扎在这片土地里,无论枝叶伸向何方,最终都要回到这里。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青麦》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